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_省略_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良文.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585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_省略_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良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_省略_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良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_省略_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良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_省略_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良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特 “ ” 的质量 。 而支撑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资源条件和动 。 “ “ 。 、 、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第 卷第 期 年 月 Vol.37 No.2 Mar.2016 供 给 侧 改 革 别 策 划 罗 良 文 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 动力机制的优化 基于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罗良文 梁圣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 摘 要: 文本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

2、经济学理论剖 析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利用我国 1994- 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根据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 给侧实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构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 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核动力, 供给侧的 三大发动机 和需求侧的 “ 三驾马车 ” 将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 。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 F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45( 2016) 02- 0028- 09 梁 圣 蓉 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动 力 机 制 的 优 化 DOI:10.

3、14100/ki.65-1039/g4.2016.02.023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应该特别注重 经济增长 力因素正逐渐转换,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 矛 盾和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下行趋 势,但本质是结构问题,亟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培 育 发展新动力 年 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 一次会议上提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和 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 。 供给侧结构性 改 革 ” 的提出 ,标 志着我国宏观经济从需求管理向供 给管理的重大转型,将会构筑起下一阶段 经济增长 的新型动力 年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 供给侧结构性改

4、革作了重点部署,会议强 调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的 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 国力竞 收稿日期: 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的必然要求 。 因此,从供给侧角度探究经济增长的动 力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 一 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 点,亚当 斯密 、 凯恩斯 、 大卫 李嘉图等经 济学家从 不 同角度研究了这个问 题 。 增长理论 建立索罗模 型从实物资本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问题,内生增 长理论则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了这个问题,我国学 者根据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增长动力进行了多方面 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5、 很多学者认 为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力,例如邱晓华 等()认为资本 投入增加是 中国 2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 影响机理及提升途径研究 ”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罗良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 博士生导师;梁圣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作用 。 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 。 郑玉歆()认为 特 的主要标志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地位的提高 。 长促进作用明显 。 王小鲁和樊纲 等()认 为我 。 很多学者认为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 关键因素 。 刘伟和

6、李绍 荣()认 为过去我国经 业的效率才 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 增长 。 易纲 和 长的动力 。 靳涛和陶新 宇()认 为政府应当不 ( 輯輥 輰輥 輱 輥 輲輥 輳輥 、 、 、 輴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 ,包 括结构升级 、 人力资本 效率提升 、 制度变迁等在内的技术 进步的贡献 也较 强 ,劳 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相对较弱 ,这 与中国劳动 力供给相对过剩 、 劳动边际效率较低有关 。 黄志钢 和刘霞 辉()分 别

7、对资本投入型 、 劳动投入型 、 效率驱动型 、 消费需求拉动型等增长路径进行了测 算与比较分析,认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 增长路径选 择仍须回到资本投入型,要走效率 资本投入型 的增 长路径 。 吕铁和周叔 莲() 、 卫兴华和侯为民 () 认为集约型增 长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的必 然选择 。 干春晖等()则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 而刘伟和张 辉()却 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 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呈现不断降低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一般只有进入 经 济增长减速的成熟期才会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 力,例 如杨俊 等()认 为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

8、经济增 国经 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换,在 要素投入方面 , 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 数 量简单扩张所起的作用,行政管理成本的膨 胀和消 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 訛 例如林毅夫和刘志强()认为农村改 革 、 非国有 部门的发展以及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的 訛 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 ,只 有提高第一 、 二产 訛 樊纲等()认为制度变迁 、 技术进步 、 人 力资本 、 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官方储备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 訛 断地调整经济结构,统筹调控经济结构和体制结 构,以结构优化和体制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 訛 。 综上所述,资本积累 、 要素效率 产业结构

9、 体制 改革 人力资本 、 技术进步等因素均是促进经济增长 的动力,但专门从供给侧角度系统分析我国经济增 长的动力机制的文献较少, 年我国经济增速为 ,说明我国步入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正在加快,增 第 卷第 期 年 月 Vol.37 No.2 Mar.2016 长动力在发 生根本性变 化,贾康和苏 京春()认 为我们应该以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为 背景,研究如 何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优化构建 訛 。 本文 旨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影响因 素的基础上 ,优 化构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 二 、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供给侧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供需结构错位

