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64380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 文 试 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C )。(2分)A.暂时(zhn) 栖息(q) 纤细(qin) 诲人不倦(hu)B.瑰丽(gu) 泥泞(nng) 拮据(j) 海市蜃楼(shn)C.解剖(pu) 粗犷(gung) 挑衅(xn) 苦心孤诣(y)D.蓦然(m) 陨落(yn) 贮藏(ch) 揠苗助长(y)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 (分).安详烦燥迫不急待一愁莫展.赃物蔓延因地治宜融合贯通.荟粹惩戒察颜观色不

2、计其数.畸形斑斓责无旁贷举一反三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3.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分)(1)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少年刘伟的双臂,当别人的不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执拗顽固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2)三秦大地,水光山色(五光十色水光山色五彩纷呈),相得益彰:陕南山青水绿,风景如画;陕北黄土悠远,浑厚质朴;关中风光秀丽,气象万千。评分标准: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4.经典诗文默写(任选一组,如果两组都做,以组为准)。(分)【组】(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3、春望)(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B组】(1)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诗经蒹葭)(2)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果有错字、别

4、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任选一组,如果两组都做,以A组为准赋分,共6分。 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3分) 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 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1)第句中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2)第句有-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3)请为第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所以(或:因此)。(1分)评分标准:(

5、1)病句修改正确,得1分;(2)标点修改正确,得1分;(3)关联词语填写正确,得1分,共3分。6.名著阅读。(2分)(1)下面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他”指的是星期五。(1分)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2)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只填序号)。(1分)发现野人 抗争病魔 重返故乡 海上冒险顺序: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

6、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汉字书写】根据“行”的字例分析,在下面的字架格中书写“语”字。(1分)字例分析:左二右三为黄金比例。 两横两竖两撇之间间均平行、等距。 笔画横平竖直字形方正、秀美。评分标准:能按“左二右三”的比例书写“语”字,笔画规范,字形方正,得1分;否则不得分。共1分。(2)【书家故事】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2分)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赠送培你。”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啊! 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

7、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珍重。 求鹅写经,为人任性率真;助妇题书,其字为世所重。评分标准:紧扣“任性率真”“助妇题书”来补充内容,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3)【名作欣赏】欣赏颜体书法,结合相关评价,简要归纳颜体书法的特点。(2分) 相关评价:金刚怒目,壮士挥拳。特点:大气磅礴,雄壮刚强。评分标准:答出“大气磅礴”,得1分;答出“雄壮刚强”,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如只答成“丰厚饱满”“阔大端正”“庄严肃穆”之类的意思,得1分。(4)【文化传承】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

8、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2分) 【答案提示】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因为书法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我门的书写水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我们也是在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评分标准: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得1分;能谈出理由,得1分。共2分。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丝路织锦青玄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

9、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

10、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鹿、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人骑射、饮酒形像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卷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初唐时期,联珠纹锦

11、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团案图样。联珠团花的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蜩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出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晰,默

12、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原文有删改)8.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分) 【答案】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9.细读第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2分) 【答案】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轮廓细腻,层次丰富。评分标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2分。10.第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内容上总领下文引出对织锦织法和纹样发展变化的说明;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由幽之路引出的

13、织锦,开启下文对织讳的详细介绍。评分标准:答出“总领下文”和“承上启下”,各得1分;能分别联系原文解释,各得1分。共4分。1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D )(3分)A.丝绸之路是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贸易通道。B.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C.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D.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丁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游司马祠郭军平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

14、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总以为它的厚重多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从韩城芝川镇向东,穿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若隐若伏的司马祠躺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之中。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愈发显出山的静谧。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

15、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更添了几分沧桑感。进入宽敞的展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兀然林立。环视碑石,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这般荣耀!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九十九级

16、台阶,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吟唱着“无韵之离骚”。穿过饱经风雨剥蚀,依旧巍然耸立的“河山之阳”,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林立的碑石,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

17、沫若为佳:“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绕过大殿,便是青砖镶嵌、嵌有八卦砖雕的司马迁墓,造型犹如蒙古吧,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为太史公的悲剧人生叹惋。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凝望这片青色,眼前浮现出受宫刑后的司马迁忍辱含羞在狱中挥毫的愁壮情景,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彪炳史册的秦皇汉武,三千多年的时光被司马迁积淀成一部“史家之绝唱”。下山已是斜晖脉脉,回望身后,旌旗猎猎,风追司马,一片苍翠和辉煌。(原文有删改)

18、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展室“高山仰止”“河山之阳”司马祠(或:大殿)司马迁墓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分。 1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渲染了司马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案】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今之变,

19、文史兼美,流传千古!评分标准:诗的大意表述正确,得2分;联系全文,能从“人品”“作品”两方面正确评价司马迁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4分)【答案】用词形象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变、风格各异的特点。评分标准:答出用词特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种修辞手法,得2分;能结合语句分析,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

20、作品对人们的深厚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 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赞美之情,而不是韩城的“厚重”。评分标准: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得1分;能对观点进行分析探究,得3分,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

21、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渴(h)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麻(xi),树荫。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2)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18.下列各组句子

22、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评分标准:每句句意翻译准确通顺,得2分。共4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评分标准:甲文

23、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4分)过山农家【唐】顾 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评分标准:画面描绘正确生动,得2分。共2分。2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四、作文(5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请以“逗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评分标准: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