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14157536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 - 氧化还原滴定法学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执 教 人张树华授课班级14 食品 1 班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课时2 课题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型新 授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1、使用教材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王充、李银花主编,科学出版社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分类及应用实例三部分,其中教学重点是氧化还原滴定法应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是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授课时根据学生构建知识的思维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相关知识点,并结合难度适中的例题进行难重点突破,让学生掌握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滴定操作和误差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对学习基础化学有一定的

2、热情,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的能力较弱;2、学生“听”的能力较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但喜欢动手操作,习惯于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3、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能熟练地进行结果计算;3、熟悉几种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重点掌握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应具备的条件;难点: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五、教学方法课件演示、视频演示、板书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

3、板七、教学设计思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八、教学内容及过程时间分配方法手段氧化还原平衡一、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其中,氧化剂在反应中夺电子,还原剂失电子。其反应方自由电极电位决定:电极电位高的物质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低的物

4、质的还原态。二、氧还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对氧还反应,多可表示为:其中: O1R1:物质 1 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O2R2:物质 2 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显然:O2/R1O2/R2对物质 1: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O1+n1eR1, 对物质 2: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O2+n2eR2, 当所给体系处平衡时:Ci=i ,其电极电位为:平衡时,因有1=2,由此可推得:此常数可通过() (即条件电动势)计算,故称条件平衡常数因考虑了反应体系各项条件的影响(如离子强度、酸度、络合剂、沉淀剂),故用 K处理氧还平衡问题比用算出的 K更准确,

5、更符合实际犹如络合反应中的 KMY。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酸碱的复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不同,氧还反应并非通过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后重新组合,而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实现,此转移往往受到各种干扰(如溶剂和各种中间体),故反应速度往往较慢,需通过控制条件增大速度,其方法有:10min 5min 课件演示课件演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1. 增大反应物浓度:但决非增大被测物浓度,如:(被测物)增大酸度Cr2O72+6I+14H+2Cr3+3I2

6、+7H2O 2. 升高浓度:促进各反应物分子运动,增加接触机会,通常没升温10,速度增大 23 倍(但有些反应不能随意升温,如I2参加的反应易造成 I2的挥发, Sn2+、 Fe2+易被空气中O2氧化)。3. 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指示剂按变化原理不同,可分三种:1、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滴定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故此类指示剂存在两种不同状态二氧化态和还原态,二者可互相转化:Inn+(色 1)+ne In (色 2) (二状态颜色各异)按能斯特方程:=+lg显然:当 CIn n+/CIn10溶液显色( 1) CIn n+/CIn10

7、溶液显色( 2)变色范围: 0.1 10 此范围对应的电极电位:In=当 CIn n+=CIn时, =,此时的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各不同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其不同,相应的变色点之也各异,详情参见 P272表 82,使用时,应使所选指示剂的变色点与计量点的电位sp尽量相近。2、自身指示剂:利用反应物在反婴中自身颜色的变化指示终点的指示剂。如: KMnO4滴定 Fe2+(酸液中):KMnO4(紫红)Mn2+(无色)终点时,滴入的KMnO4不变色,使溶液微呈红色。特点:反应物(滴定剂或被测物)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颜色略显不同。3、专用指示剂:自身不发生氧还反应,但能与某中反应物或产物作用生成特殊颜色的物质。

8、如:I2+2Na2S2O3=2NaI+Na2S4O6(连四硫酸钠)反应中 I2 能使淀粉变兰(包含物) ,I2 被氧化后,兰色消失由此可指示终点(此处的淀粉即为指示I2 的专用指示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一、 KMnO4法1、原理:KMnO4为较强的氧化剂,在不同的介质中与还原剂作用,其产物不同:5min 5min 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课件演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由于褐色的MnO2和深绿色的MnO42均会妨碍终点的观

9、察,故 KMnO4滴定均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但应用H2SO4而不能用 HCl、HNO3(否则会干扰反应) 。2、滴定特点:优点:. 氧化性强可与许多还原剂作用,故应用广泛;. 自身氧化态和还原态具不同颜色,故滴定中不需另加指示剂;缺点:. 试剂常含杂志(MnO2) ,故不能直接配制,只能间接配制;. 配制溶液时,因蒸馏水中常含少量的还原性有机物,此物与KMnO4会发生缓慢反应,故溶液浓度不太稳定(解决方法:将配好的煮沸一小时,将杂质氧化,再对浓度标定) ;. 氧化性太强,易发生干扰(解决方法:除去干扰物)。 3 、滴定条件(三度一点):速度: 该反应室温下反应速度极慢,利用反应本身所产生的Mn2起

10、自身催化作用加快反应进行;温度:常将溶液加热到7080。反应温度过高会使CO部份分解,低于 60反应速度太慢;酸度:保持一定的酸度(0.5 1.0mol/L ) ,为避免Fe3诱导 KMnO4氧化 Cl的反应发生,不使用HCl 提供酸性介质;滴定终点:微过量高锰酸钾自身的粉红色指示终点( 30 秒不退)。4、应用示例:高锰酸钾法可用于测定过氧化氢、铁、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某些有机物,间接法还可测钙离子,使用比较广泛。例 1:高锰酸钾法测钙(间接法) Ca2+C2O CaC2O 陈化处理 过滤、洗涤 酸溶解(热的稀硫酸) H2C2O 滴定( KMnO标准溶液)均相沉淀:先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NH

