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高教版-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968089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高教版-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貌学》高教版-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学》高教版-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高教版-知识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1. 地貌学概念: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2. 内营力(内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3. 外营力(内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4. 地貌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是同事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5. “变盈流谦”观点:请初孙兰(1638-1705年)在柳庭舆地偶说说中,对地貌的生成提出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堆积会使地貌由低变高(即“变盈”),侵蚀会使高地夷平(即“流谦”)第二章 构造地貌章前:按照地貌规模分为三级:1. 第一级:全

2、球构造地貌:世界上最宏伟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2.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指大路上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3.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山脉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一、 地球的形状:近扁率1:298的旋转椭球体。二、 大陆与洋底1. 洋底是指水深一般超过3000m大洋底部。2. 大陆边缘是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000m的海底,成带状围绕在大陆四周。三、 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1. 世界上有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构造地貌带: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从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的沿岸山脉,接亚洲东部边缘的许多群岛,北部从阿留申群岛开始,经千岛群岛、

3、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客里尼亚岛,直到新西兰。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山脉带:包括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脉在内,往东经土耳其、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再延伸接马拉西亚半岛直至印度尼西亚。洋脊裂谷带:世界各大洋洋脊及其轴顶的裂谷带是地球上绵延最长、宽度极大和构造运动活跃的洋底山脉。2. 勒比雄(1968年)将世界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四、 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略)第二节:海底的构造地貌一、 洋底构造地貌1. 海底地貌:(1)洋底:大洋中脊大洋盆地(2)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洋盆地由:海岭深海平原海沟 组成

4、二、 大陆与洋底三、 大陆边缘构造地貌1. 大陆边缘: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2. 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所以也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3. 活动大陆边缘:在太平洋周围广泛分布着活动大陆边缘,所以也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分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东亚型大陆边缘第三节:陆地的构造地貌一、 陆地够傲地貌分区根据新生代板块的特点,陆地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可分为板块边界活动带、板块内部构造构造活动带和板块内部稳定区三个区域的构造地貌1. 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新生代褶皱山带:欧亚板块与南侧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大陆裂谷带

5、:位于废话走东部高原的大陆裂谷代表着陆壳受张拉作用正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2. 板块内部构造活动能够带的构造地貌:褶皱板块山脉断块山与断陷谷二、 陆地构造地貌类型按照成因,陆地构造地貌有:山地平原与高原盆地等三、 地质构造地貌1. 断裂地貌:断层崖短层线崖 断层谷 掀斜山2. 褶皱地貌: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 穹窿山地地貌3. 火山与熔岩地貌:火山口 火山锥熔岩丘 熔岩垄岗熔岩隧道 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 熔岩堰塞湖【课后思考题】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壳化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三种。一、 风化作用1. 风化作用(名词解释):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

6、学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 物理风化作用: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的作用;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3. 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溶解作用是指水对矿物的直接溶解;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作用;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水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去,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矿物;碳酸盐作用:雨水从大气中溶解了相当多的CO2,所以带酸性;氧化作用:氧是强烈的氧化剂。二、 风壳化1. 风化壳:被风化了的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2. 影响风

7、化壳发育的因素:气候条件:气候是控制岩石风化作用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地貌田间: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是形成和保存,风化壳剖面的发育也受地貌条件的控制。岩性和时间:母岩的成分对风化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一、 块体运动坡地重力地貌(概念):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块体运动(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蠕动:主要是指土岩、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可将蠕动分为:疏松碎屑蠕动与基

8、岩岩层蠕动1. 引起松散土粒或岩屑蠕动的主要因素有:较强的温差变化和干湿变化;一定的黏土含量:碎屑中黏土含量越多,蠕动现象越明显;一定的坡度:蠕动虽然可以出现在各种坡度的坡面上但以上在25度30度的坡地上最明显。2. 崩塌(概念):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斜,崩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崩塌的形成条件:地貌地质气候条件等。崩塌的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开挖坡脚等。3. 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4. 滑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

