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32518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文档.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县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合作社的基本情况1.1.1 合作社概况项目单位名称:#县桂林杨坪茶菊专业合作社 #县桂林杨坪茶菊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于2008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于2009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现有注册资本100万元,现有社员168户,其中:农民占社员总数的100%,合作社办公设在桂林镇宋村,专业合作社由#同志担任理事长,为法人代表。该社组建后,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达到了规范管理

2、上。专业合作社经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民有、民管、民享”,“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规范管理,带领广大农民为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增收走出路子。专业合作现已建成示范基地茶园面积2000亩,辐射茶园面积4000亩。专业合作社机构健全,有财务部、收购部、加工部、营销部、服务部和产品研发中心,注册有“老竹铺”牌茶叶商标。现有茶叶加工场地3000平方米,有检测室、审评室各一个,茶叶加工机械设备25台(套),年加工生产能力1000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老竹铺” 牌顶谷大方茶叶其制作工艺被安徽省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

3、入围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1955年12月,老竹大方和黄山毛峰分别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6年3月,老竹大方中的极品-顶谷大方被选为国家礼品茶。专业合作社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28人,其中:大专文化5人,高中以上文化23人,有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评茶师1人。1.1.2 运营状况1.1.2.1.合作社主业发展情况 该社自成立以来,主要经营业务是农民自己生产的茶叶和菊花,办公地点在桂林镇宋村,是徽州茶业公司茶叶菊花的主要供货地,经营模式是公司+合作社+基地。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示范茶叶基地面积达2000亩,辐射茶园面积4000亩,合作社发展社员168户,年可加工生产茶叶50吨,可实现销售

4、收入226万元。合作社茶叶产销将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农民加入合作社组织的愿望也越来越高,合作社的规模也将会越来越大。1.1.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茶园专业合作社截止2011年末,资产总额为137.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4.7万元、流动资产46.1万元,负债总额为23万元,资产负债率16.7%,净资产为114.4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26万元,净利润14.2万元,销售利润率6.28%。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1962年生,汉族、#县籍,大专学历、为人诚实守信、善于管理、经营茶叶二十余年,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自营着五家店铺,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

5、力,本着诚信、务实、创新、自强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民办实事、求发展。经营中遵纪守法、无破产,无欠贷欠资等不良记录。1.1.4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该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本着诚实、务实、创新、自强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民办实事、求发展。有着较强的龙头带动作用,解决了合作社农民卖茶难的问题,本社至今未得到过各类财政资金的扶持,我们渴望把合作社做强做大,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希望政府能够从资金、政策、税收等各方面给予本社的扶持以壮大我社。增强合作社茶农的种茶积极性,提高茶农的种茶管理水平,促进茶农的增产增收,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

6、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县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安徽黄山市#县县城城北五公里飞布山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项目实施单位#县桂林杨坪茶菊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于2008年,于2009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该社组建后,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达到了规范管理上。专业合作社经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民有、民管、民享”,“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规范管理,带领广大农民为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增收走出路子。 该该社通过引进优质良种竹铺种茶苗100万株,通过有机茶种植标准规程,按照有机茶

7、生产管理要求组织生产种植。本项目的主要设备为输变电设备,架设高压线路,灌排使用水管1公里,购置检测设备。1.2.4 土建工程 本项目土建工程:投资兴建农用道路2公里,建设质量检测中心1座,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灌溉蓄水池1m*1m*1m的6座。1.2.5 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85万元,其中种植基地项目 经济林种植所需要的灌排设施8.21万元(水池、水管及配件、水泵);农用道路1公里17万元;输变电设备13.76万元;质量检测中心20万元,质量检测设施26.03万元(含安装费0.5万元)。项目资金来源:项目

8、总投资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3万元。1.2.7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年产优质顶谷大方鲜叶55000公斤,年销售收入275万元:同时基地茶叶销售利润将达到87.02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9%。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是带动我县茶园结构的调整,并提高顶谷大方茶的巨大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二是带动全县茶叶生产及其它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优质高效生产之路。三是示范带动广大农民进一步提高科学种茶的意识的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保障。该项目通过在重点产茶乡镇的实施,将不断的示范带动全县各产茶乡镇、专业合作组织、各茶叶经营企业,促进#县茶产

