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共3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00849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共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共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共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共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连强化工厂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袁梦仙编制单位:贺文明(13)李孟君(14)樊卫婧(16)熊璇(18)敖小丽(24)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目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总则1.1前言连强化工厂建于连河旁,位于市区西南方向,距离市区1500m,距最近居民点1000 m。距化工厂污水排放口下游5200 m处有一生活用水及渔业用水的取水口,上游1500 m处有一生活饮用水取水口。1.2评价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预测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

2、的作用及影响程度和范围。同时论证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优化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并为项目运营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项目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及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

3、5.10.30);(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该区域主要的受纳水体为连河,连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断面1为生活饮用水源头,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连河断面II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渔业用水区,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化工厂取水处只需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标准值见表11,12: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mg/L)项目标准值(mg/L)标准来源II类类总Cr0.050.05GB3838-2002

4、CODcr1520GB3838-2002BOD534GB3838-2002氨氮0.51.0GB3838-2002DO饱和率%65GB3838-2002酚0.0020.005GB3838-2002氰0.0020.005GB3838-2002PH6-9GB3838-2002总磷0.0250.05GB3838-2002总氮0.51.0GB3838-2002表1-2 渔业水质标准 (mg/L)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1PH6.5-8.52DO53SS104BOD555氰化物0.0056挥发性酚0.0057Cr0.1(2)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1-

5、3。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二氧化硫0.500.150.06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TSP0.300.203氮氧化物0.150.100.054氟化物207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排入连河的废水在其下游5200 m内的完全混合断面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4。在断面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具体限值详见表1-5。表1-4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mg/L)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1PH6-92CODcr603BOD52

6、04SS705氨氮156挥发酚0.57总氰化合物0.5表1-5 渔业水质标准 (mg/L)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1PH6.5-8.52DO53SS104BOD555氰化物0.0056挥发性酚0.0057Cr0.1(2)大气执行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具体限制详见表1-5。表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mg/m3)序号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1SO20.42NOX0.123氟化物0.0204苯胺0.405苯0.401.5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中评价工作的分级依据,并综合考虑本

7、项目的工程特性、地理位置、影响范围及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本次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环境空气为三级;地表水为二级。其判别依据如下:(1) 环境空气:以SO2为依据,化工厂共有锅炉四台,燃煤量2t/h,煤含硫量(S)1%,煤的灰分采用布袋除尘效率90%。通过公式:QSO2=2G0.8S(1-s)与Pi=Qi/Si109计算得Pi=0.64109,由于化工厂所处的地形为平原,因此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表水:化工厂废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每日平均用水量4000m3/d,全厂循环用水量400m3/h,需要补充水量200m3/d;全厂生活污水等100m3/d.生活污水中

8、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类比相关资料,污染物浓度CODcr220mg/L、BOD5140mg/L、SS150mg/L、NH3N20mg/L,pH为6-9。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酚类化合物、氨氮、CN-1、H2CrO3、(NH4)Cr2O7、CODMn、BOD5、SS。废水处理后外排,因此,本次评价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地表水规模中,根据以上判据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1.6评价范围(1)地表水:评价范围化工厂污水排放口的连河水域上游1500m至下游5200m内的水域。(2)环境空气:气象条件,经过多年气象观测得到:全年主导风向是北风和东北风,小于3m/s的风速出现的时间最

9、多。评价范围以化工厂所在地为中心,约4km。1.7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污染防治措施分析;(4)公众参与;(5)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等;其中以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综合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为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1.8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环境规划的要求:1、化工厂附近500m内按大气三级标准控制,而在居民区达到二级标准控制的要求。2、连河的水质,在完全混合带应保证在2-3类水体之间,而在II断面处应达到渔业用水标准。3、按规划要求,连河采用总量控制。即今后拟新建工厂加上现在拟建的化工厂排放的BOD5、酚

10、及氰的总量应控制在II断面水质保持渔业用水标准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第二章 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与建设地点2.1.1建设项目名称:连强化工厂2.1.2建设地点:连河开发区(见附图)2.2规划规模1、化工厂建成后拟建一条公路通向城市区。工厂的居住区设在居民点1的住宅群内。住宅区内将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点1现有人口3000人。2、工厂职工500人。3、随着工厂的建设,将有不少配套工厂建设起来。2.3公共设施在居民点1配套建设食堂及小商店,以方便职工日常生活。居民点2由于距市区较近,故不需配套其他公共设施。2.4对外交通系统从化工厂沿经过居民点1及居民点2的方向(东北45度)修建一

