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田王与上官婉儿_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_邓欢.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3815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田王与上官婉儿_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_邓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额田王与上官婉儿_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_邓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额田王与上官婉儿_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_邓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田王与上官婉儿_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_邓欢.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额田王与上官婉儿 -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 邓欢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额田王和上官婉儿不仅都从小长在 皇宫里,而且都同样是作为女官随侍当时各自的统治者。而有着 惊人相似经历的两人亦以自身的文学成就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本文在此将对二人的诗歌进行初步的 比较分析研究。 关键词:额田王;上官婉儿;诗歌;比较 中图分类号 :10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111(2011)02-0011-02 作为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收录了以额田 王、大伴坂上郎女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歌人所作的和歌。而在这些 女性歌人

2、中,从小就生活在宫廷之中的额田王 ( 631年? 716年?) 则因其所作之歌以及颇富传奇色彩的感情生活而受到了学者甚 至日本普通民众的关注,并且以质量上乘的十二首和歌以及其对 和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而被世人称为 万叶初期的代表歌人 。 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大唐,同样是成长于后宫之中的上官婉 儿 ( 664年 710年)亦以自身的文学造诣推动了律诗的发展甚至 于左右了政治的走向。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 序中曾被燕国公张 说称赞其才华,道: 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 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身处同一时空的两位宫廷女歌(诗)人,虽然国籍不同,但却 有着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二

3、人都是因才华出众而得到了统治者的 重视。张晓希 ( 2009)在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一书中对两人的 生活背景、文学作品等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论述,因此在本文中, 笔者将分别从二人的奉和应制之作、宫廷文学沙龙之作及述怀之 作这三方面入手,对二人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一、 奉和应制之作 根据万叶集中每首和歌的题词中所记内容来判断,出自额 田王之手的和歌共计十二首,其中包含有三首长歌和九首短歌。 在此十二首和歌中,除一首被编入万叶第四卷外,其余十一首皆 被分别收录于第一卷与第二卷之中。而这 i 一首中的绝大多数都 带有应制的性质,其中尤以下面这首熟田津出征歌最为有名。 熟 田 津 ( 二 船 乗 9

4、 甘 月 待 潮 力 、 今 漕 爹、出 S 汉译 1: 夜泊熟田津,启航待月升。 须臾潮水涌,摇橹赴征程。 此歌是当时日本应百济的求援向朝鲜半岛派兵出征时,额田 王应天皇之命咏唱而成。作为一名侍奉女帝齐明天皇的女官,在 大军即将出航赶赴战场的背景下,额田王展示了其不输给男子的 气魄:月己出,潮己满,勇士们快起航吧! 一句气势雄浑的 今 U: 漕 爹 出就将所有出征士兵的心拧在了一起,甚至可以说是鼓舞 了整个出征部队的士气。而从行文来看,整首歌中都未有主语出 现,想来是作者将个人置于整个集体之中,以集体之心来咏出高 昂雄浑之势。另外,歌的第一至第四句都只是简单地对出航的地 点、环境进行了陈述,

5、并未多加点缀,但也正因为只是简单的陈 述,才使得最后一句 今 U: 漕爹 出起到了大 幅提升全歌主旨的 效果。 上官婉儿的应制诗至今仅留有九月九日上慈恩寺登浮图 群臣上菊花寿酒奉和圣制力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驾 幸三会应制诗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此六首。虽然奉和应 制诗大多离不开歌功颂德的主题,但在此单一的主题中,上官婉 儿却写出了新意。如在驾幸三会应制诗中诗人如是写道: 驻跸 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通过这几句诗 的描写,使得整首诗从众多内容乏味的奉和应制诗中脱颖而出, 成为气势镑礴且构景壮阔的应制之作。甚至是明代的钟惺都曾对 此诗作出如此评价: 不惟得恃从之体,观

6、其出 语庄整高亮,而有 深肃之气,天颜在近,而意度舒展,亦由才力堪匹耳。如此应知可 称女中沈宋矣! ( 名媛诗归卷九)可见此诗无论是在对仗还是 意境上都不失为一篇佳作。而她的组诗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 首中的其一与其二亦被钟惺分别进行了评述。特别是对其二 鸾 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驛蹑景来。隐隐 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 开。 钟惺评曰: 全首皆以猛力震撼出之,可以雄视李峤等二十余 人矣! ( 名媛诗归卷九)身怀如此可堪比男子的惊世才华,无怪 乎皇帝会时常让其在众臣面前吟诗应制了。 二、宫廷文学沙龙之作 在 日本进入万叶之前,世人所作的和歌多为用来表现人们共 同意愿的口传之物。换言之,即个人的感情并