9、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示范区的茶农在项目完工后茶叶收入人均增加260元以上,二是随着顶谷大方茶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将带动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专门从事顶谷大方茶的繁育、加工和市场经营。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安徽省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十五”发展专项规划关于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副产品资源,调整农副产品的品种结构,改变传统低质产品为主的状况,实现从以产量为主向优质、高效、特色明显的市场畅销产品为主的转变”;(2) 黄山市关于建设全国山区最富、环境最佳、生态最美的发展规划以及#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 (3)2005年黄山市政府把茶叶作为全市农

10、村最大的支柱产业,出台了黄山茶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及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4)#县(20092012)年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全力以赴抓好茶业经济大发展。本项目以建设1000亩顶谷大方茶种植基地,通过标准化示范,产业化经营,以提高茶叶质量,增强项目区内茶农的科技意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4 综合评价建设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新建项目项目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符合安徽省茶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符合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计划,与#县农业产业特点相吻合,符合#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带动项目区茶

11、园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并通过顶谷大方茶的巨大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其它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带动全县茶叶生产及其它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优质高效生产之路。示范带动广大农民进一步提高科学种茶的意识的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示范。该项目实施投资少,见效快,无任何风险,且极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技改项目的建设极具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县是一个以林茶为主的山区,茶叶在农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开展是顶谷大方茶叶先进科技示范推广,将大大的促进生态茶园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益,做大做强#县茶产业。二是产品

12、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示范推广#县顶谷大方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将加快改变我县历史名茶顶谷大方目前品位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从而为提高#县历史名茶顶谷大方茶的市场影响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三是农民增收的需要,顶谷大方等名优茶由于生产加工技术、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价格一直低位徘徊,茶农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始终得不到提高。通过扩大顶谷大方茶的种植生产和加工销售,将有效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促进山区广大茶农的增收。四是市场竞争的需要,由于顶谷大方具有减肥、降脂、营养三大保健效果,特别是在减肥作用上是一般绿茶无法比拟,因此加快顶谷大方茶的开发和品牌宣传,将成为我县茶叶参与市场竞争一个重要的产品

13、,也将有效的提高我县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整个茶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五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企业发展离不开产品质量,一流企业生产一流产品,要想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就得以产品质量为前提,不断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而提升企业自身形象,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顶谷大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广大茶农的收入,而且通过先进的科技技术示范推广,将有效的提高广大农村从业人员的科学意识与理念,从而实现“农民富裕、乡风文明”的目标。2.2项目的优势分析#县县城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50.2万人. 目前现有茶园26.

14、7万亩,到2009年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颁证面积24.25万亩。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经营企业80多家,工商注册企业70余家,QS认证企业4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名片2张(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汪满田”牌黄山毛峰、滴水香;“云谷”牌茶袋泡茶;“老竹铺”牌顶谷大方)。规模较大的生产茶业企业13家,拥有80多家产、加、销一体化的茶叶初制精制企业,茶叶专业市场1处,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茶叶总产值占农村经济总量的1/6,农民茶叶收入占全部农业收入的1/3。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2.

15、77 亿元,农业总产产值 14.3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县是皖、浙、赣三省的重要交通通道,皖赣铁路途经16公里,215省道,324省道,徽杭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全县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城乡公路网;总长465公里,县城至黄山国际空港30公里,境内新安江航道全年通航。同时城东现已建成黄山市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为黄山的农产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必将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 而黄山市及我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发展茶叶的各类文件,支持我县茶叶的发展壮大。其中有黄山市关于建设全国山区最富、环境最佳、生态最美的发展规划以及#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黄山市政府把茶叶

16、作为全市农村最大的支柱产业,出台了黄山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及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县(20092012)年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全力以赴抓好茶业经济大发展。因此本项目实施之前,我县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及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有成熟的技术支持,还有较好的政策扶持。项目发展具有无比的优势。2.3市场分析国内市场,目前我国茶园面积110万公顷,年产茶叶6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国内人均消费每年400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量日益增加,消费不断升级,市场景广阔。茶叶目前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高的饮料之一,世界84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

