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_申克常.doc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4899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_申克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_申克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_申克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_申克常.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 申 克 常 , 刘 佳 , 李 辉 , 于 磊 , 蔡 志 , 高 炜 , 高 小 旺 (北京三茂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100088,北京) 摘要 :影响古建筑木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的合理性、结构连接构造的整体性、 结构有无过大变形和严重内部腐朽等损伤等。针对古建筑建造年代久远特点和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在 总结以往检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的内容、抽样方案和检测方法,给出了相应检査 内容的抽样方案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 安全性检测;检测内容;抽样方案;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31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2、编号: 1000-4726(2015)13-0027-05 古建筑木结构在结构形式、荷载水平及千百年来 饱经地震等自然灾害侵蚀和人为破坏,又屡次修缮维 修加固后的现存内容及其目前的工作状态等方面,与 近现代建筑又有很大区别。因此,古建筑木结构检测 的范围、内容、项目、方法及检测抽样方案与一般既 有建筑也有所不同。 本文在总结影响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因素和检测 实例的基础上,探讨现场检测的内容和抽样方案及检 查方法。 1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和方法 对古建筑木结构而言,影响结构安全的核心仍然 是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的合理性、结构连接构造的整 体性、结构的现状缺陷与损伤。但古建筑木结构有其 特点,

3、由于年代久远,经历灾害和多次修缮,缺乏符 合实际的建筑结构图、不掌握连接构造做法和存在不 同程度的变形与损伤等,需通过现场检查与检测,搞 清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及其结构计算参数和相应的变 形与损伤状况,为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雜可靠依 据。 1.1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 古建筑木结构现状调査包括资料收集、现状和环 境检查等工作。 (1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建造年代、遭受灾害 、 历次维修情况、现有的图纸资料等。 (2) 现状检查应从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 围护结构人手,检查包括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基础 收稿日期: 2015-06-3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世界文化遗产地风险控制关键技 术研

4、究与示范项目 ”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2013BAk01B03 ) 作者简介:申克常 ( 1983 ),男,河北固安人,二程师, e-mail: . 下沉、结构构件变形与损伤、围护结构类型与损伤等。 1) 结构布置、结构体系检査应包括结构竖向、 水平承麵牛布置,承重梁布置、竖向抗侧力构件的 连续性,结构构件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围护结构类型 与损伤等; 2) 结构构件与构件连接检查包括节点连接形式、 节点连接损伤等。 3) 对古建筑木结构的荷载水平 ( 重点是各层的 建筑功能及楼、屋面的做法和重量 ) 进行检查检测, 为安全性评价雛可靠的技术鐵。 (3 )周围环境调查应包括地质

5、环境、气候情况、 所在区域地震烈度、周围是否有振动源等。 古建筑木结构现状调查应为全数检查。 1.2地基基础检査与检测 古建筑木结构地基基础检查与检测包括资料查 阅、补充勘查和开挖检测等工作。 (1) 查阅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以及有关图纸资料, 检査建筑现状、实际使用荷载、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情 况、沉降差、上部结构倾斜、裂缝情况。 当具有地基基础资料且不存在地基过大沉降和不 均匀性沉降情謝,可不进衍値基础的检测。 当地基资料不足时,可根据建筑物是否存在地基 不均匀下沉的影响和安全鉴定的要求等,对场地地基 进行补充勘查或沉降观测。 (2) 基础的种类和材料性能,可通过查阅图纸 资料确定;当资料不足且基

6、础有损伤或虽然资料基本 齐全但有怀疑时,应开挖检测,进行基础类型、尺寸、 埋深幌测謝料强度检测,检查基础变位、开裂、 腐蚀和损伤情况。 古建筑木结构地基基础检査与检测应为全面检査 和抽样检测,单栋建筑物中每种类型的基础宜选择有 代表性的位置开挖 1个。 28 - 建 筑 技 术 第 46卷 1.3结构与构件几何尺寸检测 古建筑木结构结构与构件几何尺寸检测可按以下 方案进行抽样检测。 (1 )当图纸资料完整时,可进行现场抽样复核; 其抽样可按楼层的各类构件分别抽取 3个进行验证, 当某类构件出现偏差时可对该类构件进行加倍抽样以 确定其构件几何尺寸。 (2) 当缺少资料或存在问题有怀疑时,应进行

