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63152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一、简答题(10分4)1 运动、发展和联系的自然观念,及其近现代科学依据。答:1)自然观念: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 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中 发展着,这个发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偶然性减少的进化过程,在另外的条件下则表现 为必然性减少的退化过程。这样,自然界总是经历着进化和退化相统一的真正发展的历史, 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涌现的真正历史。 2)近现代科学依据: A.系统

2、自然观孕育在20世纪30年代,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谋而合。B.系统观念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体现: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就是系统科学的典范。2 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答:1)、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2)、社会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实践就是多样化的劳动,“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是最重要的实践。(2)、实践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3)、自然界与人类的进化发展没有止境,现代人体智,心智,行为仍在进化,社会形态进化也与此同步。3)人与自然关系四个阶段:古代人类被迫屈

3、服自然; 近代人类力求征服自然;现代人类屡遭自然惩罚; 当代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3 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答:1)、20世纪以后全球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怎样形成: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破了神、人、自然界的三级结构,却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对立,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主要的原因。现代工业社会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消费方式把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向顶峰,造成“人与自然的困境”2) 、解决方法: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放在十分突出的地

4、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4 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说明谋求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答:1)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2)人类与自然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放下仆人的卑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

5、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3)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心情,努力为失去平衡支点的自然界做些“亡羊补牢”式的修补或调整;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最大美德的观念。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生态文明;全

6、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国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5科学认识的基本特性。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检验是科学划界的标准,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科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特征:(1)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与客观实在的过程和现象相联系,它的具体便是在可控条件下,可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2)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

7、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3)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6 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答:科学价值是科学认识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三个方面。 (1)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2)科学思想:主要是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如牛顿力学的机械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观念等。 (3)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逻辑方法

8、、非逻辑方法。7 两种科学价值观的分析对比。答:1)科学价值中立说:(1)、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2)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当怎样的问题。(3)科学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2)科学负载价值说:(1)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使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2)实践方面,应用科学知识去改造自然,使人们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8 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课题的原则。答:1)科学问题源自社会实践,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常识问题,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事实问题,理论问题,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等。

9、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 不同理论或科学学派之间的分歧 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科学家的兴趣和心智偏好。2)科学课题的原则(1)、社会需要的原则(2)、理论创新与创新性原则(3)、科学逻辑性原则和现实可行性原则(4)、适度超前和冒险原则9 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答:1)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2)科学理论都有观察实验依据,但都经过了科学思维加工处理,蕴含了人的主观创造3)观察实验也渗透着科学理论,描述和解释方式都有“理论负载”4)科学活动是依据让你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设计观察实验,构造科学理论10 科学假说产生条件,科学假说的特征。答:科

10、学家说是依据科学真实和科学定律,对科学问题做出的假定性说明或解释。1)产生条件:(1)、出现前所未有的科学事实(科学发展,反常实例) (2)、原有理论的推广和衍生(3)、协调理论内部矛盾 (4)、纯粹的思维创造。(实际意义若有若无)2)特征(1)、有科学依据,合乎逻辑规范 (2)、思维创造能动性,个体认知差异较大(3)、科学认识的探索性,多数是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过渡进化为科学理论(4)构造科学假说是科学认识的必经之路11 科学理论的逻辑检验和经验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答:(1)逻辑检验是指科学理论是否合乎逻辑,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经验检验是指直接诉诸经验

11、来检验理论的真伪。(2)逻辑检验主要解决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即:经验假说证实,坚持归纳主义和实证主义。经验检验要解决的本质上是科学理论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问题。(3)逻辑检验与经验检验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应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使用严密的、逻辑的、理性的方法,对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以形成一种严密的逻辑体系,即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形态。12 科学理论的社会评价(外在评价)会涉及哪些因素。答: 1)科学创见具备主体际性(主体间性) 2)科学理论讲求“修辞技巧”、“合时而用” 3)科学理论的社会确认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13 科学理论的三种发展模式(三种发展观)。答:(1)科学逻辑论的观点:逻辑经验主