11、条马路,沿着马路,从化工厂距离居民点1为1000m,居民点1与居民点2相距500m。2.5给水系统居民点1,2的给水处位于化工厂西面距化工厂1500m,即连河的上游,未受污染的地区,由此给水。距化工厂东面5200m处有一给水处,主要用于鱼塘养鱼及通过自来水管网的乡镇用水。2.6排水系统化工厂的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将污水排放至连河,通过河流的自然净化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使得下游的河水能够达到养殖鱼类的标准。2.7项目环境影响源分析本项目为化工厂的拟建项目,其建设内容包括化工厂和化工厂职工居住区两大类。属于生产型建设内容,本项目投产运行后,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将对环境产生一定

12、的影响;但所建居民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除产生一定的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污染物(如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和车辆噪声等)外,不会产生其它污染因子。2.7.1用水量每日平均用水量4000m3/d,全厂循环用水量400m3/h,需要补充水量200m3/d;全厂生活污水等100m3/d。2.7.2废水全厂共有四股废水,每股废水的水质都含有大量有机物。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酚类化合物、氨氮、CN-1、H2CrO3、(NH4)Cr2O7、CODMn、BOD5、SS。2.7.3废气分为工艺废气和锅炉房废气(燃煤,烟尘、TSP、SO2、NOx等),同时还有工艺废气,如氟化物、苯、苯胺等。2.7.4废渣排放量(1)报

13、废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如:废溶剂(含苯、丙酮、醋酸乙酯等)共100t/a(2)煤渣:1000 t/a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此化工厂建于连河旁,位于市区西南方向,距离市区1500m,距最近居民点1000m。距化工厂污水排放口下游5200m处有一生活用水及渔业用水的取水口。区内地势平坦、地质优良处于城郊区域,而城市周围是树林,可以尽起到防护层的作用,减少对市区的污染程度。3.1.2气象和水文状况(一)大气:化工厂拟建地气象条件,经过多年气象观测得到:全年主导风向是北风和东北风,小于3m/s的风速出现的时间最多。扩散计算气象条件经过整理后得到以下组合,如表31:编号 风

14、向 风速m/s 大气稳定度等级 出现频数 出现频率(%)3 SW 0-0.15 D 6 3.5(二)水环境:靠着拟建工厂的河边有很多芦苇,附近有不少小的鱼塘。河内有各种常见家鱼、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连河水质状况良好。在化工厂污水排放口的上下游水域为饮用水取水口。3.2社会经济概况3.2.1规划布局化工厂建于连河旁,位于市区西南方向,距离市区1500m,距最近居民点1000m。距化工厂污水排放口下游5200m处有一生活用水及渔业用水的取水口。3.2.2交通状况化工厂建成后拟建一条公路通向城市区,距离最远居民点1500m。此外,还可以通过河运至连河下游5200m处的乡镇。交通虽没有十分便捷,但相对

15、于郊区来说,很方便了。第四章 环境现状评价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4.1.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4.1.1.1监测范围根据本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和区域气象条件,结合周边区域的地形以及环境状况,确定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化工厂为中心,沿东北45度方向居民点1,及居民点2。4.1.1.2监测点的布设以敏感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布点原则,现状监测共布设2个监测点:居民点1,居民点2。4.1.1.3监测项目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确定现状监测因子为SO2、TSP。表4-1 现状监测布点及监测项目一览表序号测点名称距建设地点位置监测项目备注与园区相对位置距离(m)1居民点1NE1000T

16、SP,SO2,苯氟化物,苯胺,NOX由于乡镇距化工厂较远,所以不与调查2居民点2NE15003乡镇E52004.1.1.4监测时段与采样频率经过1999年1月和7月两次现场监测(按散点分布设),每次连续5天4.1.1.5采样及分析方法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样品分析方法见表4-2。按国家监测总站、省监测站有关技术规定,进行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表4-2 分析方法一览表监测因子分析方法TSP重量法SO2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氟化物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苯胺气相色普法苯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NOXSaltzman法4.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7、评价4.1.2.1评价因子根据评价大纲,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确定为SO2、TSP。4.1.2.2评价标准评价区域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作为现状评价标准。污染因子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见表4-3。表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值SO20.15TSP0.30NOX0.10氟化物7苯胺0.1苯0.014.1.2.3评价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即:Iij=Cij/CsiIij第i种污染物,第j测点的指数。Cij第i种污染物,第j测点的监测平均值mg/m3。Csi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4.1.2.4评价结果各监

