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共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3044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共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共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首先,我们肯定美是非功利性的,因为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当主体因于直接的功利目的时,他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客体也不会做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也就是说带有功利性是看不到美的。比如说山上的一颗罕见的银杉书,它笔直的干,生机勃勃的叶,奋力向上的枝蔓,显得如此精神,如此美。但是,如果一个伐木商站在这棵树面前,他看到

2、的只是它的干可以制成很好的木片,一个植物学家站在这棵树面前,他看到的只是这棵树很有研究价值;一位登山者在偶然看到这棵树傲然挺立的树时,也许他心中会说:“多美,多精神的一棵树啊!”。前面的伐木者,植物学家他们因为心中被某种有限的功利性目的所操纵,所支配,所以他们没有成为审美主体,当然也看不到美。只有心中没有存在功利性,才可以看到美,登山者作为审美主体,而树作为客体也成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既然美是非功利性的,那为什么美的事物又可以给拥有者带来巨大的利益呢?第一个美是无功利性的功利性的辨证统一。审美活动虽然在其自身中剔除了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却并不意味着它与功利性绝缘,相反,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

3、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状态提升。美的产生和欣赏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这就是我们人的自我完善。一个人喜欢看书,沉醉于书海的丰富知识之中孜孜不倦,我们可以说他很喜欢看书,他是非功利性的,但博览群书却可以把他升华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人,他在无意中获得了美带给他的巨大利益,这就是无功利性和功利性的饿辨证统一。第二需求是给美的拥有者带来了巨大利益的重要原因。需求促进追求,而正是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给美的事物的拥有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梵高的一些画现在已经价值几千万了,是因为人们从梵高的画中读出了深刻的意韵,人们从各个角度去感受他画中的“美”,美把人们引领到了一个概念难以穷尽,语言无法言说

4、的以为隽永的世界。所以自古到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而正是多人对美的追求,提升了美的价值。第三因着很多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其中就不乏“聪明”者,他们把美的事物看成是商品,而当美的事物做为一种商品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就会让这件商品的价值体现出来。比如梵高价值几千万的画,拥有者没有把它看成美的事物,而把它看做一件价值几千万的商品时,它就可以给拥有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了。这个时候,美的拥有者拥有的不再是美,而是附在“美”上的额外的价值,美不再成其美,拥有者也不是审美对象了。总之,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一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

5、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二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不过,把审美经验说成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却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审美经验就其自身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功利性的,但由于审美经验归根到底乃是人生实践的一种形式,在现实的生存活动中,它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的人生经验发生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必然会浸染上一定的功利色彩。美是对功利性的要求。由于美的事物本身有社会功利性

6、,即包含着善的本质属性,所以人们对某一事物做出判断时,不但要求对象合乎真,而且要求合乎善,这就是审美关照中和规律性、目的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就是审美标准中的功利性要求。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审美享受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直接性,但是功利性毕竟是存在的,它毕竟是审美享受的基础。如果没有它,对象看起来就不会是美的。这里强调了审美标准中的功利要求。人们对于物质产品的美,实用工艺的美,在审美欣赏中包括有功利的反映,是显而易见的。既使是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以及并不实用价值的艺术美,人们在欣赏时也免不了带上功利性。不过并不是实用功利,而是精神性的社会功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时候并不是实用性的功利而是精神性的

7、社会功利。自然美看起来好像并不含有功利性,可是它能给人愉耳悦目,赏心逸神的美的享受,有助于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调节精神,愉悦情性。所以初看上去并无价值的山水、自然景物之美,不能离开功利性的审美要求,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最根本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关系,是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有些自然景物是以其人化了的自然属性引起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以曲折、隐晦的形式显示着特有的社会功利效果,即自然界的自然物属性以人化的中介同社会功利价值联系起来。如一弯新月,冉冉无声,娇嫩羞怯,给人一种恬美的诗情。一轮园月,清辉满地,银光似水,它使孤寂者感到冷冰冰,倍添惆怅之情,引

8、起无端的思绪。它也使顺心者绵绵柔情,引起无穷纯美的回忆。而明月的阴晴园缺,又往往成为人间悲欢离合的象征,引起观赏者对社会人生深刻内容的感情波澜。月亮之所以被世世代代视为审美对象,正因为内中暗含着美这一特质。自然美的这种特点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如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在这首水调歌头中,表现了人们希望团聚的功利要求,体现词人不为离愁所苦的乐观主义精神。所以说如果自然界的美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就不会去欣赏自然的美景了。正是这种间接的功利性,才决定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评价。可见功利性是审美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看起来是非功利的审美欣赏,实际上却潜伏着深刻的功利性。可见美具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美!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