7、结构布置、层高和构件尺寸检测,结构构件尺寸检测 应按楼层构件的类型进行,每个检验批的抽样数量不 应少于 3个,并应满足绘制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尺寸 图的要求。 需注意的是采用原木作为木柱、檩条的结构,其 截面为变化,需注明测量截面尺寸的部位。 1.4外观缺陷损伤检查与检测 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外观缺 陷损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检测,夕卜观缺陷与损伤包 括对构件受力有影响的木节、斜纹、扭纹、干 缩裂缝 等木材缺陷和构件表面腐朽、虫炷、变质、渗漏、灾 害影响,金属龍蚀及构件折断,劈裂或沿截面髙度 出现的受力褶皱和裂纹、裂缝等木构件表面损伤。 古建筑木结构的外观缺陷损伤应为全面检查和全

8、職测。 1.4.1建筑木构件外观缺陷的检测 对古建筑木构件外观缺陷的检测,主要是测量对 构件受力有影响的木节、斜纹、扭纹和干缩裂缝的部 位和尺寸 。 (1 )木节尺寸检测,按垂直于构件长度方向量 测,直径小于 10mm的木节可不量测。 (2) 斜纹检测,在方木两端各取 lm材长量测 3 次,计算其平均倾斜高度,以最大倾斜高度作为斜纹 检测值。 (3 )扭纹检测,在原木小头取 lm材长量测 3 次,计算其平均倾斜高度作为扭纹检测值。 (4)干缩裂缝检测,可用探针检测裂缝的深度, 用裂缝塞尺和裂缝宽度仪检测裂缝的宽度,用钢尺量 测裂缝的长度。 1.4.2建筑木构件外观损伤的检测 对古建筑木构件外观

9、损伤的检测,主要是测量木 材表面腐朽、虫蛀、变质、渗漏、灾害影响以及构件 折断、劈裂、受力裂缝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1)表面腐朽检测,可用尺量测腐朽的范围, 腐朽的深度可用除去腐朽层或钢针刺探的方法量测。 当发现木材有腐朽现象时,宜对木材的含水率、结构 的通风设施、排水构造和防腐措施进行核查或检测。 (2) 表面虫炷检测,可根据构件附近是否有木 屑等进行初步判定,可通过锤击的方法确定虫蛀的范 围,可用电钻打孔用内窥镜或探针测定虫柱的深度。 当发现木结构构件出现虫蛀现象时,宜对构件的防虫 措臟行检测。 (3) 渗漏、火灾或侵蚀性物质影响部位、范围 和深度的检测,可参照本条第 2款的方法进行,必

10、要 时宜对木构件的防火措施进行检测。 (4) 构件折断、劈裂或沿截面高度出现的受力 褶皱和裂纹、裂缝的检测,可参照 2.4.1条第 ( 4)款 的方法进 行。 1.5内部缺陷损伤的无损检测 在对木结构的外观缺陷损伤进行全面检查与检测 的基础上,采用应力波测定仪和微钻阻抗仪、含水率 测定仪等对其内部缺陷损伤进行深层检测,主要包括 木柱、梁(柁)、枋、檩等受力构件的内部腐朽、虫 I变质、空洞,裂缝等情况,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 (1 )应根据各类缺陷损伤的特点采用普查与重 点检查相结合,先确定缺陷和损伤部位和范围以及确 定为何种损伤,再进行仔细检测和采用相适应的无损 检测方法的原则。 (2)木材的腐

