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课件.pptx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5067963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PPTX 页数:138 大小:1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课件.pptx(1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节第五节 戏曲艺术戏曲艺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中国传统戏曲与古希腊悲喜中国传统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被共同誉为剧、印度梵剧,被共同誉为是世界古代三大戏剧流派是世界古代三大戏剧流派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民间歌舞、说唱说唱、滑稽戏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乐

2、、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约有360360多个种类。多个种类。中国戏曲的姗姗来迟中国戏曲的姗姗来迟 产生时产生时间间来源来源剧作家剧作家代表作代表作希腊戏剧希腊戏剧 公元前公元前6世纪后世纪后期期酒神酒神祭祀祭祀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普罗米修普罗米修斯、俄狄斯、俄狄浦斯王、浦斯王、美狄亚美狄亚印度梵剧印度梵剧 公元前公元前后后祀神祀神表演表演陀罗迦、陀罗迦、迦梨陀娑迦梨陀娑小泥车、小泥车、沙恭达罗沙恭达罗中国戏曲中国戏曲 公元公元12世纪世纪民间民间歌舞歌舞关王马白、关王马白、

3、南洪北孔南洪北孔窦娥冤、窦娥冤、桃花扇等桃花扇等附图附图古希腊喜剧特洛伊的海伦之诞生(瓶画)古希腊剧场遗址印度18世纪绘画梵剧沙恭达罗三、中国戏曲的类型三、中国戏曲的类型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程二、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二、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四、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四、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诸说中国戏曲起源诸说 第一, 巫觋巫觋说,见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第二,“优孟衣冠优孟衣冠”说,徐懋庸持此说。 第三,宫廷乐舞宫廷乐舞说,见纳兰性德所著渌水亭杂识。 第四,印度梵剧

4、印度梵剧影响说,近人许地山持此说。 第五,模仿傀儡戏傀儡戏而来,孙楷第的傀儡戏考原持此观点。 第六,源于汉代角抵戏角抵戏,东海黄公是其远祖。 西京杂记载:“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备,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一般认为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傩戏傩戏。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

5、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中国古代戏曲的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源头大傩之舞大傩之舞1. 1.产生背景产生背景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一种巫术仪式“傩傩”2.2.傩

6、的发展傩的发展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3.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逐渐代替逐渐代替巫师巫师,表演目的由表演目的由娱神娱神转向转向 ,这样,这样巫术仪式巫术仪式就转化成就转化成 。演员演员娱人娱人戏曲表演戏曲表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傩戏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

7、,颐方圆。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贵州傩面具贵州傩面具 彝族傩戏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撮泰吉(变人戏)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傀儡戏图傀儡戏今之木偶戏 从东海黄公角抵戏发展出唐代的代面、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等带故事的歌舞来。 1、代面:又称大面。、代面:又称大面。唐代歌舞戏。 2、踏摇娘:又为唐代歌舞戏。、踏摇娘:又为唐代歌舞戏。 据太平御览引乐府杂录云:“ 踏摇娘者,生于隋末(一说北齐)。夫河内人(黄河以北苏某),丑貌而

8、好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色美善歌,乃自歌为怨苦之词。” 唐咏谈容娘诗: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北齐产生的代面唐歌舞戏又叫代面或大面 代面、踏摇娘、拔头 3、钵头: 唐代歌舞戏,又作拔头。 唐元和年间,诗人张祜有容儿钵头诗: “争走金车叱鞅牛(鞅牛:架在牛脖上器具),笑声唯是说千秋。 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拔头。” 4、参军戏、参军戏:这一名目虽出现于唐,但根据记载,则说这一名目虽出现于唐,但根据记载,则说法不一。法不一。它渊源于秦汉的俳优,但具体形成时期则有始自东汉、后赵、唐等说。 参军戏的演出类似今天的相

9、声,主要演员两个,一个叫参军(装痴愚,常被戏谑),一个叫苍鹘(hu)(显机灵),类似相声的捧哏和逗哏。 唐代参军戏:“三教论衡三教论衡”。 参军戏之出现之意义:一是出现了脚色行当。二是参军戏主要是语言和动作取胜,是后世戏曲中科白的源头。参军戏俑往往是苍鹘戏弄参军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三、中国戏曲是各种综合艺术融合而成三、中国戏曲是各种综合艺术融合而成 三大源头:歌舞、滑稽戏、说唱。三大源头:歌舞、滑稽戏、说唱。 1、我国民间歌舞经历了娱神歌舞到娱人歌舞这一、我国民间歌舞经历了娱神歌舞到娱人歌舞这一漫长阶段。漫长阶段。 舜帝曾对夔说:“命尔典乐。对曰:於,予击石拊面,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

