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12098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学 号 56 姓 名 李志峰 学 校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 土木工程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一、 设计资料(1) 某生产厂房按正常运行状况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墙体厚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 ,梁板底面为20mm厚混合砂浆抹平。采用C25混凝土;梁中纵向受力钢筋为级,其余钢筋为级。试设计该楼盖(楼梯间在此平面之外,不考虑)。(2) 荷载标准值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水磨石:;钢筋混凝土:;混合沙浆:二、 设计内容(1) 构件截面尺寸设计(2) 板的设计计算(3) 次梁的设计计算(4) 主梁的设计计算(5) 绘

2、制板的配筋图、绘制次梁的配筋图、绘制主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三、 设计要求(1) 计算书应书写清楚,字体工整,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2) 图纸应整洁,线条及字体应规范,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 设计指导书一、 目的要求本课程设计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组成、受力特点、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及板、次梁、主梁配筋设计等有较全面、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为从事实际工程设计打下基础。二、 主要设计计算步骤1 构件截面尺寸选择(1) 板(2) 次梁(3) 主梁2 板的

3、设计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板的内力,计算板的正截面承载力)(1) 荷载(2) 计算简图的确定(3) 计算板的弯矩设计值(4) 板的配筋计算3 次梁的设计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次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1) 计算荷载设计值(2) 确定次梁的计算简图(3) 计算内力设计值 (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4) 承载力计算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4 主梁的设计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承受次梁传下的集中荷载及主梁自重。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简化为集中荷载)(1) 荷载设计值(2) 确定计算简图(3) 计算内力设计值及绘制包络图1

4、) 弯矩设计值2) 剪力设计值3) 弯矩和剪力包络图(4) 承载力计算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 施工图绘制绘制板的配筋图、绘制次梁的配筋图、绘制主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 3设计计算书 一构件尺寸设计 1.板 根据构造要求,板厚取. 跨度.2.次梁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 跨度.3.主梁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 跨度.二板的设计 该厂房为四级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为级,结构重要性系数;按正常运行状况设计,设计状况属持久状况,设计状况系数取1.0。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的结构系数;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永久荷载

5、分项系数;可变荷载分项系数.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1荷载 取宽为1m的板带计算恒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 20mm板底混合砂浆 90mm钢筋混凝土板 活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总 计 考虑到次梁对板的转动约束,折算荷载为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50250mm,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取为120mm,则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 且 取 中间跨 跨度差 ,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板次梁ABCCBA 图1 板的计算简图 (A)板的构造 (B)板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各截面的弯距计算见表1. 表1 板的弯距计算值表 截面边跨跨中(1)

6、离端第二支座(B)离端第二跨跨中(2)中间跨跨中(3)中间支座(C)弯距系数 4配筋计算 , , 。 C25混凝土, . 级钢筋,,板的配筋计算见表2。 表2 板的配筋计算表 截面部位 1 B 2(3) C,轴线间轴线间,轴线间轴线间弯距计算值5.1-5.13.350.83.35=2.68-3.83-3.830.8=-3.064弯距设计值4.59-4.593.0152.412-3.447-2.7580.1040.1040.06850.05480.07830.06270.110.110.0710.0560.0820.065426426275217317252 分离式选配钢筋实配钢筋面积43643

7、6279228335251 弯起式选配钢筋实配钢筋面积436436279218358279 对轴线间的板带,其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考虑到板的内拱作用,其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C的弯距值可折减20%,即乘以系数0.8。三次梁的设计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1.荷载恒荷载标准值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底抹灰 活荷载标准值 由板传来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总 计 考虑到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折算荷载为 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300700mm.则次梁的计算跨度为:边跨 且 取 中间跨 跨度差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2 板

8、主梁次梁()ABCCBA 图2 次梁的计算简图 (A)次梁的构造 (B)次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 连续次梁各截面的弯距及剪力计算值分别见表3及表4。 表3 次梁弯距计算值表截面位置边跨跨中(1)离端第二支座 (B) 离端第二跨跨中(2)中间跨跨中(3)中间支座(C)弯矩系数 (kNm) 表4 次梁剪力计算值表截面位置端支座(A)右侧离端第二支座 (B)中间支座(C)左侧右侧左侧右侧剪力系数0.450.600.550.550.55(kN)0.4529.286.93=91.30.6029.286.93=121.750.5529.286.9=111.120.5529.286.9=111.120.5

9、529.286.9=111.124承载力及配筋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取较小值,即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取较小值,即 梁 高 翼缘厚 肋 宽 判别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梁宽,按单排筋考虑,即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过程见表5。 表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截面位置边跨跨中(1)离端第二支座(B)离端第二跨跨中(2)中间跨跨中(3)中间支座(C) 弯距计算值132.30-132.3087.13-99.57弯距设计值119.07-119.0778.417

10、-89.6130.0220.2110.0150.1590.0220.2400.0150.174(支座)(跨中)9691125647816选用钢筋418218+220118+216214+218实际配筋面积 (mm2)1018509+628=1137254.5+402=656.5308+509+817计算结果表明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 , . 腹筋仅配置箍筋,次梁斜截面的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过程见表6。 表6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截面位置端支座(A)右侧离端第二支座(B)左侧离端第二支座(B)右侧中间支座(C)左侧,右侧煎力计算值91.3121

