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阅读训练之文言文(共5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517147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阅读训练之文言文(共5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8高考阅读训练之文言文(共5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阅读训练之文言文(共5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阅读训练之文言文(共53页).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文言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宗政,字德夫,绛州人。宗政自幼豪伟,有胆略,常出没疆场间。开禧二年,金将完颜董犯襄、郢,宗政率义士据险游击,夺其辎重。宣抚使吴猎奇之,补承节郎。京西路分赵方荐其才,转秉义郎。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枣阳。宗政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为三军,设覆三所,蹀血以战,金兵败走。寻报枣阳围急,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驰突如神。金人大骇,宵遁。方时移帅京西,闻捷大喜,差权枣阳军。初视事,一爱仆犯新令,立斩之,军民股栗。于是筑堤积水,修治城堞,简阅军士。十一年,金帅完颜赛不拥步骑围城,宗政与再兴合兵角敌,历三月,大小七十余战,宗政

2、身先士卒。金人战辄败,忿甚,周城开濠,四面控兵列濠外,飞锋镝。宗政厚募壮士,乘间突击,金人不能支,盛兵薄城,宗政随方力拒。随守许国援师至白水,鼓声相闻。宗政率诸将出战,金人奔溃。十二年,金人摘强兵,扔云梯径抵西北圜楼登城。城中军以长戈春其喉,敢勇军自下夹击金兵。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天反风,金人愈忿,炮愈急。会王大任领锐卒一千冒重围转斗入城,内外合势,士气大振,贾勇八金营,自晡至三更,金人横尸遍地,获辎重牛马万计。制置司以湖阳县迫境金兵,檄宗政图之。宗政一鼓而拔,夷荡营砦,金人自是不敢窥襄、汉、枣阳。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宗政发廪

3、赡之,为给田,创屋与居。金人呼为“孟爷爷”。俄病疽卒。宗政于有功者怨必赏,有罪者亲必罚。未尝学兵法,而暗与之合。死之日,边城为罢市恸哭。(节选自宋史孟宗政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B.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C.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D.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

4、/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来转化为行政区,在宋朝和元朝都是最高行政区划。B.堞,城墙上外侧所设墙垛,可抵挡敌人的箭石攻击,可从孔隙中对敌人射箭发炮。C.三更,即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3:00至第二天1:00。D.罢市,文中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停止买卖以表示对逝者的悲痛哀悼之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宗政久经历练,屡克金兵。他从小有胆略,常在边界战场出入,后因才能获得重用。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恶战,力克强敌。B.孟宗政善于协作,战功

5、卓越。他与其他将领合作抗敌,曾和增援的扈再兴一起与金军进行了七十多次战斗,和王大任内外结合,大败金兵。C.孟宗政行动果敢,出击迅猛。枣阳危急,他带领部队很快抵达枣阳,金兵恐慌逃走。金兵压境湖阳,他一鼓作气扫荡金兵营寨,震慑了金人。D.孟宗政军纪严明,公正无私。他曾将触犯新法令的爱仆斩首,使军民惊骇。他绝不考虑亲疏关系,做到了有功必赏,有罪必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宗政厚募壮士,乘间突击,金人不能支,盛兵薄城,宗政随方力拒。(2)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宗政发廪赡之,为给田,创屋与居。答案:1.D(“飞脂革”是指“抛扔浇了油的皮革”,“脂”和“革”之间不能断开,可

6、排除AC两项。“宗政激将士血战”是指“孟宗政激励将士们进行血战”,“进行血战”陈述的对象是“将士”,所以“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错误,可排除BC两项。故选D。)2.A(“在宋朝和元朝都是最高行政区划”错,元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行省”。)3.B(“曾和增援的扈再兴一起与金军进行了七十多次战斗”错,文中许国、王大任增援,至于扈再兴,文中只是说“宗政与再兴合兵角敌”。)4.(1)孟宗政用重赏招募勇士,找机会突然袭击,金兵支撑不下去,派重兵攻城,孟宗政赵方全力抗击。(关键词“厚”“间”“薄”各1分,句意2分。)(2)来归附的中原遗民数以万计,孟宗政打开粮仓救济他们,分给他们田地,盖房子给他们住。(关

7、键词“发”“赡”各1分,定语后置句“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孟宗政,字德夫,是绛州人。孟宗政从小就豪爽伟岸,有胆略,常常在边界战场出入。开禧二年,金将完颜董侵犯襄州、郢州,孟宗政率领义士借助天险进行游动作战,夺取金兵的军用物资。宣抚使吴猎认为他是个奇才,补授承节郎。京西路赵方推荐他的才能,转官秉义郎。嘉定十年,金兵进犯襄阳、枣阳。孟宗政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成三军,在三个地方设下埋伏,浴血奋战,金兵败逃。不久得到报告说枣阳被围危急,孟宗政中午从岘首出发,天快亮的时候抵达枣阳,快马奔驰,行军如神。金兵十分恐慌,乘夜逃走。赵方这时正好移任京西帅臣,得到捷报大喜,差遣孟宗政代

