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共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9222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共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共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该是个什么地方?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网络上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这是一本非常客观和严肃地研究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教育问题的书,书中观察到的事实和统计出来的数据,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大多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还有人写到:“如果想了解美国的教育,这本书确实应该说是最严肃、全面、客观和公正的了。” 书中谈到了美国当时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集中几年通过大批人员参与,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而得出的。但错略地回忆一下,美国教育也有不少优点,例如:提倡个性化教学、提倡大量阅读、重视人文社科教育、鼓励合作,展现自我,这也正是现在不少中国人还在热衷

2、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的原因。在断断续续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应该是个什么地方?”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个体得到发展,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啊。 首先,学校应该是个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允许孩子慢慢来的地方,是一个允许孩子天马行空犯错的地方。回眸历史,中国人发现自己被西方文明甩得太远。我们急功近利地希望用几十年的时间,追上几百年间欠下的里程。文化发展需要人才,科技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来自哪里?学校。于是,成箱成堆的催化剂被扔进了学校,学校已成为一个生产速成型人才的流水线,不断催促着学生。于是,学生丢失了独立、思考、质疑、反省等能力,成了符合要求的

3、“操作员”。学校应该先让学生学习祖先的语言文化,一方面给予人社会知识,体现了文化传递的特征,在天赋的基础上给人表达的媒介和社会价值的观念;另一方面给予人自然科学知识,延续探索的道路。 其次,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地方。希望小学虽简陋,却充满关爱;孔子“因材施教”,提倡教育平等;奥巴马的母亲亲自教儿识字,母爱构建无形的学校,爱与关怀与学校教学精神是分不开的。老师可以只教学生知识,也可以教给他们品格和道理,而后者可能对他们的一生有更加深远的影响。最后,学校应该是一个给学生提供精神家园,了解歧视和偏见,并教会大家公平对待的地方。鼓励人们拥有愉快和幸福、梦想和憧憬的地方。”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不应

4、是数学题老师、语文题老师。学校应该左手摸着良心,右手紧握诚信,肩上负着承担与责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诚信、和谐、幸福的校园。参考美国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同样审视中国的教育。先不谈问题的大小与多少,我觉得书中的一句话写得十分忠恳:“现实主义告诉我们,通往重大变革的道路是漫长而纷乱的。我们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光学校本身是无法教会年轻人在这个很少为我们多数人了解的世界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的。我们失败的另一部分原因源于一个巨大的嘲讽:那些仍然生活在过去的人们,自信地为那些将要生活在未来的人们制定了教育的准则。”面对这些,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审视过去建造的教育体系,并认真地努力去创造不同的学校。当政府、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之间形成真正的联盟。只有大家都认同存在的问题,并诚心诚意通过教育改革解决问题,并把这个计划定成长期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方案,才能真正进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