10、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 供给不良和 有效性需 求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结构性生产过剩逐渐加 重 。 第一 ,由 于我国产品供给体系对国际市场依赖 性较高,随着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和 要素成本的不断 上升,我国制造业的电子 、 家庭电器 、 建筑材料等产 品逐渐供过于求 。 第二,随着技术的进步 ,我国大多 数产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 效率不高 ,市 场空间大 部分被廉价易淘汰无用的产品占 据,不仅难以 与国 际产品竞争,还不能满足我国 消费者的品质需求 , 造成实质性供给不良 。 第三 ,我 国的 “ 扩大内需 ” 的 政策主要着力于扩大投资,作为最终需求 的消费处 于低迷状态 ,除 了收入水平低

11、、 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在于供给侧的 有效性不足 ,消 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供需 结构出 现错位 。 因此 ,未 来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 供给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引领消费 。 (二)供给侧产业结构不协调导致产业效率低下 我国产业结构协调度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 到改善 ,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 。 一是从产 业结构形态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 化中期向后 期发 展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第二产 业占比应该明显下 降,但由于制造业的全球性转移, 年至今,我国 第二产业占比仅下降 个百分点 。 二是我国高消 耗 、 高污染 、 高排放 、 低附加值产业比重偏高 ,高

12、 端 产业产能严重不足,绿色环保 、 高附加值 、 国 际比较 优势强的产业比重偏低,中低端产业产 能过剩问题 突出 。 三是我国很多地区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鼓 励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导 致农业 、 工业建筑业等领 域产业效率低下 。 因此,未来需要通过供给侧 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化 解产能过剩 ,提 高产业 效率 。 供 给 侧 改 革 别 策 划 罗 良 文 梁 圣 蓉 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动 力 机 制 的 优 化 29 特 ( “ 輵輥 。 、 輶輥 供 给 侧 改 革 别 策 划 罗 良 文 梁 圣 蓉 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供

13、给 侧 结 构 性 动 力 机 制 的 优 化 30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三)供 给侧要 素投入结构不平衡导致经济增 长粗放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技 术 、 人才 、 信息等高端要素投入不足,劳动力 、 土地等一般性生 产要素投入比重过高,导致资源能源消耗过多 、 环境 恶化 、 中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等问题 。 随着城镇化 、 工 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土 地 、 劳动力 、 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而消费

14、者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 烈等问题,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总量较快增长和结 构加快转型的双重要求 。 为此,未来必须通过供给侧 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四)需 求侧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导致经济 结构不均衡 长期以来 ,我 国需求侧呈现出投资过旺 ,消 费 不足的状况,消费不足已成为经济稳定 发展的最薄 弱环节之一 。 2014 年 ,投 资率已达到 46.04%,远 远 超出均衡水 平 。 相反 ,消 费率却从 2000 年的 63.6% 下降到 2014 年的 51.23%,其中,居民的消费率由 46.4%下降到 37.6%,投资过度对消费形成

15、的强力挤 压 ,使 消费的作用难以发挥 。 严重影响市场的容纳 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 为此 ,未 来需要通过供 给侧改革,改善 “ 三驾马车 ” 结构不协调问题 。 (五)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 我国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政策分布不均 衡 、 主体功能不明确 、 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区域分布 不合理 。 一直以来 ,国 家实施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 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东部地区率先改革开 放,立 足区位优势与政策倾斜 ,形 成投资发展优势 ,区 域 差距不断扩大 。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影 响人口在 区域的合理分布,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在 不同地区的 自由流动 、 优化配置 ,制 约

16、经济发展 。 为此 ,需 要通 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 全要 素生产率的提升 。 在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供 需不 平衡 、 产业结构 不协调 、 要素投入结构不平衡等结构性 问题很容易 被掩盖,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产能过 剩 、 “ 僵尸国企 ” 、 环境恶化 、 房产泡沫 ” 等问题日益严 重 。 要解决中国经济的长期平衡发展 ,亟 须从供给 侧进行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培育 新的增长点 ,形 成新的增长动力 。 第 卷第 期 年 月 Vol.37 No.2 Mar.2016 三 、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 及理论阐释 (一)简 单地用西方供给学派来理解我国的

17、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 论源自西方供给学派 , 但简单地用供给学派理论来理解我国的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是片面的 。 供给学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 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主 张让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经济,认为经济的增长决定 于劳动力 、 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 用,需求会自动调节至均衡,不会出现产能过 剩,宏 观调控的重点是刺激生产 。 萨伊定律是供给学派理 论最典型的理论,主张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 抑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 推崇自由主义,强 调放 松管制 、 减税 、 缩小政府开支等 訛 。 从历史经验来看, 供给学派是适应了经