9、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的特征滑坡的形成条件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滑坡的发育阶段滑坡的类型1. 滑坡体1. 斜坡的地貌特征1. 斜坡形态的改变1. 蠕动变形阶段土质滑坡2. 滑动面或滑动带3. 滑坡后避与滑坡台阶2. 斜坡的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2.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变化2. 剧烈滑动阶段4. 滑坡舌与滑坡鼓丘岩质滑坡5. 滑坡湖与滑坡洼地3. 地下水的作用3. 震动影响3. 渐趋稳定阶段6. 滑坡裂缝【课后思考题:】1. 名词解释:风化壳、重力地貌、蠕动、崩塌、滑坡、倒石堆。2. 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3. 试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4. 形成崩塌

10、的内在条件和外界诱发因素有哪些?5. 滑坡的主要组成因素有哪些?6.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与诱发外界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第四章 流水地貌章前1. 流水地貌(概念):流水地貌: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2. 地表流水分区: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最为发育);线状水流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3. 流水持续性:暂时性流水经常性流水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 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1. 坡面径流的形成条件:降水强度土壤渗透率地形条件。2. 由坡面径流发育为坡地的重要因

11、素:冲刷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三种方式。二、 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一般将斜坡列为三个坡面径流)1. 不明显的冲刷带: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主要指河谷源头的浅平低洼地。2. 冲刷带:位于斜坡中部,坡面多形成侵蚀纹沟(细沟)3. 淤积带:在坡麓地带,由于坡面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并有大部分水体渗入地下,所以水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发生堆积,围绕着坡面地下部呈片状覆盖,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第二节: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一、 沟谷的发育1. 沟谷水流由面状水流发展而成,属暂时性线状水流。2. 按照寝室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可把沟谷分为切沟、冲沟、和坳沟三

12、个发育阶段:切沟:通常法语在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往往聚成多条股流,侵蚀后形成大致平行的细沟。冲沟:它是由切沟进一步发育而成坳沟:冲沟发育到一定程度,向源侵蚀和 下切侵蚀减弱,不再加深沟底,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床上有积物覆盖,沟坡逐渐变得平缓,不再有明显的沟缘。区分: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水流转变为经常性水流。二、 沟谷流水形成的地貌组合1. 集水盆:系指位于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2. 沟谷主干:它是集水盆地水,沙通路。3. 洪积扇:自沟谷出口后,坡降聚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13、4.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扇中相:位于洪积扇中部。主要由砾石、沙和粉沙组成,偏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沙层中常见交错层理。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沙土、亚黏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在山前地区几个相邻的大型洪积扇,组合成整片的洪积扇平原,或称山前倾斜平原。5. 泥石流: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三、 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

14、条件: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暴雨和洪水陡峻的沟谷2. 泥石流类型:黏性泥石流(层流性石流)和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两类3. 泥石流形成的地貌特点:泥石流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特别是黏性泥石流作用更为突出,往往造成流域内外地貌的巨大变化;泥石流沟谷的中游地段,大多表现为峡谷;泥石流沟谷的下游地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第三节:河流的作用河流即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着河流的地貌一、 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二、 河流的侵蚀(河道水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称为河流的侵蚀)1. 下蚀(下切侵蚀、垂直侵蚀):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2. 测蚀(侧方侵蚀、旁蚀):流水扩宽河床和河谷的作用3. 溯源侵蚀:向源

15、头的后退侵蚀三、 河流的搬运(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1. 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底滚动,滑动或做跳跃运动2. 悬移:水流中夹带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3. 溶解质搬运:河流除以推移及悬移搬运外,还带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第四节:河流地貌一、 河谷的基本形态1. 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谷坡和谷地两大部分(附图如下)2. 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二、 河床地貌1. 侵蚀基准面:通常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以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水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2. 河床地貌:沙坡浅滩和深槽石质浅

