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28006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细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详细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详细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细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SJ1合同段红星至海尾快速路改造工程段 详细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勘察基本情况受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SJ1合同段红星至海尾快速路改造工程段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1、工程概况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SJ1合同段项目位于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起于德胜大桥南,经小黄圃居委会、华口村、扁滘村、容边村、红星居委会、海尾村等,终止于海尾立交东引道附近,起始里程:K40+780,终止里程:49+196.692,全长8

2、.417km。该项目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德区域的一条重要大动脉。它的建设对于改善顺德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提高顺德道路的顺畅能力,加强顺德中心城区与区内各镇的中心促动功能,连接顺德、佛山、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的城市道路顺畅能力,以及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能力,加快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SJ1合同段红星至海尾快速路改造工程段起始里程:K40+780,终止里程:42+986,全长2.206km,包括一般路基、K41+285.43 海景高架桥 桥长985m,1425+3301.6+825+20+1325预应力砼简支小

3、箱梁。2、勘察目的与任务(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所确定的修订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公路工程建设场地内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2)勘察任务A、根据设计需要进一步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B、查明构造物地基的地层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准确提供工程和基础设计、施工所需的地质参数。C、根据拟定的对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防治的方案,具体查明其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3、勘察工作依据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

4、J064-98)2、)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64-98)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9、)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SJ1合同段详细勘察地质勘察纲要4、主要勘察工作方法(1)布孔原则本次勘察根据设计提供的路线的布孔进行施工。对于路基,是按100m左右布置一个勘探孔;对于高架桥,采取一桩一孔。(2)工程地质钻探工程

5、地质钻探使用XY150型钻机,采用泥浆护壁及跟管钻进技术,开孔直径108mm,终孔直径89mm。孔斜百米不超过1度时,每回次钻探进尺12m。(3)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原位测试采用了标准贯入试验一种手段。1) 试验方法:钻进至试验深度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锤击时应避免偏心及侧向晃动,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先预打入15cm后,再打入30cm。2) 试验记录:记录入土30cm的锤击数,如遇到大于50击的硬土层时,记录50击时的入土深度,或记录入土10cm所需的锤击数。(4)室内试验项目a) 粘性土试验项目: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系数、抗剪强度。b) 砂土

6、试验项目: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压缩系数、抗剪强度、颗粒分析,渗透系数,并提供粘粒含量。c) 岩石试验项目:岩石饱和抗压强度试验。d) 化学试验项目:水质简分析。e)本次勘察,室内试验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JTG E402007),岩土定名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工程测量位置及高程测量,使用全站仪对每孔座标和高程进行测量。静止水位测量,待钻孔终孔24小时以后,用钢尺进行测量。本工程座标采用1954年北京座标系统,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5、勘察工作完成项目及工作量本次勘察共投入仪器设备:北京及衡阳产150型钻机4台套。室内试验委托当地具有资

7、质的佛山市顺德区勘察有限公司实验室完成。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孔53个,其中路基钻孔15个,桥梁钻孔38个,后由场地原因,实际完成勘探孔51个,其中路基钻孔15个,桥梁钻孔36个,具体位置详见 “钻孔平面布置图” (附图2)。外业工作自2008年2月17日起,至3月12日结束;内业工作于2008年4月18日结束。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现场工作量情况表 表1项 目钻 探(m/孔)取 样原 位 测 试原状土样(件)岩 样(件)水 样(件)标贯(次)数 量2556.85/51299552362 室内试验情况表 表2项 目土 工 试 验岩 石 试 验常规渗透固结压缩直接剪切颗粒筛分天然单轴抗压强

