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共5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18760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共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共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2、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单项选择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

3、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回答13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

4、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城镇采冰场吉尔格朗河伊犁河国道1.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2.吉尔格郎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A.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水量丰富,产冰量大C.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河道较浅,易于开采3.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气温升高 降水减少 发现新的采冰区 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水质污染加剧A. B. C. D. 1.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途。由题干可知,寒冬采冰储藏等

5、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说明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或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或者认为新疆气候干旱,采冰储藏可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2.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采冰场区位选择。由上题分析可知,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要求水质良好。吉尔格郎河位于伊犁河上游地区,水质优良,且靠近国道,运输便利,故A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伊犁河谷降水较多,吉尔格郎河水量丰富,产冰量大。3.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缩小的原因。由上题分析可知,

6、采冰场要求水质良好,近年来由于气温升高,冰雪消融量大,加上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以及水质污染加剧,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该地区降水减少,或者发现新的采冰区,使得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如今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完成45题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5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7、不包括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C劳动力素质高D政策优势4.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地域。从图中可以得出,该地水电、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形成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图示区域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5.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土地廉价,能源资源丰富,有西部开发政策支持,但劳动力素质不高。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图1为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6该

8、山地最可能属于( )A阴山B南岭C天山D秦岭7该山地( )A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北侧植被冬季落叶,南侧植被四季常绿C北侧为高原广泛分布区,南侧为平原广泛分布区D南北两侧均为亚热带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区6.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由图可知,该山地 1 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可能属于南岭。天山、阴山纬度较高,1 月气温应低于 0,秦岭是我国1 月 0的分界线。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秦岭是我国1 月 0的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秦岭以南气温大于0。7.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南岭的地理意义。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属于南岭,地处亚热带,南北两

9、侧均为亚热带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区。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或B选项,原因是考生该山地的判断错误,认为该山地为秦岭,秦岭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冬季落叶;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读“某地区略图”,回答89题。8.利于该地区农作物生产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少、日照充足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多,灌溉便利9.若图中黑点代表聚落,则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和历史上聚落的扩展方向分别是A.地形 向北(东北) B.气候 向西南C.宗教 向河流下游 D.水源 向南(西南)8.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该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10、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产。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该区域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灌溉便利。9.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和聚落的扩展方向。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在沙漠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的地方形成了绿洲,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因此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由于气候异常和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土地荒漠化加剧,沙漠面积扩大,聚落向水源的地方拓展,即向南方向扩展,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该区域气候干旱,由于气候异常造成土地荒漠化加剧,沙漠面积扩大,聚落向西南方向扩展。

11、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图示为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利用结构。读图完成1011题。10据图推测,甲最有可能是()A吉林 B上海 C新疆 D贵州11有关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发展灌溉排水系统 B进行规模化人工降雨C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 D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10.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据图可知,甲地的水田、菜地比重大,且菜地比重大于水浇地,说明城市化水平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大;无旱地和望天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地区,上海市最适

12、合。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水田所占比重大。11.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可以发展灌溉排水系统、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人工降水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如云层的厚度,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等。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不能发展高效的旱作农业。蒙华铁路拟建成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815公里。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

13、。读图完成1213题。12与东部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蒙华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丘陵、山区相对较多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13蒙华铁路的通车,有利于内蒙古煤炭资源的外运。煤炭资源大量调出易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变化是A提升产业层次 B加重大气污染 C加剧地面沉降 D改善能源结构12.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通过示意图可知蒙华铁路经过黄土高原、跨越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质复杂,故其建设成本较高。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或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蒙华铁路途经地区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且经过黄河长江等河流,河湖多,桥隧工程

14、量大,由此造成建设成本较高。13. 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煤炭资源的大量调出会加大煤炭开采的力度和规模,但对提升产业层次影响不大,对当地大气污染和能源结构的影响不大,但会造成地下结构变化,加剧地面沉降。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煤炭资源大量调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层次提升了。二、综合题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也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1)读图比较图中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说明判断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2)每年9-1

15、0月,渭河流域受降水影响,会不同程度发生秋汛,分析秦岭对渭河秋汛的影响。(3)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1)北坡(短)陡、南坡(长)缓;图中北坡等高线密,地形起伏大,坡陡(或者说明南坡缓);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断裂;秦岭一侧岩体相对抬升,形成断崖。(2)入秋后的9-10月,我国雨带从华北、东北南撤;在该过程中,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雨带在秦岭以北徘徊,形成雨季,带来渭河汛期(3)上游源于秦岭南侧,其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增大河流流量;秦岭阻挡冬季风,使其汉水谷地冬季气温大于0,致使河流无冰期;秦岭南坡(阳坡和夏季风

16、迎风坡)水热充足,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少。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地势特征差异比较。由图可知,秦岭北坡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较陡,地形起伏大。由于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出现断裂,秦岭一侧岩体相对抬升,形成断崖,坡较陡。(2)本题主要考查山脉对河流汛期的影响。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9-10月,雨带从华北、东北南撤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雨带在秦岭以北徘徊,形成雨季,带来渭河汛期。(3)本题主要考查山脉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汛期等。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秦岭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增大河流上游的流量。秦岭阻挡

17、冬季风南下,使汉水谷地冬季气温大于0,河流无冰期。秦岭南坡水热充足,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少。【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考生不清楚秦岭与渭河平原的成因,二是没有掌握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三是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答题不全面。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米生长期较短,喜高温,苗期较耐旱,此后需水量大。自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相继建成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目前,河西走廊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如下图所示)。(1)分析在满足玉米生长所需光照和水分方面,河西走廊制种基地比东北、华北的突出优势。(2)每年10月是河西走廊玉米的集中晾晒时期。种子晾晒场地

18、多在沙漠荒滩和戈壁滩上。说明沙漠荒滩和戈壁滩作为玉米晾晒场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及种子被脱水的原理。(3)有人建议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制种产业规模,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答案:(1)河西走廊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玉米的光合作用强;玉米生长期内需水量大,特别是79月份,此时祁连山冰川融化快,融水量大,可以满足玉米的需水要求;河西走廊已建成发达的灌溉系统,减少了玉米的旱涝灾害。(2)此时沙漠荒滩和戈壁滩上地表温度高、干燥,加上地表疏松透气,通过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玉米种子的水分可快速蒸发到空气中,达到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3)赞同。进一步扩大育种规模,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促

19、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发挥本地光热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反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若大规模发展制种业,可能导致或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优势。与东北、华北相比,河西走廊气候大陆性更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玉米光合作用强,河西走廊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可以满足玉米的需水要求。(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沙漠荒滩和戈壁滩地表温度高,疏松透气,玉米种子的水分可快速蒸发到空气中,达到自然脱水干燥。(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行性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赞同的理由可以从发挥地区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赞同的理由可以从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易错分析】第(1)题,考生可能只是考虑河西走廊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第(3)题,多数考生往往会出现观点与理由不合理,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