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78247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整理】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2017年整理】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精品文档.核心筒钢结构结构设计一、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结构布置这是超高层建筑的一种较经济的结构类型,它是建立在建筑平面设计时将竖向交通,卫生间,管道系统以及其他服务性 用房,集中布置在楼层平面的中心部位, 将办公用房布置在外圈,结构利用中心部 分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形成核心筒作为结构 抵抗水平力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外圈则采 用梁、柱形成的框架,与核心筒形成整体, 这种体系称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一)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主要构件: 1.框架梁柱; 2.核心筒混凝土墙体; 3.楼盖:次梁,楼板。(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2、1.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 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度的1/12,当外围角 部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其他增强结构整体 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2.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下列要求;(1)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2)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 至洞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和开洞墙的截面厚度; (3)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及 200mm,不满足时,应计算墙体稳定,必要时可增设扶壁 墙;在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轴压比限值(仅对抗震设计) 时,核心筒内墙可适当减薄;但不应小于160mm; (4)筒体墙的水平、竖向分

3、布筋不应少于两排; (5)抗震设计时,核心筒的连梁,宜通过配置交叉暗撑、 设水平缝或减小梁载面的高宽比等措施来提高连梁的延性。(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4.核心筒的外墙与外框架柱的中距,非抗 震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 宜采取另设内柱等措施。(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5.核心筒的外墙与外框架柱之间宜加设框 架梁,框架梁与核心筒外墙相交处应于墙 内加设暗柱或壁柱。框架梁不宜搁置在核 心筒的连梁上。(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6.核心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 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当洞间

4、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 时,应按柱进行设计计算。(三)楼盖的结构形式: 框架核心筒的楼盖。可以采用以下任一 型式:1.当外框架柱与内筒外墙之间布置有框架 梁时,可采用大开间平板(图1)或在框 梁之间加设次梁形成肋形楼盖,这时板的跨度减小,板的厚度可小些:2.当外框架柱与内筒外墙之间无框架梁 时,楼盖可采用以下几种型式: (1)平板(即无梁板)(图5),当跨 度较大时,可再板内加预应力,提高板 的刚度和抗裂: (2)单向或双向密肋楼板,当跨度较大时,可在板肋中加预应 力,3.核心筒内部的楼盖一般均采用平板。二.筒中筒结构的结构布置。筒中筒结构包括:外筒为框筒内筒为混凝 土墙的筒中筒、内外

5、筒均为混凝土筒、内外筒均为框筒的结构。框筒是指由密排柱加裙梁围成的筒体与各层的楼盖组成的考虑空间整体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二.筒中筒结构的结构布置 (一)筒中筒结构的主要构件: 1.外框筒的柱及裙梁; 2.内筒的混凝土墙; 3.楼盖的楼板、梁。 (二)筒中筒结构的基本要求: 1.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外形宜选用圆形、正 多边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内筒宜居中。 2.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以正方 形为好。 3.内筒的边长可为高度的1/121/15, 如有另外的角筒或剪力墙时,内筒平面尺 寸可适当减小。内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4.三角形平面宜切角,外筒的切角长度不 宜

6、小于相应边长的1/8,其角部可设置刚 度较大的角柱或角筒;内筒的切角长度不 宜小于相边长的1/10,切角处的筒壁宜适 当加厚。5.外框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距不宜大于4m,框筒柱的截面长 边应沿筒壁方向布置,必要时可采用T形 截面。不得采用圆形柱,方形柱。柱应均 匀布置; (2)外框筒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 的60%,洞口高宽比宜与层高与柱距之比 值相近; 图7 二.筒中筒结构的结构布置 (3)外框筒裙梁的截面高度可取柱净距 的1/4; (4)角柱截面面积可取中柱的12倍。 (5)当相邻层的柱不贯通时,应设置转 换梁等构件。转换梁的高度不宜小于跨度 的1/6。 6.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

7、低于60m,高宽 比不应小于3。 7.内筒的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 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 宜采取另设内柱等措施。 8.内筒中的剪力墙截面形状宜简单,内筒 墙应满足抗震墙结构对墙体的一切要求 (如: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 等); 二.筒中筒结构的结构布置 9.内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 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10.楼盖主梁不宜搁置在内筒的连梁上, 主梁搁置在内筒外墙处应在墙内加设暗柱。 11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裙梁和内筒连梁 宜采用交叉暗撑;跨度比不大于1的框筒 裙梁和内筒的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此时 梁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三)楼盖的结

8、构形式:筒中筒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主要靠内外 筒体的空间整体作用来承担水平力、楼盖 只是起到将内外筒连成整体及承担楼层竖 向荷载的作用,因此楼盖结构可仅考虑承 受楼层竖向荷载的作用单独进行设计。常用的楼盖结构有以下几种: 1.无梁平板:在外框筒与内筒外墙之间 可采用无梁板,当跨度较大时,可适当 加设只承受竖向荷载柱;也可在无梁板 中,加预应力提高板的刚度和抗裂。 2.密肋楼板:可单向设置,或双向设置 (图3,图4) (三)楼盖的结构形式: 3.肋形楼盖:在外框筒与内筒外墙之间 布置主、次梁及板,这时的主、次梁只 承担楼盖竖向荷载,可不参予抵抗水平 力。主梁不必与外筒柱刚接,也不一定 要支承于柱