7、不成为彼时和歌的 表现对象。而万叶集作为一部可以被称为 将口传文学过渡为 书面文学 的作品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歌的表现对象 由单 一向多样发展 的轨迹。也正因为如此,在身为万叶第一期歌人的 额田王的十二首作品中,我们才不仅可以读到咏唱集体意愿的奉 和应制之物,还能欣赏到几篇表达了歌人内心情感、志趣之歌。例 如,接下来所要举出的春秋竞怜判歌正是一首表现了歌人个人 喜好的宴游和歌。 天皇 2H召内大臣藤原朝臣 ,竞怜春山万花之艳,秋山千叶之彩 时,额田王以歌判之 冬二春 $9来 tUf 鳴力、鳥来鳴啟心咲力、字 9 L 花咲汴札 山查茂 入 9 T & 取包 T 草深 取見 f 秋山木葉查見

8、黄葉查 K取 9 T孑傯 A青啟查 K置孑嘆 子 二 匕 怜 匕 秋 山 我 汉译: 冬蛰云既去,春色降人间。 群鸟复鸣唱,繁花又争妍。 唯缘林木密,入山而不拈; 且因草莽盛,拈而不欲看。 秋山叶,色斑斓。 手执红叶任欣赏,绿叶弃之犹可叹。 虽云难释憾,我愿取秋山。 此歌的题词部分如是写道: 天皇诏内大臣藤原朝臣,竞怜 春山万花之艳,秋山千叶之彩时,额田王以歌判之 ,这一方面说 明拥有惊世文采的额田王备受天皇重视,而另一方面,一个 判 字也表明了额田王在此时己开始在所作的和歌中加入个人的情 感好恶。在天智天皇问及春天的山林与秋天的山林这两者孰美 时,歌人在对秋山的刻画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以表

9、达自己 愿取秋山 的心情。另外,为了向世人说明春秋山林各自的优劣, 额田王充分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即:冬一春、鸟一花、山一草、 黄葉一青啟、取 9 一置啟。并且纵观全歌,虽为日 文和歌,但亦不 难看出作者在句式上下了不少工夫,所以才能做到格式较为规 整,甚至可说是颇有汉诗讲究句式工整之味。也正是这样一首评 春论秋、颇有汉诗之风的长歌的出现,不但让人们看到了此前一 直作为祝祀歌人活跃着的额田王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一 述怀歌人, 同时还巩固了额田王在宫廷文学沙龙中的地位,甚至使其成为了 日本文学史上将春秋之美作为主体来进行对比的第一人。 无独有偶,上官婉儿也曾在文学沙龙中奉帝命评议群臣之 作。新唐书

10、 “ 上官婉儿传: 数赐宴赋诗,君臣赓和,婉儿常 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 当时属 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新唐书卷七 六 ) 可见,上官婉儿不仅是在宴游活动中常代替皇帝等皇室成员 进行诗歌创作,还在宴游诗歌的比赛中担任了评判者,并通过对 众人的诗作进行赏评之举,对中宗时期的宴游诗的创作风格的发 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正如唐诗纪事记载的一次景龙三年的宴游活动中所述: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 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 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 ,一 纸飞坠

11、,竟 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 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云: 微 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盖词气己竭。宋诗云: 不愁明月尽,自有 夜珠来 ,犹陟健举。 沈乃伏,不敢复争。 ( 唐诗纪事卷三) 健举 意指诗文格调的高昂向上,即对饱满笔力、健康情感 的强调。从上述的宋诗之胜中不难看出,彼时上官婉儿在进行诗 作优劣的品评时,己经开始注重诗歌气势,并以 健举 为主要评 判标准。在迎来盛唐诗潮之前,初唐的诗文因受到六朝的艳情诗 的影响,仍带有明显的淫艳浮靡之气,而上官婉儿 所作之诗则是 极大地排除了这种艳情浮靡的成分。由于深受其祖父上官仪的爽 健诗风的影响,且身居皇帝女官之位,上官婉儿的诗歌的意境大

