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3256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精品文档.前 言甲硫基乙醛肟是生产硫双威和医药类用的重要中间体,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到2012年,硫双威将给市场留下100亿元的缺口,而甲硫基乙醛肟是生产硫双威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医药市场的飞速发展,对甲硫基乙醛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尽管已有几家企业已将该产品注册登记,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均未形成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甲硫基乙醛肟在国际上也存在较大的缺口,通过产业化改造,充分发挥技术等有利条件,结合产品本身的性能和价格比上的优势,加强

2、对国际市场的拓销力度,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本项目的生产,对于促进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缓解国内农药市场原料的紧缺局面,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大量的出口也可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收入。甲硫基乙醛肟是合成硫双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化合物。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甲硫基乙醛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项目采用乙醛法合成甲硫基乙醛肟产品工艺路线。项目拟建设于宁夏吴忠青铜峡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产1000t甲硫基乙醛肟生产装置,配套供电、供水、消防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建设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

3、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2013年3月16日以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的形式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评价单位”)承担其“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成本项目环评工作小组,在实地踏勘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宁夏亚邦化工有限公司1000吨/年甲硫基乙醛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评审。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四月 目 录1总则11.1编制依据11.1.1法律、法规依据11.1.2部门规章11.1.3技术标准、规范21.1.4技术资料31.2评

4、价目的及原则31.2.1评价目的31.2.2评价原则41.3评价因子4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51.5评价工作等级51.5.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51.5.2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61.5.3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71.5.4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71.5.5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91.5.6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91.6评价范围101.7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01.7.1环境质量标准101.7.2污染物排放标准101.8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121.8.1环境保护目标121.8.2污染控制目标131.9区域污染源调查132建设项目概况142.1项目基本概况142.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储存方式142.3项目

5、组成142.4主要生产设备162.5总投资及环保投资172.6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182.6.1主要原辅材料消耗182.6.2主要能源消耗量182.7公用工程192.7.1给水192.7.2排水192.7.3供热及供暖192.7.4供电192.8平面布置及运输192.8.1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192.8.2运输方案与仓储设施202.9劳动组织及工作制度203工程分析213.1生产工艺流程简述213.2平衡性分析253.2.1物料平衡253.3.2水平衡263.3项目污染源分析283.3.1废气283.3.2废水313.3.3固废313.3.4噪声324项目区环境概况344.1 地理位置344.2

6、 自然环境概况344.2.1气候及气象概况344.2.2地形、地貌354.2.3水文354.2.4地震烈度354.2.5植被354.3社会经济环境354.3.1青铜峡市社会经济概况354.3.2宁夏吴忠青铜峡新材料产业基地概况37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9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395.1.1监测因子及监测方法395.1.2监测单位、日期、频率及质控措施395.1.3监测点布设405.1.4评价方法405.1.5监测结果及评价405.1.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小节46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65.2.1监测断面及点位布设465.2.2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465.2.3监测时间及频次465

7、.2.4评价标准465.2.5评价方法475.2.6监测结果分析475.3 地下水环境质量485.3.1监测因子及监测方法485.3.2监测单位、日期、频率及质控措施495.3.3监测点位495.3.4评价方法495.3.5监测结果分析49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05.4.1监测单位、日期505.4.2监测布点505.4.3监测结果及评价505.5土壤质量现状评价51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36.1.1污染源参数536.1.2环境影响估算及评价等级确定546.1.3项目区污染气象条件586.1.4预测模式646.1.5防护距离设置情况776.2 水环境影响分析

8、786.2.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86.2.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786.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16.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816.4.1预测模式816.4.2预测结果826.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26.5.1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826.5.2营运期生态影响分析83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847.1施工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847.1.1污染源分析847.1.2施工期生活污水影响分析857.1.3施工期生产废水影响分析857.1.4暴雨后的地表径流面源污染分析857.1.5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867.1.6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867.2施工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867.2.1污染源分析867.

