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共3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3066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共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共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共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共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Z|X|X|K1、(2017杭州)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 ,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Og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答案】A 【考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粒子数目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概念的掌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量数

2、=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不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图,可知右上角Og为元素符号,故A正确;B、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8为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故B错误;C、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为118,故C错误;D、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为118,故D错误。故选A 2、(2017杭州)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 (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铝能被吸引B、生成物Ba (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

3、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钡的性质,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则金属的活泼性越强,考察了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以及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解答】A、铝不能导磁,因此不能被吸引,故A错误;B、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该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C、反应前铝为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故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为两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物中有单质,故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C 3、(2017杭州)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

4、分类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B、是否胎生哺乳C、体温是否恒定D、是否具有脊椎骨【答案】D 【考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了解,会区分哺乳动物和其他生物的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解答】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分类的依据很多,图中六种生物根据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类为脊椎动物,乙类为无脊椎动物。故选D 4、(2017杭州)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 )A、都来自于同种生物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都具有

5、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答案】C 【考点】观察细胞,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A、精子细胞来自动物,洋葱表皮细胞来自植物,因此不是来自同种生物,故A错误;B、图中洋葱表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都是分化完全的细胞了,不能分裂,故B错误;C、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C正确;D、精子细胞来自动物,洋葱表皮细胞来自植物,不属于同一组织,

6、故D错误。故选C 5、(2017杭州)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是( )A、长度约为26厘米B、质量约为2千克C、重力约为0.2牛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答案】A 【考点】估测 【解析】【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A、课本的长度约为20

7、30cm,故A正确;B、一本课本质量约200g=0.2kg,故B错误;C、一本课本质量约0.2kg,则重力G=mg=0.2kg10N/kg=2N,故C错误;D、一本课本重力约为2N,面积远远小于1m2 , 根据,压强远大于2帕,故D错误。故选A 6、(2017杭州)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需要使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试剂的是( ) 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B、观察小金鱼鳍内的血液流动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答案】D 【考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

8、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需要使用0.9%的生理盐水的实验中选材为动物的活体细胞。【解答】需要使用0.9%的生理盐水的实验中选材为动物的活体细胞,故AC错误,D正确;B中观察小金鱼鳍内的血液流动 ,为观察血液的流动,不需要生理盐水,故B错误;故选D 7、(2017杭州)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

9、进行气体交换【答案】B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体心脏、血管、肺、肾、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含有多种消化液。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解答】A、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故A正确;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原尿

10、是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尿液,故B错误;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故C正确;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故选B 8、(2017杭州)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

11、的长度得出结论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答案】B 【考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灵活答题。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控制单一变量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解答】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地性,故A错误;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故B正确;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方向得出结论,不是长度,故C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蚕豆种子的向地性,没有研究生长素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 9、(2017杭州)1864

12、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答案】C 【考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无图考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

13、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选C 10、(2017杭州)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属于实验性简答题,难度比较小,要求同学们都知识掌握牢固,准确。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回

14、答,电解水生成氢氧两种气体,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a中为氧气,b中为氢气。【解答】A、a中为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现象为燃烧,故A错误;B、b中为氢气,氢气可以燃烧 ,故B错误;C、b中为氢气为负极,b附近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成碱性,负极存在大量OH , 故C正确;D、在此反应中电能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故选C 11、(2017杭州)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的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A、物

15、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D、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答案】C 【考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所用滑轮组是水平的,计算过程要注意,拉力的大小是摩擦力的一半,拉力移动的路程是物体移动的路程的2倍(动滑轮由两股绳子拉着)。该滑轮为动滑轮,拉力F的大小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样,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利用力的平衡可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利用W=Fs公式计算拉力做的功,再利用功率的公式计算拉力F的功率。【解答】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f=2F=210N=20N;故A、B错误;v绳子=2v=2m/

16、s,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P=Fv=102m/s=20W,故C正确;s=vt=1s1m/s=1m,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W=Fs=20N1m=20J,故D错误;故选C 12、(2017杭州)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 A、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B、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 C、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D、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答案】B 【考点】地球的形状的证据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以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地球形成的年限及当时的条件、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17、解答】解: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观点的证据。故选:B 13、(2017杭州)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

18、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1030507090溶解度/g27.339.349.054.1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克硫酸镁和72.3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应用,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物质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判

19、断某温度下物质溶于水是否饱和等知识。【解答】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70-90摄氏度是减小的趋势;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10时,10时100g水中能溶解27.7g硫酸镁,72.3g水不能溶解;对应的溶质;C、选项为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因为有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C 14、(2017杭州)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

20、、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答案】B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解答】 解: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由于不知它们的初始温度,故无法判定温度的高低,故CD错误;则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故选:B 15、(2017杭州)如图所示,木块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木块的(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C、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不变,机械

21、能减小【答案】B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根据克服摩擦做功分析机械能的变化。【解答】解:木块在匀速下滑的过程中,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木块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故选:B 16、(2017杭州)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D、此反应的实质是 结合成水分子【答案】D 【考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

22、】【分析】本题主要从微观图示的角度对中和反应和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考查,考查了溶液的导电性、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解答】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A选项表示氢离子;B选项表示氢氧根离子;C选项表示钠离子,故选项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酸碱中核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答案选择D 17、(2017杭州)如图,汽油机处于工作过程中的某个冲程,对此冲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A 【考点】热机 【解析】【分析】由进气 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