16、滩和深槽、岩槛与穴壶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有:顺直微弯型弯曲型分叉型散乱型(游荡型)。三、 河漫滩1. 河漫滩(概念):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2. 河漫滩类型:河曲型河漫滩:在弯曲型河床中,凹岸被蚀,凸岸堆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洪水期,河床移动往往是跃进式进行的。汊道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流往往分为多股水流堰堤式河漫滩四、 阶地1. 河流阶地的成因: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河流下蚀的原因有结构运动、气候变化和侵蚀基准面下降等。2. 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可将阶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侵蚀阶地:侵蚀阶地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

17、余零星河流沉积物堆积阶地:堆积阶地在河谷的中下游最为常见,其形成过程首先河谷侵蚀成宽广的谷地,然后冲积物加积,最后河流下蚀形成阶地3. 堆积阶地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五、 河谷的不对称1. 地形总倾斜方向影响;2. 构造岩性的影响;3. 构造运动影响;4. 地砖偏向力的影响;5. 小气候的影响。第五节:河口地貌一、 河口及其分段(倒立观看此图)1. 河口区:河流入海或入湖,与注入水体相互作用的地段,称为河口区2. 河口分段:近口段:指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河口段:从潮流界到口门一段口外海滨段:从口门到三角洲前缘坡为止二、 河口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运动(略)三、 三角洲1. 三角

18、洲:有河流补给的泥沙沉积体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其平面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对着外海。2. 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丰富的泥沙来源;海洋的寝室搬运能力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走,早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3.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河口区水流比较减小,水面展宽,水体混合,流速急剧降低,造成泥沙迅速大量沉积,形成河口沙坝,或拦门沙。4. 三角洲各分类: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的分类顶积层三角洲平原相河流型前积层三角洲前缘相波浪型底积层前三角洲相潮汐型5. 河口湾:被海水淹没的河口区称为河口湾。第六节

19、:流域地貌一、 水系和水系类型按照水系的平面形状可分为:树枝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格子状水系长方形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分散洼地状水系扭曲状水系【课后思考题】1. 名词解释:沟谷流水、泥石流、河漫滩、阶地、河流截弯取直、河流袭夺。2. 地表流水按其流动形式可分为那些类型?3. 坡面径流的地貌有哪些?4. 侵蚀沟谷有哪些?5. 沟谷流水形的地貌组合有哪些?6. 阐述洪积扇的成因、分布和特征?7.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8. 试述流水地貌形成中 河流作用的类型。9. 河谷包含哪些基本形态?10. 试述河床地貌的类型。11. 阐述河漫滩的发育过程和沉积结构。12. 阐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和类型。13. 紊流、环

20、流和漩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形成有何影响?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第一节:喀斯特作用一、 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喀斯特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综合反应式:CaCO3+CO2+H2O=2HCO3-+Ca+ +二、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1. 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和岩石的结构(其中岩石成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是指矿物粒大小、形状、排列和岩石的胶结物质等)可溶性岩石分三类: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及泥质灰岩等 硫酸盐类,如硬石膏、石膏、芒硝等卤盐类岩石,

21、如石盐、钾盐等。2.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度和裂隙度大小。3. 水的溶蚀力:谁对碳酸岩石有溶解作用主要是因为水中含有Co2。4. 水的流动性: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停滞的水,很快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三、 喀斯特水的动态1. 大多数地表水通过歌会总裂隙和空隙进入岩体内部,成为地下水流。这种存在于可溶性的岩石内的一切地下水体总称为喀斯特水。2. 喀斯特水的运动状况可分为以下四个带:垂直渗透带:该带位于地面以下至丰水期潜水面以上。季节变动带:位于丰水期潜水面与枯水期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它受季节性水位的影响十分显著。水平流动带:该带是在枯水期潜水面以下,直

22、至谷底补给河流喀斯特水的深处为止。深部滞留带:位于水平流动带之下,其下限可能很深。第二节:喀斯特地貌一、 地表喀斯特地貌1. 石芽和溶沟溶沟: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蚀出来的石质小沟,称为溶沟(石沟)石芽:突出溶沟之间的石脊称为石芽;当石芽和溶沟连成一片,构成广阔的地面时,就成为石芽地。2. 溶斗和落水洞(溶斗(漏斗)和落水洞是喀斯特地面上发育最广泛的漏陷地貌)溶斗:亦称为“喀斯特漏斗”,是一种蝶形、漏斗形、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园洼地,直径从数百米至百米不等,深度一般小于直径。(按成因分成两种类型:溶蚀溶斗及塌陷溶斗)落水洞:它是开口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度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