9、2.2施工期扬尘、粉尘的影响867.2.3施工期机械运输废气对环境的影响887.2.4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887.3施工噪声对声环境影响分析897.3.1噪声源影响分析897.3.2施工噪声预测分析897.3.3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907.4施工固体废物影响分析917.4.1施工固废917.4.2生活垃圾917.4.3施工固体废物防治措施917.5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27.5.1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927.5.2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927.6施工对交通、社会环境影响937.7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938污染治理措施评述958.1废气治理措施958.1.1锅炉烟气防治措施958.1.2焚烧炉烟

10、气防治措施958.1.3不凝气防治措施958.1.4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小结968.2废水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968.2.1生产废水治理措施968.2.2含盐废水治理措施968.2.3生活污水治理措施968.2.4事故废水治理措施968.2.5污水治理措施小结968.3噪声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978.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978.4.1本项目固废处置总体情况978.4.2危废暂存及处置要求988.5防渗措施可行性分析999清洁生产分析和总量控制1019.1清洁生产分析1019.1.1原料指标1019.1.2生产设备及工艺指标1019.1.3节能措施指标1029.1.4污染物排放指标103

11、9.1.5产品指标1039.1.6环境管理要求1039.1.7清洁生产结论1049.1.8清洁生产建议1049.2总量控制1069.2.1污染物总量控制目的1069.2.2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1069.2.3总量控制范围1069.2.4排污总量核定1069.2.5总量平衡途径10710环境风险评价10810.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10810.2评价程序10810.3风险物质识别10910.4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等级11510.5最大可信事故确定11610.5.1作业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610.5.2事故原因分析11610.5.3最大可信事故确定11810.6环境风险分析11810.

12、6.1危害评价指标11810.6.2事故排放的源强估算11810.6.3风险后果计算11810.7原料运输的风险分析12010.8事故废水排放分析12210.9 风险防范措施12210.9.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12310.9.2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防范措施12410.9.3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12510.9.4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12610.9.5个人防护措施12610.10环境影响应急预案12610.11与新材料基地应急预案的衔接性12710.12风险评价结论12811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2911.1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目的12911.2环境管理计划12911.2.1环境

13、保护管理的总体指导原则12911.2.2建立环境管理机构12911.2.3环境管理机构职责13011.2.4环境管理实施计划13011.3施工期环境管理及监理计划13111.3.1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13111.3.2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13211.4运营期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3211.4.1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13211.4.2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13311.4.3监测方法13411.4.4人员培训13411.5排污口规范化13411.6“三同时”验收135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712.1经济效益分析13712.2环境效益分析13712.2.1环保投资估算13712.2.2环境效益分析1391

14、2.2.3社会效益分析13912.3综合评价14013公众参与14113.1 目的14113.2 建设项目公示14113.2.1公示14113.2.2公示结果14113.3 公众意见调查14113.4调查对象14113.5调查结果统计14113.6统计结果分析14413.6.1人员构成分析14413.6.2公众意见分析14413.7公众参与调查小结14514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4614.1用地及规划符合性14614.2厂址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14614.3厂址与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相容性分析14614.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4614.5卫生防护距离设置要求14714.6厂

15、址可行性分析结论14715结论与建议14815.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4815.2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4815.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4815.4污染防治措施结论14915.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015.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5215.7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结论15315.8公众参与结论15315.9评价总结论15315.10建议及要求1531总则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00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

16、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2008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订)(2012年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1.1.2部门规章国务院文件,国发1998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82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

17、008年9月7日);国务院文件,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文件,国发20114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08127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8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文件 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8、;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6 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国家环保部 环发2012 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8日);国家环保部 环发2011 14 号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2011年3月1日);国家环保部 环发2012 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7月3日);国家环保部 环发2010 113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宁环发2007197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20

19、07年11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宁环发201320号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2013年2月26日);中国石油和化工业协会,关于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意见(2007年6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10年1月1日)。1.1.3技术标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0、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582-20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611-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1.4技术资料(1) 宁夏青铜峡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宁夏亚邦化工有限公司1000吨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备案的批复,宁 青铜峡备案【2013】11号(见附件);(2)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见附件);(3)宁夏亚邦化工有限公司1000吨甲硫

