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4349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时间:60分钟)一、 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20分):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2、_,而谁以易之?3、天下有道,_。4、往者不可谏,_。5、仰之弥高,_。瞻之在前,_。6、君子学道则爱人,_。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_,人不堪其忧,_。8、暮春者,春服既成,_,童子六七人,_,_,咏而归。9、由,诲女知之乎?_,_,是知也。10、过也,_;更也,_。11、无欲速,无见小利。_,_。12、_,不知其可也。13、岁寒,_。二、课内语段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2、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杖荷蓧荷:背负。B植其杖而芸 芸:除草。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D行其义也 义:正义。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子路拱而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A与相同,与不相同B与不相同,与不相同C与相同,

3、与相同D与不相同,与相同3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3分)A植其杖而芸 B至,则行矣C隐者也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C子路认

4、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耰而不辍A止子路宿 B子路从而后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5分)译文:_(2)子曰:“隐

5、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5分)译文:_三、课内语段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A可者与之 与:交结,相交。B尊贤而容

6、众 容:容纳。C嘉善而矜不能 矜:同情。D有始有卒者 卒:死亡。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问交于子张 月出于东山之上B其惟圣人乎 移其民于河东C尊贤而容众 宽厚而爱人D孰先传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分)(1)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4分)译文:_(2)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5分)译文:_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名句默写:略二、课内语段阅读(25分)1.解析D项,义:道术或主张。答案D2.解析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B3.解析C项判断句。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A项省略“丈

7、人”;B项“至”前省略“子路”,“则”前省略“丈人”;D项“已”前省略“我们”。答案C4.解析B项,“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不正确。答案B5.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6.答案(1)他便留子路住下来,杀鸡、做黍米饭给子路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拜见子路。(2)孔子说:“他是个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看望他。子路到了他家,他却走开了。三、课内语段阅读(15分)1.解析D项,卒,终。答案D2.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A项,介词,向/介词,从。B项,表反问的语气/表示领有,代词。D项,为语气词/表疑问,

8、译为“哪里,怎么”。答案C3.答案(1)可以相交的人就和他结交,不可以相交的人就拒绝他。(2)能有始有终的,只有圣人了吧?【参考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怎样与人交往的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子游说:“子夏门下的学生,对于洒扫、应对和进退的礼节,还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则没有,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言游错了!君子之道,哪些要先传授于弟子,哪些要后传授,而且有人会因此而疲倦了!这就像草和木一样,是要区别开来的。君子之道怎能诬妄而论呢?能有始有终的,只有圣人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