23、洞的主要形态有两种:裂隙状落水洞和井状落水洞)3. 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一种面积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溶蚀谷地:是指宽阔而平坦的谷地4. 干谷、盲谷和地下河5. 峰丛、峰林和孤峰二、 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河道两种。1. 溶洞的发育是地下沿可溶性的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2. 溶洞地貌:溶蚀地貌:发育在潜水面附近的水平溶洞,由于经常受到自由水面的溶蚀、寝室作用,所以洞顶平坦。堆积地貌:溶洞堆积物多种多样,除了地下河床冲积物,还有崩积物,古生物以及古人类文化层等堆积。(其中构成了各种堆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和边石堤)第三节:喀斯特

24、地貌的发育一、 喀斯特发地貌的发育阶段1. 早期:覆盖在石灰岩下的非可溶性岩被剥除,石灰岩体露出地面,喀斯特地貌开始发育,这时,由上覆地层叠下来的水系继续保持着。2. 中期:地下喀斯特作用加强,地表水除主河流外,大部分转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系和地下洞穴系统。3. 晚期:当地下河及溶洞大量崩塌,溶蚀谷地、洼地不断扩大。以及可溶性岩层之下的非可溶性岩层广泛露出时,地表水系又发育起来,河流作用重新占上风。二、 热带及亚热带喀斯特作用以强大、速度快为特点;具体表现为:1. 峰林发育得最好,独有锥状和塔状峰林2. 漏陷地貌和谷地发育,地表崎岖3. 石芽和溶沟十分显著,石芽高大4. 地下溶穴发达,逢山必有洞

25、。三、 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地中海型温带型寒带及高山型干燥型【课后思考题】1. 名词解释:喀斯特地貌,石芽与溶沟,溶斗与落水洞,溶蚀洼地与溶蚀谷地,峰丛、峰林和孤峰,溶洞。2. 玩过岩溶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在哪三个省区。3. 阐述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4. 喀斯特水在垂直方向上分哪几个带。5. 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各有那些主要类型。6. 阐述喀斯特石山的特征、成因和组成形态。7. 阐述溶洞化学堆积地貌的成因和特点。8. 阐述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9. 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喀斯特地貌有何特点,成因是什么?10.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空间性)。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第一节:风沙流

26、1. 风沙流: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2. 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启动风速;一切超过启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3. 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悬移:悬浮于空气中的流动跃移:跳跃式运动蠕移:沿地表滑动和滚动。第二节:风蚀地貌一、 风蚀作用:分为风蚀作用和磨蚀作用1. 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2. 磨蚀作用:岩石表面有裂隙等凹进的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去进行旋磨,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二、 风蚀地貌形态1. 石窝2.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3. 风蚀谷和风蚀

27、残丘4. 风蚀雅丹5. 风蚀洼地第三节风积地貌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所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二、 风蚀地貌形态1. 横向沙丘: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和复合型沙丘链等2. 纵向沙丘: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垄、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3. 多向沙丘: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等。三、 沙丘的移动1. 沙丘的移动方式:第一种方式前进式:这时单一的风向作用下产生的第二种是往复前进式:它是在两个方向相反而风力大小不等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三种是往复式:是在两个两个方向相反,风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情况一般较少。2. 沙丘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28、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沙丘移动速度与风速成正比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成反比沙丘移动速度与输出量成正比。第四节:荒漠的类型1. 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称为荒漠。2.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岩漠(石质荒漠)砾漠(砾石荒漠)沙漠(沙质荒漠)泥漠(黏土荒漠)第五节:黄土地貌一、 黄土的分布:黄土山谷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特使的土状堆积物。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主要位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地带,特别是欧亚大陆上,几乎大西洋东岸到太平洋西岸成断续带状地分布着。黄土的成因:风成说水成说风化残积说(详见P120P121)二、 黄土地貌的类型1. 黄土沟

