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共4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15428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共4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共4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共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共42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2014年2月专心-专注-专业目录1 概述1.1 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任何制式无线网络的优化,干扰控制都是核心内容,而干扰可以分为系统外干扰和系统内干扰。LTE作为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上引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无线网络优化方面,要实现有效的干扰控制,整体来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1)从系统外干扰来看:由于多运营商多个LTE系统以及两种体制(FDD和TDD)的同时引入,叠加在现有的2G/3G网络上,将使得本已非常复杂的无线环境进一步恶化。LTE与2G/3G各制式间以及与其他运营商LTE系统间的共站或

2、共存所需要的隔离度问题,需要在建网前期方案审核阶段及建网后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特别是工程优化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2)从系统内干扰来看:GSM系统内干扰主要通过频率规划来解决,WCDMA系统内干扰可通过软切换机制来缓解,而LTE系统一般基于同频组网、采用硬切换机制、且存在特有的模3干扰,其不可避免的成了一个典型的“邻区干扰系统”,因此LTE系统对于覆盖的控制要求更高,应在满足切换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重叠覆盖、规避过覆盖,这就对站址选择、天面的布局以及天馈参数的设置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LTE对无线网络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在网络规划建设阶段确定的,因此,除了工程优

3、化阶段针对网络结构进行重点关注外,在建网前期工作中,网优部门的提前介入、做好方案的把关工作,这对于缓解后期优化的压力,极大的提高网络优化效率,也显得至关重要。此外,由于技术本身的特点以及相关新技术引入,使得LTE在具体优化内容上会有一些新的关注点,主要包括:(1)模3干扰优化是LTE独有的,该特点也决定了LTE对于干扰控制,多扇区设计,越区覆盖的优化等要求较高;(2)LTE引入MIMO后,除通常的覆盖和干扰指标外,MIMO模式决定了用户能够达到的峰值吞吐率,需要特别关注;(3)对于联通网优队伍来说,TD-LTE的引入,也带来了与TDD相关的一些新的内容,如时隙配比、特殊时隙配置、智能天线优化以

4、及TDD-FDD协同优化等;(4)由于LTE是纯数据网络,语音基于CSFB机制来实现,因此CSFB的测试与优化需要重点考虑。1.2 工程优化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网络规划方案、保证方案实施与设计的符合性、充分查找与排除设备安装和参数设置错误,都将为后期的网络优化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在2G、3G阶段是这样,在LTE阶段,从前面所述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可以看出来,相关工作更应重视。因此,分公司网络优化部门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优化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工程建设部门做好无线网络的规划选址、站址确认、PCI规划等工作;密切跟踪基站建设与割接进度,确保工程优化与工程建设的进度能够同步;务必将工程优化工作

5、做细、做好,充分发现并纠正施工不规范造成的遗留问题,解决网络设备在安装、调测、参数设置中导致的故障,降低后期优化难度。2 工程优化流程2.1 工程优化基本流程中国联通LTE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工程优化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图2-1 工程优化基本流程流程说明如下:(1)在基站施工完成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站点工程参数核查,主要包括基站工程参数和天馈参数,并将核查结果如实填写在LTE新建宏站入网申请表内,若核查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及时整改,然后发起入网申请,入网申请时需要提交的资料包括: 1)宏站入网申请表,详见附件5.1: “入网申请所需资料表(宏站)V1.xlsx入网申请表”表单,室分入网申请表,详

6、见附件5.1:“入网申请所需资料表(室分)V1.xlsx入网申请表”表单; 2)LTE宏基站基础信息单,模板详见附件5.1: “入网申请所需资料表(宏站)V1.xlsx LTE基站基础信息单”表单; 3)LTE宏基站选站单,模板详见附件5.1: “入网申请所需资料表(宏站)V1.xlsx LTE基站选站单”表单; 4)RCU基本信息表,模板详见附件5.1: “入网申请所需资料表(宏站)V1.xlsx RCU基本信息表”表单; 5)基站相关附图,模板详见见附件5.1: “入网申请所需资料表(宏站)V1.xlsx 基站附图”表单。基站相关基础信息需根据基站工程参数核查或最终整改结果进行调整,以如实

