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主题型默写集训(共1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71367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主题型默写集训(共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主题型默写集训(共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主题型默写集训(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主题型默写集训(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 古诗文默写(近12年12考,46分)古诗文默写3轮集训梳理篇目为统编教材要求背诵/背默篇目与课标重合的22篇文言文39首古诗词曲,并补充统编教材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诫子书愚公移山大道之行也3篇文言文及野望渡荆门送别2首古诗。(此范围涵盖2019北京中考说明“附录3”所有篇目)“第1轮”经调研北京历年阅卷老师,精心整理默写中的难写易错字,解决考生“会背不会写”的问题。“第2轮”逐篇梳理理解型,“关键词句”黑体凸显。“第3轮”将66首古诗文中同一主题的进行归类梳理,方便考生集中理解识记。第3轮 主题型默写集训一、万千情怀1. 爱

2、国之情、报国之志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爱国忧民”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如苏轼用“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表明自己虽壮志难酬,但仍渴望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用“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道尽了渴望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李贺的“_,_”(雁门太守行)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文天祥的“_?_”(过零丁洋)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激情,表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范仲淹用“_,_”(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杜甫用“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龚自珍的“_,

3、_”己亥杂诗(其五)借落花来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情怀。2. 抒发雄心壮志古代的文人墨客多以诗言志。杜甫的“_,_”(望岳)化用孔子的名言,表达了自己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气概;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以扬帆破浪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王安石的“_,_”(登飞来峰)直抒胸臆,表现了他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苏轼的“_,_”(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了词人虽鬓发花白,仍壮志不改的英雄本色;秋瑾的“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运用谐音,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3. 壮志难酬之感古人在诗文中常流露出一腔壮志难酬的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_,_

4、”(赤壁)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含蓄地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范仲淹用“_,_”(渔家傲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功业未成的无奈和感慨;辛弃疾用“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白发生、志未酬的无奈。4. 思念情怀无论身在何处,诗人的心总是停泊在故乡的臂弯。“_?_ ”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_,_”(天净沙秋思)是游子在夕阳中断肠的哀叹;“_,_”(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想象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_,_”(渔家傲秋思)是边塞将士功业未建而又思家心切的矛盾心

5、理;“_,_”(春望) 是杜甫久盼亲人音信的焦急,饱含对亲人的强烈思念。5. 离别情思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离别之情总是能引起诗人的万千感怀。李白的“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托明月传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李商隐的“_,_”(无题)用两个“难”字唱尽离别的无奈与忧伤;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勃的“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尽显洒脱旷达之意。6. 表达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岁月交替,人生变幻无常,转眼间今是昨非。杜牧的“_,_”(赤壁)用一支“折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刘禹锡的“_,_”(酬乐天扬州初

6、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道出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晏殊的“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对青春易逝的怅惘;孔子的“_,_”(论语)则用流水来比喻时间,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张养浩的“_,_”(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历史遗址的变化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7. 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是诗人最难得的情怀。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表达他闲适的田园生活;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直抒他对钱塘湖春色的无比喜爱之情;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高雅脱俗。8. 不以为苦,自得其乐之因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处境,但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陶渊明用“?_”饮酒(其五)说

7、明人只要始终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刘禹锡用“_,_”(陋室铭)说明了只要自己品德高尚,便不觉得居室简陋;宋濂用“_,_”(送东阳马生序)表明了自己一心追求学问,因而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二、诗中万物1. 亭: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019北京中考2. 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3. 河:在我国古诗文中,

8、有许多描绘祖国壮美山河的诗句,你见过的含“河”(黄河)的连续的两句诗是:_,_。4. 地名:古诗文中常常出现地名,那些美丽的地名,不仅传承着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也包含着诗人的内在情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点出了友人到达的地方之远;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水满秋池的景象;杜牧泊秦淮中“_,_”点出了诗作描述的地点,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木兰诗中“_,_”运用两个地名表现出木兰行军速度之快;王维使至塞上中“_,_”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扬和对前方战事的关心。5. 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往

9、往借夕阳来表情达意。陶渊明的“_,_”饮酒(其五)通过描写夕阳西落时,飞鸟结伴归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马致远的“_,_”(天净沙秋思)通过夕阳表达了游子浓郁的乡愁;范仲淹的“_,_,_”(渔家傲秋思)通过写夕阳西下时的战争场景和孤城之景,展现了战事的紧张、戒备的森严;王维的“_,_”(使至塞上)则通过孤烟直上、夕阳西下,展现了雄奇瑰丽的塞外风光。 6. 月亮:月亮清冷的光辉,一直在文人的笔尖流淌,牵动着诗人们的思绪。“_,_”(陆游游山西村),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是诗人对农村美好生活的向往;“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托月寄情,随君远行,是诗人对友

