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共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39554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共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共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摘要:武松是一个勇猛、机智、刚烈的英雄人物,他除了英雄的光环之外,还有鲁莽的一面,心中充满了仇恨,具有一定“痞性”的人物形象,同时还透着生活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蕴。关键词:水浒传 武松 人物形象 思想根源水浒传用十几回的篇幅对武松进行了描写,通篇都透着刚毅、神勇、豪侠之气,作者是以一种赞美的笔触对武松进行了刻画,然而在围绕着武松进行的描写中,又体现了作者一种“人非完人”的较为辩证的思想。一、武松的勇猛、刚烈、机智谈水浒传离不开武松,谈到武松,我们又要问:武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人到现在仍为我们津津乐道的魅力在什么地方?由于时代的差别、理念的

2、不同,呈现在读者、观众面前的人物可谓各有千秋。从水浒传原著中,我们不难知道武松是一个英雄英武豪迈爽直,扶危济困,好打不平,敢作敢为,铁骨铮铮。他最为大众喜爱的性格可以用勇猛、刚烈、机智来概括。武松先在景阳冈打虎为民除害,后到阳谷县杀嫂代兄报仇;及到刺配沧州,又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为溅鸳鸯楼。面对危险,而对恶贯满盈的奸人,他斗恶虎,杀毒妇,戏恶霸,灭贪官,由此可见武松之勇。尤其在“景阳冈打虎”这个故事中,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阳谷县,潘金莲意欲勾引武松。因他自幼与哥哥武大郎相依为命,对哥哥敬若父母,所以美色当前,武松谨守礼度,毫不动心,反将潘金莲疾言厉色地教训了一番,要她

3、安分守己,与大郎好好过日子;兄亡噩耗传来,武松对死因起疑,在查明了兄长被害真相又求告无门之后,他不顾杀人偿命的危险,为兄报仇,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杀人之后,他并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手疾敌人脑袋,前去自首。由此可见武松之烈。武松虽然勇烈,却非一勇之夫。人们对他的喜爱也正在此。他在斗争中时时注意方法与策略。阳谷县取证杀嫂,他先走访仵作取得实证,再强邀街坊及凶手在武大灵位前逼出真相,记录为证;十字坡暗泼药酒,以假乱真,不仅捡回了性命,更结识了张青、孙二娘等;快活林怒激蒋门神,替施恩收回快活林;在景阳冈,当那老虎从草丛中扑将过来,呼呼生风,他在被一阵惊吓之后,以“一闪”,“又一闪”,“一躲”轻轻松松

4、化解了猛虎的力量,最终打死老虎。这些事例充分显示了武松之智。武松智勇兼备,性格刚烈,是市井中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二、武松的“痞”性性格暴躁,动辄伤人。武松一出场就是以枰酒后斗殴现身的,接下来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欧打庄客,对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宋江也想出手相向。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检却烦躁怒斥和威胁。武松是英雄不假,但英雄也是人,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人,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是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穷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

5、应该的。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或许“酒”正是武松这一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根源,没有“酒”没有醉酒后的“张狂失态”,也就没有武松。一时兴起,滥杀无辜。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是因贫困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结交朋友,不分良莠。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

6、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桦交友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店,由此可见,武松结交朋友,不分良莠。三、武松形象的深刻性武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特,因为这是一生活味十足的人物。武松如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想,可能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一)武松形象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武松出身于城市平民家庭,生活在普通平民环境里,从小与下层社会的游侠哥们儿流落街头,舞枪习棒,逐渐养成了一般市民特有的好打抱不平的品行,特别是从身材矮小、性格怯懦、常受人欺侮的武大郎身上激发他重

7、视个体意识,拼命讨回公道的价值取向。在西门庆的斗争过程中,他的性格特点得以集中体现。哥哥被害后,武松通过衙门呈状的合法手段试图讨回公道,但收受西门庆贿赂的赃官却把状子搪塞了。在告官无门的情况下,告官府申冤求得公正,已无可能,他只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行动亲自调查案情,获得确凿证据后,亲手杀死奸夫淫妇,为哥哥报仇雪恨,讨回了公道。他自己被判杖击刺配。从武松依靠个人力量讨回公正的事实看,当时市民阶层已经开始觉醒并逐渐丢掉对封建官府、封建法律的幻想,他们不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任人宰割。武松形象的典型意义正是宋代社会市民阶层追求公平、公正思想的集中概括。从武松的一生经历看,他走的是一条求得公正、维护个

