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鬼怪文化间的差异(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98246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日鬼怪文化间的差异(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中日鬼怪文化间的差异(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日鬼怪文化间的差异(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日鬼怪文化间的差异(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论中日鬼怪文化间的差异摘要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的国家,日本的每一种习俗,每一样文化,和中国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被引入日本,就被日本人热情深入地学习,但在今天,已经逐渐发展成了带有自己本土特色的独特语言和特有的文化。现在的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习俗和文化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鬼怪文化了。中日两国有关鬼怪的传说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然而,两国的鬼怪文化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与差异,本文将从中日鬼怪形象、鬼神志怪文学作品、有关鬼怪的节日习俗以及对于鬼怪的态度这四个方

2、面来对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鬼怪文化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关键词:中日;鬼怪文化;差异第1章 中日两国“鬼怪”形象“鬼”这个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脑海中也都有各自对于“鬼”的形象的定义。在中国,我们把人死后的灵魂称为鬼,这是一种虚化的、无实体的魂灵存在,但是近代以来,鬼的形象在日本被逐渐固定成为有着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1中国的鬼怪形象在远古时代,由于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无法理解以及人死后所归之处的迷茫无知,人们认为人死后,将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生活,因此“鬼”是原始人

3、类想象中的一种神秘存在,它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和感觉,人们把神秘存在称为灵魂,并把活人身上的灵魂与人死后独立存在的灵魂加以区别,称后者为“鬼”。辞源中关于“鬼”的诠释是这样的: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的魂魄化为鬼;万物的精灵;机智、狡猾;神秘莫测。中国鬼被定义为人肉体死亡后的精神存在,所以外表看起来是与生前相同的,但通常只有声音并无实体。鬼是一种传统的宗教思想,虽然身体不再能运行,但精神不被破坏,而鬼是不能登入仙境的,因为其本性邪祟,是邪物,所以早在中国旧时,就想出了多种驱鬼辟邪的办法。各种宗教理论上也都存在幽冥世界,如阴间、地狱等,用以宣扬因果报应、崇善戒恶的教义。 所以说在中国,鬼是由人们的头脑主观想

4、象出来的一种虚幻的产物,相对于人类,中国的鬼是看不见触摸不到的。1.2日本的鬼怪形象在日本的名俗学事典中我们可以查到最早关于“鬼”的起源的记载:鬼是对山川草木的精灵或粗暴可怕的神的一种称呼。由此可见,鬼是由原来赶走恶魔的粗暴可怕的神逐渐转变成的。在日本大辞泉中,我们可以看看对于“鬼”的解释:阴阳道和佛教的基础上的,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人形,角,大嘴巴的GRIN两侧,锋利的牙齿, 浑身赤裸,仅腰上围着虎皮裙子,手持铁棒,性格残暴。从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冷酷无情、勇猛的人。日本小孩玩的捉迷藏游戏中负责捉人的人。超自然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诅咒人的妖怪。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鬼”与中国的“鬼”是不同的

5、,它不是指人死后的灵魂,而是一种很普遍的妖怪,根据身体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红鬼、黑鬼、蓝鬼等种类。它们的身躯异常高大,长得凶神恶煞,常常跑到人间去抢夺财物,甚至还会吃人。1.3 中日两国“鬼怪”形象对比通过前面对于两国的鬼的形象的阐述,我们现在来对其进行一个对比:其一,外形不同。中国鬼指的是一个死去的人,灵魂因此,外观和形态在同一基本生活,但日本鬼没有形状,与通常所说的“怪物”。其二,出现并活动的时间不同。在中国相信鬼魂一般只出现在夜晚,黎明前回到地狱,而日本的鬼没有光的弱点的恐惧,随时随地,可以出现。其三,有一些很好的鬼,中国如鬼:人与鬼之间的爱,感激的幽灵等。而日本的鬼基本上是邪恶的灵魂。