7、反映现状,作为后续工程优化的基本依据。(2)网优单位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后,对资料的完整性、一致性等进行审核,若存在问题,应敦促建设单位补充,审核资料无问题后,即可组织开展工程优化工作,包括单站优化、分簇优化、分区优化、不同厂家边界优化和全网优化等环节,其中单站优化、分簇优化和全网优化是必选环节,分区优化和不同厂家交界优化为可选(根据网络规模、是否存在异厂家交界等实际情况确定)。(3)若在工程优化过程中,存在因工程质量导致的网络问题,网优单位应记录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根据问题情况进行整改,工程问题整改流程详见本指导书2.2节。(4)工程优化质量应由建设单位与优化单

8、位联合确认。2.2 工程优化问题整改流程中国联通LTE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工程优化工程问题整改流程如下图所示:图2-2 工程问题整改流程工程优化阶段,优化单位应将单站优化、分簇/分区/不同厂家交界优化和全网优化中发现的工程整改类问题提交网络建设单位。网络建设单位根据优化单位提出的整改需求组织实施工程整改。对于工程质量类问题:天馈接反、天馈连接、传输问题等,建设单位直接整改;对于施工与设计方案不符的情况,建设单位直接按原方案整改;对于需要更改建设方案的情况,如:更改天馈高度、安装位置、类型,站点选址等,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修改建设方案、提交优化单位审核后实施。所有整改工作实施后,应由建设单位与优化

9、单位共同验收通过。3 工程优化内容3.1 概述工程优化应从设备安装开始,到初验通过结束。各个优化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表:优化阶段优化对象优化内容备注单站优化单个站点宏站单站功能检查与基站开通同步进行宏站测试数据分析基站开通后发现问题后即进行宏站优化调整基站开通后7日内室分信源功能检查室分单站测试室分优化调整分布系统和信源已经连接,且所有分布系统施工及调测完毕分簇优化簇1簇n簇优化方案单簇优化前数周提交簇优化方案RF优化簇内基站基本建设完成时即开始优化指标优化分区优化区域1区域n区域优化方案区域优化前数周提交区域优化方案指标优化连片簇优化完成后即开始分区优化不同厂家交界优化双方交界区域边界优化

10、方案在双方交界基站基本建设完成前数周RF优化在双方交界处站点成片开通后指标优化全网优化整网全网优化方案区域优化大部完成之后工程优化各阶段工作实施全过程管控,各本地网应按照要求定期上报阶段实施进度,如已完成单站验证的站点数、满足要求的站点数、未满足要求的站点数及原因等,上报具体内容参照附件5.4。3.2 单站优化在LTE网络优化中,单站优化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需要完成包括各个站点设备功能的自检测试,其目的是在簇优化前,获取单站的实际基础资料,保证待优化区域中的各个站点各个小区的基本功能(如接入、下载、CSFB等)和基站信号覆盖均正常。通过单站优化,可以排除设备功能性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有利于后期

11、问题定位和问题解决,提高网络优化效率。通过单站优化,还可以熟悉优化区域内的站点位置、配置、周围无线环境等信息,为下一步的优化打下基础。LTE单站优化工作整体上可分为两部分:(1)单站核查,在单站优化前需先进行站点核查工作,为单站优化测试做好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站状态检查;2)基础数据和参数核查;3)天线电调性能检查(仅宏站)。(2)单站测试,测试准备完成后,将通过CQT测试和DT测试验证的内容包括如下几部分:1)覆盖性能;2)移动性能;3)业务性能。3.2.1 单站核查3.2.1.1 基站状态检查通过设备网管进行如下检查,(1)检查待验证站点是否有告警,如果有告警请产品确认,无影响后

12、可进行单站验证测试;(2)检查待验证站点小区是否激活,小区状态是否正常;将站点基本信息填写到测试结果表格中,具体内容详见附件5.2:“单站优化测试模板表(宏站)V1.xlsx 测试结果”表单和和附件5.3“单站优化测试模板表(室分)V1.xlsx 测试结果”表单。站点状态正常后,再进行现场测试。3.2.1.2 基础数据和参数检查(1)网管核查配置数据:在站点测试前,网优工程师需要采集现网网管配置的数据,并检查各项参数与规划数据是否一致。对于和规划输出不一致的参数进行修改,确保小区实际参数与规划参数一致。核实的参数包括:站名、eNodeBid、cellid 、PCI、TAC、频点、带宽、参考信号

