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统计》教学大纲 -1.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57660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统计》教学大纲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统计》教学大纲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统计》教学大纲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统计》教学大纲 -1.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统计基础统计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统计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 、 基础会计 、 管理学基础 、 经济数学适用专业:经济类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 时:54。学 分:3。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统计基础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阐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运用统计的思维去发现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为国家制定政策、企业决策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监督服务等重要的职能,在

2、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处于统领地位。统计基础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统计理论和基本统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明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静态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方法、抽样推断、相关和回归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统计思维,具备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实践能力。三、相关课程的衔接三、相关课程的衔接统计基础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前续课程,是在修完经济学基础 、 基础会计 、经济数学等课程后开设的,其后续课程有市场调查与预测 、 财务管理等,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

3、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实用性,即基本统计方法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 “案例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本门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尤其要以“精讲多练”方法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对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并通过“案2例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明白统计方法来源于实际经济工作,应用于实际经济工作之中。教学注重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实践技能训练。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对业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利用课堂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包括典型活动介绍(学

4、生制作 PPT) 、针对校园消费设计调查方案等,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有关统计的策略和技巧。 2、案例分析。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更深刻地了解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老师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介绍统计领域的典型案例,并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3、学术讲座。积极邀请行业内资深统计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和进行交流,使学生接触学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了解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热点和难点,加深对该门学科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 4、 社会实践。除了在全程教学计划中有专门的实习安排外,还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专题社会调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5、。重点和难点:本门课程的重点在于突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 “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 ,并强调我国统计制度的改革,力求以最新的正式发布的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注重“活学活用” ,做到“把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经济工作之中的这一课程要求。本门课程的难点在于对各种统计应用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尤其是“抽样推断” 、 “动态分析方法” 、 “相关和回归分析”这三种统计方法,在教学中要举一反三,注重方法原理、突出实例论证。五、建议学时分配五、建议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讲课学时讲课学时实训学时实训学时备注备注第一章:统计概论3 1 第二章:统计调查3 3 第三

6、章:统计整理32第四章:综合指标73第五章:抽样推断623第六章:假设检验不作教学要求第七章:相关和回归分析42第八章:动态数列分析52第九章:指数分析53第十章:统计综合分析不作教学要求合 计36 18 六、课程考核六、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核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主教材:统计基础 ,主编:赖文燕、王建阳,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 1 月.辅助教材:统计基础习题与实训 ,主编:赖文燕、王建阳,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1 月.参考书: 1、 基础统计 (第二版) ,主编:梁前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7

7、 月第 2 版. 2、 统计学原理 ,主编:黄良文、陈仁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 版. 3、卞毓宁.统计学概论(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杜家龙. 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凌明雁.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八、教学内容八、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统计概论统计概论1、教学内容 (1)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统计的工作过程与研究方法;(3)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的任务和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过程和研究方法,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3、重点、难点

8、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2)统计学的常用基本概念。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调查统计调查41、教学内容(1)统计调查的种类与技术;(2)统计调查方案;(3)统计调查问卷;(4)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理解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把握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统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3、重点、难点(1)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2)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整理统计整理1、教学内容(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问题;(2)统计分组;(3)分布数列;(4)统计表与

9、统计图。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统计整理在统计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组织形式、统计资料审核与汇总的技术,掌握统计分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分布数列的一般特征,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基本内容。3、重点、难点(1)统计分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分布数列的种类及编制方法。第四章第四章 综合指标综合指标1、教学内容(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5(4)变异指标。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各种综合指标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了解综合指标的各种分类及其表现形式,把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异同、相对指标的对比关系、权数在计算平均指标中的影响、标准差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的

10、地位,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会用综合指标分析社会经济问题。3、重点、难点(1)总量指标的种类;(2)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第五章第五章 抽样推断抽样推断1、教学内容(1)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2)推断误差;(3)推断估计方法;(4)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抽样推断的特点与作用,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组织形式;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概率度、抽样估计的方法;根据推断所得的统计特征信息,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能对所研究的事物整体及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认识事物规律性的目的。3、重点、难点(1)抽样推

