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专题八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30041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专题八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专题八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专题八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专题八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语文学科 【例】(2004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

2、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千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l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丛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

3、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

4、,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7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眙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胳、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解析 本题的提问点在文章开头,所涉及的重要信息有:“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囊胚)腔内侧有内细

5、胞群;内细胞群分化。综合以上信息,与选项对照,B项正确。其余三项扩大了范围,A项中,囊胚外表扁平细胞并不分化;c项中,发育成胎盘的就是囊胚外表扁平细胞;D项为抓住概念的要点,“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是这一概念的第一要点。答案 B 点评 做这类题的要点在于,一要抓住对应的信息区间,二要抓住概念的基本内涵并根据概念的基本要求进行重组,三要注意命题的一些常见设题方式如故意扩大或夸大其词、张冠李戴等。 8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

6、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解析 这是对这个结论句的理解。先看第二段的行文思路:先说明成年人身上干细胞的分布,再说明其特点稀少,难分化;作用确定,未发现具有分化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最后得出结论即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并引用科学家的话加以证明。由此可知,科学家之所以说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是出于对成年人的干细胞的特点的研究,三条特点正好是题目的三个选项,即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点评 表面看,这只是对一个文句的理解,实际上它涉及了文句的理解、文段大意的理解和思路的分析等内容,题目虽然不难但千万不能忽视。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7、思的一项是 ( )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解析 本题可采用“对照法”。与A项相对应的是“成年人身上也有干细胞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与B项相对应的内容有“(成年干细胞)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成年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与C项相对应的内容是“21世

8、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与D项相对应的内容是第四段。几相对照之后,答案也就出来了。 答案 B 点评 题目考查的是对文章意思的概括理解,涉及全文,所以这类题目往往有相当的难度。一种常见的题型却往往具有相当的难度,须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关注和思考。可采用“对照法”分析,但如果选项内容比较综合;则须采用“综合法”。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B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其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 C胚胎干细

9、胞具有无限度增殖的危险,所以目前还没有条件在人体上进行移植。 D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会伦理上却遇到了很大麻烦。 解析 这是一道推断题。顾名思义,所给结论只是一种推断,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意进行分析、推理。先看A项,原文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可见A项的推断没有依据。其他三项中,B项对应内容在第三段:“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C项对应的内容是“成年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达三四代”,“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D项对应的内容在最后一段。稍加分析可知,它

10、们都有依据。 答案 A 前不久,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在重庆问世,国际医学界认为,这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新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它治疗癌症时动用了一种新式武器“光化导弹”。这种紫红色的液体就是“光化导弹”的“弹头”,学名叫血卟啉。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它与恶性肿瘤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和力;第二,它对光,a、p、7等射线及氧化剂非常敏感。这两个特点就是杀死癌细胞的关键。我们先把血卟啉通过静脉滴点评 这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能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应该说,考生对此常常感到比较棘手。究其根本原因,要么是对文意理解不清,要么是对命题意图揣模不透,要么是心理过于紧张,其实只要

11、扎实备考,完全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专题活练八 科技文与社科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提起癌症,人们就不禁联想到生命与死亡的较量。多年来,白衣天使拿起放疗、化疗、中草药等“各式武器”打击癌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如今又有几种重兵器出现在围剿癌魔的战场上,在它们的威慑下,癌魔正在节节败退。 说起体内的脂肪,不少人就会眉头紧锁,因为过量的脂肪不仅导致肥胖,而且还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但是,最近,通过一项医疗实验,美国科学家发现,只要稍加改造,脂肪细胞也能变废为宝,具有神奇的功能。脂肪细胞的构造就如同眼前的肥皂泡一样,是中空的小囊泡,外表覆盖着油脂。利用这一特点,科学家们能够把它改造成射

12、向癌细胞的“导弹”。以往,人们常让病毒来充当向人体内输送药物和基因物质的载体,但“恪尽职守”的人体免疫系统常常会把它们当作“入侵者”加以抵抗,造成排异反应。而经过改造的脂肪细胞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很容易通过免疫系统这一关,有利于抗癌药物顺利抵达病灶处发挥应有疗效。目前,医生已利用脂肪细胞运载一种名叫“阿霉素”的抗癌药物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 科学家观察发现,肿瘤是一种无限制增生的细胞团伙,自我复制能力极强,如果不加干预,这个团伙就会不断壮大。要想打败它们,我们不仅需要在战略、战术上下工夫,还需要具有强有力的攻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导弹能紧紧地跟踪目标,并能准确地击中,那么能不能研制出一种武