11、)CO,然后滴加稀氨水使pH值逐渐升高,控制pH 在 3.5 4.5 ,使 CaCO沉淀缓慢生成,避免生成Ca(OH)C2O和Ca(OH)2。得纯净粗大的晶粒。例 2:返滴定法测定甲酸有些物质不能用KMnO4 溶液直接滴定,可以采用返滴定的方式。例如在强碱性中过量的KMnO能定量氧化甘油、甲醇、甲醛、甲酸、苯酚和葡萄糖等有机化合物。测甲酸的反应如下:2MnOHCOO3OH= CO2MnO42-2H2O 反应完毕将溶液酸化,用亚铁盐还原剂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MnO。根据已知5min 5min 10min 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例题讲解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12、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过量的 KMnO和还原剂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甲酸的含量。二、 K2Cr2O7法:2、滴定特点:优点:.K2Cr2O7为晶体,易提纯含杂质少,故可直接配制;. 氧化性非太强,副反应较少,干扰小,且溶液稳定。缺点:. 氧化性非太强,应用范围不很广泛;. K2Cr2O7本身颜色较浅,需用指示剂常用二苯胺磺酸钠二苯胺磺酸钠:(具一定还原性)遇氧化剂( K2Cr2O7) ,将发生转化:二苯胺磺酸钠苯联苯胺磺酸紫(无色)In=0.85 (

13、紫红色)特点:消耗重铬酸钾较多,壶在被测物含量较少时,应做空白试验(以确定指示剂所消耗K2Cr2O7的量)3、应用实例:例 1K2Cr2O7法测铁矿中Fe 含量K2Cr2O7法的实验实际应用中,铁矿中Fe 含量的测定是较重要的一种应用示例:滴定中的酸化条件是硫磷混酸:H2SO4作用:使溶液呈较强的酸性,防止Cr2O72CrO42以降低氧化能力;H3PO4作用:降低突跃范围的下限,使指示剂的变色点位于突跃范围内;原理:反应中Fe2+为还原剂,故突跃下限由Fe 的条件电位决定:下= +0.0593若不用 H3PO4,下=0.86V,而二苯胺磺酸钠的变色点In=0.85V由此滴定误差太大(0.1%)

14、 ,加 H3PO4后,Fe3+与 H3PO4络合( Fe2+无此反应), Fe3+ ,使 Fe(为 0.64V) ,从而提高了滴定结果的准确性。例 2废水中有机物的测定?化学耗氧量 (COD) 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反映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常用K2Cr2O7法测定。?测定方法是在水样中加入过量K2Cr2O7溶液,加热回流使有机物氧化成CO2,过量 K2Cr2O7用 FeSO4标准溶液返滴定,用亚铁灵指示滴定终点。?本实验必须对酸度、加热时间等的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属条件性的指标。三、碘量法:5min 5min 10min 课件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例题讲解课件演示精品资料 - -

15、-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1、原理:利用 I2氧化性和 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分析。I2的氧化性: I2R被测2IO被测直接碘量法I2的氧化性弱,与之反应需具较强的还原性,故应用较少。I的还原性: 2IO被测I2R被测;再用 Na2S2O3滴定析出的I2:I22S2O32S4O622I。间接碘量法连四硫酸钠2、 【说明】:在间接碘量法中,不能通过I与 O被测的第一步反应确定O被测的量。原因: a反应速度慢;b缺少合适的指示剂( 虽然 I2可与淀粉

16、形成蓝色包合物,但因一有反应即有I2, 故不能指示终点) 。 所以须用第二步: Na2S2O3滴定生成的I2。3、 【注意】:注意控制酸度: 不管直接或间接碘量法,都只能在偏中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在强碱性条件下,I2要发生歧化反应,产生干扰(I2H2O HIHIO);在强酸中: a直接法中的I易被溶液中的氧气(O2)氧化为 I2,影响反应; b间接法中S2O32要发生分解: S2O32 2HSH2SO3。注意掌握条件,减少误差。碘量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aI2挥发; bI被空气中的O2氧化 ( 见 P280)。4、应用实例:例 1.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返滴定法)葡萄糖分子中所含醛基,能在碱

17、性条件下用过量I2 氧化成羧基, 其反应过程如下:I2 + 2OH- = OI- + I- + H2O CH2OH(CHOH)4CHO + OI- + OH-CH2OH(CHOH)4COO- + I- + H2O 剩余的 OI-在碱性溶液中歧化成IO3-和 I-,3OI- = IO3- + 2I-溶液经酸化后又析出I2 IO3- + 5I- + 6H+ = 3I2 + 3H2O 最后以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例 2.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间接碘量法)用碘量法测定有效氯,是在样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KI ,析出与有效氯化学计量关系相当的I2,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Cl2 + 2KI = I2 + 2KCl I2 + 2S2O32- = 2I- + S4O62-小结5min 5min 10min 5min 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例题讲解课件演示100%Gm%Cl2Cl2100%G1000MVC212322322ClOSNaOSNa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