21、基乙醛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版);(4) 青铜峡市环境保护局标准批复青环发201380号(见附件);(5)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告(宁夏环保网,2013年3月18日)(见附件); (6)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结论公告(宁夏环保网,2013年4月5日)(见附件);(7)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2评价目的及原则1.2.1评价目的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体规划、吴忠市整体规划、青铜峡新材料基地整体规划等开展环评工作,分析本项目建设与各规划的相符性和主要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论述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厂址周围环境现

22、状的调查和分析,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污染现状等特征;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全面分析,掌握工艺过程、辅助及公用工程设施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源强、排放方式等。根据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预测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说明该项目投产运行后排放的污染物所引起的周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拟建项目所采用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和可靠性论证,为工程环保设计提出科学依据。通过对工程环保设施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达标水平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减缓污染的对策建议,合理解决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结合环

23、境影响预测结果和污染物总量指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2评价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客观、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2)坚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实地踏勘、现场调查、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3)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与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及“节约能源”等原则; (4) 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分析论述力求客观公正;提出的环保措施和建议注意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对项目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全过程污染防治措施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5) 在工程分析中,重点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和产

24、污环节,识别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子,对工程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为企业环境管理、安全生产与监控计划提供决策依据。(6) 本着“为环保负责、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思想,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到最好。按照环评技术导则要求,本次评价在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尽量缩短评价周期,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1.3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现场调查及项目特点,确定本次的评价因子见表1-1。表1-1 工程环境评价因子筛选表环境要素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环境TSP、PM10、SO2、NO2、COTSP、PM10、SO2、

25、NO2、Cl2、HCl甲硫醇、恶臭SO2、NOx地表水环境PH、CODcr、BOD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氰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地下水环境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挥发酚、锰、氟化物、砷、氯化物、六价铬-声环境LeqLeq-固体废物-锅炉炉渣及除尘系统灰渣、焚烧炉灰渣以及焚烧炉烟气处理系统产生的泥渣、蒸馏釜及蒸发釜釜底残渣、生活垃圾-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分析、污染治理措施、风险评价、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5评价工作等级1.5.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

26、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采用SCREEN3估算模式和污染物占标率进行计算:式中: 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oi 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 1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根据本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情况,利用SCREEN3模

27、型嵌入的所有气象组合条件,预测大气污染物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Cm(mg/m3)及其距排放源的距离D10%(m)。表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判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它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表1-3 本项目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判别内容Ci(mg/m3)C0i(mg/m3)Pi(%)粉尘(无组织)0.20710.923.01烟尘(PM10)0.00700.451.55SO20.05060.510.11NOX0.03390.2414.12氯气0.01180.111.84氯化氢0.00050.051.07甲硫醇0.0

28、0120.00716.91判别过程最大占标率Pmax为23.01%判定结果二级说明:1、烟尘以C0i以PM10日平均浓度的3倍计。2、粉尘以C0i以TSP日平均浓度的3倍计。根据以上估算结果分析,确定本次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1.5.2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0.0667km2。同时根据HJ19-2011中对于“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及“一般区域”的规定,结合现场踏勘及资料调查,本项目占地范围属于“一般区域”,因此本次评价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具体评定见表1-4。表1-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9、判别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本项目0.0667km2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1.5.3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产生的废水采用分类处理分类利用,其中:生产废水(8.5m3/d)、地面及设备冲洗废水(4m3/d)送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四级反应釜蒸发+凝液回收处理工艺,收集的冷凝水返回循环水系统作为补水。含盐废水(10.3m3/d)主要污染因子为溶解性总固体,作为焚烧炉烟气处理系统补水使用。焚烧炉烟气文丘里除尘及碱洗系统用水循环量

30、为200m3/d,主要含有pH、SS。经沉淀池沉淀调pH后循环使用。生活污水(7.5m3/d)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及绿化。消防废水及非正常情况下排水收集于事故水池内,之后逐批次送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由上可见,本项目废水全部实现综合利用,不外排,因此对项目区域地表水体影响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5.4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总体看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本项目涉水设施及罐区、生产装置区均设置全面的防渗措施,根据影响分析,项目对地下水

