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3Word版含答案(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53434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3Word版含答案(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3Word版含答案(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3Word版含答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3Word版含答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必修3知识细梳理蜀道难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所守或匪亲()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危乎高哉今义:危险古义:_2尔来四万八千岁今义:你,如此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去连峰去天不盈尺()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去死肌,杀三虫()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汝可去应之()2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无他,但手熟尔()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问君西游何时还()2砯崖转石万壑雷()3使人听此凋朱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又闻子规啼夜月,

2、愁空山。()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杜甫诗三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古义:_2万里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古义:_3一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 古义:_4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_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声停欲语迟()亡去不义,不可不语()2哀风急天高猿啸哀()君将哀而生之乎()秦人不暇自哀()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玉露凋伤枫树林()2

3、无边落木萧萧下()琵琶行并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明年秋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_2因为长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3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色彩 古义:_4老大嫁作商人妇今义:兄弟排行第一 古义:_5凄凄不似向前声今义:指方位 古义:_6曲终收拨当心画今义:小心,留神 古义:_7整顿衣裳起敛容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商人重利轻别离()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

4、湓浦口()2转徙于江湖间()3感斯人言()4本长安倡女()李商隐诗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一弦一柱思华年今义:指青少年时代 古义:_2望帝春心托杜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古义:_3只是当时已惘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迷庄生晓梦迷蝴蝶()迷不知吾所如()棋迷()以迷天下之主()2及不及卢家有莫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寡人之于国也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寡人之于国也今义:

5、指形影孤单的人古义:_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_3弃甲曳兵而走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古义:_4请以战喻今义:常用于对方 古义:_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_7王无罪岁今义:没有犯罪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或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莫之或止()云霞明灭或可睹()2直直不百步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上载公子上坐()3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

6、()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以申之以孝悌之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6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5王无罪岁()6然而不王者()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_2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_4非我也,岁也。()译文:_劝学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

7、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 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古义: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 古义: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古义:_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2假善假于

8、物也()乃悟前狼假寐()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木直中绳,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_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_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译文:_过秦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2合从缔交()3赢粮而景从()4锄櫌棘

9、矜()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宽厚而爱人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山东省 古义:_3流血漂橹今义:划船的工具 古义:_4分裂山河今义: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2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王恐其

10、破璧,乃辞谢,固请()臣固知公子之还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策振长策而御宇内()策之不以其道()蒙故业,因遗策()7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追亡逐北()2却匈奴七百余里()3约从离衡()4序八州而朝同列()5外连衡而斗诸侯

11、()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会盟而谋弱秦()8以愚黔首()9履至尊而制六合()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12天下云集响应()13赢粮而景从()14内立法度()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文:_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译文:_师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义:学识渊博的人 古义:_2今之众人今义:大家 古义:_3小学而大遗今义:

12、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_4吾从而师之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5师不必贤于弟子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_6年十七,好古文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古义:_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齐师伐我()师旷鼓琴()3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

13、观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师道也()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5小学而大遗()6圣益圣,愚益愚()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译文:_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_4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_训练步步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C填然鼓之 之:代“鼓”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B.C.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14、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外连衡而斗诸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序八州而朝同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B/C/D/6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何陋之有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文言文知识梳理(三)【知识

15、细梳理】蜀道难一、“匪”通“非”。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四、1.西,名词做状语,向西。2.砯,名词做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杜甫诗三首一、1.曾经;2.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告诉,相告;2.悲哀/同情/哀叹。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做动词,落下,飘坠。琵琶行并序

16、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由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容貌;4.年纪大了;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wi,写,创作/动词wi,弹奏/介词wi,替、给。三、1.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做动词,看重、轻视。四、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4.判断句,即本来是长安倡女。李商隐诗两首一、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二、1.迷恋,沉醉

17、/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2.如,比得上/到达/涉及,牵连。寡人之于国也一、1.“无”通“毋”;2.“无”通“毋”;3.“颁”通“斑”;4.“涂”通“途”。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跑,文中指逃跑;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5.“可”是“可以”,“以”是“凭借”;6.供养活着的人;7.不要归咎。三、1.有的人/有时/语气助词/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公正的;正义的/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粮仓/发射/派遣/花开;4.几/密/数目/屡次;5.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四、1.鼓,名词做动词,敲

18、鼓;2.树,名词做动词,种植;3.衣,名词做动词,穿;4.谨,形容词做动词,指认真从事;5.名词做动词,归咎、归罪;6.名词做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做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民众比邻国多了。2状语后置句 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宾语前置句 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4判断句 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劝学一、1. 通“煣”。2.“有”通“又”;3.“知”通“智”;4.“生”通“性”。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4.黄土下面的泉水;5.寄托指寄居存身,

19、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3.有力的/强健,强壮/多/尽力。四、1.水,名词做动词,游水;2.日,名词做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4. ,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数词做动词,专一。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过秦论一、1.“衡”通“横”;2.“从”通“纵”;3.“景”通“影”;4.“櫌”同“

20、耰”。二、1.爱护人民;2.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盾牌;4.划分。三、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跑、逃脱/死亡;2.有利的形势/锋利/使快/有利、条件好/利益、好处;3.牢固、坚固/巩固/坚持、坚决/本来、原来/固执、顽固/固然、诚然;4.控制并利用/统领、统率/形制、构造/规模;5.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6.马鞭子/用鞭子打/策略;7.趁机/凭借/沿袭/通过、经由。四、1.亡,动词做名词,逃走的人;2.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3.离,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6.亡,动词使

21、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8.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做动词,登上;10.瓮、绳,名词做状语,用破瓮、用草绳;11.席、包、囊,名词做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12.云、响,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13.景,名词做状语,像影子一样;14.内,名词做状语,在国内;15.小、弱,形容词做动词,变小,变弱。五、1.被动句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宗庙,自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2判断句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农奴,是个正在被征发的人。师说一、1.“受”通“授”;2.“不”通“否”。二、1.

22、求学的人。2.一般人。3.小的方面要学习。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5.不一定。6.先秦两汉的散文。7.用来的、的凭借。8.无论,不分。三、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做动词,低于;3.师,名词做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做名词,圣人、愚人。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2省略句,“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

23、省略“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3宾语前置句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4被动句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训练步步高】1D解析 A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加,更;C.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2C解析 A项,停止/罢了;B项,横渡/隔绝;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判断;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3B解析 A项,介词,对;介词,从。B项,都是介词,在。C项,介词,与;介词,对。D项,介词,比;介词,对。4C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做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做动词: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5C解析 归类依据分别为: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6C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