13、器用来跟踪癌细胞,并且消灭它们呢?进人体,它不久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恶性肿瘤组织,并与之紧密结合。此时,我们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这些肿瘤,它里面的血卟啉就会产生光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利用这些荧光我们就可以对肿瘤组织准确定位,然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对光很“敏感”的血卟啉就会使出杀手锏,与激光里应外合,产生出秘密武器单价氧,用它能直接“引爆”并杀死恶性肿擂组织。而且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对人体的正常组织没有任何损伤。目前“光化导弹”治疗法已进入临床阶段,为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生命和健康。如果说脂肪细胞“舍己度人”地运载抗癌药物是打赢了一场地下战,那么“光化导弹”就是里应外合打了一场漂亮的

14、立体战。现在,越来越多的治疗癌症新式武器在临床当中大显神威,为我们降伏癌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希望之路。虽然我们与癌魔的战斗尚未结束,但可以预言,人类必将成为最终的胜者。 (灭癌“导弹”作者叶传蔚2003年6月27日央视国际发现之旅)1下列对“光化导弹”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光化导弹”是一种紫红色液体,学名叫血卟啉,它可以直接杀死恶性肿瘤且对人体正常组织无害。 B“光化导弹”是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它最先由我国医学界研制成功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它在治疗癌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光化导弹”是以脂肪细胞为载体,以血卟啉为“弹头”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目前它将用于临床治疗

15、,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D“光化导弹”是利用血卟啉的“亲癌性”和“感光性”特征,从而杀死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的一种激光技术。2下列对“光化导弹”灭癌过程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以脂肪为载体将“弹头”血卟啉运人人体,使之与恶性肿瘤组织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确定忡瘤组织的准确位置,最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杀死癌细胞的单价氧。 B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血卟啉送人人体,使之与癌细胞结合,接着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确定癌细胞的准确位置,然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C通过静脉将血卟啉滴进人体,具有“亲癌”特性的血卟啉随血

16、液循环进入癌细胞,并与之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给癌细胞定位,再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D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血卟啉滴人人体,血卟啉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肿瘤组织并与之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给癌组织定位,再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杀死肿瘤组织。3根据文中所给信息,下列表述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治疗癌症的方法很多,但传统冶疗癌症的方法都未能解决“既能杀死癌组织又能保护正常组织”的难题,“光化导弹”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B以脂肪细咆为载体运载“阿霉素”的冶癌方法和“光化导弹”的原理是一样的

17、。不同的是前者打的是“地下战”,后者打的是“立体战”。 C脂畴细胞之所以能变废为宝,成为灭癌的功臣,是因为它的结构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能轻易通过人体免疫系统,将药物送到病灶。 D以前,医生常以病毒为载体输送治癌药物,但由于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有差异,往往难以通过人体免疫系统这一关,因此治疗效果并不好,后来尝试着以脂肪细胞为载体,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化导弹”既能杀死肿瘤组织,又能保护人体正常组织,所以同以病毒为载体及以脂肪为载体的治癌方法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B“光化导弹”既能杀死肿瘤组织,又能保护人体正常组织,这一技术的临

18、床运用标志着人类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尽管“光化导弹”这一新式治癌武器仍没能从根本上消除癌症给人类带来的恐惧和痛苦,但它的发明无疑为人类的抗癌斗争翻开了新的一页。 D“光化导弹”其实是一种激光技术,其先进的冶癌理念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必将让人类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战胜癌魔。(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

19、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

20、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

21、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5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

22、大的历史作用。6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为了宫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蕉藏区可渭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23、。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冶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尊敬哲学(节选)张晓华 “生活即思想”,人生其实是最好的哲学战验田,许多优秀的哲学家都是用其毕生精力在产生智慧的田地里耕耘。苏格拉底一生注重实践,并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上。一天,他与三个学生走过一块麦田,他要学生从麦田里走过,去摘一穗最

24、大的麦穗,结果有一个学生空手走过,他总想最大的麦穗一定还在前面,不觉到了尽头,两手仍然空空;另一个人则摘了一穗很小的麦穗,他一走进麦田边急忙摘了一穗,殊不知前面还有更大的;只有最后一个学生摘了一穗很大的麦穗,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他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花开堪折直须折”,把握人生的时机乃是人生快乐的最大诀窍。庄子与这位先哲有不谋而合。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到一山民伐树,高大笔直的树都被砍倒,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生说:“无用乃大用。”晚上在一农家借宿时,农家杀鸡待客。恰有两只鸡,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农夫说:“先杀那只会叫的!”庄子说:“当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学生开始迷惑了,到底该有用还

