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1457190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P210第一题(10分)请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答:区别: 1、 两者研究的目的不同;一个是关系密切的程度和方向 ; 另一个是相关的具体形式,也就是数量变动关系;2、研究的方法不同:前者用散点图定性表示,或者用相关系数定量表示,后者是用回归方程表示的;3、结果不同:前者两个变量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后者则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当然也可能只有一个方程;4、变量的地位不同:前者认为两个都是随机的,后者认为自变量是确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联系: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变量或事物;两者互补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

2、一步拓展。P127第二题(10分)在某地实施一项抽样调查,根据以往经验,预计空户率为 5%,因拒访等原因造成的无回答率为 15%。若要保证最终有效样本量能够达到 200户,最少应抽取多少样本户?答“设要抽取 X户,有 5%的空户率,则能抽上的只有(1-5%),无回答率为 15%,说明能回答的只有 1-15% ,X(1-5%)(1-15%)=200 X=247.2按照向上取整原则=248户.知识点:(1)可能由于空户率或无回答率,改变了内部差异的性质;(2)无回答误差:由于无回答现象的发生而导致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直实数据之间的差距就是无回答误差.(3)无回答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

3、单位中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有用的数据或记录. P102第三题(15分)某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2005年年报上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153.7万元。某市统计局在例行执法检查时,经查阅有关单据、凭证、统计台帐,询问有关人员,认真进行核实,发现该企业全年共计支付:(1)职工工资 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 12.6万元;(3)职工交通费补助 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费等 3.4万元;(5)职工独生子女费0.6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 53.8万元;(7)职工食堂伙食补贴 20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 2.1万元。请回答:(1)根据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该企

4、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数据应包括上述哪些内容?具体应上报多少?(2)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为什么?答:1、(1)职工工资 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 12.6万(3)职工交通费补助 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费等 3.4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 53.8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 2.1万元。应上报合计 191.8万元。2、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

5、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第七条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P170第四题(15分)请简要回答什么是消费需求?列出 2至 3个常用的反映消费需求的统计指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答:1、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GDP、城乡居民消费支)3、

6、最终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和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指的是销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但是它也包括销售给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如前所述,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居民建房购买的建筑材料支出是居民建房支出的构成部分。可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包含了投资的内容,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指的是销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但是,从销售环节很难区分销售出去的商

7、品是否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用商品。其中有一些商品(例如办公纸张、账册、文印用品)可能用于中间消耗,有一些商品(如电讯设备、取暖设备、交通工具)可能用于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涉及非物质性服务,例如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娱乐服务,最终消费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涉及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最终消费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所以,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最终消费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区别,利用前者代替后者,必然会产生误差。三者之间有的关系:(1)居民消费支出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

8、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是一个人均”指标概念即平均每个人用于消费的支出是多少,而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2)从统计范围上看: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社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社会集困消费,而居民支出不包括这部分.第五题(25分)某地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根据这些资料,对该地区 8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答:2000年第一产业 GDP:100/1000=0.1,第二产业:400/1000=0.4 第三产业:500/1000=0.52008年:第一产业:200/2500=0.08,第二产业: 1300/2500=0.52 第三产业:1000/2500=0.4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第

9、一产业:200/100-1=100%第二产业:1300/400-1,第三产业:100%人均 GDP:2000年:1000/500=2;2008年:2500/600=4.17单位 GDP能耗:2000年:1000/1000=1;2008年:3000/5000=0.6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 GDP比重越大,该地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P114第六题(25分)请简述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答: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此,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10、总人口数的 10%,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

11、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三)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 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 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P286第七题(25分

12、)简述投资率与国民储蓄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 1997年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持续高于投资率,请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投资率通常是一定时期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等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民储蓄率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另一种方法是用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联系:我们在经济学中学过这么一个等式,不管是两部门,还是三部门和四部门,都有储蓄=投资这么一个等式。简单地说,储蓄就是收入减去消费之后的剩余,是投资的源泉。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投资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区别:两者的概念不同,计算不同,应用场合不同