13、功率、PRACH、传输模式、双工模式、天线模式、频带、MME。检查结果记录模板详见附件5.2:“单站优化测试模板表(宏站)V1.xlsx 网管配置数据核查”表单和和附件5.3“单站优化测试模板表(室分)V1.xlsx 网管配置数据核查”表单。(2)网优工程师现场检查基础数据与规划数据是否一致,并记录到单站验证报告中,主要包括:站址经纬度是否和实测一致;通过CQT测试,各小区测试得到的PCI参数是否和工参表一致;天线方位角、天线挂高等是否与规划数据相符,天线方位角需采用指北针进行核实。检查结果宏站记录模板详见附件5.2:“单站优化测试模板表(宏站)表V1.xlsx 测试结果”表单,室分站点记录模

14、板详见附件53:“单站优化测试模板表(室分)V1.xlsx 测试结果”表单。3.2.1.3 天线电调性能检查(仅宏站)由于LTE系统对于干扰敏感,要求在建设阶段完成LTE天线远程电调系统的连接和调试,保证入网基站能够方便调整设置倾角,同时方便读取天线相关基本信息便于后续维护和优化。(1)读取信息检查:天线附带的RCU应在发货时填写准确相关的基础信息,具体字段要求如下:分类字段名含义读出要求天线信息Antenna model number天线类型必需正确读出Antenna serial number天线序列号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Antenna operating band(s)频段该字段保留,

15、值暂不要求(可参考天线型号对应值)Beamwidth for each operating band in band order (deg)波瓣宽度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可参考天线型号对应值)Gain for each operating band in band order (dBi*10)增益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可参考天线型号对应值)Installation date出厂日期必需正确读出Base station ID站号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Sector ID扇区号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Antenna bearing方位角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Installed mechanical

16、 tilt机械倾角该字段保留,值暂不要求RCU本身信息Maximum supported tilt (degrees/10)最大可调电倾角必需正确读出Minimum supported tilt (degrees/10)最小可调电倾角必需正确读出electricalAntennatilt当前倾角必需正确读出且可写入调整值RcuSNRCU序列号必需正确读出或手动导入天线类型、频段、波瓣宽度、增益、安装日期、最大可调电倾角、最大可调电倾角、当前倾角为必须读出字段,可从后台设备网管读出,必须读出且与实际相符,如果不能读出或读值不正确则验收不予通过。核查结果记录模板见附件5.5:“电调功能验证表.xl

17、sx 读取信息检查”表单。多端口天线应能准确区分每个RCU且分别读出相关的信息字段。注:对于异系统合路天线,要求开站时将“字段保留”字段写入基站,以区分级联马达的归属。(2)倾角调整验证:后台人员远程初始化电调状态,确认网管和天线连接正常并能读取天线信息后,读取电调下倾角设置值并记录,修改电调天线的下倾角,分别设置为最大下倾角和无下倾角两种情况,同时现场测试接收电平的变化情况,如果电平有明显变化,说明电调正常,并填写电调功能验收记录表。比较电调初始设置值和设计值是否一致,一致则恢复初始设置值。如果存在异常通知入网验证测试人员记录异常。根据记录的下倾角,将电调天线恢复至原有的下倾角度。如果存在R

18、CU级联情形,默认RCU1是LTE连接天线,验证RCU1的电调信息,如果RCU1出现异常,通过RCU2来确认电调连接是否正常,并记录电调异常。电调功能验收记录表见附件5.5:“电调功能验证表.xlsx 电调功能调整验证”表单。3.2.2 单站测试LTE基站单站测试需要通过CQT测试和DT测试完成,其中CQT测试主要进行小区级业务性能验证,DT测试主要进行基站和小区级覆盖和切换性能验证。单站验证时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完之后重新验证,确保问题已解决。在实际项目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有:传输问题、天馈接反、服务器问题等。天馈接反是测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这种情况,应及时通报进行整改,并推

19、动制定措施,规避后续其他站点出现类似问题。单站验证测试后应在期限内提交单站验证报告、测试的Log文件,作为簇优化准备的必要条件。3.2.2.1 宏站宏站测试指标要求如下:指标项测试方式备注RSRPCQT距离基站50100米,近点RSRP值SINRCQT距离基站50100米,近点SINR值Ping时延(32Byte)CQT从发出PING Request到收到PING Reply之间的时延平均值FTP下载CQT空载,覆盖好点(SINR20dB),峰值速率FTP上传CQT空载,覆盖好点(SINR20dB),峰值速率CSFB建立成功率CQT覆盖好点(SINR20dB)CSFB建立时延CQTUE在LTE