6、 中国鬼虽然有许多邪恶的精神,但一般如果伤害不仅是杀生为食,从出生到吃日本鬼子的是人的特点。第2章 鬼神志怪文学作品2.1中国的两部鬼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两部著名的鬼书,都创作于清代。一部是聊斋志异,另一部是子不语。“聊斋”的奇怪的故事是由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艺术思想,写有一个独特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的风格,是我们对书中的传奇小说国。 宅,是蒲松龄的研究;智,记录的奇异事件的意义 聊斋志异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里,神仙鬼怪纷纷粉墨登场,鬼狐花妖多具人情,年轻的书生与女鬼、女狐共谱一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在作者笔下,仙女们把这个女孩,虽然气质,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一种无私,美丽聪明,不崇

7、拜权力,不要贪图财富,总的麻烦我不会改变任何一天,他们来去自由,离合器的心,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没有感情,不虚伪,充满活力,一往无前。他们在封建社会中没有自由的爱情,爱情的幸福。 不同于从聊斋文学的光辉历史”的奇怪的故事,中国另一个鬼书, 名曰子不语。论语述而中有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这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不谈怪异,暴力,挡板,超自然的事情。然而,清代学者袁枚却反其道而行之,她会听到飞行员,狐狸,怪物的奇迹,所有完成的书, 并将此书取名为子不语。现在被称为子不语,因此,这意味着,在这本书都是关于“奇怪的事情”的事。 书中的内容,怪异、刺激程度与聊斋志异相比也并不逊色。不幸的是,在当代,子

8、不语默默无闻和聊斋志异许多读者对比奇怪的故事。读两部鬼书,可以从神鬼妖狐的世界看出人世百态,也可以看出人类的想象力曾经展现过的丰富。2.2日本怪谈文学在日本把鬼怪故事称为“怪谈”。以儒家的“中国子不语怪力乱神”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怪物,超自然的事件在写作,始终是不推荐的,只有去街上的谈资,非官方的历史形式保存。 今昔物语集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民间童话创作,为怪谈文学的比较成功的代表作 。至江户时代,怪谈文学开始步入繁盛时期,此时,中国明清古典小说开始大量登陆日本,在三言、剪灯新话的影响下,都贺庭钟推出了古今奇谈英草纸,浅井了意创作了御伽婢子,这两部书都可以说是日本怪谈文学的经典之作。时至现代,怪谈文

9、献资料并结合其他流派,幻想,推理,甚至爱和其他元素融入其中,“新怪异文学”如此华丽的出世。 这其中,以梦枕貘为代表,他的阴阳师将奇怪和幻想划分相结合,集于你的和平时代,主要描述了另一个鬼清明的离奇经历忧郁的女主人公的时代。日本的志怪小说,远不只上述作家和作品。皆川博子的妖樱记、小野不由美的东京异闻、阪东真砂子的狗神,中山市朗和木原浩胜将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鬼故事发生在第二十世纪, 收集编写而成的新耳袋等;都是当代杰出的怪谈小说。日本的怪谈文学在这些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下,愈加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第3章 有关鬼怪的节日习俗对比3.1中国的鬼节鬼,是这纯粹是虚构的灵魂怪兽,又无处不在,且经久不衰,

10、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鬼文化,信鬼、怕鬼、祭鬼、骂鬼、说鬼、写鬼、驱鬼、降鬼、扮鬼的人都有。在中国有四个与鬼相关的节日: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鬼节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举,弘扬孝道。从小的意义上来说,它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良知,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否违背“先人训导”;从大的范围来讲,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同时还能让人们重视起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江南、江淮一带,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被称为“鬼节”,传闻这一天鬼魂将会在阳间出没,到了夜晚,千家万户户都会在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用来吓鬼、驱鬼。早在十月,这是新的收获季节,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海关,他们祖先的荣誉,所以

11、称为“祭祖节”。 此外,在祭祀的时候,别人将冥衣焚化寄给祖先,因此又称为烧衣节。有关清明节的起源,我们可以在钦定大清通礼中查到:“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有趣的是,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习俗,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插柳的风俗活动。所以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坟墓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同样,农历七月十五则视为鬼的春节,是真正的“鬼节”。传说中的地狱之门,从七月一日起一个长期监禁的幽灵鬼魂会从地狱,游荡到地球,那么在七月被称为鬼月,直到七月十五的大门打开,阴气最重, 民间老百姓烧冥钱,做