17、茶叶,人均年消费量是500克,英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等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在世界茶叶产量中红茶约占78%,绿茶约占22%,尤其绿茶近年来增幅保持在7%左右,而中国茶叶出口量约为25万多吨,其中绿茶占65%以上。绿茶叶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在保健领域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绿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特定的地理位置,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优质丰富的茶叶内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依托项目区内丰富的茶叶资源,吸引周边等地更多的茶农到本厂洽谈合作,整合我县的茶叶,打响老品牌,重塑大方茶新形象。项目实施单位#县桂林杨坪茶菊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

18、定,于2009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现有注册资本20万元,现有社员68户,带动当地茶叶经济的发展,目前该社已在在安徽省各大城市及北京、上海、浙江杭州、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地,设立了加盟经销分部11家。该社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老竹铺”牌茶叶在市场上畅销不衰,2011年度老竹铺牌茶叶销售额达560万元,同比增长30%,为满足市场的需求,生产量至少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顶谷大方茶历史悠久,唐宋元明清,从古喝到今,顶谷大方茶在茶叶届被誉为中国扁形茶鼻祖,该茶外形扁平,身披白毫,芽藏而不露,开汤清澈,香气高长,口感醇厚,茶中极品。建国后的70年代,我县茶产业发展非常快,#县茶叶产量、产值一度称冠,大方

19、茶曾入选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外交部定为礼品茶,曾辉煌一时,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但同时也被一些目光短浅趋利之徒所害,造假掺假现象屡次发生,坑害了广大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产品在市场也日益走下坡路,市场的萎缩,同时也给项目区茶农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茶贱伤农,农民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少,为此,该社审时度势,重振大方茶的昔日辉煌时不我待。本项目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建设投资方向,立求建成国内顶谷大方茶示范生产基地,而茶叶是我国人们的传统饮料,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国内茶叶消费也将进一步增长,特别是名优茶的消费将明显增加,据专家预计,国内茶叶消费将每年以23个百分点

20、的速率增长,国内茶叶消费量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同时该社也将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消费者认定指定品牌,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强化产品品质,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维护好这一历史品牌,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而本项目1000亩大方茶种植新建项目,按有机农业的技术规程生产的有机食品,具有无污染、富营养、高品位的纯天然饮品,符合当前茶叶消费的主流需求,必将有力地促进#县茶业的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项目实施单位#县桂林杨坪茶菊专业合作社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都有销售网点,有较好的销售市场。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合作社成员对本

21、项目的实施充满了无比的热情,2012年9月28日召开成员大会,成员一致举手表决同意通过本项目的申报及实施,本项目的主要实施建设内容为1、新建6座1m*1m*1m茶园灌溉池;2、建立250平方米农残检测中心1座;3、购置茶叶检测设备8台套;4、修建2公里道路;5、修建供电线路1公里;6、培训农民2000人次。项目总投资85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用41.8万元,土建工程费用支出39.7万元,工程安装费用3.5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万元,其余为本社自筹资金43万元。第三章 项目目标本项目建设目标:1、 新建老竹大方茶种茶园1000亩;2、 新建茶园机耕道路1公里;3、

22、购买300万株竹铺种茶苗;4、 购买有机肥料200吨;5、 购买太阳能灯光杀虫灯10台;6、 购置茶园修剪机10台;项目区域面积约50000亩。包括#县桂林林场一部、洪村口金锅岭村(金川村)、岑山村、宋村“一场三村”所属林地、高山、丘陵、平地相嵌地带,区域范围由东至西有大牛山、飞布山、布射水、飞岑山“三山一河”主峰飞布山海拔670米,地质构造为喀斯特地貌,山上树木葱茏,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区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寒多变,雨量丰沛,伏秋多旱。年平均气温为16.4C,无霜期228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527毫米,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3。依照本该社的规划,