8、人尊严的艰难曲折的反抗奋争之路。他虽然出身微贱,但却非常重视个体价值,重视用行动宣泄自己的不平感受,是封建社会普通平民中的强者形象,在他身上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公道,争取解放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二)武松形象蕴含着对宋代黑暗现实的批判宋代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从水浒传描写宋代监狱的黑暗可见一斑。宋朝刑狱败坏,黑暗无比,中央地方官员以及吏役卒以狱为市,公开萦贿。毫无经济地位且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只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正是这种有理难辨,有仇难报,申冤无门的现实,激发了武松为民平愤的正义感,也为武松替平民百姓追求个体生存价值、讨还公道提供了契机。武松讨还公道的举动,并非单纯的个

9、性张扬,而涵盖着对罪恶社会的强烈批判精神。武松属于社会中下层,本来是一个封建伦理意识强,对统治者抱有一定幻想的英雄好汉。当初为哥哥报仇,本是通过衙门告状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但“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有尾”的关系户,加之西门庆派人时机送银子给县令,于是,这些贪官抛弃了法律的准绳,没有给予公正的裁决,武松才杀人复仇。报仇之后去县里自首,幻想在当一段囚犯之后,能够重新出头。在牢房里既不行贿送礼,也不低头求饶,表现了一个硬汉子性格、气节,但却被贪官污吏用阴谋诡计陷害。像武松那样具有一定法制观念、性格端直的人,想过一种安分守己的日子,在那样的社会却得不到公正待遇,被逼无奈不得不铤而走险,依靠个人力量讨回公道

10、。水浒传作者正是通过武松形象的塑造对宋代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和贪赃枉法的官吏机制给予深刻的批判。武松的斗争和他所伸张的正义给被压迫者和被损害者带来了一线希望,在千千万万苦大仇泞、有冤欲伸的人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武松形象蕴含了水浒传作者热烈追求平等生活的愿望和无情暴露宋代黑暗现实的思想。(三)武松形象揭示了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反抗心理和复仇意识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尖锐,阶级压迫残酷。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蔡京、高俅之流就是这种腐朽邪恶势力的典型。在他们的权力控制之下,封建法律效力已完全失去制约能力,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狼狈为奸,贪污贿赂,相率成风,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政治几近陷入瘫痪。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封建

11、统治阶级腐朽衰败的现实及其根本原因。而水浒传正是通过武松依靠个人力量复仇伸冤、求得公正的性格特征歌颂被奴役者的利他精神。以前,武松手刃潘金莲,斗西门庆主要是为兄长复仇,在做法上显得理智、周密;在“血溅鸳鸯楼”中,他本想忠心报答张都监的赏识,却无故遭其暗算,身陷囹圄,个人的尊严受到严重侵害,为维护个体价值,他要讨回公道,在为自己复仇时则采取了彻底铲除的战术,几乎不受理智的制约,杀西门庆后他提着人头投案自首;杀张都监后,竟蘸血在壁上大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英雄行为,好汉气概,何其壮哉!武松的英雄行和侠义之举完全是出于对贪官的切齿之恨和对备受欺凌的平民百姓的深切同情。一般善良、弱小的普通百姓

12、只能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强者出世,拯民于水火之中。武松作为强者形象的典型,他孤胆复仇,痛快淋漓,在任何邪恶势力面前也不低头,不惜一切达到自己的目的,伸张正义,说出了广大平民百姓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这种品格是封建社会中平民百姓特别景仰的。从读者的欣赏角度看,武松向贪官污吏的复仇历来受到很高评价。他做的几件事都是干净彻底的,宁可过而无不足,不留下一点遗憾,复仇过程中彻底出了那一口“恨气”,让人感到武松此时精神解脱、“死而无憾”。这就使读者在欣赏时获得了一完整的满足。武松向贪官污吏痛快淋漓的复仇行为,表现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武松注重个体价值,讨还公道的形象,表现了封建

13、社会普通平民百姓正当的生存愿望破灭之后,已经开始觉醒并进行自发的反抗斗争。从武松身上可以清楚地窥视到隐藏于封建社会黑暗深处的反抗力量以及腐败政治日薄西山的昏暗景象。而对残酷的现实武松仍坚持斗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以做光明磊落的英雄,也可以做有“痞性”的无赖,人们在武松身上找到了身我。尽管武松有许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谅解,甚至忘却,人们一如既往地喜爱武松。这就是发自社会最底层的反压迫的呼声和讨还公道的时代精神。参考文献:1谭凤梁中国古代小说简史M第一版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吴锦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M第1版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3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施而庵水浒传M南京:江苏少儿出版社,20025陈曦钟水浒传会评本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