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16052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32601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216052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216052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216052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216052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学 时 数: 其中实践学时数: 课外学时数:学 分 数: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一、课程简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等。以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为例,从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到稳定性判断均以此例展开,帮助学生学习系统设计的完整的初步知识,领悟与学会应用控制理论来解决机械工程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

2、堂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会处理控制工程中机械系统控制问题的一般方法。()结合机械工程实际,连续地、系统地、循序渐进讲授各章内容,使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二)实践教学目标:()了解数值分析软件的功能模块。()通过数值分析软件平台进行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仿真,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分析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为学生今后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分析工程问题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教学目标毕业要求()使学生牢固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会处理控制工程中机械系统控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掌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能选择恰当的模型用于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结合机械工程实际,连续地、系统地、循序渐进讲授各章内容,使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改进工程问题。()学会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分析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改进工程问题。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 教学内容()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反馈的概念;()控制系统组成及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控制量、扰动量、被控制量、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概念,绘制控制系统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发展历程;()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框图。. 基本要求()了解部分:机械工程控制的发展史、控制工程基础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框图;()理解部分:反馈的概念;()掌握部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控制量、扰动量、被控制量、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概念,绘制控制系统方框图,“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框图;()熟练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重点和难点()重点:反馈的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

5、分的作用,控制量、扰动量、被控制量、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概念,绘制控制系统方框图,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难点:控制量、扰动量、被控制量、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概念,绘制控制系统方框图。(二)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积分变换:变换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逆变换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系统的微分方程:线性系统的概念、特点,机械系统、电控系统的微分方程建立方法,非线性系统线性化的条件和方法;()传递函数: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特点,传递函数的极点、零点和放大系数的概念;()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建立及其简化;()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相似原理

6、:机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相似性;()数学模型的描述;()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变换的定义,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相似原理(机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相似性);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框图。()理解部分:数学模型、线性系统、传递函数基本概念;()掌握部分:变换的计算方法、性质,逆变换的计算方法;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数学模型的描述。()熟练掌握: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微分方程建立、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建立及其简化。 . 重点和难点()重点:变换的计算方法、性质

7、,逆变换的计算方法;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微分方程建立、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建立及其简化;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难点:变换性质;逆变换的求解方法,数学模型的描述。(三)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 教学内容()时间响应及其组成:时间响应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关系,稳态响应、瞬态相应、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相应的概念;()典型输入信号;()一阶系统: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二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性能指标;()高阶系统:高阶系统时间响应概念,主导极点的概念;()系统误差分析与计算:误差和偏差的概念与区别,影响系统误差的因素,减小误差的措施;()利用分析时间

8、响应;()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典型输入信号;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理解部分:时间响应、瞬态响应、稳态相应的概念;稳态误差、偏差的概念;()掌握部分: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性能指标;利用分析时间响应;()熟练掌握: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性能指标;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系统时间响应的求解;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其性能指标;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难点:系统时间响应的求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利用分析时间响应。(四)系统的频

9、率特性分析. 教学内容()频率特性概述: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的求解方法;()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典型环节的图的特征,绘制系统的图的方法,型、型和型系统的图特点;典型环节的图的特征,绘制系统的图的方法;()频率特性的特征量:零频值、谐振频率、谐振峰值、截止频率、系统频宽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利用分析频率特性;()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部分: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理解部分: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0、,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频率响应、频率特性、零频值、谐振频率、谐振峰值、截止频率、系统频宽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部分: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的求解方法;利用分析频率特性;()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图);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图)。. 重点和难点()重点: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的求解方法;谐振频率、谐振峰值、截止频率、系统频宽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图);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图)()难点: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图);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图);利用分析频率特性。(五)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系统稳定性的初步概念:系统稳定的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稳定判据:稳

11、定判据的内容,稳定判据应用中的两种特殊情况,稳定判据的应用;()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的证明、内容,应用中图的补图方法、判断步骤;()稳定判据以及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幅值穿越频率、相位穿越频率;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概念;穿越的概念;()利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实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部分:控制系统稳定的概念;“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理解部分:幅值穿越频率、相位穿越频率;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概念;穿越的概念;()掌握部分:控制系统稳定的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裕量计算;利用分析系统的

12、稳定性;()熟练掌握: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裕量计算。. 重点和难点()重点:控制系统稳定的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裕量计算;()难点:稳定判据;利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五、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教 学 内 容学时分配教学方式辅导答疑一绪论讲授:二系统的数学模型讲授:三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讲授实验:四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讲授实验:五系统的稳定性讲授实验:六、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实践教学:(学时)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者类别时间响应特性分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典型环节及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验证性必修

13、本科生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惯性环节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验证性必修本科生系统稳定性分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系统的频率特性并进行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必修本科生.实验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一人一组,每个实验的时间均为小时;()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操作、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整理工作。.实验考核方式、内容及评定标准()实验成绩按实验学时所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计,目前为分。()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进行考核,最终的实验成绩为各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学生必须完成本课程规定的实验,成绩合格者才能参加期末考试。(二)课后作业每周固定小时答疑,每课后留作业,每

14、章收一次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布置作业道习题,教师对作业全批全改并作平时成绩记载。(三)课堂笔记每周检查一次课堂笔记。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电工学和电子学等。(二)后修课程: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液压伺服控制、液压比例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一)主讲教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 杨叔子、杨克冲等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二)参考书:.控制工程基础(第版),董景新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控制工程基础(第版),王积伟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课程考核方式与成

15、绩评定办法(一)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闭卷考试(二)成绩评定方法:总成绩 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笔记等考察环节。评价项目评价环节课程目标平时成绩(分)课堂作业笔记分()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成绩(分)实验报告分()使学生学会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稳定性判断的方法。课程考试(分)选择题分()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稳定性判断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填空题作图题分计算题分综合题分 大纲撰写人:姚 瑶 大纲审阅人:金学伟 负 责 人:刘 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