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共2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21425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共2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共2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教材实验)(第1课)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 计时器 小车 尺子 垫圈 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实验结论:相同距离内,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记录:拉力(用垫圈个数表示大小)小车运动的时间(秒)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结论实验2(拓展实验)(第1课)(征集中)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相同距离内,推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注意事项 :实验记录:实验3(趣味实验)(第1课)实验名称:不可思议的碰撞实验器材:中间有槽的尺子(也可用两个木板代替)、桌子、玻璃球实验过程:1把尺子放在桌子上,在尺子的沟槽里一个挨一个地排放5个玻璃球。另取一个玻璃球放在离其他玻璃球3-4厘米处,推动这个球

3、撞击另5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2.再用两个玻璃球撞击。把这两个玻璃球紧靠着放在距另5个球3-5厘米处。推动后面一个球,使两个球一起滚向另5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实验现象:第一次:5个球中最前端的那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球停在第5个球后面。第二次:5个球中最前端的2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2个球停在第5个球后面。科学道理:第一次: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球就运动起来。第二次: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

4、递到最前面,前面的2个球就运动起来。实验4(趣味实验)(第1课)实验名称:拉不动一本书实验器材:一本800页左右的辞典类书籍(重约600克)、一根长约2米的细绳。实验过程:1.用手直接拿起这本书,体会书的重量。2.用细绳夹在书的当中,打一个结。3.双手捏住绳子两头(分别离结约40厘米),使劲朝两边拉,看看能不能将绳子拉成直线。实验现象:无论如何用力,你双手拉着的绳子都会呈现一个“V”字形,直到你把绳子拉断。科学道理:实验5(教材实验)(第2课)方法一: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

5、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 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实验说明: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

6、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方法二: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秤 木块 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实验步骤 :1.把木块

7、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注意事项 :1让木块匀速地运动时,读出弹簧称上的拉力大小。2根据以上内容,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便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可参考下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拉力大小(N)结 论实验说明:1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2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

8、位“牛顿”。因此,如果使用测力计,可以只让学生读出测力计上的刻度大小来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知识链接:摩擦和摩擦力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实验6(拓展实验)(第2课)实验名称:摩擦产生热实验器材:铜丝、铁丝、薄铁片实验过程:1.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或铁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左手有什么感觉?(左手会有热的感觉)2.两手捏紧铜丝(或铁丝),迅速的来回弯折多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铜丝的

9、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科学解释: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上面的两个实验中,第1个实验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第2个实验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实验7(拓展实验)(第2课)实验名称:滑冰的科学实验器材:冰棒两根实验过程:1.用双手使劲让两根冰棒合在一起,然后不断摩擦,有什么现象?体会一下,双手的用力大小有什么变化?(两根冰棒之间有少量冰融化,随着冰融化水的增多,摩擦力越来越少。)2.松开手,不再摩擦,让两个冰棒依然贴在一起,又会有什么现象?再摩擦两个冰棒,用力有变化吗?(融化了的冰就会重新冻结,摩擦力增大,有时候会很难移开。)科学解释:原来这是由于我们的双手在使冰棒摩擦时,摩擦

10、产生了热,使冰棒部分融化。停止摩擦后,由于气温低,两根冰棒之间又结了冰,把它们冻在一起了,这说明了摩擦能使冰融化的道理。冬季里滑冰的时候,道理和这个一样,滑冰人实际上是在水上滑动的。因为冰刀与冰的摩擦使坚冰融化了一部分,为滑冰的人提供了一层润滑作用的水,减小了摩擦力。当滑冰者滑走以后,摩擦消失了,如果当时气温在冰点以下,水又会立即重新冻结成冰。实验8(教材实验)(探究性实验)(第3课)实验材料: 杠杆尺 钩码实验步骤:1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2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处挂1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3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处挂2个钩码,

