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退化敲响警钟(共11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90477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湿地退化敲响警钟(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湿地退化敲响警钟(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湿地退化敲响警钟(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湿地退化敲响警钟(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湿地退化敲响警钟谈谈我国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湿地,国际通常的定义是指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具有调节生态环境功能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滨海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或重点野生植物原生分布的人工湿地。它是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过渡性生态系统,并因其巨大的生态价值、环境与生产功能 ,被誉为“自然之肾”、“景观之肾”、“地球之肾” 1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2、维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孕育了独特的动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 为大批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被誉为“生物超市” 2。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湿地开垦和改造、大规模开发建设、水资源过度利用、无序种植养殖等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人类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致使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功能不断下降,湿地的退化和丧失成为全球范围湿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3。湿地的退化不仅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粮食资源的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

3、。故湿地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湿地破坏现状: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自然湿地 3620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3.77%。【10】由于我国湿地保护起步较晚,政策法律不完善,保护资金缺乏,加之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我国湿地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据2006年全国湿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在我国 376 块重点调查湿地中,114 块湿地面临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98 块湿地面临环境污染的威胁,91 块湿地面临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的威胁,30 块湿地面临泥沙淤积的威胁,25 块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4、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 119 万公顷,另因工矿占用湿地约 100 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 50%。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超过 130 万公顷,因此而失去调蓄容积超过 350 亿立方米,并造成近 1000 个天然湖泊消失。【10】而近年来,中国湿地破坏日趋严重,已经面临绝境。现今我国湿地面对的主要问题有:1) 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被开垦为农田或作其它用途,围埂造田、兴建码头,湿地植被被破坏,生态功能衰退,鱼类等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生存的空间与繁衍的场所,湿地自身的生态功能也在不断衰退。例如:位于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的敦煌西湖湿地,其主要是天然湿地。在1950 年,面积达到了 25. 00104hm2左右,但随着环境的恶化 ,湿地以每年 0. 13104hm2的速度递减 ,原有的永久性湿地大部分已转为季节性湿地 ,到 2005 年, 面积减少了近 28%,仅存 18. 00104hm2。其中原有的 0. 07104hm2咸水湖和 66. 67 hm2淡水湖中的 80 % 已消失,且水域面积明显萎缩 。据近几年的监测 ,随着湿地的萎缩, 库姆塔格沙漠正在以 4 m/a 的速度向前推移。【9】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的高寒沼泽湿地,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但目前玛曲湿地退化相当严重。境内 433 km 的黄河沿岸已

6、有 200 多 km 严重沙化,流入黄河的 27 条主要支流已有 11 条断流,另有大量支流变成了季节河,大部分山谷和小溪绝流,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 10.67 万 hm2,萎缩近 2/3,许多沼泽草甸湿地连年干涸,湿地核心区面积已由 12 万 hm2 缩小到 3.4 万 hm2。 与此同时,玛曲湿地退化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 主要表现在涵养水源能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场大面积退化、大气调节和环境污染净化能力下降和生态难民增多。【11】总体而言,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江淮平原、成都平原,大量的水稻田变成了城市、高速公路

7、;东北大量的湿地被开垦,变成了耕地2)污染加剧湿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为沿江建筑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泄区和承泄地,污染在不断加剧、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工业、城市污水污染而没有洁净水体的平原、三角洲、河谷地带已达70-80平方公里;全国 1/3 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在全国有监测的 1200 多条河流中已有 850 条受到污染,鱼虾绝迹的河道长达 5322 公里,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已占 50%,不仅加重水资源紧张,而

8、且对渔业、农业及人民的健康带来危害。【17】目前,中国湿地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高营养化污染危害,仅长江水系每年承载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就达一百二十多亿吨。水污染更加重了湿地的破坏,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面对日益严峻的污染问题,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已经迫不及待!3)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如水资源等都对我国湿地产生了一定的破坏。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 376 块重点调查湿地中,1/4 的湿地正面临着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的威胁。由于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分配过程中,湿地生态用水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用水对湿地生态造成的影响常