8、度快剪固快数 量(件)27967236210520755各勘探孔的具体工作量见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位置见“钻孔平面布置图”(附图2)。二、工程地质条件综述1、地形地貌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类型、岩性特征,本项目线路位置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相冲积平原,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208.72m。线路经过范围为原有道路,水系较为发育,地表水受海水涨退潮影响, 起伏较大。2、自然地理概况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是粤西沿海、西江流域等地区通向广州的主要门户。佛山未来的发展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的整体协调在广佛都市区中要实现与广州的优势互补,强调错位发展,成为广州向珠江三角洲西岸辐射和拓展的主要

9、枢纽。随着广州“西联”发展战略的实施,佛山市依托广州市的经济技术优势,发展势头迅猛。为增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聚集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辐射区域,提升广东省经济总量和增长后劲,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珠江西岸地区协调发展。广东省省委、省政府通过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等方法,努力将佛山市发展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SJ1合同段项目位于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起于德胜大桥南,经小黄圃居委会、华口村、扁滘村、容边村、红星居委会、海尾村等,终止于海尾立交东引道附近,起始里程:K40+780,终止里程:49+196.692,全长8.417k

10、m。该项目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德区域的一条重要大动脉。它的建设对于改善顺德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提高顺德道路的顺畅能力,加强顺德中心城区与区内各镇的中心促动功能,连接顺德、佛山、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的城市道路顺畅能力,以及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能力,加快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勘察位于顺德区容桂镇,道路沿线为原有道路,交通便利。勘察区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8,1月平均温度12.9,极端最低温度-1.9,7月平均温度28.7,极端最高温度38.2,无霜期352天,年均降雨量1649.9mm。春夏两季雨量

11、最多,每年夏秋台风活动频繁。3、区域地质构造(1) 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广东省属华南褶皱系的南端。加里东运动褶皱回返,出现了一系列的大型隆起区和坳陷带。勘察区基岩构造单元属大型坳陷带之粤中坳陷(三级构造单元)。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多断块控制三角洲,它的外部轮廓、内部结构、古海岸线都严格受北东、东西、北西向三组断裂控制,这三组断裂相互交织,把三角洲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断块。桥位区位于晚期北西向西江断裂、沙湾断裂和北东向广从断裂夹持部位,构成顺德凹陷。基底主要为为燕山三期花岗岩,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三角洲相淤泥质土、细砂、亚粘土、卵石等松散沉积层。西江断裂:与西江主干流基本一致,西北延伸至四会

12、、怀集,南东至磨刀门,全长约200km。广从断裂:该断裂属于区域性恩平-新丰大断裂的中段,长约120km。主要倾向西北,倾角40-60,断裂迹象比较明显。沙湾断裂:为区域上炭布-大沥断裂构造带向珠江三角洲的延伸部分,基本上为隐伏状态,北起花县白坭,经沙湾沿蕉门出海。该断裂走向北西340,倾向南西,倾角50,正断层。(2)地层岩性覆盖层为第四系的三角洲相松散沉积层。本线路地基下伏岩层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花岗片麻岩。(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新构造运动是从晚第三纪开始直到现在发生的构造运动,以隆升运动为主。区内基岩地层为加里东期花岗片麻岩,调查区处于整体抬升侵蚀剥蚀过程中,晚更新世以来主要表现为继承

13、性的断块升降运动。场地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据记载,公元八一三年以前,海岸线在广州城南70里,显然,唐代番禺一年尚属海区。东莞麻冲大盛、漳澎等地成陆只有100年左右。目前该地区已经远离狮子洋约23km,平均每年伸展2030cm;珠江三角洲平原仍迅速向海推进,港湾地带日渐填积变浅,近岸沿海岛屿也因淤积加大而渐趋于与大陆相连之势。区域新构造运动较频繁且较为明显,但强度不大,危害性小,大面积垂直升降运动具有普遍性,成陆迅猛。地震运动以及热矿水沿断裂分布,是本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之一。区域大面积陆地上升成陆迅速,河流、港湾淤积,因此造成洪水泛滥,冲垮道路、桥梁;河床淤积抬升,会造成通航能力下降,疏通航道费