11、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4在杠杆尺左边第3格处挂1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5在杠杆尺左边第3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实验发现:都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杠杆尺另一边相同位置放相同数量的钩码,另一种方法是在左边远处放较少的钩码,在右边近处放较多的钩码。(所放钩码的数量和钩码所在的位置有关)左边钩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右边钩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注意事项:1在学生充分小组实验的基础上,先汇报有哪些方法,然后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中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后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规律去找平衡,进一步验证规律。2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杠杆尺平

12、衡的公式,只要能定性的总结出来即可(说出或者画出是怎样做的)。实验9(趣味实验)(第3课)实验名称:蜡烛跷跷板的制作制作材料:长蜡烛1支,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塑料板)1块,小蝶2个制作方法:1.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芯。2.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3.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转轴)的距离相等。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一个蜡烛跷跷板。实验10(趣味实验)(第3课)实验名称:自制简易小天平制作材料:细木条、硬纸片、线制作方法:1.用均匀的细木条(或塑料尺)作天平

13、的横梁,在横梁的中间穿孔,栓一个提纽。2.在横梁两端距中间孔等距离的地方穿孔,用两个同样的硬纸片做秤盘,把提纽挂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天平。3.用几个质量已知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做砝码,用自制的小天平测量铅笔、橡皮、钢笔帽等物品的质量。实验11(趣味实验)(第3课)实验名称:手的重量实验器材:两个一次性的水杯、水、多棱铅笔、硬木尺、胶带、垫圈、线实验过程:1.将铅笔用胶带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尺子在铅笔上处于平衡状态。2.两杯中倒入同量的水(约占杯子容积的2/3),把两个杯子放在尺子两端,使之平衡,以尺子不接触桌面为准。3.把手伸入一个水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把手从这个水杯中拿出,再放进另一个水杯中,又

14、会出现什么现象?4.用线提着一个垫圈放入一个杯子中,会发现什么现象?实验结果:手放入哪个杯子中,哪边的重量就增加。垫圈也一样。实验12(趣味实验)(第3课)实验名称:天平上的“判断”实验器材:天平秤、塑料杯、小木块、小石块、砝码实验过程:1.在天平秤的左右两端各放有一个盛满清水的塑料杯,其中右面杯子的水面上浮有一块木块。观察:天平秤会平衡吗?如果不平衡,会向哪边倾斜?2.在天平秤的左边放半杯水,杯旁放上一个小石块,在右边适当添加砝码,使天平秤平衡。这时,把石块拿起来放入盛有半杯水的容器中,天平会怎样呢?实验结果:1.第一个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天平左右两端是一样重的。右面尽管多了一块

15、木块,但浮在水中的木块会排出和木块同样重量的水,所以它里面的水就要比左面少了。2.第二个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原理和第一个一样,只不过由于石头的加入,使杯内的水面升高,杯底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而天平盘上所受的总压力还是不变的,因此,这时的天平依然能够保持着左右平衡。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实验13(趣味制作)(第4课)名称:猪八戒打滚教参66页一、实验器材塑料果汁饮料瓶、透明胶带、橡皮筋、铁螺母、棉线、卡纸、胶水、剪刀、锥子等。二、实验步骤1将塑料饮料瓶用剪刀沿虚线裁剪出一条缝,用以在瓶内部安装配件,图l。2用锥子在瓶身上钻出4个小孔,图2。3将两根橡皮筋交叉穿入孔中,并想办法固定好,图3。4在瓶内部

16、橡皮筋的交叉点上用棉线打一个结,再系上一只铁螺母,图4。5用剪刀在卡纸上剪出猪八戒的眼、耳,粘贴到瓶身上,图5。6用透明胶带将剪开的饮料瓶重新粘合完整,图6。三、实验操作拿着猪八戒任意转动几下,然后,把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或水泥地板上。四、实验现象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就会左右滚动起来,非常有趣。五、实验原理铁螺母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有重量,橡皮筋有弹性,对螺母产生弹力,当转动塑料瓶时,外力通过橡皮筋传导到螺母,螺母就会不停地颤动,从而带动塑料瓶不住地滚动,猪八戒打滚是几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14(拓展实验)(第4课)实验名称:捏玻璃瓶教参66页一、实验器材500ml或250ml的有橡皮塞的空盐水瓶一只