10、人的深深牵挂; “_,_”(李商隐无题),对镜梳妆,唯恐云鬓改色,夜阑对月,倍觉凄惨,是诗人对友人(爱人)的思念;“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月光如水,藻、荇影影绰绰,是作者闲适心情的衬托;“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轮圆月,千里共赏,是词人对亲人和友人的美好祝愿。7. (1)山河: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2)山水:山水承载着古人的情思。“_,_”(曹操观沧海),浩荡的水、高耸的山让诗人心潮涌动;“_,_”(陆游游山西村),层峦山水,疑若无路,忽又开朗,蕴含丰

11、富的哲理;“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贾亭,春水初生,让人顿知西湖早春轮廓;“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高水远,荒凉凄楚,让人顿觉诗人内心的无限辛酸。8. 风: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陪伴过游子:“_,_”(王湾次北固山下);它吹来了塞外的雪:“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吹过了沧海:“_,_”(曹操观沧海);它抒发了诗人的乐观之情:“_,_”李白行路难(其一);它吹出了诗人的窘迫:“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 乐器:古诗词中的乐器,或弹出欢乐,或奏出愁怀,或吹响愤懑,或敲击悲壮。如“_,_”(关雎),男子用钟鼓来使女子快乐;“_,_

1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琴声、琵琶声和羌笛声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_,_”(陆游游山西村)借箫鼓表达对淳朴民风的赞美。10. 雁:雁过留声,常引发诗人的情思。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以“归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范仲淹的“_,_”(渔家傲秋思)用大雁振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衬托出雁去而人不得归的情感;王维的“_,_”(使至塞上)用“归雁”反衬诗人,暗写诗人被排挤的孤寂、飘零之感。11. 马:古往今来,马和人同生死,共荣辱,齐悲欢。辛弃疾的“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骏马和弓弦表现战场的激烈气氛;白居易的“_,_”(钱塘湖春行)既写出了初春草浅,也侧面

13、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表现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的喜悦;岑参则用“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依恋和惆怅之情。12. 剑:古人常在诗词中以“剑”抒怀。李白被赐金还山后,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表明了内心的苦闷、抑郁;辛弃疾隐居乡间时,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抒发了自己不忘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13. 酒: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陆游的“_,_”(游山西村)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了农民的淳朴热情;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酒”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借“酒”营造

14、了宴饮欢乐的氛围;范仲淹的“_,_”(渔家傲秋思)借“酒”写出了词人戍守边塞时的思乡之情;苏轼的“_。_ ,_”(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出了太守趁酒兴出猎时的英姿,表现出词人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刘禹锡的“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借“酒”振奋精神,表现了词人的乐观坚定;晏殊的“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借“新词”和“酒”“旧亭台”,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苏轼的“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描绘把酒问月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14. 云:(1)“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被人们关注,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如杜甫望岳中“_,_”写出了诗人看到泰山上白云涌现时的激荡情怀

15、;崔颢黄鹤楼中“_,_”抒发了人生短暂而岁月无穷的感慨;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_”则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晨景图;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形势。(2)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云”之景来抒情。“_,_”(登飞来峰),借“云”之景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豪情;“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借“云”之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_,_”(无题)借“云”道尽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15. 海:古诗词中描写“海”的诗句还有很多,如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表达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心及对未来的期望。16. 雨

16、:“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写出了初春小雨的细腻润泽,突出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写出了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艰难处境;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写出了秋雨灌注秋池时诗人的绵绵愁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_,_”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也点明诗人孤单的身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_,_”勾画了一幅色调明朗清新的雨后春景图。17. 花:诗人笔下,“花”是有品格的。白居易的“_,_”(钱塘湖春行),以“乱花”和“浅草”写出了早春时节钱塘湖的美景;李白的“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杨花落尽之景和

17、子规啼叫之声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氛围;欧阳修的“_,_”(醉翁亭记),用“野花飘香”写出山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林之景的喜爱之情。18. 草:小草给我们带来盎然的春意,带来蓬勃的生机,很多古诗词多借草来写景抒情。“_,_”(钱塘湖春行),春花开放,小草柔嫩,白居易借花草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小雨润泽,草色似有若无,韩愈借初春小草沾雨的景象表达了对初春景物的赞美之情;“_,_”(观沧海)曹操登山望海,看到眼前生机勃勃的草木,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19. 树:“树”常常现身古人笔下,如崔颢的“_,_”(黄鹤楼)描绘了一幅长江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刘禹锡的“_,_”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树”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白居易的“_,_”(钱塘湖春行)借“树”展现了初春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马致远的“_,_ ,_”(天净沙秋思)借“树”等景物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秋郊夕照图。20. 流水: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孔子立于川上,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_,_”(论语)的感叹;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面对一江流水思接千载,发出“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咏叹。21. 鸟:鸟本无意,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陶渊明采菊东篱,见“_,_”饮酒(其五),悠然自适;杜甫登上泰山,面对归巢的鸟儿发出“_,_”(望岳)的壮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