10、古乐篇中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阕。” 说文云:“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wu)同意。” 歌舞的特点是:歌舞的特点是: 在节日才演出; 是业余的; 在广场或队伍行进中表演; 载歌载舞,装扮成人物来表演,但尚未构成完整的戏剧性故事; 除歌舞外,还包括各种技巧表演,如踩高跷、武术、筋斗等。 2、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之影响, 二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声腔之影响。 大曲:引子(艳)尾声(趋、乱)乐舞 俗讲(啭变):一段散文与一段五言或五言韵文相间。 北宋中叶,说唱艺人孔三传创造了一种诸宫调来说唱长篇故事

11、。 金代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的出现,表明说唱艺术无论在文学上还是音乐上都已经完全成熟。 王西厢正是董西厢的进一步戏剧化绿腰是唐,宋乐舞大曲名绿腰是唐,宋乐舞大曲名唐代佛教俗讲佛教俗讲 3、滑稽戏是戏剧产生的又一主要来源。、滑稽戏是戏剧产生的又一主要来源。 滑稽戏从“优”发展而来。 优早在公元前774年西周幽王的宫廷出现。是国王贵族之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国语晋语有优施起舞歌暇豫歌说服里克的故事。 优有三大特点:优有三大特点: 优是以“滑稽调戏”为主的; 说错了话无罪过; 既能歌又能舞。 晚唐,参军戏发展成多人演出,出现女角色,至宋称杂剧。古装滑稽戏连升三级你喜欢哪一部戏曲?你喜欢哪一

12、部戏曲?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梨园”吗?吗?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歌舞的场所。后来, ,“梨园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机构, ,“梨园弟子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 梨梨园园唐唐玄玄宗宗(二)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代南宋代南戏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

13、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1. 1.产生背景产生背景1 1)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2 2)城市繁荣;)城市繁荣; 3 3)出现专门)出现专门娱乐场所娱乐场所2.2.流行区域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3 3、特点、特点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

14、求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南戏:南戏:戏的段落称出,一个剧目多的由四、五十出构成,少的也有十几出,可连演几天。每场戏可由主角唱,也可由配角唱,还有合唱、对唱、帮唱。 唱腔曲牌由南曲和北曲合套,(即南北曲均可用。)行当有七个:生、旦、净、末、丑、外、贴。南戏的演出形式由副末开场,概要介绍剧情故事内容、戏由第二出开始,人物上下场定场诗、下场诗、上场人有自报家门。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

15、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1. 1.兴盛原因兴盛原因1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2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知识分子地位低下2.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 1)“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关(关. .白白. .马马. .郑)郑)2 2)王实甫)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3 3、流行区域和特点、流行区域和特点1 1)北方地区)北方地区2 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音乐等多种表演形

16、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杂剧:杂剧:一个剧目称为一本,一本共四折及一楔子构成(即全剧由五段戏构成)。 一折戏的音乐唱腔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音乐均且北曲,不同南曲。剧本分旦本(女角)和末本(男角),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均不唱。如望江亭一剧是旦本,由正旦谭记儿主唱,正末白士中不唱。汉官秋一剧是末本,正末汉元帝主唱,正旦王昭君不唱。楔子则可以由主角以外唱,如窦娥冤一剧为旦本,各折均由窦娥唱,但楔子可由窦天章唱。行当有正末、副末、旦孤、净。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还有 王实甫西厢记等优秀代表作。关汉卿

17、和窦娥冤1.关汉卿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河北安国人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推动元杂剧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中国古代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窦娥冤结构、剧情、人物表窦窦娥娥窦窦天天章章蔡蔡婆婆婆婆赛赛卢卢医医张张驴驴儿儿父父子子桃桃WU杌杌太太守守窦窦天天章章楔子楔子第一折第一折 第二折第二折三折三折四折四折18岁岁 前言前言开始开始发展发展高潮高潮结局结局【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

18、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三、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唱词精选: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豪放)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婉约) 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

19、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明代四大声腔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汤显祖牡丹亭(杰出代表作) 孔尚任桃花扇梁辰鱼浣纱记高濂玉簪记李开先宝剑记徐霖绣缛记 一、汤显祖其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

