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赏析与中考题汇编(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38711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望赏析与中考题汇编(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望赏析与中考题汇编(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望赏析与中考题汇编(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望赏析与中考题汇编(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春望中考备考专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二、背景: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三、主题: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2、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四、译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五、句子理解:1、首联一个“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令人满目凄然。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表达

3、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颔联感伤国事,花也会流泪,怀恨离别,鸟也会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运用了反衬的手法。)3、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4、尾联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

4、“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六、艺术写法:1、前两联以“望”字统摄,诗人俯瞻仰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2、借景抒情,情注全诗。开篇四句写景,写国都沦陷,一片荒凉,后四句直接抒情,诗人忧国思家。3、格律严谨,对仗工整。1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

5、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2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3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6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6、。练习二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

7、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

8、、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春望答案:一、1.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2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3忧国思家的情怀。4. 望;山河;草木花鸟5.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答案二: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8.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9、C 10、A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