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师底线-教师行为准则为教育坚守底线.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24387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守教师底线-教师行为准则为教育坚守底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坚守教师底线-教师行为准则为教育坚守底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守教师底线-教师行为准则为教育坚守底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守教师底线-教师行为准则为教育坚守底线.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坚守教师底线 教师行为准则为教育坚守底线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要求,要把准则要求落实到招聘、聘用、考核等教师管理具体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要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 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

2、评价指挥棒问题。今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这都指出了改革评价体系的迫切性,而在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时,强调教师个体的行为准则,这就既抓住了面,又抓住了点,改革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与强调教师的行为准则没有先后秩序,而需要同步进行,这是相互作用的。 总体看来,鉴于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行为影响是系统而全面的,因此,在要求教师坚守行为准则时,更要加快推进管理和评价体系改革。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都面临深化教育改革,实行现代治理的问题。实行现代治理,一方面,会形成对职权的明确

3、界定,避免滥用职权牟利的行为,由此明确职务规范;另一方面,会实行基于教育的管理和评价,由此让教师有职业尊严意识,以此坚守教育底线。因为出台教师行为准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尤其重要的是提高教师职业规范意识和底线意识,而要准则得到落地,除了加强教师教育之外,还需要厉行依法治教和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做到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准则要求高校教师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之前,我国教育部门也给教师划定了师德红线,其中也包括这一内容。而从现实看,各校在处理涉嫌性骚扰学生的教

4、师时态度不一,有的比较严格,公开透明处理;有的则遮遮掩掩,在媒体报道后也不及时回应、处理,或者轻描淡写、不了了之。对此,必须明确处理的规则和程序。 从内容看,要落实一些准则,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比如准则要求遵守学术规范以及秉持公平诚信。从近年来发生的学术不端和评审评价的弄虚作假看,既有当事教师个体作风、品质的问题,也有评价体系急功近利的问题。我国中小学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都强调数量评价,看重论文、课题等指标,而且各级行政部门的评审、评价很多,学校和教师都疲于应付,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容易滋生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要求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

5、就必须改革目前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唯帽子的评价体系,给教师安心进行教育教学的环境。之前我国过于强调论文、学历、奖项、帽子的评价体系,让一些教师急功近利;而教师的不诚信行为,又加一步放大了评价体系的弊端。 分清教师个体的问题与管理评价制度的问题十分重要。近年来,每当出现教师涉及学术不端、弄虚作假时,这两者都会混为一谈,要么把个体的责任推给评价制度,对涉事的个体表示同情;要么只追究个体的责任,却不分析评价体系的问题。理性的态度是,既要严肃追究个体的责任,也要反思管理、评价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整体的评价体系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而个体的行为准则又会影响评价体系的实施。只有既抓管理评价改革,又抓教师行为准则,才能标本兼治。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9日第2版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