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1].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75515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1].doc(1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1.精品文档.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其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250350km /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高速铁路定义为速度值大于250km/h。1.0.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在对应的线路轨面设计高程面上坐标系统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 公路和一般铁路投影变形值

2、不大于25mm/km。1.0.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个别地段无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它高程系统或以独立高程起算。但在全线高程测量贯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亦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1.0.5 在国家控制点满足平面、高程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国家控制点座位高速铁路的平面、高程控制点。1.0.6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可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应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为基准,高程控制测量应以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基准。1.0.

3、7 为满足高速铁路平面GPS控制测量三维约束平差的要求,在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开展前,应首先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高速铁路框架控制网(CP0)。1.0.8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1.0.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第一级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提供高程基准;第二级轨道控制网(CP),为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维护提供高程基准

4、。1.0.10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开展前,勘测设计单位应根据线路走向、地形地貌特点、地质特征等,进行坐标系统、基准、网形、精度和建网时机等测量总体设计。各阶段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评估验收。1.0.11 测量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极限误差(简称限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1.0.12 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楚,签署完整,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包括磁卡、电脑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1.0.1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结合各阶段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1.0.

5、14 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期检校和检定。1.0.15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测量工作中采用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时,应符合国家级铁道部相关规定并经铁道部主管部门审定。1.0.16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符号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标准差或方差DS05、DS1、DS3水准仪的型号C照准差D测距边边长mD测距中误差m测角中误差m方位角中误差W闭合差f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V改正数n连续自然数的一个数值L导线或水准路线长度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W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N

6、导线或水准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CGPS基线计算的重复性定义S边长、斜距Hm平均高程M隧道贯通中误差或桥梁放样的容许误差mS 测距中误差mx ,my坐标分量中误差较差术语2.1.1 工程独立坐标系 independent coordinate system of engineering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和高程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1.2 框架控制网(CP0) frame control network(CP0)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建立的三维控制网,作为全线(段)的坐标起算基准。2.1.3 基础平面控制网(CP)basic plane control ne

7、twork(CP)在框架控制网(CP0)的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提供起闭的基准。2.1.4 线路平面控制网(CP)route plane control network(CP)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测量和轨道控制网测量提供平面起闭的基准。2.1.5 轨道控制网(CP)track control network(CP)沿线路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或线路平面控制网(CP)、高程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2.1

8、.6 加密基标 densification fiducial mark for tracklaying在轨道控制网(CP)基础上加密的轨道控制点,为轨道铺设所建立的基准点,一般沿线路中线布设。2.1.7 维护基标 fiducial mark for track maintenance在轨道控制网(CP)基础上测设,为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时所需的永久性基准点,应根据运营养护维修方法确定其设置位置。2.1.8 三角形网 triangulation network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它是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的统称。2.1.9 1(0.5、2、6)级仪器 1(0.5、2、6)class

9、 instrument1(0.5、2、6)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标称为1(0.5、2、6)的测角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2.1.10 精密水准测量 precise levelling测量精度介于二等、三等水准测量之间的等级水准测量,主要用于CPIII高程测量和轨道施工测量。2.1.11 线路水准基点 benchmark along route沿高速铁路线路敷设的首级高程控制点,一般每2km左右布设一个,为高速铁路勘测设计、施工的高程基准。2.1.12 基岩水准点 benchmark into bedrock埋设在地壳基岩层上的永久性水准点。2.1.13 深埋水准点 b

10、enchmark of deep buried沿线路走向根据地面沉降及地质情况,埋设在相对稳定的持力层上的深层水准点。2.1.14 洞外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outside tunnel为保证隧道贯通,在洞外进行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2.1.15 洞内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inside tunnel为保证隧道贯通,在洞内进行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2.1.16 竖井联系测量 shaft connection survey 隧道施工测量中,将洞外控制网的坐标、方向和高程通过竖井传递到洞内的测量。2.1.17 隧道贯通误差 through error隧道贯通后,在贯

