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5760528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陋室铭 一、 学习目标(识记)1.朗读背诵文章,疏通文意。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3.体会作者甘于淡泊高尚情操及“陋巷之乐”的传统美德。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1.了解文体特征。2.理解作者安贫乐道、高洁伟岸的情感。三、学法指导朗读、默读、独立思考、教师指导四、导学过程(一)导学预习1.走进作者刘禹锡(772840),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世称“刘宾客”,诗豪。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长期被贬在外。他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利,有刘梦得文集。2.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2、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3.文体介绍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4.给加粗字注音德馨( ) 苔( )痕 案牍( )鸿儒( ) 西蜀( ) 何陋( )5.解释重点字词(1)名: (2)灵:(3)斯: (4)惟:(5)吾: (6)上:(7)案牍: (8)劳形:(9)子云: (10)西蜀:(二) 思考分析1.作者是否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这与陋室有

3、何关系呢?2. 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5 以孔子的话作结用意何在?6.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 因材达标1. 文章的点题句是:2.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6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四)作业.夯实基础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能

4、力提成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B.陋室仅是为表达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C.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D.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的对陋室的赞美埋下了伏笔。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这就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B.“

5、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C.文中开头几句排比,使内容起伏跌宕,全篇文气畅通;中间几句对偶,既描且叙,言简意丰,节奏感强,还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D.文中作者不以“君子”的孤高自傲标榜,而用君子的修德敬业律己,表现出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中国古代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也有此境界。3.下列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 )A.因为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B.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C.因为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D.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4.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这不是矛盾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