29、谷地貌2. 黄土沟间地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岇黄土峋3. 黄土潜蚀地貌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演化一、 雪线与成冰作用1. 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一般温度愈高,雪线愈高;温度降低,雪线也随之下降。地貌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2. 雪盖:固态降水落到雪线以上的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保存形成学盖。二、 冰川的运动1. 冰川区别于其他自然冰体的最主要特点是:能够运动。2. 冰川运动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和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3. 冰川物质变平衡的变化:当冰川的积累两与消融量处于平衡时,冰川稳定;若固态降水增多是,冰川积累量加大,会导致冰川流速变快,

30、并以动力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冰舌末端向前推进;若冰川的补给量减少或消融量增加时,则冰川的流速相应减小,冰川后缘后退。三、 冰川类型及其演化1. 山岳冰川:(1)主要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带(2)山岳进一步分为: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2. 大陆冰川:分布在南极、格陵兰岛等。第二节: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一、 冰蚀作用:分为挖蚀地貌和磨蚀地貌1. 挖蚀地貌:主要因冰川自身的质量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隙扩大,岩块不断破碎,冰川就像推土机铲土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并与冰冻结一起带走。2. 磨蚀作用:是由冰川对冰床产生巨大压力所引

31、起的。二、 冰蚀地貌1. 冰斗、刃脊和角峰2. 冰川谷和峡湾3. 羊背山第三节: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三、 冰碛(QI)地貌1. 冰碛丘陵: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将坠落于底碛之上,形成高低起伏的冰碛丘陵。2. 侧碛堤:随着冰川的退却,原聚集在冰川两侧边缘的大量碎屑物质出露地表,形成了与冰川流向平行的长条状冰碛堤岗,叫做侧碛堤。3. 终碛垄:分布在冰川前缘地带,系由终碛组成的弧形垄状地形。4. 鼓丘: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四、 冰水堆积地貌1. 蛇形丘2. 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3. 冰水扇、冰平原和冰湖三角洲第四节:第四纪冰期冰期的划分(主要

32、根据冰川地貌和堆积物特征的分析,一般采取以下方法:1. 冰碛物的岩性组合和风化程度:冰碛物岩性组合的差异,反映可其物质来源的变化。2. 间冰期沉积:不同的冰期的冰碛之间,经常夹有河流砾石层、冰湖沉积或古土壤层等间冰期物质。3. 冰川堆积地貌:各冰期堆积地貌的保存程度很不同。4. 冰蚀地貌:冰斗、糟谷和冰川痕迹等地貌标志,皆能反映冰川作用次数。第五节:冰缘地貌一、 冻土及其分布1. 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由冻融作用产生的地貌。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常年不化的多年冻土2. 冻土地貌的特征:地温高,多年冻土结层的下界埋藏浅,冻土层厚度小;若地温低,则多年冻结层的下界埋藏深,冻土厚度大。自高纬度向中纬度,

33、多年冻土埋藏逐渐增加,厚度不断减小,年平均地温相应升高,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度到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季节冻土带。二、 冻融作用与冻融堆积1. 冻融作用(表现形式:冻融风化融冻扰动融冻泥流2. 融冻堆积(以冻融泥流堆积分布最广)三、 冰缘地貌1. 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2. 石海与石河3. 多边形土和石环、石圈、石带4. 热融地貌与融冻泥流阶地5. 冰丘和冰锥第八章 海岸地貌章前:海岸分带1. 滨外:自波浪传入浅海开始变形处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带的前沿,又称水下岸坡下部;2. 临滨(近滨):自波浪破碎带至低潮面,又称水下岸坡上部,水深较浅;3. 前滨:低潮面至高潮时波浪上冲流到达处受潮位影响,相当于潮间带;