14、用加大等等。本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历史上不断发生破坏性地震,现今地震活动仍相当频繁。是该带重要的发震地段之一。历史上强震分布图中,广西西南侧至珠江口外,震源呈现北西向条带分布,而这一地区是北西向断裂发育地区,可见地震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北西向断裂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北西向断裂由于地面出露不明显,多为隐伏状,规模也小,易被忽视。但北西向断裂是当代地震活动的重要构造,这有可能是由于其生成的时代较晚,有较高的活动性特点。在广州附近,从公元288年至今,由广从断层引发地震有:4.75级地震两次,3.04.5级地震多次,0.62.0级地震5次。另由石碣断层引发地震有1683年10月10日在罗村

15、发生的5.0级地震。4、区域稳定性评价根据钻孔揭露及区域调查,区内无活动性断层。本次勘察期间未发现有大断裂通过本场区的迹象。下伏基岩稳定,第四系覆盖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土,综合评定场地是稳定的。5、地层岩性线路范围内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根据钻孔揭露,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覆盖和下伏基岩。具体分层如下:(I) 上覆第四系主要由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和粉细砂组成,可分为以下几层:1层填筑土(Qme):土黄色为主,松散,可塑,稍湿,主要由细砂、粘性土等人工回填土组成,含碎石等。层厚0.5010.30m,平均厚度3.85m。本层取土样46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7.037.5(标

16、准值17.9),孔隙比e=0.8941.062(平均值0.964), 粘聚力Cq=18.021.9kPa(平均值24.9 kPa),内摩擦角q=12.213.9(平均值13.1),压缩系数a0.10.2=0.290.46MPa-1(平均值0.39MPa-1),压缩模量ES=4.116.57MPa(平均值5.20MPa)。2层淤泥质亚粘土、粉细砂层(Q4-3mc):该层分为以下几个亚层。2-1层淤泥质亚粘土:灰,灰黑色,软-流塑,饱和,含腐殖质,具有腥臭味,夹薄层粉细砂。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揭露。层厚1.0014.80m,平均厚度4.04m。本层取土样53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15.3

17、66.6(标准值45.4),孔隙比e=0.5281.815(标准值1.277), 粘聚力Cq=4.020.2kPa(标准值7.5 kPa),内摩擦角q=2.936.2(标准值5.6),压缩系数a0.10.2=0.071.77MPa-1(标准值0.81MPa-1),压缩模量ES=1.4123.92MPa(标准值3.07MPa),标贯击数N=2.015.0击,平均值6.2击。2-2层亚粘土:灰褐色,软可塑,湿。场区内部分钻孔揭露。层厚1.803.80m,平均厚度2.28m。本层取土样7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29.847.0(标准值43.5),孔隙比e=0.8461.359(标准值1.

18、225), 粘聚力Cq=5.020.4kPa(标准值7.4 kPa),内摩擦角q=3.630.8(标准值3.5),压缩系数a0.10.2=0.160.99MPa-1(标准值0.79MPa-1),压缩模量ES=2.2311.34MPa(标准值2.18MPa),标贯击数N=6.015.0击,平均值9.0击。2-3层粉细砂:灰黑色,松散-稍密,饱和,含贝壳,云母及腐殖质等,局部夹薄层淤泥质亚粘土。场区大部分孔分布。层厚1.5021.30m,平均厚度8.55m。本层取土样46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16.260.9(标准值35.7),孔隙比e=0.4961.736(标准值1.019), 粘

19、聚力Cq=2.928.0kPa(标准值6.7 kPa),内摩擦角q=2.938.3(标准值19.3),压缩系数a0.10.2=0.081.36MPa-1(标准值0.44MPa-1),压缩模量ES=0.5721.71MPa(标准值7.07MPa),标贯击数N=5.014.0击,平均值8.6击。2-4层亚砂土:灰褐色,中密,饱和,含白色高岭土。场区个别孔分布。层厚2.205.20m,平均厚度3.52m。本层取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29.036.7(平均值32.9),孔隙比e=0.7951.105(平均值0.950), 粘聚力Cq=24.1 kPa,内摩擦角q=18.019.0(