18、济实践的 发展变化而产生的 , 理论和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局 限,主要表现在:第一,供给学派强调 萨伊定律的 正 确性,反对国家干预,信奉自由竞争,但是在经 济政 策主张方面,又企图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刺激供给 。 第二,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夸大了降低边际税率的 作用 其实减税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大幅减税可能 会加剧通货膨胀,扩大贫困差距,消减普通劳动者的 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 第三,供给学派强调的减 税 放松管制等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但是由于我国经 济发展所处 的阶 段和特殊的国情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远不止这些 。 (二)认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摒弃注

19、重需求 管理政策的凯恩斯主义 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摒弃过去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端 管理的方式 ,这 种看法低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 凯 恩斯主 义认为经济低迷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 不足,经济政 策应该以刺激总需求为主,与供给派观点恰好 相 反 。 供给侧和需求侧 、 生产和消费是市场平衡发展 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訛 ,只有二者平衡发 展 ,经 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增长 。 过去我国一直强调 从需求侧 进行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 ,目 前 ,我 国经 济进入新常态 ,面 临的结构性问题比较严重 ,必 须 特 ( 。 。 。 。 輷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改革 。 我国的供 给侧结构性 改 革是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作出的 理性选 择,强调的是将两侧结合起来,不同政策 配合使用 。 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是一种偏颇 。 (三)认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增加生产或 供给 供给学派理论认为,市场的供给能力与需求同 向发展,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 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 。 因此,必须增加生产和供给 。 于是有人认为我国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应该

21、增加投资或者商品供给 ,这 种理解也是片面的 。 第一,我们必须清楚供给是否能 够创造需求?马尔萨斯提出当需求等于有效需求,价 格可以由供给决定 。 但当需求不等于有效需求时,价 格就由供求关系决定 。 但是,现实中需求不全是有效 需求,所以一般情况下,供给不能创造需 求 。 而市场 营销的理论认为市场可以塑造和创造,其根本动力 是创新 如果供给是对生产力和效率的突破,就可以 创造需求 例如苹果手机,正因为其创新能够成为有 效需求,才取得了收益的增长 。 第二,单 纯增加劳务 或商品供给只会加剧产能过剩,而化解产能过剩恰 恰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主要意图之一 。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有两

22、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要素 投入的数量,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所以推动供给 侧改革不仅要通过增加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来促进经 济的发展,还要通过要素质量的提升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所以供给侧改革 的核心不在于供给本身,而在于供给的方式和内容, 即通过创新达到对生产力和效率的突破来 创造需 求 。 真正能够有效提高社会生产率的创新才是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 四 、 基于供给侧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动 力的因素分析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各要素对经 济增长的 驱动力也有所变化 。 利用我国各省面板数据 ,根 据 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侧实证分析影 响 我国经济

23、增长的动力因素 。 (一)测算方法 为了研究供给侧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 第 卷第 期 年 月 Vol.37 No.2 Mar.2016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柯布 道 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索洛剩余值法对我国各区域全要 素生产率进行测量 基本思路是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 要素的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 设生产函数为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其中, 为 省 年 实际产出, 为 省 年全 要素 生产率, 为 省 年资本存量 , 为 省 年 劳动投入 , 、 分别为平均资本产出份额和平均 劳动力产出份额,在规模收益不变假设前提下, 。 整理方程()后得到: (

24、)( ) ( ) ()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方 程()进 行回归分析 ,得 到 和 的值,进而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值 。 根据公式: () 计算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由于西藏数据缺失较严 重,所以本文 实证样本 采用中国 年的 个省份的 面板数据来 计算索洛余值 。 总产出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 衡量,以 年不变价为基期,其余所有年份都以这一基期 进行调整 。 劳动投入 采用历年全社会就业人数衡量 。 资本存量 。 由于我国的统计年鉴并不直接公 布资本存量数据,故采用永续盘存法计 算资本存量 的基本公式为: ( ) () 其中, 为 省 年的实际资本存量, 年基

25、期资本存量取自张军 等() 訛 ,其 中将四川的值 按照合 理比例分配 给四川和 重庆 。 为以当期价格 计价的 省 年资本存量, 年固定资产投 资来自 新中国 年统计年鉴 , 年来自 各省年鉴 。 为 年的价格指数,本文对用固定资产 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折算 , 换算成以 年为基期 的价格指数 。 为资本折旧率,结合历史经验和我 国的实际情况定为 。 (三)测算过程 利 用 软 件 , 使 用 检 验 、 供 给 侧 改 革 别 策 划 罗 良 文 梁 圣 蓉 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动 力 机 制 的 优 化 31 特 年份 全要素 生产率 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