20、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二、不朽作品牡丹亭(一)基本概况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创作于1598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沈德符顾曲杂言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二)思想价值与表现 1.牡丹亭针对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针锋相对,表现了对人的本性的肯定。全剧以“情”与“理”的激烈冲突贯穿,最后以“情”战胜“理”结束,歌颂了人性解放,

21、肯定了男女情爱的正常合理性。 2. 作者在牡丹亭题记中曾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赋予爱情以出生入死的力量,对“理”不屑一顾。 3.汤显祖赞扬了杜丽娘“一灵咬住”追求爱情、要求人性解放的精神。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她面对无爱的人生,毅然选择了死亡!死后仍然追求爱情,又为爱情而复生。 4.牡丹亭再现了礼教对妇女的深重压迫,表现了女性内心深刻的痛苦,所以引起了女性强烈的共鸣。冯小青有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5. 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

22、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南安太守杜宝之 女名丽娘,才貌 端妍,师从陈最 良读书。 第十出 惊梦节选 (旦上,唱)【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 炷尽沈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梦回莺啭”三句意谓春天到来,莺声惊醒迷梦,在小庭深院小站,觉得遍地是撩乱人心的光景。 “炷尽沉烟”三句意指百无聊赖,时光在沉香中默默过去,无心针线,今年春情的扰人,和去年一样厉害。沉烟,即

23、沉香。(旦唱)【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步步娇曲写杜丽娘梳妆。头二句写妆前出神地凝视窗外春景。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花钿,鬓发两旁的装饰物。没揣:不意,蓦然。菱花:镜子。彩云:美丽的发卷。整支曲子曲文优美,刻画细腻,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旦唱)【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你道翠生生”三句意说她打扮得的确漂亮,这因为她的天性就是 爱美的。“翠生生”句:形容

24、衣裙颜色的鲜艳。出落,显现。“艳晶晶”句:形容头饰,指那簪子用各种宝石嵌镶,光彩夺目。爱好:要好,爱美。天然,天性使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三春好处,比喻青春美貌。沉鱼落雁指自己貌美使鱼雁惊避。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下句“羞花闭月”意同。【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皂罗袍曲姹紫嫣红:形容各种绚丽的鲜花。嫣,娇艳。谁家:哪里的意思。这是曲中名篇,它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

25、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旦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藤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唱)【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啼红了杜鹃用杜鹃鸟啼血的传说,形容杜鹃花的盛开。荼蘼落叶小灌木,晚春开花,黄白色,有香味。“牡丹虽好”二句牡丹为群花之冠,但春归时与诸花一道凋零,也占不的先了。 缱缠绵、留恋

26、。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徽班进京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以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即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六)中国戏曲史上的

27、大事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即京剧。二、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二、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 (一)形式特点(一)形式特点 1.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唱、做、念、打,都有固定的程式; 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1

28、)自报家门)自报家门自报家门是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自报家门是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组成。组成。(2)龙套)龙套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的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的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在戏曲表演中,龙套可以虚拟千军万马,起烘托声势的作用。衣而得名。在戏曲表演中,龙套可以虚拟千军万马,起烘托声势的作用。(3)搭架子)搭架子搭架子为戏曲常用舞台手法,指幕后答话的声音效果,常在剧本上标以搭架子为戏曲常用舞台手法,指幕后答话的声音效果,常在剧本上标以“内内答答”“”

29、“内应内应”或或“内打更介内打更介”等舞台提示。等舞台提示。(4)打背躬)打背躬打背躬也是戏曲中常用的表演手法,是指剧情发展中有两人以上同时在场,打背躬也是戏曲中常用的表演手法,是指剧情发展中有两人以上同时在场,当其中一人在暗自思考或评价对方言行时,用来表达其内心活动的唱、念或当其中一人在暗自思考或评价对方言行时,用来表达其内心活动的唱、念或表情、身段言语。表情、身段言语。(5)抄过场)抄过场抄过场是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场是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儿抄过儿”。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另用两组戏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相疾走,另用两组戏

30、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相疾走,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抄过场抄过场”。多用于追赶、包围或搜寻等场合以渲染。多用于追赶、包围或搜寻等场合以渲染紧张的戏剧气氛。紧张的戏剧气氛。(6)亮相)亮相亮相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通过形体造型亮相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通过形体造型,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7)起霸)起霸起霸主要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境。起霸集中了基本功中起霸主要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境。起霸集中了基本功中的很多动作和技巧,并组合成连续的舞蹈,以充分展