20、平均值18.5),压缩系数a0.10.2=0.340.55MPa-1(平均值0.45MPa-1),压缩模量ES=3.865.26MPa(平均值4.56MPa),标贯击数N=10.017.0击,平均值14.8击。3层亚粘土、细中砂、粗砂(Q4-2mc):3-1细中砂:棕黄色,棕红色,灰白色,中密,饱和,含云母。部分钻孔揭露。层厚0.805.10m,平均厚度2.85m。本层取土样4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13.825.0(平均值19.7),孔隙比e=0.4280.740(平均值0.589), 粘聚力Cq=7.018.4 kPa(平均值12.0 kPa),内摩擦角q=32.538.4(平

21、均值35.0),压缩系数a0.10.2=0.080.11MPa-1(平均值0.10MPa-1),压缩模量ES=13.3319.38MPa(平均值16.66MPa),标贯击数N=12.018.0击,平均值13.9击。3-2亚粘土:灰褐色,软可塑,湿。个别钻孔揭露。层厚2.005.70m,平均厚度3.85m。本层取土样1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19.9,孔隙比e=0.595, 压缩系数a0.10.2=0.24MPa-1,压缩模量ES=6.78,标贯击数N=11.016.0击,平均值13.6击。3-4粗砂:夹砾石,棕黄色,棕红色,中密,饱和,砾石含量约10%,粒径不均匀,约0.5cm-2

22、cm,磨圆度一般。个别钻孔揭露。层厚1.405.50m,平均厚度3.45m。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贯击数N=17.0击。(II) 下伏基岩:为加里东期侵入变质的花岗片麻岩(M1),根据岩层的风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层:4-1层全风化花岗片麻岩(M3):棕黄色,局部棕红色,白色斑点状分布,原岩结构破坏,风化成土状,易散,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该层场区内部分钻孔揭露,但层厚变化大,极不均匀,揭露层厚4.7045.70m,平均厚度25.05m。本层取土样92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16.549.4(标准值30.0),孔隙比e=0.0021.478(标准值0.884), 粘聚力Cq

23、=12.552.0kPa(标准值24.7kPa),内摩擦角q=16.029.9(标准值20.7),压缩系数a0.10.2=0.200.82MPa-1(标准值0.45MPa-1),压缩模量ES=2.708.81MPa(标准值4.49MPa),标贯击数N=7.048.0击,平均值27.4击。4-2层强风化花岗片麻岩(M3):棕黄色,局部棕红色,白色斑点状分布,原岩结构可辨,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该层场区内部分钻孔揭露,但层厚变化大,极不均匀,揭露层厚2.8033.70m,平均厚度15.10m。本层取土样28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14.438.4(标准值25.1),孔隙比e=0.0

24、001.506(标准值0.801), 粘聚力Cq=16.455.9kPa(标准值24.6 kPa),内摩擦角q=18.028.2(标准值21.7),压缩系数a0.10.2=0.250.57MPa-1(标准值0.40MPa-1),压缩模量ES=3.567.62MPa(标准值4.53MPa),标贯击数N=50.087.0击,平均值62.7击。4-3层弱风化花岗片麻岩(M3):灰青色为主,局部呈褐黄色,碎块-短柱状,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铁质浸染,敲击声脆,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取芯率约55%。揭露厚度0.509.40m,平均厚度4.05m,层顶标高为-60.64-36.27m。单轴抗压强度离散性大