11、通面处的坐标、方向和高程的误差。2.1.18 变形测量 deformation observation在铁路建设和运营阶段,对路基、桥梁、隧道和轨道等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等变形量进行定期或持续的测量。2.1.19 施工加密控制网 densification control network for construction 为了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在CPI、CPII和线路水准基点基础上加密的平面、高程控制网。2.1.20 CP棱镜组件 a set of assembled reflector prism for CP CPIII控制点精确定位观测的强制对中测量标志,一般由预埋件、高程

12、测量适配器、棱镜连接适配件和棱镜组成。一般规定3.1.1高速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应按逐级控制的原则布设,各级平面控制网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 各级平面控制网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相邻点的相对 中误差(mm)备注CP0GPS50km20CPGPS二等4km一对点10点间距800mCPGPS三等600800m8导线三等400800m8附合导线网CP自由测站边角交会5070m一对点1注:1、CP采用GPS测量时,CP可按4km一个点布设;2、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为平面x、y坐标分量中误差。3.1.2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 CP0、CP、CP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表3.1.2-1 CP0、CP、CP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01/2 000 000CP1.31/180 000CP1.71/100 0002 C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表3.1.2-2 C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导线等级CP5400800m51.881/55 0003.6三等当同一测区内,导线环(段

14、)数超过20个时,须按式(3.1.2)计算测角中误差: (3.1.2)式中 f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段)的测角个数;N导线环(段)的个数;3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2-3的规定:表3.1.2-3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1.81.0mm1.0mm3.1.3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 CP0控制网应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坐标基准,以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控制网整体三维约束平差;2 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0上,并采用

15、固定数据平差;3 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4 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或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3.1.4 增设或补设控制点应采用同精度内插的方法测量。3.1.5 GPS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1.5-1的规定。表3.1.5-1 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510.91/50 00001/25 0000二等511.31/25 00001/18 0000三等511.71/18 0000

16、1/10 0000四等522.01/10 00001/7 0000五等1023.01/7 00001/4 0000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 2 各等级控制网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式(3.1.5)计算。= (3.1.5)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系数(mm/km)d 基线或环的平均边长(km)3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5-2的规定。表3.1.5-2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 级项 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

17、()15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有效时段长度(min)12090604540观测时段数2212121数据采样间隔(s)10601060106010301030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双频单/双频单/双频PDOP或GDOP6681010快速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5观测时间(min)520520平均重复设站数1.51.5数据采样间隔(s)520520PDOP(GDOP)7(8)7(8)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4 GPS测量除满足以上规定外,其余各项要求应执行现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3.1.6 导线控制网可布设成附

18、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导线网。各等级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6-1的规定。表3.1.6-1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二等1.01/2500002.01/100 00069隧道二等1.31/2500002.61/100 00069 三等1.81/1500003.61/550004610四等2.51/8000051/40000346一级4.01/4000081/2000022二级7.51/20000151/1200013注:1、表中n为测站数。2、当边长短于5

19、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5mm,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四等、一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2 导线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作业前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校,光电测距仪、全站仪作业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表3.1.6-2的规定。表3.1.6-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四等及以上0.5级仪器4841级仪器6962级仪器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注: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

20、,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4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6-3的规定。表3.1.6-3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测回间较差限值(mm)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往测返测二等44232mD57三等22232mD4457四等22232mD57441015一级及以下22232mD571015442030注: 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2、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级 md2mm级 2 mmmd5mm级 5 mmmd10mm级 10 mmmd20mm 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

21、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偏差。 3、mD=a+bD式中: mD-仪器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5、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气压、气温读数取位应符合表3.1.6-4的规定。三等及以上等级测量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四等及以下等级可在测站进行测记。当测边两端气象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取两端平均值进行气象改正;当测区平坦,气象条件差异不大时,四等及以下等级也可记录上午和下午的平均气压、气温。表3.1.6-4 气压、气温读数取位要求测量等级干湿温度表