20、侧发起Extend Sevice Request消息开始,到UE在WCDMA侧收到ALERTING消息PCICQT是否与设计值一致切换情况DT同站小区间切换,能正常切换小区覆盖测试DT沿小区天线主覆盖方向进行拉远测试测试具体要求详见第4章。测试结果记录模板详见附件5.2。3.2.2.2 室分室分系统测试指标要求如下:指标项测试方式备注Ping时延(32Byte)CQT从发出PING Request到收到PING Reply之间的时延平均值FTP下载速率(双通道)CQT空载,覆盖好点(SINR20dB),峰值速率FTP下载速率(单通道)CQT空载,覆盖好点(SINR20dB),峰值速率FTP上传

21、速率CQT空载,覆盖好点(SINR20dB),峰值速率CSFB建立成功率CQT覆盖好点(SINR20dB)CSFB建立时延CQTUE在LTE侧发起Extend Sevice Request消息开始,到UE在WCDMA侧收到ALERTING消息RSRP分布DT例如:RS-RSRP-100dBm的比例95%SINR分布(双通道)DT例如:RS-SINR6dB的比例95%SINR分布(单通道)DT例如:RS-SINR5dB的比例95%FTP下载速率(双通道)DT平均速率FTP下载速率(单通道)DT平均速率FTP上传速率DT平均速率连接建立成功率DT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终端发起分组数

22、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PS掉线率DT掉线率=掉线次数/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切换情况DT出入口室内外切换,每个出入口往返3次以上,能正常切换测试具体要求详见第4章。测试结果记录模板详见附件5.3。对于LTE在原有系统上整改新建的情况,单站测试时需对2G、3G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原2G、3G系统不受影响。3.3 分簇优化3.3.1 RF优化单站验证完成之后,需要按簇对网络性能进行优化。在LTE项目中,可按簇进行优化和验收, 每簇基站数建议不低于15个。建议当本簇中90%的站点通过单站验证后即可启动,剩余的10%站点在开通后进行单站验证即可。分簇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内容说 明覆盖优化(1)实现对覆盖

23、空洞的优化,保证网络中覆盖信号的连续覆盖;(2)实现对弱覆盖区域的优化,保证网络中覆盖信号的覆盖质量;(3)实现对主控小区的优化,保证各区域有较为明显的主控小区;(4)实现越区覆盖问题的优化干扰优化(1)对网内干扰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RSRP数值很好而SINR数值很差;(2)对网外干扰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扫频测试得出的测试区域底噪数值很高切换优化主要包括邻区关系配置以及切换相关参数的优化,解决相应的切换失败和切换异常事件,提高切换成功率掉线率与接通率优化专项排查,解决掉线和接通方面的问题,进而提高掉线率和接通率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解决存在的告警故障和硬件问题分簇优化的主要工作步骤包括:(1)制定

24、簇优化的目标簇优化聚焦于网络的覆盖、接入性、保持性(掉线率)、移动性(切换成功率)、吞吐率等指标,因此需提前制定好簇的关注指标,及各指标的目标值。(2)簇测试在各方面工作准备完成后,则按计划进行簇测试。在簇测试中有如下注意事项:路测过程中时,后方人员(设备侧工程师以及网优工程师)务必保证网络设备的稳定工作,禁止有任何网络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参数修改、闭塞/解闭小区、远端RET调整、邻区修改等)。路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后台的信令跟踪,有助于优化时异常事件的分析。路测过程中,测试队伍需要密切关注终端的接入/掉线行为以及吞吐量的趋势,若遇到明显异常行为应及时向后方人员通报,并定位处理。(

25、3)数据分析及问题处理优化的手段包括:参数优化、邻区优化、天馈优化(在LTE与2G/3G共天馈的情况下受限)、工程质量问题处理、产品问题处理等。数据分析及问题处理的内容包括:包括覆盖优化、吞吐率优化、掉线优化、接入失败优化、切换优化、时延优化等,通过分析,给出优化建议。下面进行详细介绍。(5)调整以及验证在数据分析及问题处理阶段给出了优化建议(如天馈调整、邻区调整、PCI调整、切换门限或者迟滞调整等)并执行调整。调整时需要注意做好记录。调整实施后,应该马上安排路测队伍前往调整区域进行路测以验证调整效果。3.3.2 结果输出簇优化的报告是网络路测KPI和分析成果的展示,在完成一轮簇优化后应及时输