12、 多天然清丽。加之其常活跃于文学活动,且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文 人们的尊重,自己对诗的评判标准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众人接纳、 学习,进而在无形中推动了诗歌朝自然爽健的方向发展。盛唐诗 歌的发展虽非上官婉儿一人之力所就,但其功亦不可小觑。 从十四岁起便为武则天执掌文诰、参与政事的上官婉儿,其 诗文自然免不了会颇具恢弘壮阔之势。但若其奉和应制诗可被称 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那么她的写景纪 胜诗则可被视为 尽显女诗人笔触飘逸清丽的佳作,并且从其中亦可看出她对 健 举 的强调。例如,收录于全唐诗第五卷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 二十五首便是其现存 32首诗歌中的宴游作品。在此二十五首诗 中,虽然都以流杯池为描写

13、对象,但描写角度无一重复,而是运用 秀丽的辞藻将流杯池的各角度之美逐一展现出来,在世人眼前勾 勒出一座错落有致的、使人仿如身临其境的华美山水池院。如诗 中的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等句 子,都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趺石聊长 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中,通过用词上的清 丽雅致与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的结合,把读此诗之人带入了一个 宁静而又悠远之境。 也正因为上官婉儿是这样一个生活阅历不同于普通女子却 又拥有女性特有情感且文采出众的女诗人,所以她才能在文人才 俊云集的宫廷文学活动中

14、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能在这种活 动中担当主持、评议之重任。 三、述怀之作 在前述的春秋竞怜判歌中,额田王以春衬秋,表达自己喜 秋之情,而在其另一首收录在第四卷 相闻 3篇 、名为额田王思 近江天皇 4作歌一首的作品中亦提到了 秋 。但若说前首歌中对 秋 的描写只是单纯地抒发歌人对秋的喜爱,那么这首思近江 天皇中的 秋 则是寄托了歌人念想之物。歌如下: 君待 oh我扩恋 O居 ;TU尤 我 扩 宿 簾 動 力 秋 風 吹 汉译: 怀念人难逢,待君一片情; 吾门帘幌动,缓缓送秋风。 从题目上,此歌描写的是歌人对天智天皇的思念,若进一 步看歌中内容,则可发现这并非是一种对朋友、对亲人的思念,而

15、是一种对恋人的思念。特别是秋风吹动门帘的场景,尤为能表现 歌人的思念之情:门帘翻动,满心想着是天皇来了,可一看,却只 是一阵秋风拂过。恰到好处地把这份 思君君不至 的落寞传达给 了读者。加之选取了带有缺憾之感的秋风为景,更增添了几分悲 伤之气。整首歌基调寂寥、用词婉转细腻,最为难得的是它表现的 是额田王作为一个女人的个人情感世界,而这种完全是以抒发个 人情感为目的的和歌在万叶初期的作品中并不多见。 与额田王一样,上官婉儿也曾作过述怀诗,但现仅存一首,即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 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而这 首诗也是其最备受后人称道的

16、一首。 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秋日思念分开多时的丈夫的场面,属 闺怨诗之作。诗的首联就点明了整首诗所描写的季节和主旨:洞 庭湖的秋叶刚掉落,我就开始思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夫君你。接下 来的颔联则进一步用 冷 和 虚 二字来渲染气氛,为之后的人物 心理的展开进行铺垫。其后的颈联用一 贪 字表现了女子对正在 远征的丈夫所道不尽的心绪,而最后的尾联则将这种因长时间分 别而产生的惆怅之感仅以一 惟 字就精准地表述了出来。全诗用 字精到,且格律对仗精切,连钟惺都在名媛诗归卷九中赞之: 能得如此一气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矣!此唐人所以力追声格之 妙也。既无此高浑,却复铲削精彩,难乎其为诗矣! 的确,能在颇 受六朝

17、艳情诗影响的初唐诗坛中写出如此清雅的诗作己属不易, 更何况还加入了如此精巧的对仗,实不愧为上官氏的代表之作。 四、结束语 身处在同一时期的额田王、上官婉儿二人,在创作奉和应制 诗歌时,都选择从描写自然景物的角度进行切入来表达自己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但在词藻的选取上,较之额田王的平实,上官婉儿 的繁丽则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宫廷文学沙龙活动中,额田王和上 官婉儿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分别在诗歌内容和诗歌格调上对诗歌 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而在述怀之作中,二人都以 秋 来营造出孤寂的气氛,充分将女性的思君之情表现在了文字 中。不同的是,额田王的春秋竞怜判歌是自我写照而上官婉儿 的彩书怨则是他人写