22、()气压表(hPa)二等0.20.5三等0.20.5四等0.51一级及以下123.1.7各等级三角形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7的规定。表3.1.7 三角形网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0.5级 仪器1级 仪器2级 仪器二等1.03.51/2500001/12000069三等1.87.01/1500001/70000469四等2.59.01/1000001/400002462 三角形网水平角和边长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1.6条规定。3 当三角形个数超过20个时,应按式(3.1.7)计算三

23、角形网测角中误差:m= (3.1.7)式中 m测角中误差();W 三角形内角和闭合差();n 三角形个数。框架控制网(CP0)测量3.2.1 CP0控制网应在初测前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全线一次性布网,统一测量,整体平差。3.2.2 CP0控制点应沿线路走向每50km左右布设一个点,在线路起点、终点或与其他线路衔接地段,应至少有1个CP0控制点。当国家既有GPS控制点的精度和位置满足CP0控制网要求时,应将其作为高速铁路CP0控制点。3.2.3 CP0控制点标石选埋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点宜应设在适合于GPS观测作业的地点,周围200m范围内不得有强电磁干扰源或强电磁反射源,点位距离线路中

24、线不宜大于10km 。2、控制点标石应设在基础稳定,不受施工和其它人为活动的干扰,且必须能够长期保存的地点。标石规格和埋设标准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执行。 3、标石埋设完成后,应现场填写点位说明,丈量标石至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制点位示意图,按本规范附录D的格式作好点之记。新埋标石应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一式二份,标石保管单位或个人与测量单位各存一份。3.2.4 CP0构网联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CP0控制网应与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进行联测。全线联测的已知站点数不应少于2个,且在网中均匀分布。2、每个CP0控制点与相邻的CP0连接数不得小于3;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与其

25、相邻的CP0连接数不得小于2。3.2.5 CP0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使用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的双频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不应少于4台。2 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5的规定。表3.2.5 CP0观测技术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数据采样间隔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有效卫星的最短连续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有效时段长度1530s415min4300min3 观测时段分布宜昼夜均匀,夜间观测时段数应不少于1个。每个观测时段不宜跨越北京时间早8点(世界协调时0点)。4 天线安置应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天线高应在测前(开机之前)和测后(关机之后)各量取一次,每次应在相同

26、的位置从天线三个不同方向(间隔120)量取,或用接收机天线专用量高器量取。单次天线高重复量取的读数互差不大于2mm时,取平均值作为单次天线高观测值;测前和测后天线高观测值读数互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最终观测值。5 同一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不得关闭并重新启动仪器,不得改变仪器的参数设置,不得转动天线位置。6 观测过程中若遇强雷雨、风暴天气应立刻停止当前观测时段的作业。3.2.6 CP0数据处理软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基线向量解算应使用适合长基线的高精度GPS解算软件;2 网平差应采用国家或铁道部主管部门评审通过的软件。3.2.7 CP0基线向量解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线向量应采用

27、精密星历进行基线解算。2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3 应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进行基线解算,计算结果应包括基线向量的各坐标分量及其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4 基线向量解算引入的起算点坐标位置基准应为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中的坐标成果,该坐标框架应与采用的精密星历坐标框架保持一致。起算点选用联测的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其点位坐标精度应优于0.1m。3.2.8 基线解算完成后应按下列规定进行CP0控制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的基线向量各分量及边长较差应满足式(3.2.8-1)要求:(3.2.8-1)式中R按下式计算:式中,n同一基线重复观测的总时

28、段数;i时段号;Cii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边长;Cm各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边长加权平均值;相应于i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边长的方差。2 基线向量的独立(异步)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 、Wy 、Wz)应满足式(3.2.8-2)要求:(3.2.8-2)式中:式中,j闭合环(线)中第j条基线;r闭合环(线)基线数;第j条基线C(C=X, Y Z)分量的方差。环线全长闭合差(W)应满足式(3.2.8-3)要求:(3.2.8-3)式中:Dj闭合环(线)中第j条基线的方差协方差阵。3.2.9 CP0网平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3.2

