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5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91218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者:王军 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目录(省略)关键字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领会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前提,也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时隔36年,十九大报告再次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论断。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未来的新的奋斗方向,更激发了我对体现我国发展态势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强烈求知欲,故而基

2、于课本和网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了解并总结为本文。一、我国矛盾的转变历程 此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正式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历次党代会都要重申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同时,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从十六大开始,在重申的同时语境有了一些变化。基本都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具有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然后在社会主要矛盾前面加上“仍然是”,或者在后面

3、缀上“没有变”。这是因为,十六大提出我国“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从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主要矛盾确实隐含着将来会出现转化的可能。二、我国矛盾的转变分析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升华了,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切实和及时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一,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

4、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了。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 其二,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 (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所谓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发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

5、平衡,比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比较明显,社会上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 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6、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物质文化需要相对比较具体,主要是一些硬性的需求;而美好生活的需要,则不仅要以物质文化需要为基础和前提,还包括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常常从自己是否感到“满意”来理解美好生活,而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理解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我们党的勇敢承诺,也是一个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高层级的努力方向。三:我国基本国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7、。”近代以来的中国,基本国情只经历了一次根本性转变,就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革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这个转变,经历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漫长历史过程,有一百余年。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起码有“上百年”的时间,这是我们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国情依据,也是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历史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涉及奋斗任务的一种定位。它会因为一些阶段性奋斗目标的实现,或一些影响全局的重大变革的发生,出现新变化,从而使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拥有新的历史方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的

8、社会主要矛盾的出现,虽然表明基本国情在局部的量上起了变化,但实质上仍属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不是说旧的社会主要矛盾就不存在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依然存在,生产力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依然比较落后,旧的社会主要矛盾实际上隐含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中去了。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这个变化确实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属于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四:结束语深入全面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后“变”与“不变”的关系,

9、要求我们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把握时代到引领时代,就在于能够把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科学辩证地联系起来,在和时代一道前进的过程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参考文献: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刘学礼、孙迪、求是2017年11月30日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冷溶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27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及其政策取向黄泰岩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1日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陈晋北京日报2017年11月13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