9、常被忽略,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根本没有考虑湿地生态需求,造成湿地生态缺水。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与湿地生态用水之间矛盾更加突出,许多重要湿地因缺水导致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我国有多块国际重要湿地由于缺水而面临着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黑名单”的巨大风险。【8】4)生物多样性受损: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区内有各类植物393种;动物资源除有265种鸟类外,还有陆生脊椎动物35种、陆生无脊椎动物583种、水生动物6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

10、鲟、达氏鲟2种。而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仅鱼类就有149种,至1980年减少为86种,现在更少.再加上黄河断流时间逐渐延长,并出现跨年度断流,河口的洄游鱼类,如鳗鲡、刀鲚、银鱼等几乎绝迹。【13】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多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3种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每年来保护区越冬的鸿雁数量超过3万只,而全世界97%以上的白鹤群冬季栖息在这里.但如今鄱阳湖面积正在变小,鸟类遭到捕杀,数量骤减。【13】由于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损失惨重。目前,鱼类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

11、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鲫鱼、银鱼等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破坏了水禽资源。中国湿地破坏原因:湿地破坏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主要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这并非问题的全部,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当是,湿地保护缺乏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农民造田耕地:仅浙江4年就造田57万亩 早在2005年,佳木斯市审计局在进行林业专项资金审计时发现非法开垦湿地4047公顷。以浙江为例,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滩涂的宜农宜建开发被明确鼓励。在2010年初浙江省围垦工

12、作会议上,当地官方这样总结:“围垦的贡献在浙江是可歌可泣的。仅十一五以来的4年,我省就圈围了47万亩”事实上福建、江苏等都有这样的规定。有时甚至规定开垦一亩滩涂给予高达6000元的补助。很多地方直接把海边的小山或者高地炸平,然后将土石填到前面向海洋过渡的滩涂湿地上,导致漫长的海岸线上很多宽阔的滩涂湿地永久性地消失。 渔民过度捕捞渔:灭绝性捕捞加速滩涂生态退化 国家林业局的调查表明我国323处受监测的重要湿地中40.7%的湖泊、26.4%的海岸湿地和19.8%的沼泽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很多内陆湖泊型湿地都分块承包给了周围的农民,但是很多承包人在捕捞时大鱼小鱼一律都不放过,因为大量的小鱼小虾都被用

13、做养貂、养貉的饲料。现在很多渔民的船越造越大渔网越来越密,将海岸滩涂相连的很多近海鱼虾都打得干干净净,因此这种破坏性的捕捞几乎是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养殖污染破坏:养海参用抗生素毒害其他海生物 由于沿海淡水严重缺乏,滩涂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滩涂成为人工养殖海参的最佳场所。由于国内海参需求旺盛,在渤海湾和黄海中国海岸线北部大量养殖海参。有数据显示2010年对渤海湾一段40多公里的海岸线进行海参养殖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这段海岸线上就有1010个海参养殖场,平均每个养殖场的面积都在70亩上下。而海参养殖从幼苗开始到出产一直都需要用药,对近海生态的破坏尤为严重,它排放的污染物几乎是虾类贝类等物

14、的数十倍,另外也把贝类等大量其他的海上生物杀死。 法律和管理缺陷:两者都存在空白和漏洞 从2007年开始,国家林业局正式组建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还成立了由国家林业局、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6个部门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另外近些年来,各省、自治区的林业部还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条例,但是在管理和法律方面依旧存在空白和漏洞。比如目前我国湿地的主管部门是林业部,但是大量的滨海滩涂湿地却依旧归海洋部门管理,目前林业部门根本就插不上手。在一些内陆省份,林业部门插手湿地管理也常常受到农业、环保、渔政等部门的非议和责难。 破坏后果: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被

15、誉为“物种基因库”。据估计,全球40%以上的物种生活在淡水湿地中。在我国3620万公顷自然湿地中,生存着高等植物2276种、兽类31种、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两栖类300种、鱼类1000多种;同时湿地还是碳封存的容器,固封了1/3陆地的碳,因此一旦退化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湿地锐减危及鸟类生存:候鸟将失去暂居地有些水鸟的繁殖或者栖息地十分有限,比如丹顶鹤,它的繁殖地主要在黑龙江三江平原的沼泽地或者芦苇地里面,要是这些地方遭到严重破坏,它们就会迎来厄运。由于路途遥远,对于多数水鸟而言,直接飞越太平洋根本不可能,因此中国漫长的海岸线滩涂湿地成了它们重要的中间停歇地。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环境