11、朽、虫蛀、变质损伤的无损检测, 对于表面已经有明显损伤的构件应全数进行检测,对 于没有出现明显损伤的结构应对容易损伤的部位(比 如暴露在室外的檐柱、有渗漏情况的檩和梁等 ) 。 1.6木材的树种、强度或弹性樓置检测 采用应力波测定仪和微钻阻抗仪、含水率测定仪 等,利用课臟究成果对木构件的密度、强度 ( 抗弯、 抗压)、弹性模量等通过拟合函数公式进行推导得出。 分析应力波传播速度和阻抗值,并与已有数据库或其 他资料进行对比,综合推断木材的树种。 由于结构构件可能历经多次维修更换,通过调查 分析,应区分不同类型的构件确定现场抽样的数量。 在现场条件许 可的情况下,可进行取样,进行树 种测定及力学性

12、能搬。 1.7结构整体变位和支承情况检测 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或全站仪、吊锤法检 测典型部位的檐柱、角柱或围护墙墙角的倾斜来判断 结构騎发生整体倾斜、位移、扭转,对结构的整体 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进行检测,可采用水准仪检测柱础 平台上表面或其它形式基础面的相对高差的方法判断 结构縣发生不均匀沉降。 对木结构支承情况的检查检测,包括承酿与基 2015年增刊 申克常,等: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 .29. 础的连接形式和工作状态 ( 柱根是否糟朽,与基础面 的抵承情况等)、该建筑是否与周围建筑相连或是否 有增层扩建等部分以及相互间的支承连接状态。 柱础相对高差、柱倾斜、支承情况的抽样数

13、量可 区分不同类型的離即雛、金醜行抽样检测。 1.8承重构件和构架的受力和变形状态检测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或全站仪、水准仪、拉线 尺量,对木结构承重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进行安全 检测,包括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的 安全检测和木构架整体性检测 。 (1)受压构件 检测承重柱受压构件的两端固定情况、柱脚与柱 础的错位、柱头的位移、柱脚的下陷、柱身的侧向弯 曲变形和折断或劈裂,重点检测木柱的垂直度。 由于存在向内收敛、层层抱横的 “ 侧脚, 和脚大 头小的 “ 收分 ” 设计技术,对整体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有利,检测中应注意柱头位移方向的判别以及木柱截 面的变化。 受弯构件 检测梁、枋、檩、

14、椽、櫊栅(楞木 ) 等受弯构件 的受力方式及支座情况、挠度和侧向扭闪变形,重点 检测檩条的滚动情况、构件折断、劈裂或沿截面高度 出现的受力褶皱和裂纹等变形损伤以及楼、屋盖局部 塌陷的范围和程度。 (3) -频 检测整横斗拱的变形和错位情况以及斗拱中各 构 件及其连接的残损情况。 (4) 木构架 检测木构架整体性,包括沿构架平面和垂直构架 平面的整体倾斜和变形等。 1.9主要节点和连接的工作状态检测 对木结构的主要节点和连接的工作状态的安全检 测,主要包括梁、枋拔榫,榫头折断或卯口劈裂,榫 头或卯口处的压缩变形,铁件锈蚀、变形或残缺等内 容。 1.10围护结构检查与检测 围护结构的检查与检测 包

15、括围护墙体和屋面瓦 及木望板等屋面围护结构)的检查与检测,应在全面 普查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抽微测。 对于围护墙体的检查与检测,应包括墙体歪闪、 下沉 、倾斜、开裂以及墙体风化、酥碱、渗漏等的范 围和程度。 对于屋面瓦及木望板等屋面围护结构的检查与检 测,应主要包括屋面瓦的裂损、松动、脱落和木望板 的渗漏、腐朽、虫蛀、挠曲变形等的范围和程度;屋 面围护结构的变形检查与检测,应主要包括屋面或屋 脊的平整(直)度,即屋面凹凸不平或局部凹陷、檐 口凸出或凹陷等项目。 1.11古建筑木结构检测项目和检查方法汇总 综合上节古建筑木结构现场检测检查项目,相应 抽样方案和检测方法及设备列于表 1。 表 1面向安