25、是无用?庄子便笑说:“在天为龙,在地为蛇。”一龙一蛇,游刃有余,逍遥人生,何其自在。庄子拒绝做官,他向往的是逍遥快乐的人生。苏格拉底却验证了“哲学家一生都在准备死亡”那句话,他在饮鸩丽死之前还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这话有点阿Q味,可他真的不愿同他所厌恶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了。 哲学不等予诡辩,智慧不等于知识。真正的哲学不是争论蛋与鸡孰先孰后,也不是争论白马是不是马,而是告诉你一个花园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真正的哲学也不必记住歌德巴赫猜想,而只告诉你验证的方法。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尊敬哲学,因为它产生的是人间最黄好的东西智慧。哲学产生

26、的智慧通常不能很快转变为经济效益所以喜欢它的人不多。像驴子在青草和黄金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青草一样,大多数人酷爱实惠。 以为哲学枯燥的人,多半是曲解了哲学,其实哲学最大的痛苦是寂寞。那些先哲们像参天的大树,环顾四周钱不到可与之对话的树木,这种寂寞比枯燥更损伤哲学家的心灵。骑着马的人也可以步行,只要他们愿意,可他们并没有步行。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项是 ( ) A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欢哲学,是因为哲学不能直接给人带来实惠。 B真正的暂学家。一生都在忍受着痛苦,却能给人类带来智慧,我们因此要尊重哲学。 C先哲们的思想独特卓越,不易被人理解和接受,难以寻觅指引,往往感到痛苦。 D本文的主旨就是让人

27、们进一步认识哲学,走进哲学,改变人们对哲学的误解。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真正哲学思考的一项是 ( ) A“花开堪折直须折” B“自马非马”的论争 C庄子对材与不材的的思考 D掌握验证歌德巴赫猜想的方法1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优秀的哲学家大都是用尽毕生精力到产生智慧的生活里耕耘。 B“在天为龙,在地为蛇”的意思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该有什么样的表现与作为。 C哲学家的寂寞来自于哲学本身的枯燥以及哲学家本人的孤傲。 D“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要想获得智慧,就必须尊敬哲学。(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28、,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蟑、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绐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

29、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

30、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例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干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12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31、 B鸿雁迂徒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睚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13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 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懵倍”。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32、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14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 ) A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景中情”和“情中景”;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景中情;情中景;情景互生 D“景中情”和“情中景”;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占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

33、“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专题活练八参考答案1D(A项“导弹”应是“弹头”;B项解释太笼统;C项原文是“已进入临床阶段”,“以脂肪细胞为载体”的说法也不对。)2D(A项“以脂肪为载体”的说法不对;B、C两项中的“癌细胞”应为“癌组织”。)3D(A项“都未能”一说太过绝对;B项“原理是一样的”说法不对;C项应是“改造过的脂肪细胞与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4C(A项中“以脂肪为载体的治癌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B项“决定性”说法不妥;D项“光化导弹”只是利用了激光

34、技术,不能说它就是“激光技术”。)5B(原句的表述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荼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该句是说茶马互市是军费的“补充”,显然不是宋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6D(本题要求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藏族喜欢饮茶,以马易茶是对他们茶叶需求的满足,这一表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从道理上看,宋代统治者怎么会关心藏族人的生活呢?)7C(C项的载体是“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的意思是,茶叶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必不或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外界供给其他物品,而是不需要“很多”东西。且后文又说“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

35、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8A(B项说“元代的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与原文“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相矛盾。C项说“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使得“茶马古道”“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这一表述犯了一个时间错误,原句的表述是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荼贸易制度”。D项的载体是这样的:“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两句话前后是转折关系,并不像D项所表述的是因果关系。)9C(先哲们难觅知音的原因不是自身“思想独特卓越”,而是因为哲学不能很快给人们带来实惠

36、,人们对它有误解,不能接受它。)10B(“白马非马”的论争属于诡辩,不属于真正的哲学思考。)11C(哲学家之所以寂寞是因为缺少真正理解哲学的人。)12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考生做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识别能力。)13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呜、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侧重写景。B侧重言志。)14C(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故排除A、B;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15B(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