25、,部分岩样岩样试验时沿裂隙面破坏,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8.3077.46MPa,平均值48.99MPa。4-4层微风化花岗片麻岩(M3):灰青色,少量白色斑点状分布,短柱-长柱状,裂隙稍发育,敲击声脆,碎块多为机械性扭碎,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取芯率80%。揭露层面埋深变化大,层顶标高为-59.42-34.99m。单轴抗压强度离散性大,部分岩样岩样试验时沿裂隙面破坏,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42.1374.59MPa,平均值58.80MPa。具体各岩土层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3)、各钻孔柱状图(附图4)。6、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位一般在0.97.7 m之间,根据含

26、水层岩性及地下水埋藏条件,本工程所涉及地下水类型划分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岩层裂隙水。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线路内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砂土内,该层结构松散、含水性好、透水性较强、厚度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通过含水层向河流、低处或下部岩层裂隙排泄。其次是人工开采排泄。2)岩层裂隙水,主要分布各岩层中,含水层岩性为花岗片麻岩。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部松散层孔隙潜水补给,通过裂隙径流、人工开采形式排泄。根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的有关资料,该区基岩裂隙水属富水性弱类型。2、地下水渗透性评价 各层土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 表3层 号岩 土 名 称渗透系数k (cm/s)2-1淤泥质亚粘土1.

27、310-62-2亚粘土1.010-62-3粉细砂1163.510-6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对公路沿线取水样做水质简分析,试验结果如下:游离二氧化碳31.1635.62mg/L,侵蚀二氧化碳11.3012.38mg/L,SO42-在水中的含量42.0044.00mg/L,Mg2+NH4+含量21.0121.94mg/L,Cl-+ SO42-+NO3-含量105.04111.76mg/L,pH值6.156.48。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本工程场地环境类型属类环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节,评价工程场区内地下水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

28、、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结果为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及砼结构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再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按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三类评价地下水对工程场区内砼结构的腐蚀性。评价结果为无腐蚀性。具体各项化学指标见“水质分析报告”。7、地震效应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道路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表A,建筑场地覆盖土层均大于20m,20m以上均由软弱土层构成,初步判定场地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属类,特征周期为0.45s。对公路沿线分

29、布的深度20m以内的2-3层及3-1层砂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进行初判,判定为可能液化,再利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详判,2-3层共判别91点,液化点数91点,判定结果为液化,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3-1层共判别5点,液化点数5点,判定结果为液化,液化等级为轻微。具体见标准贯入试验(N)液化判别表(附表4)。三、路基工程地质评价1、路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路线范围内地表土层均为第四系(Q4mc)沉积的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及粉细砂等,为软弱土层,路线通过区主要为原有道路。各地层岩性特征见前述。物理力学性质见各区岩土层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2)。2、路基工程地质评价(1) 路

30、基工程岩土设计参数评价综合分析野外勘探、室内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各区各岩土层的设计参数建议值如下(表4):各岩土层容许承载力建议表 表4岩土编号岩 土 名 称标贯平均值N(击)剪切试验容许承载力推荐值0(kPa)粘聚力Cq(kPa)(快剪)内摩擦角q(度)(快剪)粘聚力Cc(kPa)(固快)内摩擦角c(度)(固快)1填筑土24.913.1802-1淤泥质亚粘土6.27.55.612.610.2502-2亚粘土9.07.43.5602-3粉细砂8.96.719.3752-4亚砂土14.824.118.5803-1细中砂15.012.035.01403-2亚粘土13.61003-4粗砂17.0

31、1804-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29.024.720.72004-2强风化花岗片麻岩62.724.621.73504-3弱风化花岗片麻岩20004-4微风化花岗片麻岩4500(3) 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土根据地基上部各土层的分布和特性描述,线路范围内地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砂土地震液化问题及特殊性土软土问题。现评述如下:1) 不良地质砂土地震液化饱和砂土液化判别首先是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第2.2.3条进行,当土层实测的修正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小于公式计算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c时,则判为液化,否则为不液化。线路范围内地基上部土层中2-3层粉细砂呈松散状,沿线普遍存在