9、上。三.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一)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特点: 当建筑物的结构主要构件采用钢材时即称为钢结构房屋其特点为:1.钢材的强度较高,作为结构构件时, 所需的构件截面尺寸大大小于广泛使用 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从而减轻结构的重 量; 2.钢材的延性较高,故钢结构的抗震性 能要好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房屋,由于强度高,重量轻, 抗震性能好,因此能建造比混凝土结构 更高的房屋; 三.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4.钢结构的构件,可在工厂中预先制作, 在现场安装,因此,主体结构施工速度 很快。所有墙体均采用轻质材料,建筑 物的重量较轻。5.钢结构房屋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远比混 凝土结构减少许

10、多,故其基础承受的重 量减少,可节省基础的造价;另外建筑 物的重量减小后地震作用也会减小,可节省上部结构的材料。故对于高层建筑 采用钢结构其综合经济效果,可能比混 凝土结构优越。(二)多、高层钢结构的基本构件:1.钢柱与钢梁:钢柱与钢梁刚性连接时形 成钢框架结构;当在建筑中有足够的抗侧 力构件如抗震墙,核心筒等。梁与柱可以铰接。(1)钢柱的形式可以是:普通型钢工字 钢,槽钢,角钢等形成的实腹钢柱或格构 式钢柱、宽翼缘H型钢,焊接方形或矩形 钢管、无缝钢管等。 (2)钢梁的形式:可直接采用工字钢、 槽钢一般用于次梁,当跨度较大时,应采 用宽翼H型钢、实腹钢梁(参见图9实腹钢 柱), 焊接箱形梁

11、2.钢框架结构中的支撑: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当采用框架结 时,为了提高结构的抗侧能力,在柱间设 置柱间支撑。支撑的形式有: (1).中心支撑:支撑与框架梁柱节点的 中心相交。 (2).偏心支撑:支撑底部与梁柱节点的 中心点相交、上部偏离梁柱节点与框架梁 相交。 (三)多高层钢结构的结构类型、适用范 围及基本要求。1.框架结构: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 采用框架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梁柱应刚 接形成框架; 2.框架支撑结构:适用于12层以下及 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采用框架支 撑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1) 设置支撑的框架(简称支撑框架), 在两个方向都应布置

12、且均宜基本对称、支 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 (2)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宜采用中心支 撑,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偏心支撑等消能支 撑,超过12层的钢结构,8.9度时宜采用 偏心支撑框架,当已采用偏心支撑框架时, 顶层可采用中心支撑 三.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3)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 可采用人字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 K形支撑如(图13),支撑的轴线应交汇 于梁柱构件轴线的交点,确有困难时偏离 中心不应超过支撑杆件宽度、并应计入由 此产生的附加弯矩。 (4)偏心支撑框架的每根支撑应至少有 一端与框架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梁交点和 柱之间或同一跨内另一支撑与梁交点之间 形成消能梁段

13、。3.钢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钢框架与 抗震墙组成的钢结构体系,适用于超过12 层的高层钢结构。 抗震墙可采用:带竖缝的钢筋混凝土抗 震墙板(图15);内藏钢支撑的钢筋混凝土墙板。4.筒体结构:由框筒组成或由外钢框筒与 内筒组成的考虑空间整体作用的钢结构, 一般用于超高层结构,其布置原则参见第 一,二节中的有关内容。5.钢结构房屋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 撑(或抗震墙板)结构中,竖向连续布置 的支撑(或抗震墙板)应延伸至基础,不 可在地下室移动位置。钢支撑在地下室是 否改为混凝土抗震墙形式,与是否设置钢 骨混凝土结构层有关,若在地下室设置钢 骨混凝土结构层时则采用混凝土墙较协调。 当钢结构房屋设置地

14、下室时,地下室部分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钢框架柱宜伸 至地下一层。 (四)钢结构的楼盖: 1.对于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装配整 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装配式楼板或其他 轻型楼板,一般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 混凝土组合楼板或非组合楼板。 2.对于超过12层的钢结构宜采用压型钢板 现浇混凝土的组合楼板或非组合楼板,亦 可采用现浇楼板。 当考虑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共同作用 (即代替部分板的受拉钢筋)时,称为组 合楼板;当不考虑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 共同作用,只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模板时, 称为非组合楼板。 上海睿玲建筑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3.采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或非非组 合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

15、土时,应与钢梁有 可靠连接。采用装配式、装配整体式轻型 楼板时,应将楼板预埋件与钢梁焊接,或 采取其他保证楼盖整体性的措施。 4.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若楼板厚度较薄, 楼盖的长宽比较大时,可在楼层处设置水 平支撑。 5.当楼板跨度较大时,应加钢次梁。 (五)钢结构房屋的最大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6.7度 8度 9度 框架 110 90 50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 220 200 140 筒体(框筒、筒中筒、?筒、束 筒)和巨型框架 300 260 180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超过表中高度的房