26、出优化报告及优化前后的指标对比。建议提前制定好簇优化报告模板,模板中应包括:(1) 优化前簇状态(包括站点个数、开通情况、告警情况等);(2) 测试路线;(3) 优化前指标情况;(4) 簇内问题点汇总;(5) 各问题点详细分析和解决建议;(6) 各问题点调整后情况;(7) 下一轮优化建议;(8) 遗留问题汇总。一般簇优化均会进行多轮,每一轮均需要输出优化报告,并在多轮簇优化结束后输出优化前后的性能对比报告,以展示多轮优化的效果。3.4 分区优化当连续的簇都基本开通并完成了分簇优化,就需要对这一连续区域进行区域路测优化。区域的划分应综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基站地理位置、基站建设进度、测试路线选择

27、以及测试耗时估计等进行划分。分区优化在分簇优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簇与簇之间边界地区的覆盖、干扰、切换等问题。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频点和PCI的优化,重点针对簇边界进行路测和优化,必要时需要对某些小区的频点和PCI进行修改,或调整天线配置,从而保证在簇的边界处也具有良好的网络性能。分区优化前,需要进行分区网络性能的评估,通过网络覆盖数据采集、OMC数据采集等数据源,制定优化方案及优化计划。分区优化的工作内容:(1)簇之间配合优化(2)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找出网络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实施(3)小区配置参数优化调整(4)对分区覆盖进行优化(5)对分片区移动性进行优化(6)对片区网络性能进行优化分区优化后,需

28、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输出片区网络质量评估报告、片区优化报告,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片区优化完成后数据采集(2)优化前后测试数据对比(3)片区优化完成后质量评估报告(4)片区优化报告3.5 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LTE由于没有RNC,因此厂家间的配合问题相对3G简单了很多,但切换在不同厂家间仍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不可预料的问题,在完成分区优化后,应在存在多厂家共同组网的城市再进行多轮厂家交界优化,重点关注厂家交界的基站之间切换、吞吐率、时延情况。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主要检查异厂家网络边界的相关性能指标,通过测试验证发现可能存在的互操作功能、数据、参数等问题,通过协同RF优化、参数调整、数据完善

29、等手段,实现边界区域性能指标的提升。各本地网分公司负责交界处不同厂家之间的协调。对于存在不同厂家交界的区域需要进行跨厂家优化。双方交界基站基本建设完成前双方需要交互数据,提前做好PCI、邻区等规划。涉及不同厂家交界区域,两个厂家均需要进行DT测试,测试区域为以边界基站为中心,向各自区域延伸35倍站距(该区域平均站距)。测试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厂家互操作异常等问题,需要由两个无线设备厂家及核心网厂家的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网优小组对边界进行覆盖和业务优化,需要各方配合一起来分析定位问题。不同厂家交界区应重点关注的优化内容包括:(1)边界的越区覆盖控制,在解决过覆盖小区问题时需要警惕是否会产生覆盖空洞。(

30、2)边界的邻区优化,添加必要的邻区、删除错误或者冗余的邻区。(3)边界的PCI复用问题,包含PCI冲突、混淆,以及干扰。(4)边界的PRACH规划和碰撞问题。(5)边界的切换问题,通过切换参数的调整,优化切换过早、过晚、乒乓切换等问题。(6)进行边界帧配比核查,如帧配比不同,需要调整相同,以避免上行帧干扰(仅TDD)。3.6 全网优化3.6.1 网络评估在全网优化前,需要对全网的网络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所有片区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评估报告、所有片区网络优化报告及网络监控指标,分析全网的网络现状,明确全网优化目标,确定全网优化计划。考虑LTE网络需求,应采用尽可能少而又可综合反映网络性能的指标体系,

31、这样可以更快的掌握网络性能。在LTE网络建设的初期,由于LTE用户较少,以路测评估为主,测试指标及要求见4.1.2节,随着LTE用户与业务量的增长,网管指标也应重点关注,监测指标及要求见4.1.3节。3.6.2 网络优化调整工程优化阶段网优调整的主要手段如下:(1)天线下倾角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过覆盖、弱覆盖、导频污染、过载等场景。(2)天线方向角主要应用场景:过覆盖、弱覆盖、导频污染、覆盖盲区、过载等。以上两种方式在RF优化过程中是首选的调整方式,调整效果比较明显。天线下倾角和方向角的调整幅度要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周边环境而定。但是有些场景实施难度较大,在没有电子下倾的情况下,需要上塔调整,人