11、.75111.12111.12剪力设计值82.17109.575100.008100.008截面尺寸验算1.5 4.01.5 4.01.5 4.0 选用箍筋(双肢)(按构造要求)56.656.656.6配箍率 四主梁的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1.荷载恒荷载标准值 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化为集中荷载) 梁底抹灰 活荷载标准值 由次梁传来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总 计 2.计算简图 主梁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取为370mm;中间支承在柱上,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因梁的线刚度比柱的线刚度大得多,可视为中部铰支的三跨连续梁。 计算跨度: 边跨 取较小值 中间跨 取.

12、跨度差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主梁的计算简图见图3。板主梁次梁ABC(A)ABCD1a2ba1QGQQQQQ=129.6kNGGGGG=91.896kN(B) 图3 主梁的计算简图 (A)主梁的构造 (B)主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及包络图. 内力计算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距及剪力按下式计算。 不同荷载组合下各截面的弯距及剪力计算结果见表7和表8。 表7 主梁弯距计算表(kN/m)项次 荷载简图边跨跨中支座B中间跨跨中支座CABCDG1a2b169.52(0.244)107.92-185.49(-0.267)46.18(0.067)46.18-185.499(-0

13、.267)ABCDQ1a2b283.16(0.289)239.72-130.31(-0.133)-130.31-130.31-130.31(-0.133)ABCDQ1a2b-43.44-86.87-130.31(-0.133)194.4(0.200)194.4-130.31(-0.133)ABCDQ1a2b224.37(0.2290123.45-304.71(-0.311)91.79165.24(0.170)-87.2(-0.089)ABCDQ1a2b-29.07-58.13-87.2(-0.089)165.24(0.170)91.79-304.71(-0.311)ABCDQ1a2b268.4

14、6(0.274)210.33-174.4(-0.178)-116.27-58.1343.11(0.044)组合次项 +425.68347.64-315.80-84.13-84.13-315.8 +126.0821.05-315.80240.58240.58-315.8 +393.89231.37-490.20137.97211.42-272.69 +140.4549.79-272.69211.42137.97-490.20 +437.98318.25-359.89-70.09-11.95-142.38 表8 主梁剪力计算表(kN) 项次 荷载简图端支座A中间支座B中间支座CABCDG1a2b6

15、7.36(0.733)-116.43(-1.267)91.90(1.000)-91.90(-1.000)116.43(1.267)ABCDQ1a2b112.23(0.866)-146.97(-1.134)0(0)0(0)146.97(1.134)ABCDQ1a2b-17.24(-0.133)-17.24(-0.133)129.6(1.000)-129.6(-1.000)17.24(0.133)ABCDQ1a2b89.29(0.689)-169.9(-1.311)158.37(1.222)-100.83(-0.778)11.53(0.089)ABCDQ1a2b11.53(0.089)11.53(

16、0.089)-100.83(-0.778)158.37(1.222)-169.9(-1.311)ABCDQ1a2b106.53(0.822)-152.67(-1.178)28.77(0.222)28.77(0.222)-5.70(-0.044)组合次项 +179.59-203.491.90-91.90263.4 +50.12-133.67221.5-221.5133.67 +156.65-286.33250.27-192.73127.96 +78.89-104.9-8.9366.47-53.47 +173.89-269.1120.67-63.13110.73将以上表中最不利内力组合下的弯距图及

17、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其外包线即得到主梁的弯距包络图即剪力包络图,见图4。452.68-490.2347.64240.58-84.3-490.2347.64452.68+()179.59-64.84-286.33250.2728.77-28.77+ 图4 主梁的内力包络图 (A)弯矩包络图 (B)剪力包络图4.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取较小值,即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取较小值,即 梁 高 翼缘厚 肋 宽 判别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考虑到支座截面及边跨跨中截面弯距较大,纵筋布置

18、两排,并放在次梁主筋下面,因此取;而中间跨跨中截面按单排布筋,取B支座边缘的弯距值: 主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表9。 表9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边跨跨中中间支座(B) 中间跨跨中弯距计算值452.68240.58弯距设计值407.41216.520.0400.3380.0190.0550.0410.4310.0190.057(支座)(跨中)258332331274459选用钢筋425+220725222+220218实际配筋面积 (mm2)259234361388509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端支座取, B支座负筋为双排,且布置在次梁负筋下部,故取h0=700-80=620mm,,.主梁斜截面的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0。 表10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截面位置端支座(A)离端第二支座(B)右侧左侧右侧剪力计算值179.59286.33250.27剪力设计值161.63257.70225.24截面尺寸验算 选用箍筋(双肢)配箍率 选配弯起钢筋125120实配弯起面积(mm2)5主梁的附加钢筋计算 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力设计值为: 则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次梁两侧各布置3排箍筋,采用双肢,其间距采用, 另加吊筋118,. 因此: 满足要求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