16、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地加强措施。(六)钢结构民用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宜 超过下表的规定: 钢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设防烈度 6.7 8. 9. 最大高宽比 6.5 6.0 5.5 三.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七)钢结构房屋的基础埋置深度:1.超过12层的钢结构应设置在地下室。其 基础的埋置深度,当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 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15;当采用桩基时, 桩承台埋深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20。 2.不超过12层的多层钢结构宜设置或不设 置地下室,其基础的埋置深度可适当减小。 四.高层混合结构。四.高层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系指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 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所组成的

17、共同承受竖向 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一)一般规定: 1.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宜符 合下表的要求: 四.高层混合结构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 210 200 160 120 70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 凝土筒体 240 220 190 150 70 注: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标高至主要屋顶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突出 屋面的水箱、电梯机房、构架等高度; (2).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进一步有效措 施。 四.高层混合结构 2.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大于下

18、 表的规定: 高宽比限值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7 8 9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 7 7 6 4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 土筒体 8 四.高层混合结构 (二)结构布置和结构设计 1.建筑平面的外形宜简单规则、宜采用 方形、矩形等规则对称的平面,并尽量 使结构的抗侧力中心与水平合力中心重 合。建筑的开间,进深宜统一。 2.混合结构的竖向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宜 均匀变化,构件的截面宜由下至上逐渐减 小,无突变; (2)当框架柱的上部与下部的类型和材 料不同时,应设置过渡层; 四.高层混合结构(3)对于刚度突变的楼层,如转换层, 加强层,空旷的顶层

19、,顶部突出部分、型 钢混凝土框架与钢框架的交接层及邻近楼 层,应采取可靠的过渡加强措施。对于型 钢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框架交接的楼层及 相邻楼层的柱子,应设置剪力栓钉,加强 连接,另外顶层的型钢混凝土柱也需设置 栓钉; 四.高层混合结构(4)钢框架部分采用支撑时,宜采用偏心支撑 和耗能支撑,支撑宜连续布置,且在相互垂直的 两个方向均宜布置,并互相交接;支撑框架在地 下部分,宜延伸至基础。(5)7度抗震设防且房屋高度不大于130m时, 宜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筒体 交接处及筒体四角处设置型钢柱;7度抗震设防 且房屋高度大于130m及8、9度抗震设防时,应 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钢

20、筋混凝土筒体交 接处及筒体四角处设置型钢柱。(6)混合结构中,外围框架平面内梁与 柱应采用刚性连接,楼面梁与钢筋混凝土 筒体及外围框架的连接可采用刚接或铰接。 (7)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 采用H形截面柱时,宜将柱截面强轴方向 布置在外围框架平面内;角柱宜采用方形、 十字形或圆形截面 。(8) 混合结构中,为了提高结构的抗侧能力,减 少侧向变形,可采用外伸桁架加强层,必要时可 同时布置周边桁架。外伸桁架平面宜与抗侧力墙 体的中心线重合。外伸桁架应与抗侧力墙体刚接 且宜伸入并贯通抗侧力墙体,外伸桁架与外围框 架柱的连接宜采用铰接或半刚接。(9) 楼面宜用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或非组 合)楼

21、板、现浇混凝土楼板或预应力叠合楼板, 楼板与钢梁应可靠连接。对于楼面有较大开口或 转换楼层时,应采用现浇楼板。 对楼板开口较大部分应考虑楼板平面内变形对整 体计算的影响,或采取设置刚性水平支撑等加强 措施。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沉积岩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

22、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关系。2.3.4.5同左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地段的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

23、,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侵入岩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

24、到:1. 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2. 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3. 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4. 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析5. 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

25、观测研究程度变质岩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4同左

26、4.5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同上同上构造地质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或体系。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的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的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7.对各种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同1-6,应进一步岩研究: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

27、制作用特点。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3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蚀变围岩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2.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

28、变化。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体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同1万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2.与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矿化及矿体1. 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2. 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3. 分析和鉴定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4. 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条件做出初步判断,指出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体;2.矿化带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矿化类型、规模、

29、产状、矿物种类及金属矿物含量3矿体,除按1万要求外,尚需要对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对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做出判断。4要用工程控制主矿体,上下盘的小矿体,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要详细的查明矿体的边界5系统的查明矿体有用组份的含量及其变化同1万同12千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4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二精度要求必须表示地质体规模m1.矿体宽度大于5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203.蚀变体宽大于10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1001.矿体宽度大于2.5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103.蚀变体宽大于5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501.大于12.大于43.大于24.形

30、迹长大于201.大于0.52.大于23.大于14.形迹长大于101.大于52.大于403.大于104.形迹长大于2001.大于12.大于43.大于24.形迹长大于40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1.矿体5-102.一般地质体10-201.矿体2.552.一般地质体5101.矿体1-22.一般地质体241.矿体0.512.一般地质体121.10202.20301.1.242.2.46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5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二精度要求观测密度个Km2简单区30-4080100500600120014002040250400中常区405010012060070014001600复杂区6012015070080016001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