16、全性评价的古建筑木结构检测 抽样方案和检查方法 现场检测内容 抽样方案 检测方法及设备 现状调査 全数 资料收集、现状和环 境检查 结构布置检测 全数 三维激光扫描仪、激 光测距仪和钢尺测量 纖水平检测 抽样 钢尺测量 地基基础检查与检测 抽样 査阅资料;开挖;尺 量 馳与构件几何尺寸 检测 抽样 尺畺 外观缺陷损伤检査与 检测 全数 目测、敲击;塞尺、 mR 内部缺陷损伤的无损 检测 抽样 应力波、 p且抗仪、含 水率仪 木材的树种、醚或 弹性模量检测 抽样 应力波、 ?腦义 綱整体变位和支承 情况检测 抽样 三维激光扫描仪、全 站仪、水准仪、吊锤 法 承重构件和构架的受 力和变形状态检测

17、抽样 三维激光扫描仪或全 站仪、水准仪、拉线 尺量 主要节点和连接的工 作状态检测 抽样 目测、锤击、尺量 2民居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实例 2.1建筑物概况 位于京西门头沟山区的某单层古建筑木结构民居 (图 1),建造于清朝末年,所用木材经树种鉴定为 硬木松,为单层木屋架坡屋顶结构房屋,无任何图纸 及相关资料。 图 1北房南立面 .30. 建 筑 技 术 第 46卷 2.2结构布置和构件尺寸检测 在现场允许条件下,对房屋结构实际布置情况 进行检测和量测,该建筑的结构平面见图 2,木构 架立面图见图 3。该建筑建造于清朝末年,为单层 旧式木骨架双面坡合瓦屋面房屋,基础采用柱础形 式,檐 高度(

18、至室内地面 ) 为 3.1m,室 内 外 高 差 0.75m,建筑高度(室外地坪至屋顶半坡高度 ) 为 4.6m。 檐柱截面尺寸为 D230mm,全柱截面尺寸 为 D230mm,三架梁截面尺寸为 270mm x 300mm, 穿插枋截面尺寸为 lOOmmx 190mm, 抱 头 梁 截 面 尺寸为 150mmxl80mm, 檐檩截面尺寸为 D150或 180mm。 2.3结构外观缺陷损伤检测 采用目测、键击、辨声等方法对房屋的外观缺陷 损伤进行普查,并对典型缺陷损伤进行尺量检测。 (1) 柱普遍存在虫蛀、柱根腐朽、顺纹开裂、 渗漏、霉变等现象,其中檐柱尤其是 轴线的后墙 包柱的渗漏和柱根腐朽最

19、为严重, -柱通长裂 缝 的 最 大 宽 度 达 60mm、深 度 达 70mm, -柱 通长裂缝的最大宽度达 20mm、深 度 达 90mm, -柱通长裂缝的最大宽度达 20mm、 深度达 65mm (图。 (2) 梁、枋外观状况相对较好,但普遍存在局 部顺纹开裂现象。 (3) 檩条普遍存在顺纹开裂现象,前檐和后墙 图 5 -檐柱严重渗漏 图 6 长裂缝 的檩条存在较严重的渗漏、霉变现象,部分渗漏檩条 如 - - 轴檩的腐朽、变形现象较严重, 轴前 檐檩条及枋普遍存在明显下垂变形。 (4) 椽条普遍存在顺纹开裂现象,前檐和后墙 的椽子存在较严重的渗漏、霉变现象,檩条变形严重、 折断、脱落等。

20、 (5 )屋面望板和屋面瓦受损严重,局部存在较 严重的渗漏、塌陷、脱落现象。 (6) 部分梁、枋与柱的连接节点存在拔榫现象。 (7) 围护墙自室内地面至 lm高度范围内采用 青砖和白灰砂浆砌筑, 1m高度以上为碎石和生土砌 筑,围护墙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渗漏、外闪、开裂等现象。 2.4木柱倾斜检测 现场采用吊线法对木柱的倾斜进行了抽样检测, 结果见表 2 从检测结果看,该建筑多数柱存在向结构平面的 外侧倾斜,其中 -和 -柱的最大倾斜位移角 表 2柱倾斜检测结果 检测位置 东西方向倾 斜量 /mm 南北方向倾 斜量 /mm 测量高度 An 倾斜位移角 - / 15 2.700 1/180 - /

