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高级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14086591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关于高级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关于高级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关于高级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高级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2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播放杭州西湖景区介绍片段,设计问题:你从片中看到了什么?构成杭州西湖景区自然环境

2、的地理要素有哪些?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它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引入新课】根据大家的讨论, 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 而是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自然过程, 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思考活动】课本P70图 33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

3、用示意和图 3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种表现?【总结】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的传输与交换。例如地壳中碳元素含量的减少(化石燃料被开采后燃烧) ,导致大气中碳元素增加,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进而

4、使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沿海陆地遭淹没。 又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地表水缺乏,化学风化微弱。但由于气温日较差大,物理风化剧烈,岩石崩解破碎,形成戈壁砾漠;风力侵蚀显著,但流水侵蚀微弱。由于气候干旱,导致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1活动题第 4 小题。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总结】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个较小的区域,某一要素变化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如果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如果植树造林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正因为如此,所

5、以人们要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生态环境。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 所以人们要重视上、 中游地区的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如: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等。【承转】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面我们就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

6、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板书】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的概念、作用【讲解】风化物能逐步发育形成土壤, 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共同点是都具备通气透水性能, 但土壤具有肥力, 能生长植物。 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板书】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

7、化学组成的影响【思考】成土母质是如何影响土壤的?【总结归纳】( 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含砂粒较多, 含粉砂和黏粒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钙、铁、锰、镁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含量高【板书】(二)气候与土壤【提问思考】讨论并请解释以下现象: (1)有时,农民给土壤松土,这是为什么?(2)冬

8、天,植物为什么要少浇水?而夏天要多浇水?【总结】1.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受排挤,造成土壤缺氧和土温下降;而空气过多则水分减少,造成养分、水分供应不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 2.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1)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 12 倍。温度从 0增加到 50,化合物的分解速度增加7 倍。(2)温度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寒冷

9、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质积累多。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冻结时间长, 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 使有机质积累起来。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 是因为这里气候寒冷, 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 积累下来,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颜色发黑,故称“黑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质积累少。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 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 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例如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居多且其有机质含量较少,是因为我国南方多亚热带、 热带湿润气候,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 因此有机质经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多,土壤显酸性, 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较贫瘠。3. 气候还通过影响

10、岩石风化过程、 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顺箭头方向, 随着温度、 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逐渐加厚(见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图) 。【讨论】集体完成课本 P73活动题:(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2)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

11、理由。【点拨】(1)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 有机残体归还多, 风化壳厚, 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 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板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12、(二)气候与土壤第二课时【导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不忘报国之志, 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板书】(三)生物与土壤【讲解】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讨论】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点拨】土壤形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生物, 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矿物质得以生长。 岩石的风化,土壤的形成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同时植

13、物生长又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 的生成。高等植物的着生, 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可见,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阅读分析】生物与土壤有机质自然植被可以被非常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型,即森林和草原。 支持它们生长的土壤分别叫做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 每一种植被对支持它的土壤的影响不同,因而不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也具有不同的特性。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约为森林土壤的两倍。有

14、机质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集中于地表,并且随深度锐减;而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则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这种差别是由于植物生长方式和植物残体结合进土壤中去的方式不同。草本植物的根系是短命的, 每年死亡的根系都要给土壤追加大量的有机质;草本植物的有机产物的90以上是在地下部分,而且根系数量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与草本植物相反,树木的根系是长命的,而且根系占整个树木有机产物总量的比例较低,因此,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掉落在地表的枯枝落叶。【板书】(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

15、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 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1)坡度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土壤肥力陡峭较快薄低平坦较慢深厚高(2)坡向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 温度状况好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少, 温度状况不如阳坡、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 1)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2)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点拨】( 1)黄河三角洲的

16、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 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 发育程度最好。 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 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 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区,因地表疏松, 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 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2)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 直立性强, 它是第四纪历

17、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总结】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 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板书】(五)人类活动与土壤【讲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活动】说一说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点拨】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

18、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 精整田面、 轮作施肥, 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 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 另外通过增施河泥, 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 以利蓄水种稻。【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思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为什么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总结】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

19、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探究感悟】阅读课本P77长江三峡工程综合决策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点拨】传统的决策往往是一个目标、 一种功能的决策, 而综合决策具有多目标决策的特点,如三峡工程,有防洪、防旱、发电、航运、水产、旅游等多种目标、多因素和多功能, 有利与弊、优与劣的权衡。 有当代利益又有后代利益, 有环境问题、也有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还有移民问题,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还得考虑国力负担、 经济上是否合理、 技术上是否

20、可行、如何解决战时防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否找到另一种替代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对三峡工程的决策是综合决策的范例。1986年原水电部集中全国各方面专家412人,分 14个专题进行论证。经过三年努力,14 个专家组完成专题论证报告,1991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年 8 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审查意见,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是必要的,技术是可行的, 经济是合理的, 对环境生态保

21、护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1992年 1 月国务院审议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同意兴建三峡工程。 1992年 4月 3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最后确定采用三斗坪段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坝顶高 185 米和一级开发、一次建设、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板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二)气候与土壤(三)生物与土壤(四)地形与土壤(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