8、理枣阳军。刚上任,他的一个爱仆犯了新法令,立即将他斩首,军民惊骇。于是筑堤积水,修建城墙,检阅士兵。十一年,金兵元帅完颜赛不率领步骑兵围城,孟宗政五扈再兴会合兵力抵抗敌人,历时三个月,大小七十多次战斗,孟宗政身先士卒。金兵每战必败,十分气忿,环绕城墙开挖壕沟,四面派士兵排列在壕沟外,发射飞箭。孟宗政用重赏招募勇士,找机会突然袭击,金兵支撑不下去,派重兵攻城,孟宗政跟随赵方全力抗击。随州守臣许国的增援部队到了白水,战鼓声都能听得见。孟宗政率将领们出城迎战,金兵溃散奔逃。十二年,金兵选派强兵,抬着云梯直接到西北圆楼下登城。城中的军士用长戈捣击他们的喉咙,敢勇军从下面夹击金兵。金兵连续没能达到目的,

9、不久乘顺风渡过壕沟,抛扔浇了油的皮革焚烧战棚,孟宗政激励将士们进行血战,共十五阵,飞箭蝗石交加,金兵死了一千多,射死了金兵都统。天刮起反方向的风,金兵更加愤怒,炮打得愈发密争。正好宋将王大任带着一千精锐士兵冒着重围转战入城,内外合力,士气大振,奋勇冲进金兵营垒,从晚饭时到三更,金兵死尸遍地,缴获数以万计的辎重牛马。制置司因为湖阳县有金兵压境,发命令让孟宗政去对付。孟宗政一鼓作气将金兵拔除,扫荡营寨,全国人从此不敢窥视襄、汉、枣阳。来归附的中原遗民数以万计,孟宗政打开粮仓救济他们,分给他们田地,盖房子给他们住。全国人民称呼他叫“孟爷爷”。不久生恶疮去世。孟宗政对于有功劳的即使有怨仇也必定奖赏,有

10、罪过即使是亲近的人也必定惩罚。从没学过兵法,却暗里与兵法相合。孟宗政死的那天,边城为他罢市痛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刘武周,河间景城人。骁勇善射,交通豪侠。其兄山伯每诫之曰:“汝不择交游,终当灭吾族也。”数詈辱之。武周因去家入洛为太仆杨义臣帐内募征辽东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还家为鹰扬府校尉太守王仁恭以其州里之雄甚见亲遇每令率虞候屯于阁下。因与仁恭侍儿私通,恐事泄,又见天下已乱,阴怀异计,乃宣言于郡中曰:“今百姓饥饿,死人相枕于野,王府尹闭仓不恤,岂忧百姓之意乎!”以此激怒众人,皆发愤怨。武周知众心摇动,因称疾不起,乡闾踿踿豪杰多来候问,遂椎牛纵酒大言曰:“盗贼若此,壮士守志,并死沟壑

11、。今仓内积粟皆烂,谁能与我取之?”诸豪杰皆许诺。与同郡张万岁等十余人候仁恭视事踿踿,武周上谒,万岁自后而入,斩仁恭于郡厅,持其首出徇郡中,无敢动者。于是开廪以赈穷乏,驰檄境内,其属城皆归之,得兵万余人。武周自称太守,遣使附于突厥。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讨之,围其桑乾镇。会突厥大至,与武周共击智辩,隋师败绩。孝意奔还雁门,部人杀之,以城降于武周。于是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以马报之,兵威益振。及攻陷定襄,复归于马邑。突厥立武周为定杨可汗,遗以狼头纛。因僭称皇帝,以妻沮氏为皇后,建元为天兴。高祖遣太常少卿李仲文率众讨之,一军全没,仲文后得逃还。复遣右仆射裴寂拒

12、之,战又败绩。武周进逼,总管齐王元吉委城遁走,武周遂据太原。高祖亲幸蒲津关,太宗踿踿自柏壁轻骑谒高祖于行在所。武周复攻李仲文于浩州,频战皆败,又馈运不属。武周大惧,率五百骑弃并州北走,自乾烛谷亡奔突厥。太宗进平并州,悉复故地。武周又欲谋归马邑,事泄,为突厥所杀。武周自初起至死,凡六载。初,武周引兵南侵,苑君璋说曰:“唐主举一州之兵,定三辅之地,郡县影附,所向风靡,此固天命,岂曰人谋? 且并州以南,地形险阻,若悬军踿踿深入,恐后无所继,不如联合突厥,结援唐朝,南面称孤,足为上策。”武周不听,遣君璋守朔州,遂侵汾、晋。及败,泣谓君璋曰:“恨不用君言,乃至于此!”(节选自旧唐书刘武周传5下列对文中画

