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8911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说课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基本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

2、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

3、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

4、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讲解上,可把氏族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分析作为难点对待。(二)备课主要思路 1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 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典型故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讲。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探

5、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注意问题:明辨神话传说和依据考古科学的断定,明确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最终归结到人是由古猿变来的。2“我国最早的人类”一目应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图片获相关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投放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如地点、年代、 产生活、地位 等,教师结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适时点明一点: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3“北京人”的发现,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师补充介绍:第一,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第二,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

6、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补充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述能力。教师结合学案提供的表格,提醒学生从前额、眉骨、颧quan骨、嘴巴、下颏ke等5个方面观察对比。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4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

7、,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案中已列出ABCD4个空格,学生可能只想到1中可能,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补充。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但是最终的表达还要回归课本,火的作用用途有具体的4个方面,我也给出ABCD让学生清楚条理的理顺出4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己一丝不苟的认真梳理,不可丢三落四。火的意义则要用总结性的语言得出结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

8、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然后,可让学生看课本第一幅彩图北京人的生活和第3页的图画,“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让学生浮想联翩,自由表达。但不外乎集体行动、采集狩猎、火烤食物等主要环节情境。情感目标可落实以下几点:珍爱集体、团结协作;适者生存、学会生存;勤劳+智慧,克服困难。6教师请一学生读“活动与探究”之中“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

9、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效果更好的幻灯片),并请学生朗读课文有关的小字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 同时可补充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等知识,7“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作为讲解的难点加以解释。首先让学生理解氏族是一种比原始人群更进步的集体组织,对其主要

10、特点可抓准六个字给予通俗的解释:“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参见教法建议),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 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11、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五、重点问题探究动脑筋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 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可以从几条渠道得到火: 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 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

12、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六、总结升华在课堂梳理总结时我总结全文,向知识目标及情感、目标靠拢: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1、盘点收获-以填表格的形式检查巩固基本知识。2、畅谈感受-谈谈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感受。收获主要从知识角度说,感受主要从认识角度谈。3、释疑解惑我的问题: 我们组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什么是氏族? 4、拓展延伸:、教材第6页 的动脑筋(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

13、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由北京人的原始人群到山顶洞人的氏族,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七、当堂检测 及时巩固-我设计了6个选择题,一个材料分析题(其实是3个关于远古人类的文史材料),分别针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及重点难点, 八、教师寄语在小组评价和作业布置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学习的主题及意义。如果能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自强的情,记住我们的祖先,不忘我们的祖国,那么,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温暖与温馨,力量与激情。让我们热爱劳动,学会生存,勇往直前,开动脑筋。用勤劳和智慧开创绚丽未来,做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现代中国人!九、板书设计(因为充分翔实的多媒体课件及表格,所以板书以课题与小标题为主,结合老师需要重点强调的解释的三个问题。一目了然,简单明了)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 劳动2、北京人 火3、山顶洞人 氏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