17、、透明用尽的圆珠笔芯一支(尽量找内径细的)、小刀、清水、红墨水、水杯。二、实验步骤1将瓶塞取出,用小刀将前部由向内弯削成向外弯,如图。2将废圆珠笔芯拔去或削掉笔头,从瓶塞上面插入,与橡皮塞内面齐平,如图。3用水杯将水注满瓶后;在瓶口滴数滴红墨水;将橡皮塞塞入,这时水会从笔芯溢出。注意:不要让瓶塞与水接触的地方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轻轻按动橡皮塞可以调整笔芯内的水面高度,使之便于观察,如图。4用双手握住瓶子,使劲地一捏一放。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笔芯内的水面一高一低的跳动。三、实验原理实验说明玻璃瓶在外力作用下确实发生了形变,也就是说你确实捏动了它,只是变化小不容易发现罢了。实验15(趣味

18、制作)(第4课)名称:如意罐教参67页实验器材 茶叶罐、钉子、螺母、橡皮筋 实验过程 在茶叶罐盖和底各凿两个孔,两孔相距1-2厘米,穿一根皮筋,以8字形把皮筋穿过4个孔。把皮筋的两端结在一起。将螺母系在皮筋中央。这样,如意罐就做成了。把如意罐放在硬实、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前滚动,观察它滚动的情况。 实验结果 如意罐滚出一段距离后,会向回滚。 结果说明 当你滚动如意罐时,系在皮筋中央的重物使皮筋发生扭曲。你最初推得越用力,皮筋就变形的越厉害,由此得到的弹性势能也越大。当推动罐子使它滚动的能量用完之后,罐子停止滚动。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势能便释放出来,罐子就滚回你身边。这时,势能转化成动能。当皮筋松开时势

19、能就消耗完了,罐子便停止了转动。创新设计(第4课)设计一个装置,使高处落下的鸡蛋摔不破实验16(教材实验)(第5课)【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圆形泡沫板、支架(铁架台)【实验步骤】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圆形泡沫板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3拿

20、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少。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实验结论】1.磁铁有吸铁的性质。2.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3.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4.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注意事项:1.远离铁制品,防止影响实验结果2.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你的发现。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如:玩 法发 现知识链接:磁铁的保存1不要使磁铁受到敲击和剧烈震动。2不要把磁铁放在火上烘烤

21、。3不要把磁铁放在强电流附近。4小磁铁(如磁针)不能与大磁铁放在一起。5保存条形磁铁时,必须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6.保存蹄形磁铁时,也应在两极上加一片软铁使两极连起来,并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实验17(趣味制作)(第5课)名称:制作磁铁玩具会飞的小熊猫()画一张熊猫的小图片,把它涂上颜色并剪下来,用胶带将一枚曲别针粘在它的背面;()剪一段厘米长的线绳,线绳的一端系在曲别针上,另一端用胶带粘在纸板上;把磁铁放于纸板的上方,可爱的小熊猫就不知不觉悬在半空中了。自己会跑的汽车()在一张泡沫芯板上画一幅街道的鸟瞰图。利用街道将城市分为几个街区,画上房子,工厂、河流

22、和沿街的车库,在泡沫芯板四个角下面各垫一本书把它抬高;()在硬纸板上画一辆小汽车,按直角折叠,把一枚曲别针用胶带粘在未被折起的那边上面,把小汽车放在泡沫芯板的公路上;()将一块磁铁用胶带粘在筷子的一头,并将其伸到泡沫芯板下面汽车的位置上,当移动筷子时,汽车就会和磁铁一起沿着公路移动了。杯中取鱼()用较厚的纸剪一条鱼,在鱼嘴上插上回形针或小钉;()准备一个杯子,在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把事先做好的插有回形针的鱼放入杯中,手拿磁铁在杯中挪动,把鱼取出来。荡秋千教参79、80页把一段铁丝用棉线吊起,做成一个秋千架,用磁铁对着铁丝来回晃动,铁丝就自动地荡秋千。实验18(趣味制作)(第6课)名称:指南针的制