16、研究室主任、著名鸟类与生态摄影师周海翔说,鸻鹬类水鸟基本都不会游泳,只能在滩涂湿地上寻找食物,如果这些滩涂湿地普遍遭到破坏,缺少食物,这些鸻鹬类水鸟的正常迁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湿地退化影响湖海生物:鱼类从63种减到20多种 海洋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研究发现,这些年来渤海的生物种类正在大幅度减少,鱼类已经从1983年的63种减少到了目前的不足30种,而且,生物群也开始出现小型化、低龄化的趋势。近些年来在整个渤海湾已经很难形成像样的虾汛和鱼汛,多个鱼类已经濒临灭绝,渤海的渔业资源开始面临最为严重的危机。新疆乌伦古河的滩涂上个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平均年产鱼2692吨。到上世纪80

17、年代中期,乌伦古湖水面下降了5.1米,面积缩小了83.5平方公里。过度捕捞导致湖区鱼类锐减。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水禽、鸟类栖息繁殖的理想境地.可是近20年来,由于气候的干旱化等原因,青海湖水位下降了近3米,鸟岛周围的沙地面积从1972年的4.3平方公里,猛增到目前的近30平方公里.随着鸟岛连陆,狐狸、狼、狗、獾和其他鸟类天敌极易上岛捕杀和惊扰鸟类.此外,游人的喧噪声也使大量正在孵卵的鸟被迫飞去;游客丢弃的废物也严重污染了鸟类的栖息环境.据调查,1960年鸟岛上繁殖的鸟类主要为斑头雁、鱼鸥、棕头鸭和鸬鹚四种,数量达十多万只.目前,

18、鸟岛上的鸬鹚已大量迁徙,在岛上筑巢的鸟类仅有三种.岛内上述四种鸟类的数量已比1982年分别减少74%、67%、89%和16%.【13】湿地退化释放温室气体:陆地1/3的碳或被释放 在地球上,湿地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一些内陆湿地丧失了淡水存蓄、调洪蓄洪的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并增加了洪水灾害风险。此外,湿地是地球上的碳汇中心,湿地占陆地面积的6%,却固定了1/3的碳元素。另一方面,湿地中由腐烂的植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的含量较高。随着湿地被破坏、急剧退化,泥土罅隙中储藏的温室气体“逃逸”出来,地球变暖的速度将加快。例如红树林等湿地的消失,可能进一

19、步促进气候变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所谓湿地恢复与重建,可以通过保护使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已可以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使其重现应有的作用。相关措施包括:提高地下水位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洪泛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尽量做到不直接在湿地地区内倾倒垃圾,保护湿地从身边做起。紧迫、必要【12】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措

20、施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为防止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 协调与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全方位地保护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并保证湿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在未来,我国应1、 开展全国湿地资源清查 , 如湿地资源的开发状况、污染状况及其污染源、湿地资源的保护现状等。在查清本底资源的基础上,制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长远规划和行动计划。2、 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执法工作。3、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就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4、 加强湿地濒危物种的迁地保

21、护, 以促进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增殖,全方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1】李禄康.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J . 世界林业研究, 2001, 6:22-27.【2】刘敏超, 李迪强, 温琰茂.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19( 4) :49-53. 3 蒋有绪, 崔丽娟. 我国应适时加快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 N .中国绿色时报, 2006 -06 -16( 02)【17】张润昊. 论生态效益补偿的范围与基本原则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06) 【8】王福田.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评估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9】戚登臣,陈文业,张继

22、强,吴三雄,袁海峰. 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退化原因及综合修复对策J. 草业学报. 2010(04) 【11】戚登臣. 黄河上游玛曲县湿地退化现状、成因及保护对策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12】蒋明康,周泽江,贺苏宁.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报. 1998(02) 【10】蒋有绪 崔丽娟. 我国应适时加快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N. 中国绿色时报. 2006 (A02) 【13】徐心诚,张红梅.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4 郑姚闽,崔国发,雷霆,李飞,邱观华,吴三雄,孙志成,袁海峰.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植物群落平均盖度与土壤含盐量耦合关系J. 生态学报. 2009(09)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