32、工成本较高;某些与2G/3G共天馈的场景需要考虑2G/3G性能,一般不易实施。(3)导频功率主要应用场景:过覆盖、导频污染、过载等场景调整导频功率易于操作,对其他制式的影响也比较小,但是增益不是很明显,对于问题严重的区域改善较小。(4)天线高度主要应用场景:过覆盖、弱覆盖、导频污染、覆盖盲区(在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选用)(5)天线位置主要应用场景:过覆盖、弱覆盖、导频污染、覆盖盲区(在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选用)以上两种调整方式较前边两种调整方式工作量较大,受天面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在下倾角、方位角、功率都不明显的情况下使用。(6)天线类型主要应用场景:导

33、频污染、弱覆盖等以下场景应考虑更换天线天线老化导致天线工作性能不稳定。天线无电下倾可调,但是机械下倾很大,天线波形已经畸变。(7)增加塔放主要应用场景:远距离覆盖更改站点类型如支持20W功放的站点变成支持40W功放的站点等;(8)站点位置主要应用场景:导频污染、弱覆盖、覆盖不足以下场景应考虑搬迁站址。主覆盖方向有建筑物阻挡,使得基站不能覆盖规划的区域。基站距离主覆盖区域较远,在主覆盖区域内信号弱。4 验收要求4.1 指标要求工程优化完成以后,应保证相关测试指标达到4.1.1和4.1.2的要求。无线系统侧性能指标要求见4.1.3要求。各分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相关指标要求。4.1.1 单站测试指

34、标要求4.1.1.1 宏站指标要求指标项基线值备注FDDTDDCQTPing时延(32Byte)30ms30ms从发出PING Request到收到PING Reply之间的时延平均值FTP下载85Mbps75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峰值, cat3类终端FTP上传45Mbps9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峰值, cat3类终端FTP下载(均值)50Mbps45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均值, cat3类终端FTP上传(均值)30Mbps6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均值, cat3类终端CSFB建立成功率98%98%覆盖好点CSFB建立时延6.2s6.2s主被叫均为LT

35、E终端,UE在LTE侧发起Extend Sevice Request消息开始,到UE在WCDMA侧收到ALERTING消息PCI正常正常与设计值一致DT切换情况正常正常同站小区间切换,能正常切换小区覆盖测试正常正常在小区主覆盖方向,市区200米内,郊区300米内:RSRP-90dBm,SINR5dB4.1.1.2 室分指标要求指标项基线值备注A类站点B类站点C类站点CQTFTP下载速率(双通道)峰值90Mbps;平均50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cat3类终端FTP下载速率(单通道)峰值45Mbps;平均35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cat3类终端FTP上传速率峰值45Mbps

36、;平均30Mbps空载,覆盖好点,MAC层,cat3类终端CSFB建立成功率98%覆盖好点CSFB建立时延6.2s主被叫均为LTE终端,UE在LTE侧发起Extend Sevice Request消息开始,到UE在WCDMA侧收到ALERTING消息DTPing时延(32Byte)30ms从发出PING Request到收到PING Reply之间的时延平均值RSRP分布-100dBm(95%)-105dBm(95%)-110dBm(95%)-100dBm(95%)表示RS-RSRP-100dBm的比例95%,其他类推SINR分布(双通道)6dB(95%)4dB(95%)2dB(95%)6dB

37、(95%)表示RS-SINR6dB的比例95%,其他类推SINR分布(单通道)5dB(95%)3dB(95%)1dB(95%)5dB(95%)表示RS-SINR5dB的比例95%,其他类推连接建立成功率99%98.5%98%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PS掉线率0.5%1%1.5%业务掉线次数/业务接通次数100%切换情况正常出入口室内外切换,每个出入口往返3次以上,能正常切换室内信号外泄比例90%建筑外10米处接收到室内信号110dBm或比室外主小区低10dB的比例系统驻波比1.5分布系统总驻波比4.1.2 区域测试指标要求4.1.2.1 覆盖与吞