23、作方法一:实验材料:曲别针 摁扣 乳胶 圆珠笔芯 橡皮泥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圆珠笔制成针座(针尖向上)2磁化曲别针在南极一端做上记号3将摁扣用乳胶粘于曲别针中心4利用曲别针下的摁扣将磁化的曲别针放于圆珠笔芯尖端调整其重心便制成指南针注意事项:不要让针尖伤着手方法二:【实验材料】刮脸刀片、摁扣(子扣)、乳胶、橡皮、缝衣针、不干胶条。【实验步骤】 (1)将缝衣针的针鼻儿一端向下,垂直扎于橡皮中心,制成支架。 (2)磁化刮脸刀片,在南极一端用不干胶条做上记号。 (3)将摁扣(子扣)用乳胶粘于刀片中心孔上。 (4)利用刀片下的摁扣,将刀片置于支架的针尖上,调整刀片重心,使其水平旋转自如,便制成指南针。

24、方法三:教参89页【实验材料】曲别针、摁扣(子扣)、乳胶、大头针、橡皮泥。【实验步骤】 (1)用橡皮泥、大头针制成针座(针尖向上)。 (2)磁化曲别针。 (3)将摁扣(子扣)用乳胶粘于曲别针中心。 (4)利用曲别针下的摁扣,将磁化的曲别针放于大头针针尖,调整其重心,便制成指南。实验19(教材实验)(第8课)实验名称:太阳和影子有什么关系方法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一根铅笔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

25、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实验结论: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

26、较强。实验说明: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早晨与傍晚太阳是斜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中午太阳是直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高。方法二【实验名称】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目的】了解太阳下物体影子有方向、长短变化的规律【实验器材】手电筒(“电筒光”代替“阳光”)、铅笔(代替阳光下的物体)【实验步骤】物体不动,拿手电筒模仿太阳从早晨到中午、到傍晚,一天中在空中的运动,观察现象。发现: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

27、化的不同。【实验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实验20(观察实验)(教材实验)(第8课)实验名称:观察测量影子的变化教参119、120、121页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发现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材料:标杆(可用高度1米的竹竿)、粉笔、卷尺、记录纸、铅笔。实验步骤:1、选择空旷的、没有障碍物遮挡、阳光充足的地方(比如操场),使标杆与地面垂直。2、从早晨开始,每节课后在阳光下,用粉笔(或石头)在地上划出标杆的影子,用卷尺测量影长,把时间和影长记录下来。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每隔5分钟做一次记录。你会发现:一米的标杆每五分钟影子变化约三厘米,测量时,误差

28、约0.5-1厘米。测量间隔时间越短,误差率越高,数据越不准确。3、傍晚,对一天的观测记录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利用方格图,绘制示意图,也可以绘制影子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4、对影子的变化进行预测,第二天再重复测量。进行多天多次测量之后,进一步发现影子的秘密。方法二:实验材料:铅笔(长5-8厘米)、线轴、白纸、直尺、钟表、胶带或图钉。实验步骤:1、 在向阳的窗前的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使白纸的四周大致向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胶带或图钉把纸固定好。2、 在线轴孔内插一支两端削尖的铅笔,把线轴放在白纸的中间,在纸上画出

29、线轴的地面轮廓线。转动线轴孔内的铅笔,使笔尖在纸上点个点,这一点就定位中心点。3、 每过一小时,在映在纸上的铅笔影子的顶端处点上一个点并在点旁记录下时间。4、 傍晚,把记录的个影子顶端的点与中心点连结起来。分析影子长度、方向变化与太阳高度、方位变化之间的关系。5、 第二天,把纸和线轴放在原来地方,观察在相同的时刻,影子的变化是否大体相同。6、 第三天,仍把纸和线轴放在原来的地方,根据当时影子的情况预测一下时间,并与钟表核对。实验收获:由此实验可以看出,这就是一个影子钟。实验21(趣味制作)(第8课)名称:制作太阳高度测量仪教参121页制作目的:太阳在天空中升起的高度用太阳高度来表示,太阳的高度