13、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周因去家/入洛为太仆杨义臣帐内募/征辽东/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还家为鹰扬府校尉/太守王仁恭/以其州里之雄/甚见亲/遇每令率虞候屯于阁下B武周因去家入洛/为太仆杨义臣帐内/募征辽东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还家为鹰扬府校尉/太守王仁恭以其州里之雄/甚见亲/遇每令率虞候屯于阁下C武周因去家/入洛为太仆杨义臣帐内募/征辽东/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还家/为鹰扬府校尉/太守王仁恭/以其州里之雄/甚见亲遇/每令率虞候屯于阁下D武周因去家入洛/为太仆杨义臣帐内/募征辽东/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还家/为鹰扬府校尉/太守王仁恭以其州里之雄/甚见亲遇/每令率虞候屯于阁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14、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闾,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即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文中的“乡闾”指民众聚居之处。B视事,指官员就职办公处理事务。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崔子称疾不视事”。古代表示官员就职的词语还有“下车”。C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谥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D悬军,指深入敌方的孤军。悬,空无所倚的意思。“悬军深入”后来演变成成语,意思是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人战区。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武周年轻时骁勇善射,喜欢结

15、交豪侠。他的哥哥常常警告他不加选择地交朋结友,最终会犯灭族大罪,并且多次辱骂他,致使他离家前往洛阳。B刘武周品行不端,爱搞阴谋诡计。他深受太守王仁恭的信任和优待,却与太守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败露就散布谣言,最终斩杀王仁恭起兵造反。C刘武周全力讨好突厥,终被突厥杀害。他将俘获的汾阳宫的宫女献给突厥,依靠突厥自称皇帝,在唐太宗全力围剿下,逃到突厥,准备逃回时被杀。D刘武周一意孤行,不听别人劝告。他出兵南侵唐政权所在地时,苑君璋劝他依附突厥、结援唐朝,他执意不听以致失败,失败后对苑君璋十分怨恨。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百姓饥饿,死人相枕于野,王府尹闭仓不恤,岂忧百姓之意

16、乎! (5分)(2)唐主举一州之兵,定三辅之地,郡县影附,所向风靡,此固天命,岂曰人谋?(5分)答案:5D“帐内”指军幕中的将佐,“募”是应召的意思,两个词语之间要断开。“以军功授建节校尉”是连接紧密的一句话,中间不能断开。“亲遇”是亲近优待之意,中间不能断开。画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其含义为刘武周因此离家到洛阳,做了太仆卿杨义臣的士卒,应召入伍征讨辽东,凭战功被任命为建节校尉。回到家乡河间郡,任鹰扬府校尉。郡太守王仁恭认为他是本郡的杰出人才,非常信任优待他,每每叫他带领侍从们居住在小门内的屋子里。【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

17、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断句就轻而易举了。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

18、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6C: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19、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将实词与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起来考查,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7D项,从原文看“及败,泣谓君璋曰:恨不用君言,乃至于此! ”可以知道,“失败后对苑君璋十分怨恨”的说法错误,原文说他失败后,勇于向苑君璋认错,后悔没

20、听他的话。【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

21、错误等。8(1)现在百姓饿得要命,在田野上死人压着死人,王府尹关着粮仓不愿救济,哪里有担忧百姓的意思! (枕、恤、岂、“相枕于野”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2)唐太祖发动一个州的兵力,平定京城长安一带,郡县像影子一样归顺,所向倾倒,这本来就是上天的助力,难道说是人力吗? (举、影、风靡、固各1分,句意1分)本题翻译时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落实好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枕”,压着;“恤”,救济;“岂”,哪里;“相枕于野”,状语后置,在田野上死人压着死人。(2)“举”,发动;“影”,像影子一样;“风靡”,倾倒;“固”,本来。【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

2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重点实词“枕”“恤”“岂”“举”“影”“风靡”“固

23、”,特殊句式“相枕于野”翻译时都应一一落实。【参考译文】刘武周,河间郡景城县人。刘武周勇猛迅捷善于骑射,跟强横任侠之徒交往密切。他的哥哥刘山伯每每警告他说:“你不加选择地交朋结友,最终会犯灭族大罪的。”多次辱骂他。刘武周因此离家到洛阳,做了太仆卿杨义臣的士卒,应召入伍征讨辽东,凭战功被任命为建节校尉。回到家乡河间郡,任鹰扬府校尉。郡太守王仁恭认为他是本郡的杰出人才,非常信任优待他,每每叫他带领侍从们居住在小门内的屋子里。趁便跟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败露,又见天下已经动乱,暗藏野心,就在郡中散布说:“现在百姓饿得要命,田野上死人压着死人,王府尹关着粮仓不愿救济,哪里有担忧百姓的意思!”用这些