11、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概率度;(3)抽样估计的方法。第六章第六章 假设检验(略)假设检验(略)第七章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1、教学内容(1)相关的意义和种类;(2)相关图表和相关系数;(3)回归分析;6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掌握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把握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依据实际资料具体运用简单线性相关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3、重点、难点(1)相关关系测定相关系数;(2)简单线性相关分析;(3)运用简单线性相关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第八章第八章

12、动态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1、教学内容(1)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2)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3)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4)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动态数列的作用,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编制原则,了解动态数列的种类、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掌握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有关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重点、难点(1)动态数列的编制;(2)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有关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九章第九章 指数分析指数分析1、教学内容(1)统计指数的意义与种类;(2)综合指数的编制;(3)平均指数的编制;(4)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5)几种常见的经济

13、指数。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统计指数的含义,了解指数分类和作用,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7数的编制方法,把握经济指数的现实意义、同度量因素的选择及其固定时期,能根据实际资料构建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指数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3、重点、难点(1)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2)在总量指标体系下进行因素分析。第十章第十章 统计综合分析(略)统计综合分析(略)执笔人:赖文燕执笔人:赖文燕 教研室:管理、金融教研室教研室:管理、金融教研室 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统计基础统计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统计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14、课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 时:54 学时学 分:3 学分二、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二、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统计基础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为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而开设的实训。本实验课旨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及技术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统计工作流程,掌握统计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等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三、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统计调查法、统计资料整理、静态分析指标、动态分析

15、方法、统计指数法、抽样推断、相关及回归分析等。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案例分析。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8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2、统计沙龙。这是针对统计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经济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3、各种实践练习。这是指结合本单元

16、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训练活动。可随堂进行;可课外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专门的单元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通常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专门单元的实践练习。4、调查与访问。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经济问题或结合某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调查报告。5、校园体验。通过所学的统计知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用统计理论与方法加以分析与解决。6、计算机模拟。对于一些可以运用计算机处理的统计资料,借助统计相关软件,由学生操作计算机实现对统计软件操作的模拟过程。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经济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统计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五、实验项目

17、的设置与内容提要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序号序号实实 验验 项项 目目实验学时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要求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1理解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综合性必做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班里组织一个 810 人的学习小组,自选课题确定调查目的并展开统计调查,列出在此目的下的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同时列出标志、标志表现、变量、变量值,统计指标等。2设计市场调查方案3综合性必做分小组完成该实训,由小组讨论自定调查题目,设计一份调查方案,并9制作调查表或者调查问卷。3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2综合性必做抽样调查 50 户居民的人均收入或消费,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组、汇总并

18、编制统计表。4调查学生月消费,运用标准差衡量其代表性的优劣3综合性必做找两个班各调查 2030个学生月消费水平,分析两个班平均水平,并说明其代表性的优劣。5抽样推断2综合性必做在经济管理系抽样调查30 名同学的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成绩,概率保证为 95.45%,试估计本系学生该课程平均成绩的可能范围。6学生复习时间与成绩相关分析2综合性必做检查五位学生经济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时间与成绩(1)建立学习成绩(y)倚学习时间(x)的直线回归方程;(2)计算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7运用速度分析指标分析经济形势2综合性必做结合经济形势,运用增长速度指标分析我国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并思考分析经济形势

19、除了运用增长速度这一指标以外,还可以运用哪些主要来研究问题,为什么?8对小商品市场价格、销售量情况3综合性必做调查两个市场三种商品的当期和去年同期价格10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动情况和销售量情况,计算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并分析三者的关系。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统计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平时作业、实训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包括每章作业、课堂讨论表现与实践内容(如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占 30%,期末考核占 70%。七、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七、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主教材:统计基础 ,主编:赖文燕、王建阳,

20、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 1 月.辅助教材:统计基础习题与实训 ,主编:赖文燕、王建阳,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1 月.参考书: 1、 基础统计 (第二版) ,主编:梁前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7 月第 2 版. 2、 统计学原理 ,主编:黄良文、陈仁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 版. 3、卞毓宁.统计学概论(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杜家龙. 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凌明雁.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八、其它八、其它略执笔人:赖文燕执笔人:赖文燕 教研室:管理、金融教研室教研室:管理、金融教研室 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