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共41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38741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共4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共4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共4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共41页).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建筑业发展与绿色建筑1.1 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与发展1.1.1 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状况1.1.1.1 我国建筑业发展成就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1)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2)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

2、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3)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4)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集体建筑经济,包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肌的股份制经

3、济和广大职工投资人股的股份合作经济。它是劳动者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民有民营经济。它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本经济,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成。建筑业的集体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无论在容纳劳动就业、在完成建筑总产值,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6)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

4、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7)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1.1.1.2 当前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

5、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有些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建筑业人才匾乏。目前,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口3400多万中有2300多万是农民工,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加之,近年

6、来企业效益大多不理想,人才外流严重,庸才增多。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而发达国家一般占59左右,有的超过10,一般企业也达3。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例,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贡献率仅为2535,而发达国家为7080;国家每年专利受权6万余件,但形成生产能力的仅1万多件,大约有80的专利技术被闲置。这主要由于目前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政府机构里,企业虽说是创新主体,但却缺乏一流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以来,没有有效机制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层皮的问题,导致社会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无论是总体还

7、是个体,无论在技术、管理,还是在资产规模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力都很弱,这与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很不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走出低利润率的境况。故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我国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营业收人、劳动生产率,还有是获利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1.1.1.3 建筑业面临的挑战建筑业也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

8、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1)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与更多承包商在平等条件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持续多年,包括像中建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工程任务不足的窘境。其原因同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业无序状态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并不强烈,因为我们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是比较谨慎的。加人世贸组织后,数以千计国际大承包商将涌人国内,国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2)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强的挑战缺乏名牌企业是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一具原因,在资金实力上

9、,国外一些大建筑企业不光自身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而且有着成熟的融资经验和较宽的融资渠道。由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上,而且中国多是依靠劳务分得市场竞争,既使撇开其他方面不说,单就技术竞争而言,我国建筑业已明显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的一些国际资金贷款项目及一些大型的总承包项目许多被外企抢走,就是竞争力不强的表现。(3)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国际惯例的挑战近来年,全球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得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确定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业主希望简化产品购买的组织,而又不损害其利益,由此产生了许多创新的项目建设模式。而多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在对外开放

10、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和国际惯例。人后世,就会留下许多空白,导致自我保护能力很弱,如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合同执行过程不会利用国际惯例和合同赋予的正索赔权利保护自己,在非已责任造成的情况下,不能据理力争等。这些必然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1.1.2 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这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的就业状况。可以说,建筑业的兴衰对

11、我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建筑业产值比重提升空间有限,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建筑业发展不均衡,因此,研究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1.2.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支柱产业同主导产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是主导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而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能够诱导新产业的崛起并对整个经济产生引导、推动作用。分析建筑业是否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主要从建筑业总产值与就业吸纳、发展规模

12、与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影响力系数、以及投入与产出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建筑业总产值和就业吸纳进行分析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多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中占据第三位,仅次于农业、工业。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2)从发展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分析随着建筑企业越来越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为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建筑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因此也给企业经营增大了风险。(3)从影响力系数进行分析影响力系数即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的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13、。建筑业的影响力系数达到了122,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极大。建筑业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4)从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这个系数揭示了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每100元的建筑业产出中,原材料生产类的制造业投入占比均超过20,可见建筑业对基础制造业的拉动作用。综上所述,建筑业毫无疑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可以调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1.2.2 建筑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

14、影响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业总产值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更体现在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为其他各个部门、行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提供了厂房、仓库,为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效益。不断提升建筑产业的技术含量,提生产业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2)对就业的影响建筑行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筑从业人数越来越多,建筑业从业人数在全社会就业人

15、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与建筑业相关的一系列相关服务业,也同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城镇人口就业。(3)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高,相应地,建筑业对这些部门的影响程度也比较深。首先,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都是建筑业的产品。其次,建筑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带动最明显的行业就是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最后由前面建筑业支柱

16、地位分析中影响力系数的分析也说明了建筑业影响力系数比较高,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度比较大,最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1.1.2.3 我国建筑业发展制约因素(1)建筑业产值比重提升空间有限建筑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阶段有关。在城市发展的早期,建筑业迅速发展。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保持稳定甚至减少,建筑业发展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相应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下降。按照这个理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建筑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暂时还比较稳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建筑业产值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建筑业产值