13、。储蓄只是投资的前提,但要变成投资,还有个转化问题。投资和消费是国民收入分配中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长期过高的投资率 1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 2。消费率低意味着当年的国民收入分配中将较多的部分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至少造成即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障碍。从目前国民经济核算情况看,居民消费增长率每提高 1个百分点,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率提高 1.5个百分点。可见,消费增长的快慢直接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影响商品市场的活跃程度。首先,收入是影响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

14、局日前发布的最新修订结果,19932004年,我国年均 GDP的实际增速要高于原核算数 0.8个百分点;而经济普查发现的 2.13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漏统,意味着有同等数量的城镇居民收入和企业盈余的增加(因为按收入法核算,GDP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在税收收入数字完整准确的情况下,主要体现为劳动者报酬和企业盈余的增加)。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要高于以前的估计。可以预见,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全面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收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支持居民储蓄走高。其次,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即期

15、消费能力不足,预防性储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承担了经济社会改革的巨大成本,住房、教育、医疗更被媒体戏称为新的“三座大山”。目前,我国有 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加上子女教育开支庞大,养老制度不明朗,就业形势不乐观,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因此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用于即期的消费不足,预防性储蓄明显增加。再次,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也是造成储蓄猛增的原因之一。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正在经历调控,国债虽受追捧但发售量受限,红火一时的人民币理财和货币市场基金因收益难以令人满意和其他原因而陷于停顿,信托产品因门槛过高而曲高和寡。因此,将钱存入

16、银行便成为普通老百姓的首要和唯一选择。最后,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也是高储蓄的一个成因。就人口年龄结构看,一般而言,低龄及老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储蓄动机强。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从文化背景看,高储蓄可解释为东亚文化的特质,不仅中国如此,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都有高储蓄的历史和传统。P253第八题(25分)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分析指标,它以洛伦兹曲线为基础计算。要求:1试绘出洛伦兹曲线,并简述基尼系数的计算原理(可不列公式)。2简述基尼

17、系数的经济含义和取值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基尼系数的值来评价收入差异程度。答:1、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等分法(十等分法或辛普森四分位法)计算基尼系数。将研究对象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成若干组,计算每组人口比重(Pi)、每组收入比重( W i)和累计比重(Q i),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尼系数为了用指数来更好地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即上图中面积 A除于面积(A+B)的商,即 G=A/(A+B)。当 A为 0时,基尼系数为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 B为 0时,基尼系数为 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

18、等。2、经济含义:基尼系数是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可以作为衡量本国收入分配差距,即贫富差距的标准,以及对本国的政策效应进行分析的依据。基尼系数在 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是:基尼系数在 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在 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差距悬殊。P105第九题(25分)某企业科技项目人员为 15人,劳务费为 120万元;未参加项目的分管科技工作负责人和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 3人,劳务费为 15万元;企业办科技机构中从事保卫、医务和清

19、洁等人员为 4人,劳务费为 8万元;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原材料费为 50万元;经常费中用于购买和自制设备的支出为 150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 30万元;科研基建费支出为 200万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60000万元。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科技活动人员数; 2)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3)内部支出中劳务费;4)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投入强度。答:1、科研活动人员数=15+3=182、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20+15+8+50+150+200=5433、内部支出劳务费=120+15=1354、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投入强度= 543/60000=0.9%第十题(25分)某地区经济发展的部

20、分数据如下表。要求:1分别计算该地区的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要求列出计算公式);2计算该地区“生产法”的工业增加值率(要求列出计算公式);3简述工业增加值率的用途。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 +工业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中间投入=32598+979-25551=8026(亿元)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822+306+466+11+92)+(300+979)+631+2060=76672、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8026/(32598+97

21、9)*100%=23.9%3、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工业中间投入 +本期应交增值税。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出 (现价 )100%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出的比重,即企业实现的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比重。工业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产出的效果。工业增加值率越高,企业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产出的效果越佳。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增加值率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