26、()全要素生产率 ( ( 、 、 、 供 给 侧 改 革 别 策 划 罗 良 文 梁 圣 蓉 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动 力 机 制 的 优 化 32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检验和 检验的方法对面板数据 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 验结果表明 ,模 型中所涉及的 变量均通过了三种检验,因此可以用这 些变量进 行 面板回归分析 。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 面板数据进 行固 定效应模型回归,得出如下结果: ( )( ) () ()

27、 () () ()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 出,回归结果 显著,并 较好地通过自相关检验 。 将 代入公式 (),计算出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测 算出 年间我国 个省(市)的全 要素生 产率 发展状 况(见 表 ) 。 为了进一步研究供给侧各 要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 、 资 本 、 劳动对经济的贡献率一同分析 。 (四)结果分析 第一 , , 资本存量弹 表 我国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各要素的贡献率 贡献率() 第 卷第 期 年 月 Vol.37 No.2 Mar.2016 图 经济增长率及供给侧要素增长率轨迹 性是劳动投入弹性的两倍,资本对经 济增长的贡 献 高于劳动投

28、入的贡献,这与我国 长期以来一 直重视 资本的积累,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 长的情况相 一致 。 劳动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 献相对较低 ,可 能的原因是我国资本的相对缺乏导致劳动 在收入 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关,也可能与我国 劳动力整 体素质不高有关 。 第二 , 从各要素年均增长率来看 , 年,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年均增速分别为 和 ,其中资本投入增长率波动较大,但大多数 年份资本投入增长率都是最高的 ,这仍然说明 我国 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驱动 。 见图 ) 第三 ,从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 看(见 表 ),资本贡献持续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年,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9、达到 ,且逐年增 加,最近五年 的贡献率达 到 ,持 续拉动经济增长 。 第四 ,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但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劳动力价 格的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多年来 对我国经济增长 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 。 第五 ,全 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相对较低 ,且 增长 率多年出现负值 。 近二十年以来 ,全 要素生产率对 经济的贡献率为 , 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 势 , 年总体呈上升趋势 , 年至今呈 下降趋势,其中 年 年 年 年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现负值 。 可能的原因是 ,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土地 、 劳动力 、 资源等一 般生产要素过度依赖,而技术

30、、 人才 、 知识等高端要 素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 越来越依靠 ( 特 中 、 、 、 。 、 輷輥訛 ( 輮輦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第 卷第 期 年 月 Vol.37 No.2 Mar.2016 表 东 、 西部地区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各要素的贡献率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均值 注:按照一般划分方法,东部包

31、括北京 、 辽宁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山东 、 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吉林 、 黑龙江;西部包括内蒙古 、 广西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和新疆 。 供给 侧 改 革 别 策 划 罗 良 文 梁 圣 蓉 资本 ,技 术创新水平与经 济增长不同步 ,全 要素生 产率亟待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势在必行 。 综上所述,近 年来,供给侧 推动我国经 济增 长的最主要动力仍然是资本投入,虽然全要素生产 率的增长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32、力 之 一,但就目前而言,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更大,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 资源 、 土地等 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去依靠低 成本要素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 继,亟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发展新动力 。 五 、 基于供给侧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 制优化构建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 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资 本 、 劳动力 、 技术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 着作用,而 要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推动 各种生产要 素 的协同发展 。 本部分结合上文的分析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 (一)总体构想 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经济得以持续

33、健康发展的保 证 从整体性和开放性出发,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整 体分析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 将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从 经济增长方式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三 个层面构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见图 ) 。 1.经济增长方式结构层面 经济增长方式结构层面主要指供给侧由过去 的 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向 “ 三大发动机 ” 制度变革 、 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 訛 驱动 。 其中制度变革是支撑 性动力,主要通过加强制度的创新和 供给提升 全要 素生产率 。 结构优化为目标性动力 ,主 要通过产业 结构 、 产品结构 、 区域结构等的调整升级优化资源 配置,促进供需平衡 。 要素升级是过程性 动力,主要 通过人口 、 土地 、 自然资源 、 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升 级 ,促 进经济的发展 。 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引领需求 侧由高投资驱动转向 “ 三驾马车 ” 三足 鼎立驱动 。 供 给侧以 “ 三大发动机 ” 为推力 、 需求侧以 “ 三驾马车 ” 论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动 力 机 制 的 优 化 33 特 ( “ ” 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