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交通(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05507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交通(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交通(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交通(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交通(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2 交通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交通布局的区位及意义】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6B 7A 8D【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查,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能力。6从图中

2、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故选B。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

3、象,D错误。故选A。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交通布局的区位】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

4、此完成910题。9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答案】9D 10B【解析】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9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AB错;“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

5、脉”条件,D对。故选D。10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北京卷)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第1题。1【交通布局的区位】甲

6、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答案】1C【解析】1本题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图示区域进行定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图中看,该地位于珠海,水域广阔,跨度大,建桥成本较高,A错;该地水域广阔,河流径流量大,与海洋相连,水运条件较好,B错;该地区经济发达,两岸经济交流频繁,交通需求量大,建桥可以缩短交通时间,C对;人口迁移一般指较大尺度的、较长时间的人口流动,说两岸的人口迁移频繁不合适,D错。故选C。【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

7、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证因素,可以降低自然因素的限制。(2019年江苏卷)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图7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A运输时效高B单次运量大C单位运价低D绕行路程远16【交通布局的意义】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A完善交通网络B做强能源产业C改善环境质量D增加就业岗位【答案】15A 16D【解析】考查交通运输的优缺点以及交

8、通运输的意义,难度较小。15铁路运输相对海运来说,速度较快,并且连续性较强,受天气影响较小,海运和铁路运输量都比较大,并且适合长距离运输,但是海运速度较慢,而且受海上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时效要更高,但是铁路运输单位运价要更高。故选A。16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因此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D正确。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需要基础设施,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以及交通线路的优化,并非只是货运班列次数增多,A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定是促进了能源产业做大做强,B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跟改善环境质量无任何关系,C错

9、误。故选D。【点睛】铁路运量大,运速快,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海运运量大,但是运速较慢,受天气影响较大。(2019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1)【交通布局的意义】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2分)(2)【交通布局的意义】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6分)【答案】(1)物流(仓储)(2)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

10、,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关键词:货物集散地。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可以关联到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交通(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组织答案: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北京卷)2018年4

11、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下题。3【交通建设的影响】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BCD【答案】3B【解析】3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正确;图示地区多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能够消除灾害的影响,错误。故选B。(2018年北京卷节选)36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1)【交通运输方式及分布特点】列举该国

1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8分)【答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分布特点:公路:密度平原大于山区,呈网状分布。航空:机场主要分布于沿海,靠近城市。水路:港口沿海分布,靠近大城市。铁路:分布稀疏,主要在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解析】据图例可知,该国有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可判断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陆上交通线路的修建主要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因素。据图可知,港口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沿岸,沿海分布,靠近城市。机场图例较多,且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铁路多分布北部和南部沿海平

13、原地区,其中北部里程较长。公路线路较多,且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2017年高考真题(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9【交通建设的影响】该段国道能够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ABCD【答案】9A【解析】9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可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107国道线与陇海铁路线垂直,不能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故选A。(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上海港口迁

14、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交通布局的变化】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18【交通建设的影响】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答案】17D 18C【解析】17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故选D。18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的建成增强了上海的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故选C。(2017年

15、海南卷)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据此完成1516題。15【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16【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C保持水流畅通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答案】15D 16D【解析】15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故

16、选D。16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故选D。(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节选)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3)【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

17、因。(8分)【答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影响因素。据图可知,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东西跨度大,施工难度大;该地人口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远距离运输;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2017年天津卷)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1)【影响交通分布的区

18、位因素】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6分)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2)【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3)【交通建设的影响】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分)【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2)穿越

19、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越雄厚,交通建设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另外,从图示来看,京、津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