12、义注重归纳演绎方法论,认同循序渐进发展模式。科学假说从经验中归纳得来,再借助演绎法推出理论预见,预见经受新的经验检验。 (2)科学进化论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看重猜思演绎反驳方法,认同“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始于问题,为回答问题提出假说。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不断经受证伪检验的过程。 (3)科学社会学观点:历史主义,看重科学文化背景,主张“范式”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模式就是:“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循环往复的过程14 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时期,科学理论的结构性变动。答:1)科学理论的发展兴替(1)在宏观层面,是渐进与飞跃,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互为前提,交替出现(2)在微

13、观层面,是“范式”更新,理论结构性变动2)科学理论是由“硬核”和“保护带”组成(1)“硬核”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理论的核心部分,不容反驳(2)“保护带”由一些辅助假设和初始条件组成,可以适当调整或变动,以对付“反常”情况的挑战,保护“硬核”免受侵犯3)常规科学时期,科学理论结构微调科学发展是原有理论的应用、深化、完善和修改,相当于调整“保护带”4)科学革命时期,科学理论结构更新“反常”冲击此起彼伏、理论无法自圆其说,假说激烈竞争,“保护带”失效,“核心”丧失权威,最终“胜者为王”,重建全新“核心”和“保护带”,导致理论的更替。15 三种技术结构以及它和社会形态的对应关系。答:1)技术结构是由相

14、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种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技术发展史上有三种类型的技术结构:A)经验技术结构。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劳动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以手工劳动经验和技能为主导要素。这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技术结构。B)实体型技术结构。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C)知识型技术结构。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2)技术结构的演化过程交织着各种矛盾: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

15、构的矛盾;技术结构与社会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物质技术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和 解决,形成了技术结构的演化机制。16 两种技术价值论对比分析。答:1)17 世纪以来,工业化革命此起彼伏,技术发明创造对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技术价值问题备受关注。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观点,都有理论依据。 2)“技术价值中立论”认为,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发展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人为因素、主观意识会影响到技术活动效益,但不会改变技术认识内涵。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对自然、社会和人类都有正、负两种效应; 3)“技术价值负荷论”则认为,

16、技术与技术活动主体密不可分,技术主体有价值取向。 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 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的未来,等等。17 当代社会的技术伦理问题。答:1)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诸多冲击。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 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等等,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 产生激烈冲突,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后道德的基础上

17、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束 缚,抛弃过时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和道德。 2)对技术创新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一般认为化解之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技术人性化。技术创新要兼顾社会现实,服务普罗大众,创造民生福祉,防范技术风险,遏制 技术滥用。另一方面是社会伦理道德要与时俱进。技术创新促成社会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不 可阻挡,社会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是历史进步的体现,道德伦理亦应主动调整更新,尽可能地 包容、适应技术创新活动。二、分析论证题(20分2)1 孟德尔能成为遗传之父是因为三位科学家不贪图名利,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答:科学认识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科学认识既是认识活动,又是认识成果。一般认为,科

18、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科学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动,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而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主要是: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或科学学派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科学家的兴趣偏好、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等。2 生态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危害,污染后的环境是否能恢复如初。答: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

19、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防止方法:1. 对于工厂的污水、废气、废烟、废渣等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后排放2.外出尽量不用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3.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节约纸张 4.多种植花草树木、不乱砍滥伐三、综合论证题(20分1)1 进化-退化的辩证关系(注意,进化是有条件的)。答:(1)进化和退化的辩证关系如下: 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具有辨证关系。 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 对立性、统一性

20、都需要客观条件 对立性:有质的区别,物质基础、发生条件、发展阶段截然不同。 统一性:都是物质客观属性,相互包含、共生依存、融合交替、此起彼伏。 进化发展还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马哲认为自然界有进化发展的本性,四大演化就是例证。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失单调的走向有序和演化,也不是单调的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2)进化是有条件的: 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 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纯属的相互作用 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2 技术认识特征和技术与科学的辩证关系。答:A)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深受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B)技术注重改造自然、创造世界,是主观见诸于客观。 C)技术注重经验、技能,多快好省地解题。D)技术强调从普遍到特殊、从要素到综合。 E)技术选择受到社会诸因素限制。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