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全面版(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25789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全面版(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全面版(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全面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全面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一、设计思路:1、引入物体间力的作用;2、学生举例、教师演示物体间相互作用;3、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4、学生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5、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6、师生精密仪器共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7、总结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8、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释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2、分别通过弹簧秤实验和力的传感器实验探究力的相

2、互作用规律。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探索主动动手以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其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这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4、学以致用,培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三、教学重点: 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的普遍性。 2、通过学生猜想、小组探究、师生互动验证力的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四、教学难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释有关问题。五、教学资源:自制课件;

3、自拍照片;实验器材(弹簧秤、细线、力的传感器);自制教具(滑动路面和玩具小车、玩具直升机和雪花泡沫、滑动箱子)。六、教学流程: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存在某种关系 引 入甲(站在滑板)施力拉乙(站在地上),甲向乙运动。乙(站在地上)施力拉甲(站在滑板),甲向乙运动。学生举例举生活中有关相互作用的事例:手拍桌子、手拉弹簧、溜冰场里推人、拔河比赛等。直观地反映出相互作用的一些特点,并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教师演示玩具小车分别在桌面和可滑动板上的运动玩具直升机停在空中及飞机对空中泡沫作用学生猜想从力的三要素出发,猜想两个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及力的性质相同。从对实验的影响,看是否有对研究两个力有影响

4、的因素。教师介绍仪器(一对弹簧秤、一条细线)并指导使用,要求规范操作实验。学生探究学生小组探究性实验,教师查看、指导。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学生结果的展示两个力方向是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反。 两个力在速度小时候仍旧等大反向,速度太大时无法测量。介绍力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师 生 互动 探 究 师生互动应用力的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 师生互动通过图像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结合力的传感器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结结论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表达式: F = - F 力的特点: 等大、反向、共

5、线;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同一性质的力; 与运动状态无关。牛三应用 分析拔河: 比赛时候拉力大小比较; 比赛胜负的原因。 应用牛三: 拔河比赛策略。九、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物体相互作用 指导滑板游戏: 甲站在滑板、乙站在地上甲施力拉乙,甲向乙运动。乙施力拉甲,甲向乙运动。进行游戏: 两个学生演示游戏。 其余同学们观看游戏,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进入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激发学习激情。新课教学学生思考物体间的力并举例谈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释学生所举事例 学生举例 学生感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期望通过学生所举实例,共同体会,引

6、出感知。新课教学教师演示,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玩具小车分别在桌面和可滑动板上的运动展示,即在固定路面和可滑动路面上的运动。 玩具直升机停在空中演示,及飞机对其周围雪花泡沫作用。 观察演示实验、思考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直观体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直观感知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出物体间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新课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探索,寻找规律。分析归纳实验规律。(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实验规律。)学生交流总结实验结论。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有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结果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猜想对实验有影响

7、的因素,如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为困难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对学生所展示实验结果进行精练总结。 学生思考应从哪些方面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汇总讨论结果: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性质等方面去探究。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交流、总结探究结果: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两个力方向是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反;两个力在速度小时候仍旧等大反向。 可能遇到困难,如遇到物体速度太大时候,弹簧秤是没有办法读出测量数据。 期望通过对问题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期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 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 期望通

8、过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弹簧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教学师生互动利用力的传感器进行实验探索,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并分析归纳总结实验规律。验证规律的同时重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介绍并演示力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师生互动应用力的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 师生互动通过图像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结合力的传感器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关系。 概述实验得出的6个实验结论。 详细了解力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思考如何应用力的传感器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并配合老师实验。 通过实验对称图像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 配合老师结合力

9、的传感器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关系。 概述实验得出的6个实验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属于同一性质的力;同时产生、消失、变化;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了解先进实验仪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探究并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信息获得与处理的能力。新课教学精练总结实验结论,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内容、表达式及其力的特点。 引导学生精练总结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引导总结表达式。 引导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10、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从表述的是两个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总是这样关系,总结表达式:F=-F 简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一性质的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总结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内容、表达式及力的特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的能力。巩固反馈,知识迁移。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分析拔河比赛:比赛时候拉力大小的比较及比赛胜负的原因。 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知识思考拔河比赛策略。总结本节课通过弹簧秤和力的传感器分别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所表述的两个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拔河比赛时候彼此拉力大小及决定比赛胜负的原因。

11、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拔河比赛技术指导。将学生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全面概括能力。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考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事先检验,看其是否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之关键,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虽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机遇。人们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时我们对一个人的才华没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评价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见识比多人的祝福可贵得多。所

12、以朋友要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结交。聪明的朋友则会驱散忧愁,而愚蠢的朋友会聚集忧患。此外,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这需要技巧和判断力。有的朋友需近处,有的则需远交。不善言谈的朋友可能擅长写信。距离能净化近在身边无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图快乐,也要讲求实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间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点,友谊兼而有之:真、善、专一。良友难遇,如不挑选则更难求。保住老朋友,比结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当寻可长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历久常新,能与之共享生活体验者。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谊使欢乐加倍,痛苦减半;它是应对厄运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