31、环境影响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次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具体判定过程如下:表1-5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1.0m,渗透系数10-7cm/s 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本项目场地情况根据厂址区域地勘资料分析,本项目场地岩(土)层单层厚度1.0m,渗透系数10-7cm/s K10-4cm/s,且

32、分布连续、稳定。属于“中”。表1-6 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分级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砂、砾石等)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中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不易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地区。本项目场地情况根据地勘资料分析,项目区域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弱,补给条件差,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属于“不易”。表1-7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

33、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本项目场地情况项目场地区域无水源地保护区及补给径流区,因此本项目属于“不敏感”。表1-8 污水产生量分级分级污水产生总量(m3/d)大10000中1000-10000小1000本项目情况项目废水产生量为30.3 m3/d,属于“小”。表1-9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污水水质

34、复杂程度级别污染物类型污水水质指标(个)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本项目情况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5。属于“中等”表1-10 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评价级别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

35、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本项目实际情况中不易不敏感小中等评价等级确定三级1.5.5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010年4月1日)要求,结合项目工业生产噪声特征,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三级,见表1-11。表1-11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评判表项目三级评价标准判据评级等级确定三级评价标准判据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区;或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保护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实际项目建设于工

36、业园区,属3类功能区;且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居住区等敏感保护目标。噪声级最大增高量为2.9 dB三级1.5.6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本项目各单元之间的距离均小于500m,因此按一个风险单元来进行评价。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为乙醛肟、硫酸二甲酯、硫氢化钠、氯气、氢氧化钠、盐酸,其中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物质主要为硫酸二甲酯、氯气、盐酸(折算为氯化氢气体)。根据该辨识标准表1、表2中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具体判定详见表1-12和表1-13。表1

37、-12 重大危险源识别一览表物质名称临界量(t)(Q)实际量(t)(q)q/Q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氯气530.60 否氯化氢2020.10 否硫酸二甲酯50100.20 否0.901,否注:1、氯气采用钢瓶储存,共设置3个液氯钢瓶,每个最大充装量1000kg。2、盐酸折算为氯化氢气体后进行判定。表1-13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项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标准的要求,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级别为二级。1.6评价范围表1-14 各环

38、境影响要素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级别评 价 范 围环境空气二级以储罐区为中心,南北5km,东西5km的矩形区域生态环境三级厂界范围内地表水三级厂界范围内地下水三级厂界范围内噪声三级厂界外200m环境风险二级厂界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评价范围示意图见图1-1。1.7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根据青铜峡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批复青环发201380号,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以下标准:1.7.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

39、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及TJ36-79)。1.7.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二类区II时段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表2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区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

40、B12523-20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经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鉴别后,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表1-15 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标准类别污染因子标准限值标准来源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大气SO2(mg/m3)0.500.150.06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二级NO2(mg/m3)0.240.120.08TSP(mg/m3)/0.300.20PM10

41、(mg/m3)/0.150.10CO(mg/m3)104/氯气0.10.03/TJ36-79中居住区最高容许浓度限值氯化氢0.050.015/地表水pH(无量纲)69GB3838-2002 中类BOD5(mg/L)4氨氮(mg/L)1挥发酚(mg/L)0.005石油类(mg/L)0.05CODCr(mg/L)20硫化物(mg/L)0.2氰化物(mg/L)0.2氯化物(mg/L)250硫酸盐(mg/L)250溶解性总固体(mg/L)-地下水总硬度(mg/L)450GB/T14848-93中类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硝酸盐(mg/L)20氯化物(mg/L)250氟化物(mg/L)1.0锰(mg/L)0.1挥发酚(mg/L)0.002六价铬(mg/L)0.05砷(mg/L)0.05土壤汞(mg/kg)0.50GB15618-95中二级铅(mg/kg)300镉(mg/kg)0.60锌(mg/kg)250铜(mg/kg)100(农田)镍(mg/kg)50砷(mg/kg)30(旱地)锌(mg/kg)250六六六(mg/kg)0.50滴滴涕(mg/kg)0.50噪声Leq昼间65dB;夜间55dBGB3096-2008中3类区表1-16 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类别污染因子标准限值标准来源废气SO2(mg/m3)85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