12、法事,对死去的亲人进行祭拜,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3.2日本的鬼节在日本,有许多相关的鬼文化节,其中的一些习俗和中国十分相似,但与民族习俗和信仰的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在日本鬼。 节分是在立春的前一天,这一天,一种叫做撒豆驱鬼的活动在寺庙和每个家庭中都举行,这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非常相似。日本民间认为,要想在今年从疾病一样吃他们的年龄多少豆子的安全和自由,所以人们争先恐后地挑豆。此外,家家户户在门插秧,秸秆,说明黄油渍,和松木条插在门口,据说有邪恶的目的。大年夜的时候全家都要守岁,等到午夜时,寺庙会敲一百零八下的钟,代表着消除了一百零八个魔鬼。之后,人们成群结队前往寺庙烧香祭拜,祈求神明保

13、佑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如愿 盂兰盆节是日本极为重大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之为“祭魂节”。盂兰盆节起源于中国,也被称为七月十五中元节,在飞鸟时代日本的介绍,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后,已成为日本旁边另一个盛大的节日元旦。 盂兰盆节是祭祖祈福的日子,现在也已是象征着家庭团圆的节日。每年的盂兰盆节,法定假日7-15天,人们都赶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有魂龛、灵魂之火点燃龛攻击和提供火的灵魂,祭奠祖先。 此外,还有日本最负盛名的盂兰盆舞,所有男女老少穿着浴衣在太鼓声舞,已经成为日本一个著名的传统风俗活动。第4章对于鬼怪的态度不同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对先人是极度尊崇、膜拜的,所以鬼在明朝之前并不是害

14、人的一种形象,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分辨正邪是看他的行为,不被认为是神仙是好的,魔鬼是坏的,有妖道,也有邪恶的和尚。鬼文化发展到现在,据调查在现代中国人概念中有93%的中国人对于“鬼”都是不喜欢的,认为鬼是令人恐惧的一种可怕邪恶的存在。这一点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与“鬼”相关的表达上看出来,如酒鬼,色鬼,懒鬼,吝啬鬼,鬼天气,鬼鬼祟祟,鬼迷心窍等等,都是带有一种轻蔑、厌恶或咒骂的感情色彩。与中国人对鬼的态度相反,在日本,现代人对鬼的两面性中的积极一面更为关注,不仅不再认为鬼都是会害人的还觉得鬼能够为人类驱除恶魔。随着战后日本动漫行业的迅速发展,鬼的现象变得可爱而人性化了,水木茂缔造的鬼太郎系列堪称

15、是风靡一时,和鬼太郎相关的玩具、游戏、装饰物到处开花。桃太郎、一寸法师降鬼除魔伸张正义的日本民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此外,日本不少地区也存在了鬼赐福于人的节日,例如:奈良的“鬼跑节与”爱媛县面河村的“鬼金刚”之中的鬼就起到了驱除恶鬼、镇压灾难的作用。事实上,许多日本的寺庙和神社能驱除恶魔的鬼进行祭拜活动。结论论文首先概述了中日鬼怪的形象,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而就中日两国鬼怪的定义与形象上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论述;其次对中日两国鬼神志怪文学作品进行了介绍,比较了两国鬼怪文化的发展情况,对文化的兴衰与传承进行了论述;再次对中日两国有关鬼怪的节日习俗对比,体现了“鬼节”这一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和对

16、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后从两国人民对于鬼怪的态度不同进行了比较研究。 高平鸣海在他的鬼这一本书中这样提到:“鬼”这个词最初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然而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鬼怪文化却与中国的鬼怪文化间产生了如此明显的差异,中日两国人民对于鬼怪的态度也全然不同, 中日两国的鬼怪文化虽说本质上是属于同源而生,但经过了不断的吸收、创造、融合之后,已经具有了浓浓的本国色彩,形成了独特的新文化。参考文献1刘璋斩鬼传M.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2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4李昉太平广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6

17、5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戴圣礼记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1.7周勋初韩非子校注M.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2009.8.致 谢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秋勇老师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对我的指导,从最初的选题指导到最后的细节修改,都耐心地加以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和渊博的知识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感谢这几年对我授业所有恩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年你们的教导,我才有了知识的积淀,才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来完成这篇论文。感谢所有陪着我成长学习的同学们,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最后,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论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