24、话激怒了群众,都发泄着愤怒怨恨。刘武周见民心已经动摇,就诈称生病不起床,老家的强横凶顽之徒都来问候,于是杀牛打酒大吃大喝口出狂言说:“造反才能像这样生活,英雄好汉就要坚守志向,一起死在溪谷山沟也在所不辞。如今仓库里堆积的粟米都要烂了,谁敢跟我去拿来?”这班人都赞同响应。他跟同郡的张万岁等十多人瞅准王仁恭正在处理公务,刘武周就去禀告事情,张万岁从背后溜进来,在郡厅斩杀了王仁恭,拿着他的首级到郡城宣传展示,没有人敢动一动。于是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在郡内发送快报,所属各县都归附了他,得到士卒一万多人。刘武周自称太守,派遣使者去投靠突厥。隋朝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联合兵力讨伐他,包围了他的桑乾

25、镇。碰上突厥派来大队人马,同刘武周一起打王智辩,隋军战败。陈孝意逃回雁门,部下杀了他,献城投降刘武周。于是突袭攻克了楼烦郡,进军夺取了汾阳宫,抓来隋朝的宫女去贿赂突厥,始毕可汗用马答谢他,士气更加高涨。于是攻克了定襄,又回到马邑县。突厥把刘武周立为定杨可汗,把有狼头图徽的大旗送给他,他就僭越自称皇帝,把妻子沮氏当作皇后,年号定为天兴。高祖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率军讨伐刘武周,全军覆没,李仲文后来得以逃回。再派右仆射裴寂抵御他,一打又被战败。刘武周继续进逼,总管齐王李元吉丢下太原城悄悄逃跑了。刘武周于是攻占了太原。高祖亲自视察蒲津关,太宗轻装骑马从柏壁到高祖住地拜见。刘武周在浩州再次进攻李仲文,多次

26、战斗都失败了,加之粮草运输接不上,刘武周大为惊慌,带领五百人马丢下并州向北逃跑,从乾烛谷逃亡突厥。太宗进军平定并州,全部收复原有地盘。刘武周又想设法回到老家马邑县,消息泄露,被突厥杀死。刘武周从起兵到被杀,共六年时间。当初,刘武周率兵向南侵犯,苑君璋劝说他:“唐太祖发动一个州的兵力,平定京城长安一带,郡县像影子一样归顺,所向无敌,这本来就是上天的助力,难道说是人力吗? 况且并州以南,地势险阻,如果孤军深入,恐怕后无援军,不如联合突厥,和唐朝结援,面南称帝,这才是上策。”刘武周不听,派苑君璋防守朔州,于是侵犯汾水、山西。等到失败后,哭着对苑君璋说:“后悔当初不采纳你的意见,才到了现在的地步!”三

2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稀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稀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

28、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稀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稀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稀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稀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贻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太史公曰:“吾如淮

29、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

30、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B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这里的“辟”通假“避”,取“回避“之意。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31、,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B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C韩信认为陈稀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 中吸取教训。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1)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5分)(2)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5分)答案:9D

32、10A这里伍为“同伙之人”11B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12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将”“将”“所以”各1分,句意2分。)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然被妇女小子欺诈,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为所”“儿女子”“夷”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

33、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

34、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35、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

36、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

37、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夐又结免赎论。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

38、。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十二,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

39、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C.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40、、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

41、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5分)(2)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5分)答案13.C先粗通大意,然后根据“朝野”“谧”“景素”“苍梧王”等代词做主语位于句首、“怀疑惑”不能分开等判断即可得出答案。14.A“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15.D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16.答案(1)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

42、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2)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级。然而他很有才干,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解析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得分点:(1)“款”,(交情等)深厚,1分;“莅”,到任,1分;“系”,拘禁,1分;句意通顺2分。(2)“诚”,确实,1分;“侪”,辈、类,1分;“委遇”,托付重任,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为刘劭(太初)所杀。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

43、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468),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当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左丞孙夐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江谧又上奏说:“孙夐

44、事先没进行研究辨析,混同谬议。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于是孙夐又检讨认罪。皇上下诏“可以”。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服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性命。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

45、便独自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诸位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级。然而他很有才干,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江谧长于刑法诉讼,他分管的部门很有成绩。太祖驾崩时,江谧推说有病不入内殿,众人都推测他是因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而心怀不满。世祖萧赜做皇帝后,江谧没有被升官,因此更加怨恨。后来世祖生病,江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鼓动说:“皇上这病是没指望了,太子又没什么才能,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呢?”世祖知道后,让江谧出京去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还没出发,皇上又命御史中丞沈冲揭发

46、江谧前后罪行,下诏赐死,当时江谧五十二岁。五、文言文阅读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

47、。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

48、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