30、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构成的角度来表示。要准确地直到太阳的高度,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这个仪器可以叫做太阳告诉测量仪。制作材料:一个长方形纸盒,半圆仪,黑色胶片,彩色线,一个小螺丝帽。制作方法:1、选取一个长方形纸盒,在两端相对的盒面对角画上直线,在交叉点挖个圆孔。在一边的圆孔上蒙上一层黑色胶片或曝过光的胶片,然后用胶纸粘好。2、往纸盒上粘一个半圆仪,在半圆仪中心位置穿一根彩线,线下端系一个重物,这个简单的仪器就做好了。使用方法:手拿小盒,眼睛对着黑胶片一边的小孔,再通过另一孔去看太阳,当看到太阳时,用手按住垂下的彩线,看彩线所指半圆仪的角度。这个度数就是当时当地的太阳高度。实验22

31、(教材制作)(第9课)名称:制作简易日晷教参135页材料与工具: 瓦楞纸箱、圆盘、直尺、剪刀、笔。 制作方法: 1、将一个瓦楞纸箱铺展开,沿着圆盘画出轮廓,将其剪下,如图一。 2、用直尺找到圆形的中点,划成四等份。将直尺放在3点和6点的位置,将这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后标记好4点和5点的位置。以此类推,把12点的位置都标好,这就是晷面,如图二。 3、另取纸板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直角边长是从表盘中点到各个数字的距离,另一直角边长是最长边的一半,这就是晷针了。将晷针粘贴在表盘上,指针的末端指向,如图三。 4、接着,我们来做支柱。在纸箱上画出支柱的形状,如图四,将其剪下。注意两边要画得对称。这

32、样的支柱需做两个。 5、将一个支柱从顶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而另外一个从底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切口的厚度和纸板的厚度一致。将两个支柱插在一起,一个稳定的支架就做好了,如图五。 6、将晷盘粘在支柱上,然后将日晷放在阳光明媚的花园中。日晷上的影子会告诉你现在的时间。 实验23(教材制作)(第10课)名称:制作计时工具制作沙漏方法一:制作材料: 大小相同的戴盖玻璃瓶两个 细沙(或小米) 胶带制作方法:1分别在两个瓶塞的中心各钻一个能让细沙均匀流过的小孔. 2把甲瓶装满细沙后拧紧,把甲瓶放到乙瓶上,使两小孔相对,细沙可以留到乙瓶中去 。3看着表每隔一分钟轻轻摇动乙瓶使沙子平铺在瓶内,用笔在瓶外画个记号,

33、标上“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划上“2 、3 、4”等时间记号。4沙子流完后把甲乙两瓶位置换过来,用同样的方法在甲甁外画好时间记号。5用胶带将甲乙两瓶的瓶口处连接起来,这样沙瓶计时器就做好了。使用方法: 在开始做练习题、洗衣服的时候,把两个瓶子架好,让沙子流动。做完练习题,洗完衣服,看一看瓶子就知道用了多长时间。注意事项:小米颗粒均匀,实验效果好。方法二:教参150页【制作材料】硬度适中的纸张、沙子、玻璃瓶子。【制作过程】1用纸张做一个漏斗,把它插在一个瓶口内。2往漏斗里灌满沙子。3参看手表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如10秒钟)就在漏斗上将沙子高度作一个记号。做完标记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标记都均匀分

34、布呢?(不是)【制作思考】间隙为什么会改变呢?(因为沙子为漏斗状)【使用方法】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将沙子灌满漏斗,做完之后,看一看标记,就知道用了多少时间。如果做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很长,待沙子流完之后,要再次将沙子满灌漏斗,继续计时,最后再将时间进行累计。制作蜡烛钟教参151页制作材料:蜡烛、钟表制作过程:1、 点燃蜡烛。2、 对照钟表,测出一定时间内蜡烛燃烧掉多少。通过推算,在剩下的蜡烛上做半小时、1小时。的标记。这样,一个简单的蜡烛钟就做好了。制作水钟教参151、152页【制作材料】玻璃杯、吸管、橡皮泥、胶带、中间带孔的珠子(孔能让吸管通过)、盛水容器(可用方便面盒代替)。【制作过程】1将吸