18、照。换而言之,选择了以思念远征的丈夫 的女子为描写对象的彩书怨是将 家 和 国 连在了一起,通过 描写妻子思夫的场景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因此是带有政治色 彩的。 无论是额田王还是上官婉儿,她 们都凭着自己的才情在男性 主导的社会中得到了他人的尊崇的同时,也为后人们留下了一笔 无价的文学财富。 1文中所有汉译均引自李芒的万叶集选,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8年 10月第一版 2指天智天皇。 3相闻:相闻歌。以亲友间相互赠答的和歌为主,但大多为 恋歌。 4近江天皇:即天智天皇。 参考文献: 1福谷恵,万葉初 O抒情歌人 - 額田王 - J, 日本文 学誌要, 1991年 2辻憲男,春秋 0 $ _

19、額田王序説 C7)_ J ,親 和國文, 1990年 3罗时进、李凌,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 -上官婉儿的宫廷 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 - 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11月 4李宜蓬,论上官婉儿 J,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 10月 5张晓希等,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M, 南开大学出版 社, 2009年 6月 邓欢 ( 1986-)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上接第 9页)的心理牵制作用的情形下妄图与他远走高飞是不 太可能的。所以纵然他回家后受到家里的指责与惩罚甚至终不被 原凉,但于他们以后与家庭的彻底决裂开始新的生活也是极为有 利

20、的。 然而不管是生活在腐朽的封建专制的古代社会,还是沐浴在 新思想盛行的现代社会,无论是身份卑贱的下层妓女,还是曾经 接受到新思想启蒙的时代新女性,她们无一不栽在了求取爱情的 道路上,面对爱情,不计成本地无畏付出,当遭到爱人的背信弃义 时,都选择了以结束韶华的生命来做为最的抗争。她们忠于自己, 忠于爱情,忠于生活,但最终归于香消玉殒了悲剧命运不得不引 起我们的深思。 (三 )男主人公充当了女主人公精神上的拯救者与毁灭者 两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都充当了女主人公精神上的拯救者, 涓生 先是对 子君 进行思想上的启蒙而后 使得她具有冲出旧 家庭的勇气,并在追求 婚恋自由 的精神指导下, 大无畏 地与

21、涓生 结合。对于 十娘 , 李甲 虽为富贵子弟,但他摒弃传统观 念,在追求自由爱情的欲求之下,勇于担当了拯救 十娘 于水火 之中的重要角色。五四时期,先天具有自由的男性也许正是倡导 男女平等 妇妇解放 的发起者,他们对女性先进行思想启蒙, 鼓励女性与旧家庭脱离,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人。 但是 在传统伦理道德仍然左右人们思维的时候,以一个独立个 体的女性身份在社会上寻求自由是困难重重的这样把发性推向 社会,尽管体 现出女性解放,即从旧家庭中挣脱出来,但是社会却 不能很好的安置女性 4只能使她们像一团 嫩鸡的香艳可口的 肉冯铿的一团肉终因爱情幻灭而走向绝路的 子君 正是 这一过程的现实

22、版。同样的, 李甲 帮助 十娘 摆脱了长达七年 的妓女生活,看似结束了她被男子玩弄的命运,但终于亲手将她 卖于风流好色之徒,这不又是一场众人共享的欢乐 聚餐 !所以, 在这两部作品里,男性先充当了女性的拯救者,而又兼职着毁灭 女性的刽子手。从这点来看,这恐怕己经超越了时代环境成为性 别关系中的两性角逐。 参考文献 1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第一卷 M, 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鲁迅伤逝鲁迅全集:第二卷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 3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清近代卷 ) 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4 4毕新伟 “ 爱与善的两难 论伤逝 J?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丛刊, 2010,( 2) 郑清 ( 1988-)女,湖北孝感人,现为湖北省襄樊学院文学院汉 语言专业大四学生 常兰兰 ( 1988-)女,湖北襄樊人,现为湖北省襄樊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专业大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