31、示武将的威风气概和烘的很多动作和技巧,并组合成连续的舞蹈,以充分展示武将的威风气概和烘托渲染战斗气氛。托渲染战斗气氛。(8)趟马)趟马趟马主要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打马、高低亮相等动作组合而成。趟马主要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打马、高低亮相等动作组合而成。(9)走边)走边走边是戏曲中表现身怀绝技的人物轻装潜行的表演程式。常用于侦察、巡查、走边是戏曲中表现身怀绝技的人物轻装潜行的表演程式。常用于侦察、巡查、夜行、暗袭或探路等特定情境。夜行、暗袭或探路等特定情境。(10)档子)档子档子是武打表演程式,用来表现战斗场面和渲染战斗气氛。档子是武打表演程式,用来表现战斗场面和渲染战斗气氛。(11)

32、对子)对子对子是戏曲武打程式,二人对打的套子都称对子是戏曲武打程式,二人对打的套子都称“对子对子”,包括徒手和持各种兵器,包括徒手和持各种兵器对打,往往是用两种不同的武器开打对打,往往是用两种不同的武器开打(12)耍下场)耍下场耍下场属把子功,表现战斗中胜利者的得意情绪。耍下场属把子功,表现战斗中胜利者的得意情绪。(13)抬轿)抬轿抬轿为戏曲表演身段程式,一般为两人抬或四人抬,坐轿人居中,抬轿人分列抬轿为戏曲表演身段程式,一般为两人抬或四人抬,坐轿人居中,抬轿人分列前后。前后。(14)圆场)圆场跑圆场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跑圆场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

33、圈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为跑圆场,跑圆场的步子要小、要快、要均匀,上身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为跑圆场,跑圆场的步子要小、要快、要均匀,上身要求纹丝不动。要求纹丝不动。2.中国戏曲虚拟化的表现方式中国戏曲虚拟化的表现方式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 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 3.综合性:谓以歌舞演故事; 整体看:是戏剧、文学、诗歌、

34、音乐、舞蹈、美术的综合艺术 表演上看:是唱、念、做、打 的综合 唱,指唱腔技法,讲求“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等表演;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二)内涵特点(二)内涵特点 1.将众多艺术形式体现各自的个性,表现一将众多艺术形式体现各自的个性,表现一种美种美 2.用歌舞手段表演故事用歌舞手段表演故事 3.取其意而弃其形取其意而弃其形 4.运用虚拟手段表现弹性时空运用虚拟手段表现弹性时空三、中国戏曲的类型三、中国戏曲的类型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

35、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湘剧、黄梅戏等。 其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五大剧种:五大剧种:京剧京剧评剧评剧豫剧豫剧越剧越剧黄梅戏黄梅戏京剧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国粹国粹京剧京剧一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

36、的)的申报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评剧、国剧等称谓,清乾隆京调、京戏、评剧、国剧等称谓,清乾隆五十五年(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多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过多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大戏曲剧种。 花部和雅部的对峙一、地方戏的兴起1.康熙时期,一些地方声腔剧种开始成长起来。(花部) 表演热烈、火爆 曲词通俗易懂 故事引人入胜2.昆曲继续保持了高雅姿态(雅部) 称地方戏是鄙俗之曲,花杂不纯,非正声; 京腔、秦

37、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腔等 称昆曲为雅部,雅即“正”。3.花雅之争 昆腔与弋阳腔、京腔的冲突 后来京腔带入宫廷,也成为雅部。4.新兴声腔剧种的崛起 板式变化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曲牌联套”体制。 戏曲舞台上,变为板腔体与曲牌体的角逐。京剧的孕育一、徽班进京1.徽班:安徽商人扶植的戏班,以供他们贸易交往和娱乐的需要。2.徽班所唱声腔,主要是二黄。3.最先进京的是三庆班1790年,进京贺乾隆55大寿;领班是工旦角的高朗亭后来,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四大徽班进京),成为京城剧坛的盟主。二、徽汉合流1.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汉调主要是“皮黄”腔。2.在京城,徽调和汉调合流。3.汉调艺人的进京使观众

38、欣赏的情趣由旦角转到老生上来。4.汉调使戏曲由看“人”转到看“技”。京剧的形成一、京剧的形成1.新的皮黄腔诞生 徽汉合流后,二黄和西皮经过磨合,形成一种新的结合方式,在一些剧目中兼用,“皮黄腔”成为徽班的主要声腔。此时,大概于1840年前后,这个新的声腔便当生了,即京剧。2.京剧的主语言:湖广音,中州韵3.京剧:板腔体4.主要乐器:京胡二、二、京剧的角色与行头京剧的角色与行头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京剧的四大行