19、,面对长安草木,却有“_,_”(春望)的慨叹。三、边塞战争(风光)1. 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边塞风光在诗人笔下常常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王维的“_,_”(使至塞上)两句,借“孤烟”和“落日”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句,以花喻雪,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范仲淹的“_,_”(渔家傲秋思)两句,运用典故写出塞外天气寒冷,大雁离去的场景。3. 边塞诗不乏对战争及将士生活的描写。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

20、判官归京)着力刻画了边地将士生活的苦寒;李贺的“_,_”(雁门太守行)写出了将士们壮怀豪情以及苦战的场面;辛弃疾则用“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战斗的激烈场景;木兰诗中“_,_”两句,运用环境描写,侧面渲染,写出军旅生活的艰苦。4. 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两句,描写了战马飞奔、弓弦雷鸣的战争场面。四、写作手法1. 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白居易的“_,_”(钱塘湖春行)借莺歌燕舞表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留恋;陶渊明的“_,_”饮酒(其五

21、)两句用山气、飞鸟表现了返璞归真的情趣;李白的“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暮春凄清的景物,表达了对好友被贬的哀伤;晏殊的“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借落花、归燕表达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惋惜;杜甫的“_,_”(春望)借“花”“鸟”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及对亲人的思念。2. 借物抒情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强烈而隽永的感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3. 修辞手法(1)夸张:浪漫的古诗词中不乏奔放恣睢的夸张。岑参的“_,_”(

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坚冰和愁云;杜甫的“_,_”(望岳),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之巍峨高大;王安石的“_,_”(登飞来峰),运用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运用夸张写出了宴饮场面的壮大;杜甫的“_,_”(春望)运用夸张,写出了战争之久,家书之珍贵。(2)拟人:古诗词中诗人常常赋予某种物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意境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希望它能带去诗人的关怀和问候;杜甫望岳中“_,_”将大自然人格化,表明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泰山之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气势之盛;李

23、白渡荆门送别中“_,_” 将故乡水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3)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给人新奇的感受,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王维的“_,_”(使至塞上)以“征蓬”“归雁”自比,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李贺的“_,_”(雁门太守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李商隐的“_,_”(无题)运用两个比喻,传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观;苏轼的“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比喻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决心;龚自珍的“_,_”己亥杂诗(其五)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杜甫的“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

24、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凄苦;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比喻以春景写冬景,描绘了壮丽的塞外风光;刘禹锡的“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文天祥的“_,_”(过零丁洋)运用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4. 运用典故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刘禹锡的“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向秀思旧赋和王质观棋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以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25、;杜牧的“_,_”(泊秦淮),用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取乐终致亡国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荒淫的痛心;范仲淹的“_,_”(渔家傲秋思),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揭露出将士思归故乡而又渴望建立功业的矛盾心理;苏轼的“_,_”(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冯唐持节”的典故,吐露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李贺的“_,_”(雁门太守行),借“黄金台”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借用南北朝时期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志向来表现自己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苏轼的“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写自己打猎时的英雄形象;辛弃疾的“_,_,_”(破阵子为陈同甫

26、赋壮词以寄之),运用“八百里”的典故,回忆军营生活;王维的“_,_”(使至塞上)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战事已胜利。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借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清照的“_,_,_”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运用了“九万里风鹏”的典故,展示了词人渴望实现理想抱负的心理;王绩的“_,_”(野望)运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里的苦闷、孤独和抑郁。5. 色彩搭配古诗词尤其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李贺的“_,_”(雁门太守行)用“黑”“金”两色鲜明地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用“青”“

27、绿”两色描写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色;杜甫的“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墨色”和“天黑”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白居易的“_,_”(钱塘湖春行)借“绿”“白”极富视觉感地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白居易“_,_”(卖炭翁)用“白”和“黑”两种鲜明的色彩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五、哲理名句1. 逆境中蕴含希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能获得成功。陆游的“_,_”(游山西村)告诉我们困境中孕育着生机;李白的“_,_”行路难(其一)启迪我们面对困难要坚强自信,乐观

28、积极;杜甫的“_,_”(望岳)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2. 新旧更替日月变换,新旧更替。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写出了时序更迭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刘禹锡的“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晏殊的“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则暗示了美好事物不可阻挡地在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的道理。六、其他1. 四季:四季景象在古代文人笔下各具情态,你见过的描写秋天的连续的两句“_,_”;描写春天的连续的两句“_,_”;描写夏天的连续的两句“_,_”;描写冬天的连续的两句“_,_”。2. 运用叠字:为了增

29、加韵律美,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叠字的诗句。关雎中“_,_”以雎鸠相互应和的鸣叫声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蒹葭中“_,_”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崔颢黄鹤楼中“_,_”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木兰诗中“_,_”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为下文设置悬念;曹操观沧海中“_,_”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_,_”描绘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春景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特定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崔颢黄鹤楼中“_,_”两句各用一个叠字,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白居易卖炭翁中“_,_”中十

30、四个字勾画了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3. 李清照有言“学诗谩有惊人句”,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惊人句”,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是:_,_。参考答案第3轮 主题型默写集训 一、1.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鬓微霜 又何妨 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3.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5.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6.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