23、将在桂林镇飞布山范围内建设1000亩标准化顶谷大方茶遗产园。该地域适合茶叶生长,环境好。3.1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本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成为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执行(1998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执行(1987年3月20日国环字1987.002号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执行。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执行。5、 厂房建设按照GMP要求设计建设,6、 茶园建设按照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1963

24、0(1-4)有机产品标准要求执行。7、 产品标准依顶谷大方地方标准(DB34/T0921993)执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桂林镇飞布山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高标准建设1000亩顶谷大方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带动周边茶园的更换,提高项目区有机茶产量,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将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法,依照国家QS食品生产许可条例,产品标准将达到顶谷大方地方标准(DB34/T0921993)要求,做到出厂检验合格,确保产品质量。3.2 技术(工艺)方案3.2.1 技术路线及流程基

25、地种植技术流程按GB 11767茶树种子和苗木GB T14551生物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和测定气相色谱NY277微生物肥料NY5196有机茶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GL32(Rev.1)联合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市场导则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3.2.2 品种及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是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全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具有丰富的综合农业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经验,在茶叶育种、栽培、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指派一批科技专家指导有机茶的技术推广工作,提供

26、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无性系茶树良种应用及优质高效配套技术”、“顶谷大方茶机械化制作技术”“有机茶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技术” “病虫草害控制技术” “有机茶包装、贮运技术”等科技成果,利用该所的实验室和分析专家对项目区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项目技术培训由科技服务人员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对茶农进行广泛的科技培训,使茶农掌握有机茶生产的技术要求,全面提高项目区茶农科技素质,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来源可靠性强,技术成熟度高,符合本项目的实际需求。3.2.3 主要技术参数本项目规划茶园种植面积1000亩,项目

27、建设后达产年,可生产加工顶谷大方茶鲜叶55000公斤,主要生产季节为每年的34月份。鲜叶验收、分级工序进厂鲜叶由验收员进行验收,根据其品种、老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进行定级、称重、登记、归堆、分别摊放。对老嫩混杂或因发热等鲜度较差的叶子应另行摊放,做降级处理,茶果、老叶等夹杂物,就地剔除。鲜叶摊放贮青工序鲜叶运至加工厂验收分级后,应按品种、老嫩度、晴雨叶、上下午叶、阴阳坡叶、青壮龄与老龄叶分开贮青、摊放。自然摊放贮青顶谷大方茶鲜叶细嫩,应摊放在软匾、簸篮或篾垫上。摊放厚度要适当,春季气温低,可适当厚些。特级鲜叶摊放厚度一般为3cm左右,一级、二级鲜叶可摊厚510cm,三级鲜叶适当厚摊,最厚不超

28、过20cm。晴天空气湿度低可适当厚摊,以防止鲜叶失水过多,影响炒制。雨水叶应适当薄摊。以便更好地散发水分。摊放过程应根据天气情况启闭门窗。阴雨天门窗应敞开;干燥晴天,门窗应少开,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摊放室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室温15左右,叶温控制在30以下,绝对不得超过35。摊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12h为宜。尤其是当室温超过25时,更不宜长时间摊放。做到当天鲜叶,当天炒制完毕。摊放程度掌握:一般摊放23h后翻1次,操作要轻,抖散均匀。当鲜叶叶面光泽消失,叶色转为深暗绿,青草气基本消失,散发花果清香,手捏叶质较柔软时,鲜叶摊放适度。摊放适度的芽叶含水率为70%80%,减重率为15%

29、20%。3.2.4 物料平衡分析顶谷大方茶原料全部来源于项目区1000亩茶园基地内农户生产,项目区环境优良,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茶叶品质优异,项目区内茶园面积1000亩,年产鲜叶550吨,保证了本项目的有利实施,项目区内交通便利,水电充足,燃料充分,有205国道及徽杭高速公路,新安江水库库区内,水质清澈,水源充足,县供电该社在各乡镇设立供电所,保证了各村通电的需求。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4.1主要建设内容4.1.1.建设地点及内容项目建设地点:黄山市#县桂林镇宋江村飞布山。主要建设内容:1、新建老竹大方茶种茶园1000亩;2、新建茶园机耕道路1公里;3、购买300万株竹铺种茶苗;4、购买