17、比重提升的空间会越来越小。(2)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大量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建筑行业技术人员比例低,加上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目前的建筑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这将不利于我国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参与国际建筑业市场竞争。(3)地区间建筑业发展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基础、政府政策的差异,建筑业的发展在地区间差异很大。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建筑业发展相应缓慢,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国建筑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就比较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较快,相应地,建筑业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国建筑业总增

18、加值的比重就非常高。建筑业在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不仅不利于整个建筑业的统一发展,更不利于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1.1.2.4 推进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1)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建筑企业的改革可从重组资产及调整结构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重组资产方面,建筑企业的产权改造可选用多种财产组织形式,如兼并、承包、出售等。另一方面,调整结构方面,政府应大力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到建筑企业发展经营中,增强企业活力,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可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方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仅是培训农民工,提高劳动者

19、技能。更重要的是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型,选取合理的量化指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匹配。另一方面选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建筑业生产活动不同于其他产业生产活动,不仅生产过程复杂,作业条件恶劣,而且劳动强度大。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既要高效完工,又要做到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选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管理成本,并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3)推进建筑工业化推进建筑工业化,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方面,增大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模式相比,不

20、仅极大减少了施工人员,并且通过现场吊装的方式提升了建筑质量。另一方面,培育产业基地,整合建筑业整个产业链。推进建筑工业化,能够有效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1.1.3 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1.3.1 全球化和地域化建筑,是人类把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起来,经过建造活动,而创造的具有艺术成分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即建筑既包括人的建造活动,又包括建造活动的成果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由于世界交通的高速与便捷,由于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往日庞大的地球变成今日的“地球村”,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

21、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从而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建筑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但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既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我们自己也不能随便抛弃。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又有地域化或本土化趋势,二者同时存在。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发展趋势,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无论传统的建筑,还是外

22、国的建筑,都不能毫无选择的加以套用。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分析、选择、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又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来。1.1.3.2 大型化和多元化随着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社会生产、生活对大型建筑的需求,加之建筑科技的进步,人们建造出一幢幢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建筑来。这些建筑往往能容纳几万到十几万人在其中生活、工作、娱乐。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建筑就是一个小城市,而城市则是一个大建筑。这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建筑体量大型化趋势的同时,建筑形式、风格、艺术倾向也日益多元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2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建筑文化上的反映;也是国外建筑理论、风格、流派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筑师们解放思想、百花齐放、勇于创新的结果。现在我国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少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艺术倾向不同的公共建筑,这对改变我国城市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不良形象有重大作用。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艺术风格多元化趋势必然会更加明显强劲。在建筑设计领域,建筑家们努力从生物形体中寻找原型和灵感,从而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建筑结构形式来,如薄壳结构,就是对动物壳体的研究与模仿。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的千姿百态的生物,是建筑师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这种“仿生建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1.1.3.3 工业化和自动化

24、我国当前建筑业的总的技术状况,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与此同时,前工业社会的手工作业、粗放经营与信息社会的少数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并存。根据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它的发展将需要先后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业,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2)继续完成建筑(重点是居住建筑)的工业化任务(即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生产),这就要完成建筑技术体系和建筑部品体系的集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订标准化、模数化的规范。建筑工业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施工作业;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3)把信息技术引入施工过程,实现施工组织信息化,工作流程科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25、4)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建筑机器人研究使用步伐,让机器人去完成施工中的脏活、重活、危险活。1.1.3.4 高强化和优质化材料是建设的基础。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20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黏土砖,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1.1.3.5 生态化和节能化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城市的扩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此外,

26、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量大面广更使我国污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城乡同时受到污染。于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原来是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现在统称为节能省地型建筑。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是每一个企业、行

27、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公认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整个建筑的活动,乃至建筑物存在的整个周期都要尽量好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资源包括能源。最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整个建筑活动,以及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量减少环境的负担,尽量少的污染环境,保持环境,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第三个组成部分,建筑物不是回到草房子的时代,草房子是绿色的,它也不污染,而我们要的建筑物是要人性化的,能够为人提供更好地生存、生活空间的这么一个建筑物,最后要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个意