29、.9-1)要求;(3.2.9-1)按式(3.1.5)计算,其中a=5mm,b=0.2mm/km2 约束平差前,应进行外部数据处理质量检核。联测站点的已知坐标成果与无约束平差成果间差值的绝对值应小于0.2m,且由此计算的基线长度相对误差应小于0.3D10-6;当没有CPO点、需要选取CPI点进行CPI网的约束平差时,可参照执行。3 整体约束平差所采用的约束点应为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4 整体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同一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式(3.2.9-2)要求;dVX2dVY2 (3.2.9-2)dVZ25 无约束平差应输出I

30、TRF或IGS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各点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平差值、各基线的坐标分量、改正数及其精度;6 整体约束平差应输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标、各基线向量平差值、各基线的坐标分量、改正数及其精度。3.2.10 CP0复测的方法和精度应与原测相同。CP0复测成果转换为平面坐标后与原测成果的x、y坐标较差限差为20mm,当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测成果,否则应按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坐标成果。基础平面控制网(CP)测量3.3.1CP控制网宜在初测阶段建立,困难时应在定测前完成,全线(段)应一次布网,统一测量,整体平差。3.3.2 CP控制网应按本规范表3.1.1的要求沿线

31、路走向布设,并附合于CP0控制网上。控制点宜设在距线路中心501000m范围内不易被施工破坏、稳定可靠、便于测量的地方。点位布设宜兼顾桥梁、隧道及其他大型构(建)筑物布设施工控制网的要求,并按本规范附录A.2.3的规定埋石。标石埋设完成后,应现场填写点位说明,丈量标石至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制点位示意图,按本规范附录D的格式作好点之记。3.3.3 CP应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点、终点或与其它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必须有2个及以上的CP控制点相重合,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CP控制网宜与附近的已知水准点联测。3.3.4 CP控制网应与沿线的

32、国家或城市三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点联测,一般每50km宜联测一个平面控制点,全线(段)联测平面控制点的总数不宜少于3个,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当联测点数为2个时,应尽量分布在网的两端;当联测点数为3个及其以上时,宜在网中均匀分布。3.3.5 CP控制网应按本规范第3.1.5条中二等GPS测量要求施测。3.3.6 CP基线向量解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2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重复观测基线较差应满足式(3.3.6-1)的规定:(3.3.6-1)式中基线长度中误差(mm),按本规范3.1.5条相应等级计算。3由若干条独立基线边组成的独立环或附合路线各坐标分量(Wx、W

33、y、Wz)及全长Ws闭合差应满足式(3.3.6-2)的规定:(3.3.6-2)n 闭合环的边数3.3.7 CP控制网平差及坐标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3.2.9-1)的要求(其中按式(3.1.5)及表3.1.5-1中二等要求计算),并提供无约束平差WGS-84坐标系中的空间直角坐标,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2 用作CP控制网约束平差的约束点间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本规范表3.1.5-1的规定;3 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同一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式(3.2.9-2)要求,并提供约束平差后相应坐标系的空间直角坐标,基线

34、向量及其改正数和精度信息;4 根据独立坐标系投影带的划分,将CP控制网的空间直角坐标分别投影到相应的平面坐标投影带中,计算CP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5 转换到国家或城市平面坐标系统时,应以联测的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点作为固定点进行CP控制网的二维约束平差,计算CP控制点的国家或城市平面坐标。线路平面控制网(CP)测量3.4.1 CP控制网宜在定测阶段完成,采用GPS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施测,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3.1.2条的要求。3.4.2 CP控制网应按本规范表3.1.1的要求沿线路布设,并附合于CP控制网上。CP控制点宜选在距线路中线50200m范围内、稳定可靠、便于测量的地方,并按本规