39、当京剧的四大行当 (一)(一)“生生”的分类的分类 京剧中的 “生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1、老生老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 2、 小生小生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3 、武生、武生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长坂坡中的赵云赵云。 (二)

40、、旦的分类(二)、旦的分类 1、 青衣(正旦)青衣(正旦)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2 、花旦、花旦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青年妇女,常常带点喜剧色彩,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 3刀马旦(武旦) “武旦”和 “刀马旦” 相当于旦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年妇女,装扮和武

41、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4、 老旦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颜色,演唱用真声表现。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四)、净的分类 在京剧中,“净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

42、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五)丑的分类 京剧中的“丑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丑“分“武丑”和“文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像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 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夸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特

43、征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贬。及人物褒贬。 脸谱来源于南北朝时期脸谱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兰陵王长恭作战时所戴北齐兰陵王长恭作战时所戴之面具,后由面具发展为直之面具,后由面具发展为直接在脸上勾画,到明清时形接在脸上勾画,到明清时形成一定规矩,即成脸谱。成一定规矩,即成脸谱。京剧脸谱 de 含义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剧情。简单地讲,简单地讲,红脸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蓝脸和绿脸绿脸也为中性,

44、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黄脸和 白脸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金脸和银脸银脸 是神秘,代表神妖。红红 脸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如关公。黑黑 脸脸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张飞。蓝蓝脸脸绿绿脸脸蓝脸蓝脸和绿脸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黄 脸脸白白 脸脸黄脸黄脸和 白脸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金银脸金银脸金脸金脸和银脸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三三.京剧的舞台与表演京剧的舞台与表演 京剧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京剧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来叙演故事,刻艺术,它通过程式化

45、的表演手段来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画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念念”与与“唱唱”是京剧是京剧台词的两种语言形式,二者相互配合和补充,使台词的两种语言形式,二者相互配合和补充,使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以及行为动机等更完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以及行为动机等更完善、更充分地表现出来。善、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京剧伴奏的主奏乐器是京胡,伴以管弦乐器和锣京剧伴奏的主奏乐器是京胡,伴以管弦乐器和锣鼓,唱腔方面则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很有特色。鼓,唱腔方面则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很有特色。 黄梅戏黄梅戏黄梅戏来自于民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浓郁的生活气息

46、生活气息和清新的和清新的乡土风乡土风味味感染观众。被感染观众。被外国友人誉为外国友人誉为 中国的乡村音乐中国的乡村音乐 。 发源地发源地:黄梅戏发源于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界处黄梅多云山黄梅多云山,其最初,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茶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黄梅地区气候宜人,阳光充梅地区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这也为有利于发展农业。这也为黄梅戏大伏笔的男耕女织黄梅戏大伏笔的男耕女织的主题提供了土壤。的主题提供了土壤。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从清从

47、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1760年)至年)至19381938年,其间年,其间170170多年,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为安庆成为黄梅戏中心。这为安庆成为黄梅戏传播传播提供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提供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代表地:代表地:因人民的社会交往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的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的安庆安庆地区。地区。豫剧豫剧 豫剧旧称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梆子”、“河南高河南高调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与收腔时

48、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讴”,又,又曾叫曾叫“河南讴河南讴”。 “豫剧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直到直到19471947年秋,年秋,开封、兰州、西安开封、兰州、西安三地三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豫剧简介豫剧简介豫剧的地理印迹豫剧的地理印迹: 豫剧产生于豫剧产生于地势平坦、地势平坦、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由于中原历代多兵灾,由于中原历代多兵灾,于是养成人们雄阔尚武于是养成人们雄阔尚武的心理。的心理。 豫剧豪放,以豫剧豪放,以呐喊呐喊为为主调,具有平原的特色。主调,具有平原的特色。 豫剧经典曲目豫剧经典曲目花木兰花木兰打金

49、枝打金枝程婴救母程婴救母秦香莲秦香莲越剧越剧越剧简介越剧简介: 越剧是继京剧之后的越剧是继京剧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剧种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主要流行于起源于浙江嵊县。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建等江南地区。等江南地区。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才子佳人人”题材的戏为主。题材的戏为主。经典越剧曲目经典越剧曲目 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周总理封为全国第二一,曾经被周总理封为

50、全国第二大剧种。大剧种。 评剧唱腔是在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唐山民歌、莲花落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的音乐成分形成。分形成。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在华北、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评剧评剧简介评剧简介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以唱工见长,吐字清唱工见长,吐字清楚,楚,唱词浅显易懂,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