28、义上讲,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1.1.3.6 智能化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建筑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早在1984年美国康乃狄格州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办公大楼,随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相继掀起了建造智能化建筑的热潮。同时,智能化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陆续出现。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年,已建成的号称“智能建筑”的大厦不下数百座。其中较成功的智能建筑是上海博物馆,不仅国内领先,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认为智能建筑迅速崛起,标志建筑跨入一个新时代,建筑

29、智能化在时间上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空间上应分为不同层次,不应只是一个模式;智能建筑也必然是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应努力把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建筑中来,为祖国和人民设计和建造更多的智能建筑来。1.2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趋势“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1.2.2 涵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

30、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1.2.2.1 室内环境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而对内部环境,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生产效率,表现出不同的需求。(1)温度问题(Thermal Problem)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

31、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出“空调病问题,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另外,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因此,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最好每个月每小时的变化对空调负荷及舒适性的影响。(2)日光照明、声问题(Daylighting、Voice Problem)同样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

32、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另外,健康舒适的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这样,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级。(3)空气质量(Air Quality)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AIR MOVEMENT)、空气的洁净程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适当的新

33、风量,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同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物有成千上万种。绿色建筑认为不仅要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公认的有害浓度指标以下,并且要使处于室内的绝大多数人对室内空气品质指标表示满意。1.2.2.2 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1)绿色环境的地域

34、主义(Bio-Rigionalizm)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2)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

35、间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另外,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高层建筑对其自身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低层建筑的通风,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室内通风良好。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绿色环境常用的送风方式是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Floor Supply HVAC System

36、).1.2.3 发展现状1.2.3.1 世界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

37、渐成为发展方向;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1.2.3.2 中国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

38、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2009年8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

39、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2011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截至到2011年底,中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

40、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2012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

41、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中国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近5年,中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仇保兴表示,尽管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

42、理想、绿色物业管理脱节、少数常用绿色建技术由于存在缺陷并未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专家评审机构尽责到位、政府监管到位、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到位、补贴处罚机制到位、绿色物业运行维护服务到位等“五个到位”,严把绿色建筑质量关。1.2.3.3 节能建筑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1)青岛:推广绿色建筑每年可节标准煤7万吨青岛开发区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大建筑节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有力推动该区域迈向绿色低碳城区。据统计,青岛开发区累计竣工节能建

43、筑项目150个,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9个,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4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5万吨。(2)中国未来一星级建筑有望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2012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2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指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一星级建筑有望在未来成为强制性的绿色建筑。(3)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诠释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

44、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4)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将是绿色建筑2012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开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与住宅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消息,“十二五”规划期末,中国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5)3年后厦门4成新房为环保绿色建筑到2015年,厦门市新建建筑中预计将有40%为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将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福建省情况通报会在厦门召开。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厦门将继续

45、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其中,绿色建筑将被大力推广。(6)绿色建筑应渐进投资回报期10年绿色商业地产与酒店峰会在沪举行,多方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业地产特别是酒店领域的建筑节能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建筑提高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济中欧建筑节能培训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永明在峰会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65%。(7)三星级绿色建筑可奖80元/平方米关于顺德区加快推广绿色建筑的意见出炉,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等建筑项目被纳入绿色建筑重点实施范围,而今后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可获80元/平方米奖励。(8)向“绿色建筑”进军回归大自然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

46、发展,与世界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方向一致,也正在向着其本质内容,即“绿色建筑”的方向回归。推动这一趋势出现的基本动力,一是生态时代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房地产市场的越来越走向成熟。(9)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绿建指日可待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中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中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0)“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零碳馆2.0版问世后,你可以把它建在海边,也可以住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感

47、受雪域高原的风貌。”在日前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零碳中心总裁、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由于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它可以被集装箱卡车运至任何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地搭建,成为度假旅馆或私人别墅。(11)安徽:2015年绿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比20%以上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生活。根据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建设单位应该对民用建筑节能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应当责成设计、施工单位整改。(12)海淀:新建

48、筑为绿色旧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标的建筑也将改造成绿色建筑。”日前,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13)十二五期间20%城镇新建建筑需达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定了明确目标。其中,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14)重庆: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通过住建部验收国家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项目通过了住建部验收。该楼采用了自然通风、智能遮阳、墙体自保温、太阳能发电、土壤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导光纤照明、楼宇自动化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等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重庆市2013年在该市新建公共建筑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出台建设领域碳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