35、范附录A.2.4的规定埋石。标石埋设完成后,应现场填写点位说明,丈量标石至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制点位示意图,按本规范附录D的格式作好点之记。3.4.3 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终点及不同测量单位衔接地段,应联测2个及以上CP控制点作为共用点,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3.4.4 采用GPS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CP控制网应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与CP联测构成附合网;2 CP控制网应按本规范第3.1.5条中三等GPS测量要求施测;3 CP基线解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3.6条的规定;4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式(3.2.9-1)的要求(

36、其中按式(3.1.5)及表3.1.5-1中三等要求计算),用作CP控制网约束平差的约束点间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1.5-1的规定;5 CP网坐标转换应在GPS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以联测的CP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CP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同一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式(3.2.9-2)的要求,并提供约束平差后相应坐标系的空间直角坐标、二维平面直角坐标、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精度信息;3.4.5 采用导线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导线应起闭于CP控制点,应符合本规范表3.1.2-2的规定。导线附合长度2km以上时,应采用导线网方式

37、布网,导线网的边数以46条边为宜。2 水平角观测应符合本规范表3.1.6-1和表3.1.6-2中三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3 边长测量应符合本规范表3.1.6-3三等导线测量的要求。4 导线成果计算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计算。3.4.6隧道洞内CP控制网应在隧道贯通后,采用导线测量。洞内CP导线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洞内CP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4.6的规定。表3.4.6洞内CP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

38、等级备注CPL230060031.87.5 1/55 0003.6三等单导线CP2L730060031.87.5 1/55 0003.6三等导线网CPL730060031.351/100 0002.6隧道二等导线网2 导线点宜充分利用洞内施工平面控制桩,单独布点时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安全稳固、方便设站、便于保存的地方,点间视线应距洞内设施0.2m以上。3 隧道洞内CPII导线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2mm+2ppm的全站仪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及限差按本规范表3.1.6-1和表3.1.6-2的要求执行,边长测量按本规范表3.1.6条第4、5款的要求执行;(2)观测前

39、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3)洞口测站观测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隧道洞内观测应充分通风,无施工干扰,避免尘雾;(4)目标棱镜人工观测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采用自动观测时应尽量减少光源干扰。轨道控制网(CP)平面测量3.5.1CP平面网测量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控制网设计应符合表3.1.1的规定。3.5.2 CP平面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竣工并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CP测量前应对全线的CP、CP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后合格的CP、CP成果进行CP控制网测设。3.5.3 CP平面网应附合于CP、CP控制点上,每

40、600m左右(400800m)应联测一个CP或CP控制点,自由测站至CP、CP控制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当CP点位密度和位置不满足CP联测要求时,应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增设CP控制点。3.5.4 CP点应设置强制对中标志,标志连接件的加工误差不应大于0.05mm,CP棱镜组件的安装精度应满足表3.5.4要求: 表3.5.4 CP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CP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mm)互换性安装误差(mm)X0.40.4Y0.40.4H0.20.23.5.5 CP平面网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 使用的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

41、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2 观测前须按要求对全站仪进行检校,作业期间仪器须在有效检定期内。边长观测应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元素改正,温度读数精确至0.2,气压读数精确至0.5hPa。3.5.6 CP标志按本规范附录A.4的要求,一般埋设于接触网杆基础、桥梁固定支座端的防撞墙、隧道边墙或排水沟上,相邻CP控制点应大致等高,其位置应高于设计轨道面0.3m。同一条铁路应采用统一的CP棱镜组件。3.5.7 CP控制点号和自由测站的编号应唯一、便于查找。编号规则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4.4的规定。 3.5.8 CP平面网观测的自由测站间距一般约为120m,自由测站到CP点的最远观测距离不应大于180m;每个CP点至少应保证有三个自由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并按本规范附录F.4的要求填写观测手簿,记录测站信息。3.5.9 CP平面网水平方向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如采用分组观测,应采用同一归零方向,并重复观测一个方向。水平方向观测应满足表3.5.9的规定。表3.5.9 CP平面网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CP平面网0.52696136963.5.10 CP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