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48958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教师应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欣赏着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并将其外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种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中皇家园林以北

2、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课教学重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2、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2、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

3、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出示课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图片)。问题一:你们看到了什么?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出示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教师对明轩做简单说明后提问: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取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学生回答: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学生回答:中国学生思考1、由系列问题导出主题。2、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3、首先问“看见什么”而不问“这是什

4、么”,从最直观的视觉捕捉入手,在发现和了解园林基本要素的同时,顺畅的导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也为教师对“明轩”的介绍做了必要的铺垫。发展阶段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出示颐和园、北海公园、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其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教师再补充寺观园林的图例,讲明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种类。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1、下面我来讲一段起因,看看谁能为它后续上结果。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完全生活在自然荒野之中。后来为了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就开始为自己建造居住场所,于是人们开始居住在一个隔离于自然之外的

5、人为空间之中。可是他们又发现他们的生活无论是畜牧、嫁墙还是桑蚕都离不开自然,于是(留下思考的空间)2、所以在园林中我们一定会看到什么?3、出示图片,明确园林基本要素的内容。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然之美教师请学生根据课件中的中西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的图片,比较分析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空间之美1、教师:追求自然之美的苏州园林是否需要人工修造?教师讲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修造过程,先由造园大师设计图纸,再由工匠按照图纸施工造园。教师:我给大家指一条通向造园大师心灵的通道,看看你们能不能与他们的设

6、计构思相通。出示图片:“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贵在变化,有变化始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出示三幅园林图片,分别为水岸远景、小院一隅、窗棂一角。请同学前后四人一组,任选一张图片讨论其中呈现的各种变化,并派一名同学上前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建议1:教师在学生讨论前,做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堤岸上的植物与开阔的水面形成了曲直变化、疏密变化的对比。建议2:同学阐述讨论结果时,一定注意展开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质疑、解答、补充。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不曾涉及的方面。教师板书学生们总结的各种变化。教师:苏州园林充满变化的自然美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这就像我们绘画中的疏密、前后、大小一样,体现着变

7、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所以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班齐读此句)2、教师:苏州园林不仅使每个人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欣赏如画般的景致,而且还营造出可游、可行、可居的空间层次。接下来我们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介绍几种造景手法。(1)拙政园北寺塔借景。教师简要介绍后,由学生总结造景手法。(2)拙政园小飞虹分景。首先出现小飞虹水域去掉廊桥后的图片,问:如果你是园林设计师,怎样使此处空间显得更为深远、丰富?学生回答后,出现水面架设无廊的木桥图片,问:是否符合你们的想象?能不能做得更好?最后出现小飞虹图例,由学生分析。(3)挫政园洞门对景。(4)拙政园漏

8、窗框景。由学生自己分析:框住的是景,框不住的是无尽的情思和遐想。(5)分析拙政园曲廊空间含蓄婉转,使园中人脚步末动,心已经跟着曲廊进入前方的未知风景。教师:苏州园林的这些造景方式,在咫尺之间,使得景色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真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三)天人合一,如诗意境人文之美以拙政园听雨轩、松风阁、远香堂匾额、题对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此时赏景已经不再凭借眼观,而是将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调动,是将整个人的身心静融入雨打芭蕉、松风和鸣、清香送远的自然界中。出示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图片。教师:你们想与谁同坐其中啊?学生发言后出示苏州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学生分析词句的妙处。学生参与

9、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将自然也同时纳入他们的生活空间,于是就出现了园林这种建筑类型。学生回答:自然景物,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学生回答:欧洲古典园林对称工整,强调人工之美;中国园林则自由、自然,强调自然之美。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发表观点。通过讨论和表述时的互动,学生可以讲出疏密、曲直、方向、隐现、高低、层次、虚实(树影虚、树枝实;漏窗虚、粉墙实;水面虚、山石实)的变化。学生听讲。全班共读。学生思考,根据提问层层递进,回答问题。小飞虹分而未分,静中求动,增加了空间层次,丰富而深远。学生分析、感受,回答问题。学生静心感受,表达真实自我。此时不是思考,不是分析,是情感的交流。园林的种类

10、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图片的选取要有广泛的识别度,便于学生很快地抓住重点。1、园林的基本要素的内容学生们都比较清楚,但未必明了它们存在的原因。2、学生在问题的创设中推理出新的知识,并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西双方的园林特点在比较中得到最自然、直观的呈现,学生很容易领会。1、 承接上下环节,使知识连贯、环环相扣。2、图片选取有针对性、涵盖性。3、通过示例,明晰学生讨论方向。4、学生的发表环节将组内结论带入了全班,大家进一步讨论,可以拓展更广、更深的思维空间。 5、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在自然山水中人为地营造出画境。6、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正是初二语文书中的篇目,此处出现,在切题的同时,又与语文学科实

11、现横向联系,更能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联想。7、创设条件,使学生主动设想,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同时,也使他们贴切地理解小飞虹的设计。8、在进行对景、框景、曲廊的教学环节时,慢慢带入内心情思,与下一环节的人文之美衔接。9、选取典型实例,创设情境。10、“与谁同坐?”这是个所有人都愿意去设想的问题,那就让所有人在问题的引领下,进入园林,与古人苏轼一起对话明月、清风。总结阶段苏州园林内的诗词匾额、楹联题对是造园者最真实动人的内心独白,它高于自然,又使人心向自然归隐。一草一木处处有情,以情景交融的草木楼台创设出如诗的意境。图片展示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学生回答为什么大都会要收藏一座完整的中国庭院。出示与一位国外的园林专家描写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字:“我一直渴望独自坐在水边,在月光下的凉亭里聆听风吹竹叶、鱼跃池塘的声响,凝望清晨的荷花伴着朝露慢慢绽放。只可惜游人如织,渴望成了奢望。实际上根本无需拥有一片园林。一盆绿竹足够了。只要竹影投到白墙之上,那不就是一方水亭吗?”布置作业:去看看苏州园林吧,虽然游人如织,但竹影白墙依在,只要心里有,景就在。聆听,感受,回答问题。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前后呼应,回到初始问题,让学生自由说出内心的答案。一位外国人的中国园林情结,正符合此时学生们对走入园林的渴望。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