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供借鉴.docx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15070652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供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供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供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供借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人专题13张衡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供借鉴13 张衡传(课时1)1走近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一公元445年),字_,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_,_。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代表作_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后人合称为_。2文体知识后汉书:范晔写此书是为了“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元嘉二十二年(4

2、45年)范晔因牵涉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案坐狱,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明言:“既造后汉,转得光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理近无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

3、贡献。3张衡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

4、,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其中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

5、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4阅读课文第1段,给下列句子加线的词注音。(1)衡少善属文( )(2)连辟公府不就( )(3)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4)大将

6、军邓骘奇其才( )5阅读课文第1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_动词,_动词,_副词,_动词,_)(2)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古义是_;今义是世俗的人,一般人)(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动词,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不可以,不被允许动词,_动词,_)(4)因以讽谏(介词,_)(5)精思傅会(_)(6)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6阅读课文第1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2)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状

7、语后置句,状语“于三辅”后置于“游”后)译文:_(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固定句,“虽而”,相当于“虽但是”)译文:_(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属于无标志被动,“举”“辟”都有被动之意)译文:_(5)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省略句,省略主语“其”)译文:_7阅读课文第24段,给下列句子加线的词注音。(1)妙尽璇机之正( )(2)所居之官辄积年不举徙( ) ( )(3)首衔铜丸,下有蟾蜍( )( )( )(4)伺者因此觉知( ) (5)合契若神8阅读课文第24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

8、是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动词,_)(2)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用作名词,_)(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_)(4)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形容词, _)(5)其牙机巧制 _)(6)覆盖周密无际(古义是_;今义是周到而细密)(7)振声激扬(古义是_;今义是激动昂扬)(8)寻其方面(古义是_;今义是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9)合契若神(_)(10)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副词,_代词,_)(11)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动词,_动词,_)9阅读课文第24段,翻译下由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1)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后置句。应为“尤于天文阴阳历

9、算致思”)译文:_(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应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译文:_(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应为“未有之也”)译文:_(4)果地震陇西。(省略句,“地震”后省略一个介词“于”)译文:_1. 蔚宗 十纪 八十列传 后汉书 “四史”4(1)zh(2)b(3)ch(4)zh5(1)撞长连缀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趁机,乘便游历、游学(2)言谈举止适度得体庸俗的人,此指追求功名利禄的人(3)(被)推举没有去(应荐)召就职(4)凭借(5)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6)认为奇特 7(1)xun(2)zh/x(3)xi

10、n/chn/ch(4)s(5)q8(1)素常特地征召迁升(2)规律,道理(3)趋附,羡慕担任往往提升,提拔(4)大旁边枢纽、关键拨动(5)发动机件的枢纽形制,构造(6)四周严密(7)声音激越响亮(8)方向(9)符合、相合(10)都、全部它,代指候风地动仪(11)命令、让发生9(1)尤其尽心钻研天文、阴阳、历算等方面的学问。(2)外表装饰着篆文和山、龟、鸟、兽的图案。(3)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这件事。(4)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第2、3、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

11、得的成就;第5段写张衡的政治才干。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张衡的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二是专门介绍候风地动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2作者是从怎样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外部时间阳嘉元年名称候风地动仪质地以精铜铸成外形形似酒尊雕饰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内部中中有都柱傍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周覆盖周密无际其他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

12、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3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1)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术学”方能“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

13、动仪”。(2)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3)“善机巧”方能“致思于文明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宣赋。4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从哪些事例中可看出来?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

14、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为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部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少善属文(sh)连辟公府(b)莫不逾侈(ch)B精思傅会(f)邓骘将军(zh)璇机之正(xun)C首衔铜丸(xin)合契若神(q)上下肃然(s

15、h)D积年不徙(x)中有都柱(du)左冯翊(png)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B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C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D一时收擒,上下肃然。3对下列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B遂通五经,贯六义贯:贯通,通晓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4对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B置币遗单于遗:丢失C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D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提拔5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从活用角度看,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C妙尽璇机之正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6

16、下列句子中,从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并称为“四史”。B“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C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和两都皆指长安和洛阳。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8说明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下面几句话是说明张衡制作的浑天仪的,请你排列句子的顺序。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和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吻合。张衡做太史令期间,精

17、妙地研究测天仪器的原理,制作了浑天仪。为了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动力。浑天仪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这座精妙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正确顺序:_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10将下面的短句连成一个长句,给“候风地动仪”重新定义

18、。(1)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2)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3)他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

19、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

20、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不断发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依照,仿照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高尚,不俗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2下列各句中的加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

21、同的一组是A衡因上疏陈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遂乃研核阴阳乃幽武于大窖中C宦官惧其毁己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3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戍卒叫,函谷举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师不必贤于弟子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

22、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C当时天下太平,王侯贵族生活奢侈,张衡仿造班固的两都赋,创作了二京赋,以劝谏当世者。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蔡邕传范 晔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

23、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

24、:“此足以当之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交:

25、交接B比往而酒以酣焉比:等到C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矜:夸奖D汉世之事,谁与正之正:匡正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称疾而归邕莞然而笑曰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以乐召我而有杀心C因请而裁为琴螳螂为之前却不止D王公其不长世乎其能久乎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蔡邕博才多学的一项是闲居玩古,不交当世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汉世之事,谁与正之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

26、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因而成就了一段“焦尾琴”的佳话。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称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同意。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3)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

27、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

28、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

29、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

30、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

31、;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1B 2C【解析】A项,“结”应改为“接”;B项,“候”应改为“侯”;D项

32、,“擒”应改为“禽”。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拟:模拟。4B【解析】“遗”读wi,送给的意思。5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AB两项中的“善”,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C项,“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D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6C【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7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转”,“徙”是调动官职,“拜”是授予官职,“迁”是升官;C项,二京赋作者是张衡,两都赋作者是班固;D项,“五经”不包括左传。8【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先观察这几个句子,开启了话题

33、“张衡制作了浑天仪”,应为首句,介绍浑天仪的构造,为浑天仪的动力,结束话题,说浑天仪失传。9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是指长安和洛阳。10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张衡利用惯性原理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来测定地震的方向的感知地震的仪器。 (一)1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B项,“雅”意为“素常”。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连词,“于是”/介词,“通过”。B项,均为副词,“就”。C项,均为代词,他。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A项

34、,均被动句;B项,是省略句,是定语后置句;C项,均状语后置句;D项,均宾语前置句。4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威风凛凛”有误,是治理严厉。5(1)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2)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关键词:慕、不徙、去、载。(2)关键词:下车、威严、整。(二)1C【解析】“矜”,同情。2B【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用。A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项,“为”:动词,制成;介词,因为。D项,“其”:副词

35、,表推测;副词,表反问。3D【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表现他卓尔不群,不随波逐流;是蔡邕求情的理由。排除这两句即可。4A【解析】A项,理解错误,陈留太守没有举荐,而是专权肆行的中常侍徐璜等五侯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5(1)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2)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3)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称,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参考译文】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地人。少年时他博学多才,喜欢写文章、研究算术和天文,精于音乐演奏。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

36、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家乡去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他有感于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扬雄、班固等人借反问抒发意志的做法,于是仔细研究各家学说,肯定他们正确的说法,纠正他们错误的说法,写了释诲来自诫自励。蔡邕在吴地时,吴地有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向主人要来并用这段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但琴的尾部还保留着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把这把琴叫作“焦尾琴”。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

37、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爬向一只正在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董卓器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

38、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称,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北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

39、画他的像来称颂他。1A 2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3B【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

40、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另外要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4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41、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5(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