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54342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版本一:授课班级:高一授课时间: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 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二、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四、讲课类型:欣赏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材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尝试练

2、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 学生思考并

3、回答。 5、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 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 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三)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

4、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四)古代雕塑艺术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1、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如兵马俑)2、 汉代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如立马(西汉)尝试练习(三)展示青龙、白虎

5、、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五)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六)小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版本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

6、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二、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三、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四、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2、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3、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二)授课 1、提问思考(1)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

7、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2)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3)金字塔的原始作用?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游记)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1)、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2)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绘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三)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

8、老和他的统治服务。片段影像总结版本三:一、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二、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

9、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

10、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 社会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

11、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观察内容 形体 空间关系 轮廓 色彩 风格 总结美杜姆群鹅图 比较写实,正侧面 无透视、平面化处理 用线条勾勒 平涂,用纯色 较细腻 (结合教材内容三、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

12、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四、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

13、念之间的关系。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

14、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版本四:第二单元 第2课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

15、象。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附:作业纸设计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品 形式特征 所体现的观念 如何为统治者服务 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 导致变化的原因。中国商代 青铜器 纹饰、器形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 区分社会等级。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 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 权力分散,衰落。秦代 雕塑 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

16、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 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秦代的灭亡。汉代 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画像石 在石头上雕刻形象 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石棺刻画 在石棺上雕刻形象 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 维护社会的稳定。 魏晋时期 绘画 线描(高古游丝描) 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 维护社会的稳定 。古巴比伦 石柱 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古埃及 建

17、筑 金字塔 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 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 狮身人面像 绘画 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印第安文明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2、教师总结,点

18、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4、学生思考并回答。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7、教师总结。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

19、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10、完成“活动建议一。”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第二节课】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2、作品展示与比较: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注意: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

20、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霍去病墓雕塑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石雕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 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作品的意义 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服务不同点 直接 间接3、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考分析),并指出,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4、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2页、23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汉代部分。注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