32、,标贯击数215击,平均值为6.2击,根据各孔的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各试验点的液化判别,结果为易液化,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另淤泥质土层发育,在7度地震区有可能产生震陷,因此拟建道路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在修筑道路时可结合处理软土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处治。该层是路基沉降变形控制的主要层位,若未进行专门加固处理而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则受道路附加应力影响,该层将产生缓慢的固结沉降变形,从而影响道路的安全使用,甚至导致路基毁坏。另外,该层固结沉降变形对桩基有负摩擦力影响,设计时应予以考虑,桩基负摩擦力系数可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取值。具体各孔的判别结果详见“液化判别统计表”(附表3)。2) 特殊性土软土线路范围分布较

33、厚的软土层,主要为2-1层淤泥质亚粘土,软土的力学性质较差,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具高灵敏性、触变性、流变性。根据固结试验结果,2-1层软土的固结系数一般为10-4 10-3cm2/s,具体见各钻孔柱状图及固结试验成果报告。软土中多分布有薄层或夹层的粉细砂、粉砂,但粉细砂的水平分布规律性差,常以透镜体形式出现。3)风化岩全风化、强风化岩一般其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小,压缩性较低,遇水易软化、崩解,从而导致地基不均匀,危及采用桩基础的建(构)筑物安全。(4)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评价拟建公路沿线分布厚层软土层,埋藏浅,在荷载作用下,沉降时间长,沉降量打且沉降极不均匀,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必须

34、对软土,地基进行切实有效的工程措施处理。道路路基上部分布厚度不均的软土2-1层及2-3松散状粉细砂层,以上各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较差,埋深和厚薄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有所差异,具体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2)及“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2)。对于2-3层粉细砂地基,根据道路构筑物的特性及对地基的要求,液化土层的工程特性,结合本地区液化土地基处治经验,可采用袋装砂井处治液化土地基。对于2-1层淤泥质亚粘土,根据工期要求及软土特性,可考虑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板排水法结合超载预压方案进行处治。处置深度可根据填土荷载及设计沉降与稳定要求,按双向或单向排水考虑。由于软土中分布有薄层或夹层状的粉细砂,增加软

35、土的横向排水通道,可以减小软土的固结时间及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缩短预压时间,加快施工速度。桥头部分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CFG桩进行处理,以减少桥头沉降。四、桥梁工程地质评价本次勘察路线范围内K41+285.43 海景高架桥,桥长985m,为1425+3301.6+825+20+1325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原布置勘探孔38个,由于场地原因实际完成勘探孔36个。桥位区地层岩性分布为:1层填筑土(Qme):土黄色为主,松散,可塑,稍湿,主要由细砂、粘性土等人工回填土组成,含碎石等。层厚2.2010.30m,平均厚度4.81m。2-1层淤泥质亚粘土:灰,灰黑色,软-流塑,饱

36、和,含腐殖质,具有腥臭味,夹薄层粉细砂。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揭露。层厚1.0014.80m,平均厚度4.40m。2-2层亚粘土:灰褐色,软可塑,湿。场区内部分钻孔揭露。层厚1.803.60m,平均厚度2.58m。2-3层粉细砂:灰黑色,松散-稍密,饱和,含贝壳,云母及腐殖质等,局部夹薄层淤泥质亚粘土。场区大部分孔分布。层厚1.5018.50m,平均厚度7.90m。2-4层亚砂土:灰褐色,中密,饱和,含白色高岭土。场区个别孔分布。层厚2.205.20m,平均厚度3.75m。3-1细中砂:棕黄色,棕红色,灰白色,中密,饱和,含云母。部分钻孔揭露。层厚0.805.10m,平均厚度3.45m。3-2亚粘土

