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76657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题(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 1行路难(其一)抒感慨(贬官)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

2、感情。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4、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态度(积极乐观)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

3、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3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3水调歌头思亲念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

4、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

5、苦闷。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4月夜忆舍弟思亲念友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 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唐朝“安史之乱”,兄弟分散,人各东西。2、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5长沙过贾谊宅抒感慨(贬官)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 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分析?“秋草”,“寒林”,“人去”,“

6、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2、 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感慨(贬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 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的“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

7、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2、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3、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7商山早行思乡温庭筠晨起动征铎

8、,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年句诗所展现的画面。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8咸阳城东楼思乡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官宦在外,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胜今衰,人世沧桑之愁。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

9、达效果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满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里”,吊古之情油然而生。9行香子树绕村庄热爱(田园生活)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 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上下阕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以春天的乡村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表现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上阙侧重写静态景物,重点突

10、出春天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景象;下阙侧重写动态景物,动静结合,重点突出莺歌燕舞,生机勃勃的景象。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语言特色。语言质朴,清新,浅近。如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状物。 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如用“红”,“黄”,“白”形容各种花的颜色,用“啼”,“舞”,“忙”来形容鸟的不同行为,都十分贴切。很有表现力。多用三,四字短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1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抒感慨(怀才不遇)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少年时的“愁”指的是?而今的“愁”指的又是? 年轻时不谙世事无病呻吟的闲愁 年长

11、时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意避谈的哀愁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及不满。1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思亲(爱情诗)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2.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

12、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4.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5

1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6.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答: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7.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