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3407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班级管理复习整理资料一、 名词解释1. 班级 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也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a. 班级是一个物质存在b. 班级是一个精神存在2. 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2、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3. 班主任评价 班主任评价是指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和班级建设愿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等方面信息,对班集体、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给出评判,进而促进后继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的班主任常规活动。4. 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积极的班级文化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并为班集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积极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3、、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以自律、自强、进取为核心价值取向,鼓励整个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是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的集体氛围。 消极的班级文化会使集体涣散、组织乏力、效率低下、沟通困难、舆论偏差、环境脏乱。二、 简答题1. 怎么样进行学习指导?(1) 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需要。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获得一定的经验而习得的,通常可以从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和意志努力状态等方面来加以判定和说明。班主任培养学生

4、学习态度主要有四种方法:a. 认知法 b. 强化法 c. 榜样示范法 d. 集体熏陶法(3) 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具体展开见ppt第三章)(4) 个体差异的指导(具体展开见ppt第三章)(5) 学习环境的指导与调节 2.班级文化有什么样的功能?(具体自己展开,ppt上没有)引导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 积极的班级文化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并为班集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积极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以自律、自强、进取为核心价值取向,鼓励整个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是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的集体氛围。 消极的班级文化会使集

5、体涣散、组织乏力、效率低下、沟通困难、舆论偏差、环境脏乱。3.班主任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具体自己展开,ppt上没有)(1)美化班级物质文化(2)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制定班级公约 明确岗位责任(3) 构建班级的精神家园 4.如何让学生接纳新手班主任?(具体自己展开,ppt上没有)(1)树立威信(2)采取民主管理(3)注重批评有方三、 论述题(注意:要举例子,列观点)1.怎么样进行班集体的初步建设?(1)初步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策略所谓认识和了解学生,主要是指认识学生的社会性层面,如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性别、民族、残疾、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2)班集体建设规划的制订班集体建设规

6、划与swot分析法新手班主任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评价自己;区分现实与未来;系统思考;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定位班集体建设的近期目标。(3)班集体组织初建的策略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组建起一支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要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为班集体成员一致认可、心悦诚服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认识到,积极分子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可以是全面发展型的多面手

7、,也可以是单向突出的个体,而且,积极分子的队伍也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不断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到班干部队伍中来。(4)班集体规章制度的初步制订与执行规章制度内容的合理性规章制度制订程序的民主性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平等性班级规章制度乃至于学校规章制度不是供班主任和学生顶礼膜拜的圣物。我们应当认识到,规章制度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外部条件,最终,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学生内在的自觉及其自主自律性的养成,而这一切最终要取决于班主任自身人格力量的感染力。 (5)班集体文化的初步建立(这一点论述自己展开,ppt上没有)2.班级教育力量整合?(1)构建班级教师集体,整合教师教育力量a. 任课

8、教师是班级重要的教育力量。b. 沟通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c. 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2)与家长沟通,整合家庭教育力量家长应该知道的事:a.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b. 期望达成的方式c. 子女在学校的表现d. 他们所能提供的协助家长无法参与的原因:a. 不愿去干预b. 不知做什么及如何做c.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与家长联系的管道:a. 通信(电)联系 b. 家访 c. 家长会 d. 其他方式 (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父母志愿者)四、 材料分析题1.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与班主任冲突?怎么化解冲突?冲突和化解冲突的方法(由于没有五章的ppt 具体的措施可能只能自己百度了。)冲突指因不一致和

9、矛盾而导致的表现为抵触、争执。争斗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班级冲突包括班级内部冲突与班级外部冲突。师生冲突。学生与学生的冲突等。2. 学生体质下降怎么办?(没有标准答案) 戴眼镜为例,提一提改善视力的策略,指导学生视力发展五、 工作活动设计1. 主题班会工作设计要求、内容、要和上课的时候一样2. 家长会 家长会题目要新颖、会议设计要新、安排合理、形式上要多样“四有”家长会(可以看看,作为参考)1、 家长会要“有看的” 每次家长会,我都会把学生近期的成绩展示出来:学生的作业本、课前演讲的资料、优秀作文集锦、调查报告等都是展示的主要内容,同时,精心制作教室后面的宣传板,展示学生风采、回放精彩班会、班级

10、DV秀等也是家长最爱看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看老师的作品,教师给学生的评语、鉴定,给学生的寄语,给家长的寄语等。 2、 家长会要“有听的” 听学生讲: 由班级干部汇报班级整体情况,请学生做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做小记者针对班级的主要工作或存在的问题采访家长,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听家长讲: 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做法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他家长学习仿效。 听老师讲: 对支持自己工作的各位家长表示感谢,感谢各科任教师认真负责,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比较敏感的男女生交往问题,挫折心理的调适等。学习情况的反馈。3、家长会要“有想的” 相信每位家长看了孩子们的展示,听了孩子们的汇报后都会有所

11、思索。同时家长在阅读有关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好文章和好书的过程中,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思索。 还可以刻意给家长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家长严肃认真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4、 家长会要“有做的” 家长会上要做的:请家长在家长会上当场写下自己对孩子的评语。 家长会后要做的:教给家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怎样与孩子沟通等等,请家长尝试着去做,并反馈给老师。 (3)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会教育力量a.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n 了解社区教育资源n 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班级教育n 与社区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b. 帮助学生抵御不良诱惑n 与社区建立社会教育协调组织,共同抵制社区内不良教育影响n 提高学生对于不良社会影响的识别能力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