30、有机肥料200吨;5、购买太阳能灯光杀虫灯10台;6、购置茶园修剪机10台;项目区域面积约50000亩。包括#县桂林林场一部、洪村口金锅岭村(金川村)、岑山村、宋村“一场三村”所属林地、高山、丘陵、平地相嵌地带,区域范围由东至西有大牛山、飞布山、布射水、飞岑山“三山一河”主峰飞布山海拔670米,地质构造为喀斯特地貌,山上树木葱茏,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区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寒多变,雨量丰沛,伏秋多旱。年平均气温为16.4C,无霜期228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527毫米,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3。依照本该社的规划,将在桂林镇飞布山范围内建设1000亩大方

31、茶种植新建设项目。该地域茶园土地均为合作社社员土地,适合大方茶种植,茶叶生长,环境好。本社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解决本社茶农卖茶难的问题,增加了本社社员的经济收入。4.1.2.技术路线及流程本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成为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执行(1998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执行(1987年3月20日国环字1987.002号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执行。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执行。5、 厂

32、房建设按照GMP要求设计建设,6、 茶园建设按照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19630(1-4)有机产品标准要求执行。7、 产品标准依顶谷大方地方标准(DB34/T0921993)执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桂林镇飞布山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高标准建设1000亩顶谷大方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带动周边茶园的更换,提高项目区有机茶产量,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将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法,依照国家QS食品生产许可条例,产品标准将达到顶谷大方地方标准(DB34/T0921993

33、)要求,做到出厂检验合格,确保产品质量。基地种植技术流程按 GB 11767茶树种子和苗木GB/T14551生物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和测定气相色谱法NY277微生物肥料NY5196有机茶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GL32(Rev.1)联合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市场导则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4.1.3.种苗及农用设备购置种苗及农用设备清单(附表4-1)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单位单价金额(万元)1茶树修剪机HT0210台200022太阳能杀虫灯GP-LH18b10台68006.83茶苗竹铺种234万株0.2558.54有机肥黎明200吨4609.256合计76.54.1

34、.4.设施建设设施建设清单(附表4-2)序号工程名称结构类型数量单位单价金额(万元)1道路水泥沙石1公里公里8.5万8.52合计8.54.1.5.科技措施本项目将引进大方茶的优良品种竹铺种茶苗。该茶苗适合大方茶的生产,其优点是制作出的大方茶,外型扁直,身披白毫,板栗香高,芽叶嫩均,汤色微黄,开汤清澈,芽藏而不露,香气飘长。技术依托单位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是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全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具有丰富的综合农业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经验,在茶叶育种、栽培、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指派一批科技专家指导有机茶的技术推广工作,提供

35、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无性系茶树良种应用及优质高效配套技术”、“顶谷大方茶机械化制作技术”、“有机茶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技术”、“病虫草害控制技术”、“有机茶包装、贮运技术”等科技成果,利用该所的实验室和分析专家对项目区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项目技术培训由科技服务人员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对茶农进行广泛的科技培训,使茶农掌握有机茶生产的技术要求,全面提高项目区茶农科技素质,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来源可靠性强,技术成熟度高,符合本项目的实际需求。4.2、主要技术参数(1) 基地规划原则: 1、有利于保持水

36、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好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根据我县茶园基地多为小丘陵、平原的地形和地貌,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科学设置茶厂、种茶区、道路、排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 3、新建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5hm2)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2) 道路和水利系统1、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建立完善的排灌系

37、统,做到能蓄能排,提倡建立节水灌溉系统。3.、茶园与四周荒山坡地、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茶园开垦 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2、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 3、开垦深度在60cm 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犁底层等障碍层。(3) 茶树品种与种植 1、品种应选择适应我县地区气候、土壤和加工茶类,并对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等主要虫害和茶云纹叶枯等病害有较强抗性的良种。2、种子和苗木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可使用

38、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和苗木。 3、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 4、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5、为提高前期效益,茶园采用双行密植方式种植,大行距1.0m1.2m,小行距25cm30cm,株距25cm。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施肥深度为30cm40cm。有机茶园生态建设 1、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和生草,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2、集中连片的茶园,可种植遮荫树,提倡在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时搭设遮阳网,以提高夏茶品质,遮荫率控制在20%30%。 3、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

