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血案【《曹刿论战》导学案】.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37909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血案【《曹刿论战》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血案【《曹刿论战》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血案【《曹刿论战》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血案【《曹刿论战》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血案【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二、写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j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

2、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本篇所记即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三、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四、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曹刿()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公与之乘()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遂逐()2.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

3、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

4、()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庄公作战的三个条件?曹刿认为哪一条是作战先决条件?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战略思想?条件:(1).凭小恩小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凭神灵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凭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战先决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而取信于民才是作战先决条件,曹刿对此加以肯定,认为这是做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侵略。也是曹刿

5、的政治主张。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哪两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彼竭我盈”;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文中的“辙乱旗靡”。 政治上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拥护,军事上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人物赏析:找出文中写曹刿或鲁庄公的句子,分析他们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交流点拨】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交流点拨】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6、。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他急于求成,急于进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 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 望其旗靡: (2)通假字小惠未徧。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狱,古义: 今义: 必以情情,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忠,古义: 今义:

7、又何间焉间,古义: 今义: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鄙,古义: 今义: 再而衰再,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故: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属:忠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之属: 以:可以一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5.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

8、败)6.特殊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2)倒装句宾语前置: 何以战?“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3)省略句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7)成语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彼竭我盈: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