23、哪个冲程;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 【解答】解:如图,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上行,可以判断是压缩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2017杭州)如图,甲、乙、丙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答案】A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知道装入水的质量相等,可知各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关系。【解答】解:如图

24、三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 因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所以,三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为h甲h乙h丙 , 由p=gh可 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故选A 来源:Z|xx|k.Com19、(2017杭州)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单质银;镁条表面 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

25、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答案】C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A、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是错误的叙述,还能发生生成氢气的反应;D、选项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是正确的叙迷。故选C 20、(2017杭州)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

26、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答案】B 【考点】估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宇宙中的星体等远距离的物体,甲为小分子,故甲不符合,故A错误;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胞,乙为酵母菌和衣藻,属于细胞,故B正确;

27、C、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分子,丙为动物体,故C错误;D、放大镜适于观察近距离的物体,丁为远距离的星体,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21、(2017杭州)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_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的_控制。 (2)皮肤烧伤易感染主要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_功能大幅度降低,病原体大量入侵体内。(选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或“人工免疫”) (3)根

28、据有关酶的知识,简述持续高烧带来的危害。_。 【答案】(1)37;体温调节中枢(2)非特异性免疫(3)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当人体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会降低,影响人体正常代谢 【考点】体温受脑控制,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分析】(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内;(2)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共同完成的; (3)

29、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解答】(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内;(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病人若护理不当,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3)食物的消化需要消化酶的参与,而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和高温都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人体在发烧时,过高的体温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持续高烧往往伴有消化不良。

30、故答案为:(1)37;体温调节中枢; (2)非特异性免疫; (3)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持续高烧往往伴有消化不良。 22、(2017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_的特性。材料1中的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有哪些功能? _(写出1点即可) (2)分别从原料与产物角度比较人造树叶的工作原理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异同点。_ 来源:Zxxk.Com【答案】(1)在氧尝试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防御保护、加速凝血和促进止血等(2)人造树叶以水为原料,产物是氢气和氧

31、气,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解答】(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

32、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2)人造树叶由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等构成,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把该“叶子”放在水里,然后放在阳光下,它就能够把水分解解成氢气和氧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光合作用的公式: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故答案为:(1)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防御保护、加速凝血和促进止血等; (2)人造树

33、叶以水为原料,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3、(2017杭州)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 (2)燃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_(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答案】(1)BaCl2+H2SO4=BaSO4+2HCl(2)偏高 【考点】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的测定,分子式的确定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解答】(1)根据流程图提供的信息可知生成沉淀的反应为

34、; BaCl2+H2SO4=BaSO4+2HCl;(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沉淀质量减小,故测定水结果偏高。故答案为:(1)BaCl2+H2SO4=BaSO4+2HCl;(2)偏高。24、(2017杭州)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 【答案】(1)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2)

35、NaCl(NaOH、Ca(OH)2等) 【考点】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解答】(1)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甲集气瓶中的氯化钙溶液到吸入集气瓶中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2)根据发生的两个反应,讨论反应物的合量问题得到,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NaC

36、l(NaOH、Ca(OH)2等)。故答案为:(1)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2)NaCl(NaOH、Ca(OH)2等)。 25、(2017杭州)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_。【答案】大于;G/m=15N/kg 【考点】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利用图,根据质量相同时,判定重力的大小;根据 求出关系式。【解答】解

37、: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5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故答案为:大于;G=m15N/kg。 26、(2017杭州)小金将长为0.6米、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挂一个40牛的物体,肩上支点O离后端A为0.2米,他用手压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小金的质量为50千克,则此时手压木棒的力大小为_牛,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_牛,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_牛(g=10牛/千克)。【答案】2

38、0;60;560 【考点】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拉力的大小; (2)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F=FA+FB; (3)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 (1)由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OB=GOA, 即:F(0.6m0.2m)=40N0.2m, 所以:F=20N;即手压木棒的压力大小为20N;(2) 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F=F+G=20N+40N=60N;(3)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G人+F=mg+F=50kg10N/kg+60N=560N。故答案为:20;60;560。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27、(2017杭州)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

39、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1)根据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答案】(1)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 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土壤含水量在10%20% 之间,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

40、之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为0;当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为20% 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2)空气(氧气)等(3)选取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颗 在2530区间内均匀分成若干组(如分成26、27、28、29、30五组) 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进行萌发,统计该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 【考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41、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1)据表中数据可见: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是0; 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2)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3)实验设计:选取形状大小,饱满长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30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

42、条件相同且适宜进行萌发,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故答案为:(1)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土壤含水量为10%20%之间,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是0; 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空气(氧气)等; (3)选取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颗; 在2530区间内均匀分成若干组(如分成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进行萌发,统计该种子

43、7天后的萌发率。 28、(2017杭州)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g/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lO3 2KMnO4+Cl2+O2第2步:2KMnO4 K2MnO4+MnO2+ O2第3步:K2MnO4+ Cl2 2KCl+ MnO2+ 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 来源:Z+xx+k.Com【答案】(1)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热试管破裂(2)m1m2m3m4=V(3)部分氯气散失,未参加后续反应,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