37、:灰褐色,软可塑,湿。个别钻孔揭露。层厚4.004.50m,平均厚度4.27m。4-1层全风化花岗片麻岩:棕黄色,局部棕红色,白色斑点状分布,原岩结构破坏,风化成土状,易散,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该层场区内部分钻孔揭露,但层厚变化大,极不均匀,揭露层厚4.7045.70m,平均厚度25.49m。4-2层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棕黄色,局部棕红色,白色斑点状分布,原岩结构可辨,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该层场区内部分钻孔揭露,但层厚变化大,极不均匀,揭露层厚2.8033.70m,平均厚度13.48m。4-3层弱风化花岗片麻岩:灰青色为主,局部呈褐黄色,碎块-短柱状,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铁质浸染,敲击

38、声脆,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取芯率约55%。揭露厚度0.509.40m,平均厚度3.97m,层顶标高为-60.64-36.27m。单轴抗压强度离散性大,部分岩样岩样试验时沿裂隙面破坏,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8.3077.46MPa,平均值48.99MPa。4-4层微风化花岗片麻岩:灰青色,少量白色斑点状分布,短柱-长柱状,裂隙稍发育,敲击声脆,碎块多为机械性扭碎,含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取芯率80%。揭露层面埋深变化大,层顶标高为-59.42-34.99m。单轴抗压强度离散性大,部分岩样岩样试验时沿裂隙面破坏,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42.1374.59MPa,平均值58.80MPa。由于

39、桥位区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较厚,且多为软土和松散易液化的砂土,建议采用桩基础,采用摩擦钻孔灌注桩或嵌岩钻孔灌注桩,采用摩擦桩时可以4-2层强风化花岗片麻岩为持力层;采用嵌岩桩时桩尖持力层可选择4-3层弱风化花岗片麻岩或4-4层微风化花岗片麻岩。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及所取岩土样品室内测试结果,经统计计算分析,建议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所需参数如下表(表5): 桩基设计参数表 表5岩土编号岩 土 名 称容 许承载力0(kPa)桩 周 土极限摩阻力i(kPa)岩石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a(MPa)1填 土100252-1淤泥质亚粘土50202-2亚粘土60202-3粉细砂75252-4亚砂土90253-1细中砂

40、140403-2亚粘土95254-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200604-2强风化花岗片麻岩3501004-3弱风化花岗片麻岩2000200354-4微风化花岗片麻岩450055五、 结论与建议1、线路位置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相冲积平原,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208.72m。2、路线范围内上部覆盖第四系土层为软弱土,下伏基岩埋深变化较大,风化差异较大,本次勘察未发现断裂通过本区,基岩稳定,适宜项目建设。3、公路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部松散砂层孔隙水及下部花岗片麻岩岩层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97.7m左右,地下水对钢筋砼无腐蚀性。4、根据广东省地震区划图,公路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5、根据

41、本工程的重要性程度,本次工程勘察宜按7度设防。公路沿线范围内 2-3层粉细砂在发生7度地震时易发生液化,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另淤泥质土层发育,在7度地震区有可能产生震陷,因此拟建道路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在修筑道路时可结合处理软土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处治。6、道路沿线广泛分布淤泥质土2-1层和松散状粉细砂2-3层,对填方路基会产生不利影响,设计单位应根据不同地段的分布特点和工程地质特征制定相应的处治方案,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7、公路沿线地基上部分布较厚的软土层,需进行处治,采用袋装砂井结合超载预压进行处理较为经济实用。桥头及涵洞部分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CFG桩进行处理,以减少桥头沉降。8、路线范围内桥位基岩弱风化层和微风化层埋深变化较大,岩层差异风化明显,全风化及强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根据各座桥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采用摩擦桩或嵌岩桩。采用摩擦桩时可以4-2层强风化花岗片麻岩为持力层;采用嵌岩桩时桩尖持力层可选择4-3层弱风化花岗片麻岩或4-4层微风化花岗片麻岩。9、路基处理、桩基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避免对周围道路和管线造成不利影响。10、施工时如发现异常或与本报告不符,请及时通知我院及相关各方。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