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特性要素(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91745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镜记者特性要素(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镜记者特性要素(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镜记者特性要素(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镜记者特性要素(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接近真相 从现场开始-现场出镜报道的技巧摘要: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也开始凸显。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过记者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现场采访,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出镜记者如何在现场报道中适度而准确地表现现场,本文将从现场报道中的有哪些技巧入手进行探讨。关键词:重大事件;出镜记者;报道技巧 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具备了更

2、高的心理层面需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关于事实的客观性报道,因此具有“深、广、新”特性的电视新闻成为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伴随着新闻现场的日益复杂,电视新闻记者要频频出镜,以提问者或揭秘者的身份起到一个串联新闻前后的作用,这样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 现在电视新闻中的出镜记者有好多都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做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即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在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优秀的出镜记者为节目增光添彩,但同时也有一些出镜记者缺乏对现场的观察,不能很好的把握节目的进程,表现令人大失所望,

3、最后将新闻的真实性和震慑力掩埋在遗憾之中。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是对自身情感缺乏适度的把握。 在电视新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态度冷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现场的气氛如何,都把自己置身事外,始终保持同一表情。这样很容易造成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隔阂,被采访者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知道的告诉记者,很有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关闭了话匣,最后造成采访的终止,即使勉强进行下去,采访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还有一种现象,和上面的情况正好相反。那就是记者在现场很容易被当时的气氛影响,或因为被采访者的不幸遭遇而心生怜悯;或因为遇到不公平的事而悲愤不已;或因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而兴

4、高采烈。其实这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应该做到的,记者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报道。从1997年开始,中国电视媒体开始对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全新的开拓,中国媒体第一次以大型直播为表现形式,在世界传媒舞台亮相,历经十余年的磨练,中国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能够即时反应、快速传播、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特别是08年汶川地震期间表现出了高效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高层次的电视媒体,这除了技术与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事件发生时,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进行报道的出镜记者,将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并用人性化的解读方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将现场展示在受众眼前。在

5、电视直播技术已经日趋发达的今天,电视直播过程中“人”的要素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一个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中“品牌”的代言词。 一、现场报道中的技巧 (一)突出事件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是when 、where 、who、how。首先,在出镜记者报道的开始,要首先说明所在的位置和准确时间,重大事件直播报道中出镜记者的存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对新闻现场的贴近性和对时间的同步性上,出镜记者所在的位置是在现场,对于观众而言,就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而时间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往往显示了极强的直击感和动态感,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张泉灵在跟随救援部队步行九个小时挺进地震震中的现场报道,每一个报道

6、位置和报道时间都成为了整个报道过程的连接点,观众由此可以形成一定的图像感和时空感,对于报道的认知也更加直接。 被突出的基本信息要能够说的具体,生动,这样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在对时间基本信息突出的时候,要注意细节化的观察和表达。报道中对于一些数字的运用,能够使现场报道显的更加的客观、真实。 (二)调动不同的感官体验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不仅仅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新闻画面,还要求自己去体验,这是对观众感官的一种延长,更是对有声语言和新闻画面的一种丰富和弥补。出镜记者要利用自己的感官来细细体味现场,积极调动眼睛、鼻子、耳朵、手指,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这样现场才能够鲜活起来。 比如在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

7、,白岩松来到已经封锁的北川现场,在一块能够俯瞰北川的高地上进行了一段现场报道: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我们来到了北川,现在在这里,我的耳朵听不到一点声音,我的鼻子只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我的眼睛看到的就是我们摄制组的这几个人和一切地震后留下的断壁残垣这段典型的感官体验式的报道,使远离现场的人如同深入其中,更加逼真的感受到了新闻的现场感。 (三)巧妙运用非语言符号 语言传播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基础,但如果只是在现场喋喋不休,这样只会减少出镜报道的魅力,就和新闻画面加新闻配音的传统模式没什么两样了。而非语言符号,比如体态语、表情、声音高低等与有声语言的有力结合,能更加全面、细致、真实的表现出镜记者的心

8、理和情感。比如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出镜记者边走边说的动态报道中,有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但是观众只通过不停的赶路、急促的喘息、焦虑而关切的眼神,就能强烈的感受到救援的时不可待和记者对灾区的关切,而这种感受和沟通对于观众来说也更加的真实。 另外,非语言符号中还包括了出镜记者的着装和仪态,这同时是对出镜记者角色的一种认定和新闻现场的一种侧面展现。出镜记者的着装应该有两类,一类是标志化的职业着装,比如湖北经视的出镜记者在一年四季都有统一的出镜服,橙红色的统一着装成为了其出镜记者队伍的一种标志。另一类是融入现场的着装,在工地现场的安全帽、在医院的消毒服、在民族村的少数民族服饰、地震中的口罩、手套等都能

9、够帮助出镜记者营造强烈的现场,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小的配件,比如活动的徽章、红领巾等有一定现场标志的配饰也可以增强出镜记者对现场的直接参与。 (四)善于辨别真伪事件发生现场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全是真实的。现场采访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分辨真伪。现场中的“证伪”,首先要注意发现有意造假、欺骗公众的现象。现场采访中避免“证伪”,还应该注意防止受访单位的造假行为。比如在新闻调查一期标志性的节目透视运城渗灌工程中,记者王利芬在现场采访的过程中,不断质疑、分析、求证,揭开了山西运城这个耗资两亿多元建成的“形象工程”的真面目。节目中有个精彩片段,记者王利芬发现了渗灌井后面的秘密,她跳上井台,拔出插在地里的水管,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见这节水管里面塞着的木头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摆设。这种现场证伪的采访方式可以给采访对象以突然袭击,让对方的谎言不攻自破。 参考文献: 1 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高晓红.电视直播报道常态化的重大进步“汶川地震”电视直播报道带来的思考J.现代传播。3 胡智锋.为尊严而战对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特别报道的思考J.现代传播。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