38、吐率区域类型公共参考信号指标要求()小区边缘速率()小区平均吞吐率()RSRPRS-SINRdBmdBMbpsMbpsFDD密集城区-100-395%DL/UL:4/1DL/UL:35/25一般城区-100-395%DL/UL:4/1DL/UL:35/25旅游景区-105-395%DL/UL:4/1DL/UL:30/20机场高速、高铁(车内)-110-395%DL/UL:2/0.512DL/UL:25/15TDD密集城区-105-395%DL/UL:1/0.128DL/UL:22/4一般城区-105-395%DL/UL:1/0.128DL/UL:22/4旅游景区-110-395%DL/UL:1

39、/0.128DL/UL:22/4说明:(1)表格中数据均为20MHz系统带宽,50%网络负荷情况下的标准。(2)RSRP与RS-SINR指标要求为独立要求,非联合要求。(3)小区边缘速率指采样点CDF (累计概率分布)低端5%对应的值。(4)除高铁场景外,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5)各分公司可根据用户感知、场景的重要程度以及后续网络调整、优化难度,适当提高覆盖指标。4.1.2.2 相关性能指标指标项基线值指标定义FDDTDDDT连接建立成功率98%98%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掉线率0.5%0.5%掉线率=掉线次数/成功完成连接建

40、立次数切换成功率99%99%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切换时延(控制面时延)50ms50ms指切换控制面时延:从Measurement report后的第一个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到UE向目标小区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的时延基于X2接口切换时延(用户面时延)85ms85ms下行从UE接收到原服务小区最后一个数据包到UE接收到目标小区第一个数据包时间;上行从原小区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到从目标小区接收到的第一个数据包时间。最后一个数据包指L3最后一个序号的数据包。基于S1接口切换时延(用户

41、面时延)85ms85ms重叠覆盖率20%20%重叠覆盖率 = 重叠覆盖度=3的采样点 / 总采样点 * 100%其中:重叠覆盖度:路测中与最强小区RSRP的差值大于-6dB的邻区数量,同时最强小区RSRP=-100dBm。4.1.3 网管指标要求类别指标业务类型说明指标要求接入类RRC连接建立成功率(Service)所有RRC连接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eNodeB收到的RRC连接请求次数10099%E-RAB建立成功率所有E-RAB建立成功率=E-RAB指派成功个数 /E- RAB指派请求个数 10099%保持性掉线率所有eNodeB发起异常释放的次数 / 业务释放的总次数0.

42、5%移动性切换成功率(同频)所有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100%99%切换成功率(异频)所有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100%99%LTE至WCDMA CSFB话音成功率所有成功率(切出) = 成功次数 / 尝试次数 100%98%LTE至WCDMA PS切换所有成功率(切出) = 成功次数 / 尝试次数 100%98%4.2 测试方法4.2.1 宏站单站优化测试方法4.2.1.1单用户吞吐率测试测试项目单用户多点吞吐率测试目的考察单用户多点吞吐率预置条件(1) (仅TDD)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2(子帧配置:DSUDDDSUD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

43、TS=10:2:2),DwPTS传输数据(2) 天线配置:上行SIMO 模式;下行自适应MIMO模式(3) 测试区域:选择一个主测小区,在该小区内进行测试(4) 在室外选择好点(SINR 20dB)进行测试测试步骤(1) 步骤1:邻小区开启;(2) 步骤2:依次在选定的各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将测试终端放置在预定的测试点;(3) 步骤3: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下行TCP业务,稳定后保持30s以上;记录应用层吞吐量;记录RSRP、CQI、SINR、MCS、MIMO方式等信息;(4) 步骤4: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上行TCP业务,重复步骤3;记录测试中调度的RB数量、PUCCH/PDCCH开销

44、、UE类型。 输出结果统计和计算单用户多点吞吐率验收标准参见4.1相应指标要求备注无4.2.1.2单用户Ping包时延测试测试项目单用户Ping包时延测试测试目的考察单用户的Ping包时延。预置条件(1) (仅TDD)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2(子帧配置:DSUDDDSUD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2) 天线配置:上行SIMO 模式;下行自适应MIMO 模式(3) 调度:动态调度(4) 测试区域:选择一个主测小区,在该小区内进行测试(5) 在室外选择好点(RS_RSRP-90dBm且RS_SINR 20dB)进行测试测试步骤(1) 步骤1:邻小区开启;(2) 步骤2:测试终端处于主测小区内覆盖“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