35、管用橡皮泥固定在玻璃杯的杯底,在吸管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胶带作标记。2将吸管从中间带孔的珠子穿过。3在盛水的容器的底部开一个小孔,放在玻璃杯上方,向容器中注满水。4随着水滴入杯子,珠子会因水的浮力而升起来,当珠子上升到某一标记处,记下时间,并确定每一小格标记所代表的时间。5可以通过调节孔的大小调节水滴的快慢。6待明确了吸管上所有标记代表的时间后,水钟就做好了并能使用了。方法二:【制作材料】透明的大塑料瓶,纸杯,织毛线的铁针,回形针,纸条,胶水,清水,笔,剪刀和秒表(可用带秒针的钟表代替)。1沿着塑料瓶的颈部把瓶颈剪去,使瓶成为圆桶状。用四枚回形针分别将四根铁丝固定在瓶口,呈“井”字形支架。2用胶水

36、把纸条粘贴在瓶外壁上做为标签,先用笔在纸条下部划一记号,然后往瓶里加清水至记号处。3把一个纸杯放在“井”字形支架上,倒满清水。用织毛衣的铁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杯中的水立即流出来,这时用秒表计时。4水每流一分钟,在标签纸上划一条记号,直到所有的水全部慢慢地流出杯子。这样,水钟就制作成功了。燃香计时教参152页找一支香,先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点燃5分钟以后,再量一下它的长度;过5分钟以后,再量一次。量了几次以后,你会发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香的燃烧速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燃烧速度,比如,每5分钟燃烧掉1厘米,就可以在同样的香上每隔1厘米刻上一个刻度。这样,就成了一把测量时间的“

37、尺子”了。只要看看香烧掉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实验24(教材实验)(第11课)实验名称:小灯泡亮了实验目的 :探究简单电路,知道怎样是完整电路实验材料 : 电池2节 电池夹2个 小灯泡1个 灯座1个 开关1个 导线至少4条实验步骤 :1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2接通开关观察现象3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注意事项:1实验时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2每组2节电池(效果明显)才能保证让小灯泡亮起来,因为各种实验器材的电阻太大。3两节电池的连接方法要正确:正

38、极和负极相连。实验25(教材实验)(第12课)实验名称:串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用串联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电池3节 电池夹3个 小灯泡2个 灯座2个 开关1个 导线至少6条实验步骤: 1 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 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3.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小灯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串联电路可以使多个灯泡亮起来实验26(教材实验)(第12课)实验名称:并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用并联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电池3节 电池夹3个 小灯泡2个 灯座2个 开关2个 导线至少8条实验步骤: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2把两个小灯

39、泡用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现象3用同样的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小灯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并联电路可以使多个灯泡亮起来实验27(教材实验)(第13课)实验名称:探究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实验器材:检测板一块、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毛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实验步骤:1.检测电路:先将检测电路,灯泡亮表示电路通。2.分别将各种材料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并将鉴别后的材料分成两类。实验结论:有的材料容易导电,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实验说明:1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2有意识

40、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实验28(观察活动)(第17课)观察项目:关节的结构观察方法:教参236、237页【观察项目】关节的结构。【观察方法】1. 实物观察:对实物进行观察,既直观、逼真,又能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可以取羊或鸡等动物的关节进行观察,找出关节头、头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实物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相接处的关节面上

41、都覆有关节软骨,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关节腔内还有滑液。2. 活动图片观察:因为人身体中的关节是不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的,关节在人体活动时到底是什么样子,凭空很难想象。引导学生观察关节的活动图片,可以直观感知,关节在人体活动时的状态,更容易理解关节的作用。3. 对比观察:我们身体上的关节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引导孩子在对比中观察关节,可以使观察活动更全面、更深入,有利于孩子积极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生深入观察的兴趣。比如,可以将人体中的4种关节进行对比观察,一种是球状的,像肩部的关节,我们的胳膊能前后摆,全靠肩关节起作用。最大的球状关节事故髋关节,连接下肢和髋骨。一种是椭圆形的,像腰关节,这种关节只能