39、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 4、对较陡的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 5、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6、每2hm23hm2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或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7、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8、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4) 土壤管理 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2、采用地面覆草、生草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

40、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3、采取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县地区秋季干旱的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雨后和茶园浇水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调温保墒,中耕深度5cm10cm。 4、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5、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大豆、百三叶草等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6、土壤pH值高于6.0

41、的茶园,可以使用硫磺粉调节,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为4.56.0。 7、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形式。灌溉用水要符合NY5199的要求。4.3、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生产发展,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创造一个绿树成荫,环境清静优雅,气候适宜,既方便生活又有利生产无污染的环境。项目所在地#县桂林镇是一所新兴城镇,位于#县县城北郊5公里处。飞布山距215国道慈张线3公里,距徽-杭高速公路#县出口和即将新建的扬(州)-绩(溪)-黄山高速公路8公里,距黄山机场3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70公里,距合铜黄

42、高速徽州区出口30公里,距杭州212公里,距合肥340公里,距南京350公里。项目区域面积约50000亩。包括#县桂林林场一部、洪村口金锅岭村(金川村)、岑山村、宋村“一场三村”所属林地、高山、丘陵、平地相嵌地带,区域范围由东至西有大牛山、飞布山、布射水、飞岑山“三山一河”主峰飞布山海拔670米,地质构造为喀斯特地貌,山上树木葱茏,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本项目建设不会对生产环境产生污染和浪费,有机茶生产推行有机农业技术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使茶园环境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有机茶的生产基地建立边界防护与缓冲区,采用等高种

43、植和合理密植,同时推广茶园铺草种草等,增加水份渗透,减弱地面土壤侵蚀,稳定土壤温度与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促进茶树营养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无谓的消耗。生产加工过程中,按有机茶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加工生产区,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地把关,积极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质量管理,QS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4.4、项目组织与管理4.4.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本项目实施建立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总负责人:#下设:行政事业部、技术开发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各设立办公室,分别有36人组成,各司其职,协调统一。行政事业部主要分管日常的公文及各类文件的起草

44、业务;技术开发部主要负责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搜集与本企相关的各类技术性文件,并参与产品的检测业务;采购部负责企业内部所需产品的采购;财务部负责与本企业相关的财务性收支业务;销售部分管本企业产品在国内及国外的销售任务;生产部按照本企业市场反馈信息及时生产符合市场销售的产品4.4.2、劳动定员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该项目需配备以下相关人员 序号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合计1行政事业部1232技术开发部1343采购部1234销售部1565生产部1236财务部123合计61622 劳动定员(表71)4.4.3、 管理措施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合作社法人人全权负责项目实施,并设立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

45、用,并设项目辅助帐,接受相关单位部门监督,确保项目按计划正常实施,财政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监管,并在项目实施完工验收合格后拨付项目单位,实行县级报帐制。项目竣工投产后,设立顶谷大方茶生产部,由分管厂长专门负责大方茶的生产、加工、营销,在生产过程中,全程引进产品HACCP认证,QS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产品质量,财务上配备相关专业的财务人员2名,严格按照工业会计财务制度执行管理。营销管理上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卫生质量安全目标及实施方法,及企业产品DB34/T0921992标准,Q/LABG012005文件管理制度及销售管理文件,并按照市场化营销

46、模式管理。4.4.4 、技术培训有机农业是农业生产的最高层次,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技术措施,不仅对自然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而且有效保护与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使茶园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并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的推广在项目区属新生事物,需要高素质的人员配备,必须对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和茶园分片管理农户进行强化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方式可请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但要求在茶园开垦种植之初进行培训,以保证茶园茶杯这一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农民及项目单位员工开展以下知识及技能培训:1、 有机茶管理技术;无性系茶树良种应用及优质高效配套技术;2、 有机茶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技术;3、 病虫害控制技术;4、 有机茶采摘技术。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5.1总投资估算#县1000亩大方茶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