18、测项目的监测结果见表4-4。测点号污染物浓度(mg/m3)备注TSPSO2NOX氟化物苯胺苯1(参考点)0.070.030.010.0010.0010.01代表背景情况代表基线情况20.150.040.040.0020.0010.013(略)污染物监测因子I值见表4-5。表4-5 监测因子I值表序号测点名称I值SO2NOX氟化物苯胺苯TSP1居民点10.2000.100.0110.2332居民点20.2670.400.0110.5003乡镇通过计算评价区各评价因子I值,可进一步了解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污染物的I值除了苯的都小于1。评价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明,目前该区域环境空气质

19、量未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4.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4.2.1评价区地表水环境概况化工厂位于连河北面,连河由西至东流向距化工厂5200m处的乡镇,此相近区域内无任何污染型企业,虽然居民点1,2的生活污水都排至连河,但由于乡镇的鱼塘直接汲取连河水养殖鱼类。所以可以判断:在建化工厂前,连河水质达三类以上标准。4.2.2地表水现状监测4.2.2.1监测点位根据评价大纲和“大纲批复”的要求,以及本项目区周围地表水及纳污水体特征,本次评价在连河设了两个断面(E1,E2)。4.2.2.2监测时间连河处于丰水器和枯水期时分别进行了监测。4.2.2.3监测项目本次监测分

20、析的项目为BOD5,CODCr,DO饱和率%,SS,总Cr,氨氮,酚,氰。4.2.2.4水质分析方法水质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编制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执行,具体方法及监测仪器见表4-6。表4-6 分析方法、监测仪器一览表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所用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编号BOD5稀释与接种法GB748887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ZY123悬浮物重量法GB11901-89AB104N型电子天平ZY018CODCr重铬酸盐法GB89JH-12型COD恒温加热器ZY113DO饱和率%碘量法GB748987总Cr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分光光度计氨氮钠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VI

21、S722分光光度计酚蒸馏后四氨基安普比林分光光度法GB749087分光光度计氰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GB7487-874.2.2.5 水质现状监测结果1、河流平均宽10m,水深(枯水期平均)0.8 m/s, 最深为1.5 m, 枯水期流量0.3m3/s, 底坡i0.001。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或春夏之交。2、多年来市监测站在I、II断面进行了丰、枯水季的监测,现将不利的枯水期水质列出表46:表46:断面污染物浓度mg/l备注BOD5CODCrDO饱和率%SS氰酚氨氮总Cr注:DO饱和率,在水温300C时为65%。在水温80C时为80%E12365200.040.0010.050.05E22.53

22、65200.040.0020.010.054.2.3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2.3.1评价标准连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断面1为生活饮用水源头,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连河断面II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渔业用水区,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化工厂取水处只需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其标准值见表47,48:表4-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mg/L)项目标准值(mg/L)标准来源II类类总Cr0.050.05GB3838-2002CODcr1520GB3838-2002BOD534GB3838

23、-2002氨氮0.51.0GB3838-2002DO饱和率%65GB3838-2002酚0.0020.005GB3838-2002氰0.0020.005GB3838-2002PH6-9GB3838-2002总磷0.0250.05GB3838-2002总氮0.51.0GB3838-2002表4-8 渔业水质标准 (mg/L)项目标准值(类)标准来源PH6.5-8.5GB11607-89DO4GB11607-89BOD55GB11607-89氰化物0.005GB11607-89挥发酚0.005GB11607-89Cr0.1GB11607-894.2.3.2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方法本着简单、合理、直观

24、的原则,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模式如下:式中:Pij第i种污染物在第j点的指数;Cij第i种污染物在第j点的监测平均值mg/L;Sij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4.2.3.4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49 各项因子标准指数(Pij)计算结果监测点总CrDO饱和率%CODcrBOD5氨氮酚氰E11.010.80.200.670.100.500.80E21.013.00.150.6250.010.400.25从表4-8中看出本次监测结果反映连河监测点水体BOD5,CODcr,氨氮,酚,氰指数均小于1,满足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水体中总Cr,DO饱和率%指标超标和严重超标,为劣类水质,这与