42、前后或左右活动。还有一种关节只能像门一样,在一个平面上前后移动,手指的关节就是这样。最后一种是旋转关节,我们的头盖骨底部就有旋转关节,我们用钥匙开锁时,手能转动也是旋转关节在起作用。4. 模型观察: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人体中的关节,可以整体感知人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关节分布情况,而且可以动手制作模型,感知关节的活动情况,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印象会更加深刻。5. 活动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一项活动,在活动中互相观察体验参与活动的关节有哪些,会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胜于说教,活动的过程就是探索科学的过程,这样,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参与而更有成就感,更容易体会到探索科学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激情。实

43、验29(观察实验)(拓展实验)(第19课)实验名称:蚂蚁触角的实验实验材料:蚂蚁 纱罩 糖 木屑 剪刀实验步骤: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实验现象: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们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继续实验:将蚂蚁的触角剪去,看看它们是否还能区别出那是糖,那是木屑。实验分析: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注意事项:1要爱惜实验蚂蚁,只取一只剪去触角。2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蚂蚁放生。实验30(探究性实验)(拓展实验)(第22课)实验名称:不同水质中鱼的呼吸教参291页【实验过程】找四个大小相同的小瓶(或缸)。第一瓶放进刚打上来的井水,第二瓶放

44、河水,第三瓶放自来水,第四瓶放刚刚冷却的开水,水的多少相同。每个瓶里放一条小鱼,观察鱼的呼吸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验结果】鱼在河水里的呼吸最慢;在自来水里的呼吸较慢;在井水里的呼吸快些;在冷开水里则不断地把头冒出水面,张开嘴呼吸,并且把气泡吐在水面上。原因是河水里的氧气最多,自来水里的氧气次之,井水里的氧气更少,冷开水里没有氧气。实验名称:不同温度鱼的呼吸教参291页实验过程:在一个小缸里放些水,再放几块冰,使混合后的水温降到10摄氏度,把一条小鱼放进去,观察5分钟,记下鱼1分钟的呼吸次数。然后加热水,使水温升到20摄氏度,也观察5分钟,记下鱼1分钟的呼吸次数。继续加热水,使水温升到30摄氏度,

45、再观察5分钟,记下鱼1分钟的呼吸次数。实验结果:水温升高10摄氏度,鱼的呼吸大约加快一倍。原因是鱼的环境温度升高时,鱼消耗的氧气增多了。一般来说,水温升高,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就会减少。因此鱼的呼吸自然就会增加。实验名称:鱼鳍的作用教参292页1、实验目的:鱼鳍的作用2、实验材料:鱼和剪子3、实验方法:(1)剪去一条鱼的胸鳍和腹鳍,观察它会怎么样。(2)剪去一条鱼的背鳍和臀鳍,观察它会怎么样。(3)剪去一条鱼的尾鳍,观察它会怎么样。4、实验结果(1)腹面翻上来。(2)侧面翻上来。(3)运动迟缓,头部向下倾和转向困难。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鱼是少不了鱼鳍的。实验名称:鱼鳍的再生教参292页实验材料:小鱼两条、鱼缸一只、剪刀一把。实验方法: 把小鱼放在浴缸里喂养35天。然后轻轻捉住它,用剪刀剪去他们的尾鳍。一条从鳍基剪去,另一条只剪去鳍尖。放回鱼缸后,每天供给一定的食物。经过半月左右,你就能看到他们的尾鳍又长出来了,而且剪去鳍基的要比剪去鳍尖的长得快。实验分析: 动物的某些组织和器官,再受到损失或失掉之后,会重新长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再生”。鱼的鳍就具有再生能力。实验名称:鲫鱼变金鱼教参292、293页目的:了解鲫鱼的特性,色彩斑斓的金鱼的祖先就是鲫鱼。鲫鱼的鳞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