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师生关系(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55256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型师生关系(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新型师生关系(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型师生关系(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型师生关系(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2(一) 教育关系2(二) 心理关系2(三) 伦理关系3 二、传统师生关系3 (一) 传统师生关系的表现3 (二) 传统师生关系的问题探究4 三、新型师生关系5 (一)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5 (二)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5 (三)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6 四、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专心-专注-专业 论新型师生关系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师生关系的现状,认识师生关系的概念

2、和内涵,分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论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让祖国的教育在和谐、融洽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应试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关系; 和谐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一)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

3、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教育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在教育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心都与教育目标有关,并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

4、(二)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师生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同时,良好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

5、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甚至会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三)伦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不仅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

6、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 二、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表现 1.知识的传授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中的论断,在传统教育中,由于教育尚不普及,传授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教育资源不充足,教师是传播圣贤知识的主要者。2.道德象征者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以道德为文化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等同于道教的化身。因此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标准和纯洁的道德操守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见的道德楷模,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3.等同父母者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

7、就把教师摆在了与学生有血缘关系的角色位置上,在学生心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而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服膺和尊敬。 4.绝对权威者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人们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圣人”、“完人”,这就在无形中使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教师的所讲所作所为是绝对权威的象征。 5.非人道管理者 由于在传统的文化中教师的权威地位得到了社会和学生的肯定,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安排和处置缺乏人道和管理艺术,以管带教和以批评提法代替教育的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承认。 (二)造成现阶段师生关系的原因探究 从制度上来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及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教育被演化成对某一类型、某一

8、标准人的加工和制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成为加工与被加工,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如果教师把学生作为自己加工的产品,把教育过程认为是加工和制造过程的话,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形成教师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以师为本,从根本上抹煞了师生的平等原则,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从教师个人素质来看,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信仰、品质、学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教师个人素质偏低,求低级趣味,钟情个人享乐,不思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师生关系失调的因素。 三、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

9、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的关系。 2.尊师爱生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3.和谐相融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4.教学相长知识不是教师的单向传递,还需要学生的领悟、体验、反馈。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丰富教法,提高水平能力;同

10、时信息的渠道拓宽,使得教师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一定超过学生,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从学生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断补充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1. 新型师生关系左右教学过程 (1)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和建立,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的教学变量,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

11、学习效率。 (2)师生关系影响课堂教学与管理。美国心理学家帕里克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在积极正常的教学气氛下,学生的理智反应大大超过机械重复和混乱的反应,而在压抑对立的教学气氛下,却恰恰相反。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学生消极对抗的态度,教师做到尊重与信任每一个学生,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班级实施以有效的管理。 2. 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 (1)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

12、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爱、自信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会向学生提供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良好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开来,从而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有时甚至会超过对父母亲的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体验到师爱的温暖,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学生会充满自信。师生间的真诚相处和智慧感情的交流,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

13、品质,从而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能逐渐养成健康的心理。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它们对师生关系的要求是相反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是服从型的。它只需要学生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学生被当作贮存知识的容器。而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

14、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主动获取新知识,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由此可知,正确的教育观倡导创新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就必须摒弃那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2. 要尊重和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

15、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即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应与学生共

16、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通过交往与合作,重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为此,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走进学生心灵。 交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教师如果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交流、沟通,就无从产生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和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一般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要经历四步: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初次接触,难免有生疏之感,学生有敬畏的心理。通过多次交往之后,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从而产生愿意同教师亲近的感情;有了亲近感,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的诚挚关怀,耐心引导被学生理解,或在共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浓厚兴趣,从而产生

17、感情上的共鸣;有了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再坚持情感交流,学生便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因此,教师要善于交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真情实感,聆听他们的心声;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自己交流,让学生向自己倾吐真情。总之,只有坦诚相待、平等交流,才能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只有让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才能获得了学生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师生间被动的关系。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18、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教师而言,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但由于不成熟,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很大程度上要信赖教师、依靠教师。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生而言,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外因,教师只能

19、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也无法替代学生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通过自身积极的矛盾运动,去接受教育和发展自己。因此,学生要发挥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动作用。 5.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20、,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我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四、结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体的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走进学生心灵,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新的师生关系去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学

21、生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参考文献: 1(美)布罗菲 陆怡如.激发学习动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斯蒂金斯.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朱宁波.重建师生关系J .中国教育报,2001,2. 4卢元锴.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5高谦民.黄正平.小学班主任 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8张季信 .中国教育行政大纲M.商务印书馆,1931. 9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

22、学出版社,1990. 致谢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赫兴无老师,因为论文是在赫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赫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赫老师大量的心血。赫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在此,谨向赫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赫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篇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