25、近年来的对本区域水体多次监测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连河水体已受到了污染。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5.1环境影响分析5.1.1废气影响分析预测模型及公式: 式中:Q源强; 、 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散参数;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有效排放高度;化工厂投产运行后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分为工艺废气和锅炉房废气(燃煤)。(1) 工艺废气见表51表51:名称污染物质g/s排放量g/s第一工段氟化物1.0苯胺0.3第二工段苯2.0(2)锅炉房废气I共有4t锅炉四台,耗煤量2t/h。II煤含硫量(S)1%,氮氧化物发生量0.9kg/l(煤)。III煤的灰分(A)25%,采用布袋除尘效率90%。注:烟气中

26、烟尘占煤炭总灰分百分数B=30%。5.1.2建厂后的预测数据:如表5-2 单位:mg/m3预测项目TSPSO2NOX氟化物苯胺苯居民点11.322.700.160.2020.0610.41居民点20.991.840.140.1670.050.345.2废水影响分析废水主要来自于化工厂生产期间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及居民点1,2排放到连河的生活污水。5.2.1水质模型(1)零维模型: 式中:Cp、Qp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及废水流量; Ch、Qh河流本身中的污染物浓度及河流流量;(2)一维模型:式中:C0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K1污染物的衰减系数; X从排放口向下游流经的距离;全厂共有四股废水,每股废水

27、的水质,水量如表53:表53:名称污染物质浓度mg/L水量含酚废水酚类化合物100300m3/d氨氮10PH7含氰废水CN-11000200m3/dPH10含铬废水H2CrO340300m3/d(NH4)Cr2O720酸碱废水(混合后)CODMn2503000 m3/dBOD5120SS2005.1.2建厂后断面II的预测数据如表5-4 单位mg/L预测项目BOD5CODcrSS氰酚氨氮总Cr预测项目10.6821.3929.25.760.860.120.74预测数据表明,BOD,酚,氰超标严重,其他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5.1.3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渣排放量预计如下:(

28、1)报废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如:废溶剂(含苯、丙酮、醋酸乙酯等)共100t/a(2)煤渣:1000 t/a由于化工厂所产生的废溶剂为有毒性有机物,较难降解且有的毒性大,所以对废渣进行处理后,采取填埋手段。所产生的煤渣通过适当的处理后,可用于农废或其它再利用。第六章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及总结6.1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化工厂投产运行后,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将在厂区管理机构增设环境保护工作职能,由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其工作接受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化工厂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处置。以确保厂区及周边的居民区内的环境质量达到和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标准和要求。6.2环境

29、管理制度和措施化工厂对环境保护工作较为重视,配套完善,厂区内注重绿化、环境和社区文化的营造,厂区绿化整体风格更为成熟和细致。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促使进厂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和标准有:(1)对连河设置三个水质监测点,即化工厂上游,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在连河内完全混合处,下游5200m处。监测点定期地对水质进行监测,以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对环境及动植物,人类的危害降至最低甚至无害。(2)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并定期对居民点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不良影响。(3)化工厂的难以再利用的废渣进行处理后,使毒害降到最低后进行填埋。所选

30、填埋场地必须远离居住人群。可再利用的煤渣,可通过适当的方法再利用,节约能源。(4)厂区内按国家绿地养护标准管理,保持厂区优美环境。(5)厂区内种植一些对化工厂产生的废气比较敏感的植物,及能吸收毒害气体的植物。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也可以及时地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6)根据时令进行环境绿化布置,保持园区花木茂盛。(7)尽量不在夜间进行生产性活动。第七章 公众参与7.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是一种意志和决策的结果,同时也是规划设计者和群众参与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建设特点和与工程有关的环境问题,以及对拟建项

31、目的看法和建议,调查同时,对工程环境概况,环境影响程度、范围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和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区的群众进行了访谈。7.2调查方式与对象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调查对象主要为化工厂周边的居民区、工程周边地区的农户,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被调查人员进行了走访,当场填写,并对公众反映的问卷以外的有关问题作好记录。7.3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本次调查主要以项目概况,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对项目的了解程度,项目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有否不利影响等几方面展开,具体见表7-1通过这几方面答卷倾向和要求来衡量本项目在高新区的社会影

