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23359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业:_应用化学0701_姓名:_洪俊杰_学号:_日期:_12.25_地点:_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中级化学实验_指导老师:_王永尧_成绩:_实验名称:_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_实验类型:_同组学生姓名: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一 实验目的1.学习流体PVT关系的实验测定方法,加深理解流体P-V状态图和不同类型等温线的特征。2.掌握实际气体液化的条件和气-液相变、饱和蒸气压的意义。3.通过对CO2临界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临界点和超临

2、界流体的重要意义。4.学习活塞式压力计的正确使用。二 实验原理PVT关系是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总体上,PVT关系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得到:(1)直接实验测定,通过数据拟合参数得到状态方程(2)经验半经验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或物理意义的各种状态方程(3)理论推导。对于物质的量确定的系统,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函数PVT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f(P,Vm,T)=0,该方程描述的物质状态图是以P、Vm、T为坐标的立体曲面。在不同温度下截取恒温剖面,相交曲线投影在P-Vm平面上,可以得到由一组恒温线组成的P-Vm图。温度较高时,等温线是一条光滑曲线;温度较低时,等温线上有一水平线段,反

3、映气-液相变化的特征,水平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代表互为共轭的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随着温度升高,水平线段不断缩短,饱和气体线和饱和液体线最后汇于一点,即临界点(Critical point)。临界点的温度、压力和体积分别称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和临界体积VC,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参数。温度低于TC是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温度、压力高于临界点的流体称超临界流体。试验台本体示意图见左图。由于充进承压玻璃管内的CO2质量和玻璃管截面积不便测量,实验中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2的比体积。假设CO2的比体积V与其高度呈线性关系。已知CO2液体在20,9.8MPa时的比容V(293K,9.8MPa)=0.0011

4、7m3/Kg,若实际测定在20,9.8MPa时的CO2液柱高度h(m),则K即为玻璃管内CO2的质面比常数。所以,任意温度、压力下CO2的比体积为:式中:h0=h-h0,其中h为实验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h0为承压玻璃管顶端刻度。三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PVT关系测定实验装置1套,由活塞式压力计、超级恒温槽和试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几部分组成。试剂:CO2工作物质;压力油。四 实验步骤1. 加压前的准备: 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2)摇退活塞式压力计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

5、油路的两个阀门。4)摇进活寒螺杆,使本体充油。如此反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2. 测定气液相变等温线:1)将超级恒温槽调定在t=10,并保持恒温。2)压力记录从水夹套管上有刻度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退)活塞螺杆,以保证平衡。3)平衡后,记录该温度下的压力与水银高度。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取h值,直至压力p=9.8MPa。注意加压后CO2变化,仔细测试和观察CO2最初液化和完全液化时的压力和水银高度。特别要注意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之间的变化以及液化、气化等现象。4)重复测定t=20

6、、25、27、29时的实验数据。3、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并观察临界现象:a)观察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至压力达PC附近,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实验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状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匀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来观察这一现象。b)整体相变现象:由于在临界点时,气化潜热等于零,饱和气体线和饱和液相线合于一点,所以这时气液的相互转变不像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且表现为渐变过程,这时当压力稍作变化时,气、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c)气、液两相模糊不

7、清现象:首先在压力等于7.64MPa附近,突然降压,CO2状态点由等温线沿绝热线降到液相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的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我们在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气相区也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说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就是临界点附近饱和气、液相模糊不清现象。4、测定高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调节温度t=35,t=45,记录数据。五 数据记录和处理室温:12.5 大气压:102.80Kpa根据20时的数据,算出K=12564.1kgm-2h0=2.63表1 CO2等

8、温测定PV关系数据记录10.020.025.027.0P/MPahVm/L/molP/MPahVm/L/molP/MPahVm /L/molP(MPa)hVm /L/mol2.0028.420.99552.0029.521.03402.0030.611.07222.0031.211.09322.2624.730.86632.8220.240.70902.8720.520.71883.0019.700.69013.0017.470.61194.0112.710.44524.0413.050.45714.2912.250.42913.6012.460.43655.188.250.28905.567

9、.830.27436.086.720.23544.389.630.33735.616.740.23616.235.720.20046.585.230.18324.435.990.20985.673.890.13636.313.070.10756.604.710.16504.454.690.16435.671.810.06346.352.130.07466.642.690.09424.461.990.06976.681.590.05576.341.870.06556.671.890.06624.831.480.05187.631.560.05467.151.670.05857.541.700.0

10、5956.381.430.05018.691.520.05327.911.630.05718.421.600.05608.161.370.04809.801.470.05159.011.580.05539.801.560.05469.801.350.0473/9.801.550.0543/续表129.031.135.045.0P/MPahVm/L/molP/MPahVm/L/molP/MPahVm /L/molP/MPa)/hVm 2.0031.391.10182.0031.831.11502.0032.271.13042.0033.601.17703.4916.630.58373.3918.

11、040.63193.4117.780.62283.3019.460.68175.119.710.34084.7811.150.39064.8811.060.38744.6712.650.44316.495.920.20786.296.790.23786.287.430.26035.909.210.32266.954.520.15877.055.210.18257.514.840.16956.947.020.24596.984.070.14297.463.690.12937.983.280.11498.145.090.17837.022.550.08957.851.920.06738.991.9

12、90.06978.704.180.14647.002.010.07068.491.820.06389.801.860.06529.293.370.11807.851.780.06259.191.750.06139.802.760.09678.961.690.05939.801.700.05959.801.630.0572/根据表中数据作图图1 CO2的PVm图六、实验结果与讨论。表2 CO2的饱和蒸汽压数据温度/10.020.025.027.029.0P实验值/Mpa4.4305.6506.3336.6377.010P理论值/Mpa/5.7306.4326.7347.129误差分析:实验值都比

13、理论值小,可能原因是平衡时间不够,在气压计不稳定的时候就读数,导致误差,还有可能是温度偏低,操作原因等。表3 临界比体积Vc(m3kg-1)Vc(文献值)Vc(实验值)Vc=RTc/PcVc=3RTc/8Pc0.002160.002940.003390.00127RE%=+36.11%,误差较大。首先可能是临界温度控制不好,并导致了临界现象观测出现偏差,最后导致误差偏大。比较表3中数据,显然实验值偏向理想气体数据,可能是温度偏高了。七、心得与体会临界点问题:由于恒温槽无法准确控温,也就无法达到理论上需要的31.1的温度,所以无法得到临界点的数据。如果要观察到临界点现象,需要小心调节温度,不断重复测量数据和观察现象,但这样的工作会非常烦琐。如果是要得到临界点的数据,在实验过程在要在小范围内得到大量数据,即小范围高密度的温度变化、小范围高密度的压力变化,但实验操作比较困难。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