21、. +2 2.700 1/1350 - / -35 2.700 1/77 - / +30 2.700 1/90 -/ +12 / 2.700 1/225 注: “ + ” 表示上部向东或者北倾斜;表示上部向西或者南倾斜。 2015年增刊 申克常,等: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 31 - 均达到 GB 50165 92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 术规范关于抬梁式木构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中柱 头与柱角的相对位移为 1/90的残损点评定界限值, 这两根柱的倾斜为残损点。 2,5梁挠度检测 现场采用拉线法对三架梁的跨中挠度变形进行抽 表 3梁挠度检测结果 检测位置 跨中搬值 /mm 测量跨度

22、/m 麟比 项 - 3 4.000 1/1333 - 4 4.000 1/1000 微测,结果见表 3。 从检测结果看,该建筑三架梁的挠度较小,既满 足限值为 1/150的可靠性鉴定标准要求,也满足限值 为 1/180的抗震鉴定标准要求,主要承重三架梁、枋 没有明显的向下晓曲和侧向弯曲。 2.6应力波法检测木材内部缺陷 在现场允许条件下,采用应力波法分别对北房 -、 -木柱及 -三架梁的内部缺陷 情况进行检测。现场采用 6个传感器,以距柱础 0.2 m为一个平面检测木材内部缺陷,若检测结果显 示无缺陷,则不再继续检测;若出现缺陷,则向上 0.4m再确定一个平面,以确定缺陷的大小。木柱现 场检测

23、情况如图 7,木材内部不密实区及空洞逐渐 扩大,木材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检测结果表明: (1 ) -柱距柱础 .2m及 0.6m的应力波检 图 7柱础 0.2 m处截面应力波检测 测图像显示 点间有较大的破损,与现场检测到 的表面裂缝一致,而内部情况密实,呈现健康状态。 (2) -赃距柱础 0.2m、 0_6m、 l.Om的应力 波检测图像显示最南侧 - 点间状态较差,与现场 检测到的表面裂缝一致 而内部情况较密实,呈现健 康状态。 (3 ) - - 三架梁跨中截面的应力波检测图 像显示内部呈密实健康状态。 2.7阻抗仪检测木材内部缺陷 在现场允许条件下,采用阻抗仪对采用应力波法 检测的部分构

24、件进行验证,并对无法进行应力波检测 的构件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内部缺陷。检测结 果如下。 (1 ) -柱在距柱础 _2m截面的阻抗仪进针 阻力较平均,有明显的早晚材分布变化,呈健康状态; -柱在距柱础 0.6m截面的阻抗仪在进针 15cm 处阻力有近一半衰减,接近门框处有一定程度 的腐朽,但未完全腐朽。 (2 ) -柱在距柱础 0.2m, 0.6m截面的阻抗 仪不同方向进针的检测结果显示 2-3点间靠近表面有 裂缝,与应力波的检测结果一致。 (3) -柱在距柱础 0.231m, 0.6m, l_Om截 面的阻抗仪同一方向进针的检测结果显示从外侧进针 近80 mm处受损严重,与应力波检测结果

25、一致。 (4) -柱硬度较大,因此采用慢速进针, 结果显示内部较密实,基本属于健康状态。 (5 ) -柱在距柱础 0.2 m截面的阻抗仪进针 的检测结果显示内部从东进针 140mm处有 10mm左 右的空洞,距柱础 0.6m截面内部也呈现健康状态。 (6) -柱在距柱础 .2m截面的阻抗仪阻力 值分布均匀,内部呈健康状态。 3结论 通过对京西某民居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的全面结构 检测,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该古建筑木结构的缺陷、损 伤、变形现状及结构现有的工作状态,可为后续的安 全鉴定和 _鉴定提供可靠的技术鐵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GByT50344_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 S. 2 GB 50165 92,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S. 3 GB 50005 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 S. 4 JGJ 8 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S. 5 (宋)李诫 .营造法式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 梁思成 .营造算例 M.北京:中国营造学社, 193Z 7 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 M.北京:中国营造学社, 19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