32、响、环境影响、生态影响及周边居民所持态度,以便更好地采纳合理化建议。被调查者中男性为38人,女性为9人,40岁以上的有20人,40岁以下27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3人,初中以下学历的14人。调查结果统计见表7-1:表7-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被调查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位或住址职务或职称职业一、项目概况化工厂建成后拟建一条公路通向城市区。工厂的居住区设在居民点1的住宅群内。住宅区内将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点1现有人口3000人,工厂职工500人,随着工厂的建设,将有不少配套工厂建设起来。二、环境影响1、废水化工厂废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每日平均用水

33、量4000m3/d,全厂循环用水量400m3/h, 需要补充水量200m3/d;全厂生活污水等100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类比相关资料,污染物浓度CODcr220mg/L、BOD5140mg/L、SS150mg/L、NH3N20mg/L,pH为6-9。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酚类化合物、氨氮、CN-1、H2CrO3、(NH4)Cr2O7、CODMn、BOD5、SS。2、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为报废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如:废溶剂(含苯、丙酮、醋酸乙酯等)共100t/a;煤渣:1000 t/a3、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大气污染、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三、

34、可能采取的环保措施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2、水环境:土地污水处理方法或其它污水处理方法。3、声环境:绿化和减速。4、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提出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5、社会环境:根据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就沿线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等方面提出措施或建议。是否赞同“连强化工厂”建设赞同不赞同无所谓本项目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一般不利于不知道本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提高本地民众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利一般不利于不知道本项目的区域位置好较好不好不知道周边企业对本项目影响较大的方面废水废气噪声其它你对本项目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环境空气水质景观其它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是

35、较大一般较小不清楚从环保角度出发,你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支持有条件支持无所谓反对其它意见和建议注:请用“”表示你对每个问题的态度。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调查结果如下:表72 公众意见调查统计表是否赞同连强化工厂建设赞同93.6%不赞同4.3%无所谓2.1%本项目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91.4%一般4.3%不知道4.3%本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提高本地民众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利85.7%一般11.3%不知道3%本项目的区域位置好59.5%较好36.2%不好4.3%周边企业对本项目影响较大的方面噪声27%废气36.2%废水36.8%你对本项目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环境空气14.9%水质39.

36、8%景观45.3%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较大4.3%一般13.8%较小81.9%从环保角度出发,你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支持83%有条件支持14.9%无所谓2.1%7.3公众意愿分析对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大多数影响区域公众的支持,他们对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持肯定态度,能够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问题,愿意配合项目实施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活动。这将保证本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影响区群众对工程的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认识,认为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轻施工期和运营期噪声、废气、废渣、废水等的污染。第八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化工

37、厂项目的规划、建设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实施省市政府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战略的一项内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此外项目的建设还将带动区域相关行业(如交通、运输、商业等)。项目投产后,在部分人群需求,还将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从而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对于提高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8.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由于本项目属化工企业的开发,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污染,但通过化工厂的有效处理,对所排废物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能有效地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

38、对外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三者得到协调发展。第九章 总结9.1项目环境影响源分析(1)废水用水量:每日平均用水量4000m3/d,全厂循环用水量400m3/h, 需要补充水量200m3/d;全厂生活污水等100m3/d.(2)固体废物废渣排放量;报废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如:废溶剂(含苯、丙酮、醋酸乙酯等)共100t/a;煤渣:1000t/a9.2环境现状评价(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区污染物的I值除了苯的都小于1。评价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明,目前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未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

39、级标准要求。(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结果反映连河监测点水体BOD5,CODcr,氨氮,酚,氰指数均小于1,满足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水体中总Cr,DO饱和率%指标超标和严重超标,为劣类水质,这与近年来的对本区域水体多次监测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连河水体已受到了污染。9.3环境影响分析9.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气影响分析通过预测化工厂对居民点1,2的影响,化工厂运行后,对居民点1,2的影响都大大超出了标准范围。在化工厂以后的运行建设期间,应对排出的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污染。(2)废水影响分析预测数据表明,BOD,酚,氰超标严重,其他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在化工厂以后的运行建设期间,应对排出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污染。(3)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项目区地为连河旁,属于湿地,项目的建设和施工,一方面将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湿地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改变区域原有的湿地生态功能(包括行洪、排涝、生物多样性、补充地下水源等)。施工填挖将地表产生扰动,使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