34、4. 后滨:前滨后缘高潮 面之上的陆上沿岸地带,相当于潮上带。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一、 海岸的动力作用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外营力。1. 海洋中的波浪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2. 由风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决定风浪的因素有:风速、风时和风压)3. 浅水波: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时,发生变形后就转变为浅水波。4. 波浪破碎的三种类型:崩顶破碎:波陡较大的波浪传入坡度平缓的海岸,水下岸坡易出现崩顶破碎;卷跃破碎:在具有相当坡度的水下岸坡,中等波陡的波浪易产生卷跃破碎;激散破碎:一般出现在原来波浪波陡较小和坡度较大的水下岸坡上。5. 波浪折射(名词解释):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时

35、,如波向线愈等高线不垂直而成一偏角,则波向线将逐渐偏转趋向与等深线和岸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为波浪折射。二、 潮汐与潮流的作用1. 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周期性的垂直升降称为潮汐;把海水周期性的水平运动称为潮流。2. 按潮汐引起的水位变化情况,可把海岸带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3. 潮差大小影响到海岸地貌的发育,戴维斯据此把海岸分为:弱潮海岸(潮差4m)。4. 潮流的流速具有波动性;潮流的流向具有:双向性多向性迴转性三、 近岸流:沿岸流和近岸的循环流沿岸流:在波峰线沿岸线斜交向岸推进时,当波浪破碎后,在波浪带与岸线之间会产生一股与岸线平

36、行的沿岸流。第二节:海平面变动(略)第三节: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一、 海蚀作用1. 波浪冲击和空气压缩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二、 海蚀地貌1. 海蚀崖是向海呈陡斜或垂直的陡壁2. 海蚀平台是向还微倾的平坦台地,它随海蚀崖退后而变宽。海蚀平台的后缘约在高潮面附近,前缘位于低潮面以下。第四节: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略)第五节: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堆积海岸的沉积物主要是河流携带的大量入海碎屑物,其它来源有海蚀崖被蚀物质,冰川沉积物和陆架古代残遗堆积物。1. 砾滩一般只分布在有砾石供应的海蚀崖和小河口的附近。2. 典型的沙质滩可分为:海岸沙丘后滨临滨三、 堡岛和舄湖1. 海岸可分两类:无

37、障壁的海岸:与大海连通性很好的海岸带,它们与大海陆架之间没有被堡岛或生物礁隔开。有障壁的海岸:海岸带与大海之间有堡礁阻隔。2. 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与岸线之间有舄湖相隔的狭长沙岛。3. 舄湖:以堡礁为屏障与大海隔开,常有一个或多个潮汐通道与外海相通。第六节: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1. 岸礁:岸礁发育在近岸浅水带,并以礁坪的形成沿岸分布,故亦称裙礁或边缘礁。2. 堡礁:堡礁与海岸之间由舄湖或带状浅海与大陆隔开。3. 环礁:环礁大小不一,平面上大多呈椭圆形,也有呈矩形、三角形或不规则体的。第七节:海岸分类谢帕特的海岸成因分类原生海岸次生海岸陆地侵蚀海岸里亚斯型(沉溺谷)海岸浪蚀海岸海浪裁直的海崖海岸沉溺

38、的冰蚀海岸浪蚀形成的不规则海岸沉溺的喀斯特地貌海岸海洋堆积海岸沙坝海岸陆地堆积海岸河流堆积海岸三角岬海岸冰川堆积海岸海滩平原风积海岸泥滩或盐质混合湿地海岸地滑海岸生物建造海岸珊瑚礁海岸火山海岸熔岩流海岸龙介虫礁海岸火山碎屑海岸牡蛎礁海岸火山体海岸红树林海岸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岸断层海岸沼泽草地海岸褶皱海岸沉积喷出体海岸冰川海岸列昂节夫的分类正常发育类型海岸复杂发育类型海岸海蚀海岸受海水轻微改变的海岸河成海岸三角洲海岸受海水改造-海蚀地形占优势的海岸沿海冲积平原海岸海蚀沉积已受海水改变的海岸冻融热力海蚀海岸狭义冻融热力海蚀海岸沉积海岸冰成海岸冻融热力海蚀-沉积海岸生物成因海岸动物生成海岸-珊瑚海岸植

39、物生成海岸-红树林海岸和芦苇海岸第九章 区域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第一节:区域地貌调查一、 地貌调查的工作程序1. 准备阶段: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制定计划计划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有:前言地貌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方案预期成果。2. 野外调查阶段:初步踏勘全面观测经常性和阶段性的整理一般野外整理资料的内容有:野外记录本的整理图件的整理标本的整理小结。3. 室内整理阶段:资料、标本和照片的整理图件的清绘和编制编写报告提纲一般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绪言区域地理的概况区域地质概况第四纪地层地貌类型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结束语。二、 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1. 观测路线的布置分区:平原区山前地区山地区2. 观测点的选择:

40、比较典型的地点,或是第四纪地层出露较好、层次齐全、厚度大、化石多、结构和构造的形迹较清楚、接触关系明显的地点各种变异的地点,作为辅助观测点进行观测,以作补充和比较某些自然现象和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发育有关或相互影响的地点,也作为观测点。三、 地貌野外观测和记录的内容1. 地貌形态的量测与描述2. 地貌物质结构的观测愈描述3. 查明地貌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4. 观测现代地貌作用和过程5. 分析地貌的成因6. 分析地貌的年龄四、 填绘各类图件、照相、素描和采集标本(略)第二节:地貌制图一、 地貌图的编制原则1. 地貌图应表示出一个地区的地貌形态、成因等特征,还应尽可能地表示出该地区地貌发

41、育阶段、年龄、物质组成及某些形态示量特征。2. 地貌图上所表示的类型和界线,必须根据统一的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志。3. 一幅良好的地貌图,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制图时要突出主题,并附上制图原则。4. 由于不同比例尺的地貌图所反映的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其编制方法也随之不同。二、 普通地貌图的编制方法1. 底图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要有较高精度的集合投影最好选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野外填绘地貌图的比例尺要比最后成图的比例尺稍大。2. 地貌分类系统中按照形态成因原则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按星体地貌单元,划分陆地地貌和海底地貌两大类第二级:以营力为主的类型,分为山地、平原、台地、丘陵等第三级:在陆地地貌中是指主

42、导营力作用下的形态成因类型第四级:实在第三级基础上划分的形态较单一的成因类型,如火山锥、冲积扇、滑坡等。3. 地貌图例系统的标的包括:颜色符号代号数字等。4. 地貌制图的方法:野外地貌填图地貌土的室内综合遥感技术的应用三、 部门地貌图和专题地貌图1. 部门地貌图(略)2. 专题地貌图:为了解决某一生产实际需要的专题,或某一研究对象的专门问题的地貌图。3. 专题地貌图的分类:地面坡度图:坡面坡度一般在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图上作业(作图详见P187页)刻切深度图:又称垂直切割强度图,实际是一幅相对高度图(作图详见P188页)地貌作用强度图:地貌作用强度图是表示某一营力的强度。四、 地貌剖面图1. 地

43、形联合剖面图:为了确定层状地貌的分层情况和各层的高程范围,往往需要制作地形联合剖面图。2. 地貌综合剖面图:其表现的内容包括了地貌、地质、第四纪地质三个方面。【地貌图就其内容、用途、比例尺等分成各种类型】【一、 内容方面分成:部门地貌图和普通地貌图1. 形态描述图2. 形态示量图,例切割密度图、地面坡面图、刻切深度图等。3. 地貌发育因素图、发育强度图4. 各类地形形态图,例海岸地貌图、冰川地貌图、喀斯特地貌图等。5. 地貌年龄图6. 局部标志结合而成的混合图【二、 选用标志的综合程度分成:1. 解析图:凡是只表现个别地貌形态或要素的图,叫做解析图。2. 综合图:主要表示地貌的综合标志的图件,如地貌类型图、地貌区划图。3. 合成图:把许多单一的指示画在同一张图上就成了许多标志的合成图。【三、 按照用途分成:1. 一般地貌图:是用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提出的一般性要求。2. 专用的地貌图:用来解决某一国民经济需要的部分地貌上问题的。【四、 按照地貌图的比例尺不同分成:1. 小比例尺地貌图:1:200 000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